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分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彦惠 刘亚杰 +6 位作者 卢洪流 刘振华 姜晓丹 徐如祥 周振军 邹雨汐 陈一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染色发现分化细胞中有Nestin阳性、NSE阳性、GFAP阳性细胞,RT-PCR法分析mRNA水平有脑因子-1、γ-氨基丁酸α-受体γ-亚单位、酪氨酸羟化酶及色氨酸羟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年大鼠纹状体内分离出的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纹状体 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分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敬明 杨卫红 +1 位作者 杨金星 夏平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79-781,共3页
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线索。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设生理盐水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对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模型分别存活15、3... 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线索。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设生理盐水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对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模型分别存活15、30min和1、4、8、12、24、48h时纹状体、大脑皮层、下丘脑中神经肽YmRNA的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随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同一时点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中神经肽Y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这可能在诱发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物模型 mRNA 定量RT-PCR SAH C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EGF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发亮 陈俊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688-690,共3页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体外培养、EGF诱导后神经干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胚胎 13dSD大鼠纹状体行神经干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 (EGF)、EGF +褪黑素 (MT)、MT和空白对照组。培养 7d的神经干细胞球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再...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体外培养、EGF诱导后神经干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胚胎 13dSD大鼠纹状体行神经干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 (EGF)、EGF +褪黑素 (MT)、MT和空白对照组。培养 7d的神经干细胞球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再培养 ,分别加入EGF、MT、EGF、M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EGF、EGF +MT组原代培养的纹状细胞在第二天即可观察到细胞出芽、增殖 ,7d可见大量细胞克隆 ,两组之间细胞克隆的数量和大小没有明显差别 ;MT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传代再培养后 ,EGF、EGF +MT和MT组第二天即可观察到细胞再增殖 ,3d后即形成大量的细胞克隆 ,此三组之间相比细胞克隆数量没有明显变化 ;空白对照组没有见到任何细胞增殖 ,但可见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增殖 干细胞 神经系统 褪黑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中枢神经损害的二期梅毒2例报告
4
作者 谢惠芳 方志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梅毒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彦惠 唐银丽 刘振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811-813,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移植 细胞支架 治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性偏头痛与女性激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田新良 朱福兴 +2 位作者 童名瑞 田时雨 王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月经性偏头痛发作期(Ⅰ组)和38例间歇期(Ⅱ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及泌乳素(PRL)的含量,并以20例非月经性偏头痛发作期(Ⅲ组)及25例正常人(Ⅳ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Ⅰ组与Ⅱ、Ⅲ、Ⅳ组对比,血清E_...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月经性偏头痛发作期(Ⅰ组)和38例间歇期(Ⅱ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及泌乳素(PRL)的含量,并以20例非月经性偏头痛发作期(Ⅲ组)及25例正常人(Ⅳ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Ⅰ组与Ⅱ、Ⅲ、Ⅳ组对比,血清E_2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Ⅱ组E_2明显回升到正常范围。各组的P浓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RL在Ⅰ、Ⅱ组均增高,仅Ⅰ组与Ⅳ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重点讨论了女性激素尤其是雌二醇撤退对诱发月经性偏头痛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月经性偏头痛 女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实验性脑损伤猝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连旭 徐小虎 +3 位作者 刘超 潘速跃 祝家镇 张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16,F003,共5页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热休克蛋白 70(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蛋白质及 mRNA在脑干局部的改变,及其对维持 脑干生命中枢功能的作用。方法用头颅打击器制成大鼠脑损伤猝死模型,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 目的了解脑损伤后热休克蛋白 70(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蛋白质及 mRNA在脑干局部的改变,及其对维持 脑干生命中枢功能的作用。方法用头颅打击器制成大鼠脑损伤猝死模型,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损伤组损伤前和损伤 后 1、3、6、12 h及损伤摔死组脑于 HSP70的数量和分布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相应部位 HSP70 mRNA水平。结果在脑损伤 15 min后脑干 HSP70mRNA水平显著升高, HSP70蛋白质需 3~6 h才大量表达;损伤后 猝死的鼠脑中仅见 HSP70 mRNA升高,HSP70蛋白质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脑损伤后 HSP70合成迅速增加,清除损伤 因素,维持自稳状态;当损伤严重时,应激蛋白质的合成障碍,抗损伤的保护机制不能发挥,脑干生命中枢的功能紊 乱,生命丧失。因此, HSP70 mRNA-蛋白质分离可作为神经细胞致死性损伤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颅脑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猝死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多发性脑梗塞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俊抛 田时雨 +1 位作者 李建生 曹长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9-290,共2页
实验性多发性脑梗塞是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多处脑组织缺血造成的形态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模型。目前虽已建立了多种脑缺血动物模型,但尚无多发性脑梗塞模型的报道。
关键词 脑栓塞 多发性 动物 实验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结合其它术式治疗顽固性癫痫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向宇 徐如祥 +1 位作者 李新运 周谷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处软膜下核切术(MST)结合病灶切除或脑叶切除对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方法术前借助影像学和脑电图定位,术中皮层脑电图地毯式探查,对非功能区病灶予以切除,其周围行MST直至痫波消失;对无明显病灶,广泛脑电异常还涉... 目的探讨多处软膜下核切术(MST)结合病灶切除或脑叶切除对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方法术前借助影像学和脑电图定位,术中皮层脑电图地毯式探查,对非功能区病灶予以切除,其周围行MST直至痫波消失;对无明显病灶,广泛脑电异常还涉及颞叶者,特别是探查到杏仁核区及海马区有痫波者,除行MST外还要切除前颞叶(包括杏仁核及海马);对于重要功能区有痛波者行MST,如果其中有明确的占位病变同时行CT立体定向导引下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抗痫药治疗2年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本组11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仅2例术后数天内有一侧肢体肌力下降,但很快恢复正常。随访1~5年,9例无癫痫发作,2例在11年内尚有小发作;脑电图复查癫痫波消失,或原广泛中重度脑电异常改变为小范围轻度异常。结论MST结合病灶切除或脑叶切除对顽固性癫痫治疗能保留更多正常脑组织和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多处软膜下横切 痫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思朗 陈俊抛 +2 位作者 涂晓文 曹东林 袁岱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红藻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脑内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痴呆组、痴呆治疗组及痴呆对照组大鼠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红藻氨酸制造阿尔茨海默病...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红藻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脑内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变化。方法痴呆组、痴呆治疗组及痴呆对照组大鼠前脑Meynert基底核注射红藻氨酸制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痴呆治疗组造模后30 min、1、3、5、7 d右侧侧脑室注射bFGF;痴呆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30 d后Y迷宫测试正常对照组、痴呆组、痴呆对照组及痴呆治疗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AchE细胞化学染色,并测量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区AchE纤维密度。结果痴呆组大鼠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AchE纤维密度减低(P<0.01)。治疗组Y迷宫学习及记忆能力较痴呆对照组有改善(P<0.01),AchE纤维密度亦有所增加(P<0.01),但没有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红藻氨酸前脑Meynert基底核可成功制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bFGF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基底前脑皮层及海马区AchE纤维密度,改善其Y迷宫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红藻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家庭自我护理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静新 石红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带肾长期存活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现状,为加强对肾移植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及随访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48例带肾存活3年以上的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家庭自我护理措施普遍落实不到位,自我护理能力较低...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带肾长期存活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现状,为加强对肾移植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及随访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48例带肾存活3年以上的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家庭自我护理措施普遍落实不到位,自我护理能力较低,存在问题较多。96.32%的患者希望获取相关的保健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结论肾移植术后带肾长期存活患者的家庭自我护理能力较低。为延长肾移植患者人/肾存活期,必须为患者制定细致的家庭自我护理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长期存活 自我护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ak1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惠芳 刘振华 田时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 探讨Jak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Jak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 目的 探讨Jak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Jak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12h在栓塞侧梗死区神经元可见少量Jak1蛋白阳性表达 ,2 4h达高峰。梗死周边区表达最显著 ,表达持续时间达 1周。结论Jak1在脑缺血后表达增加 ,表明Jak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1 脑缺血 再灌注 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盛 陶玉倩 黄继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的可能机制 ,观察脑内大动脉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比较 14周后的肾性高血压大鼠 (实验组 )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变化 ,并检测血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 ...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的可能机制 ,观察脑内大动脉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比较 14周后的肾性高血压大鼠 (实验组 )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变化 ,并检测血液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 ,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脑组织c sis基因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平滑肌增厚、血管横切面积、中层面积、管腔面积增大 ;基底动脉平滑肌增厚、中层面积增大 ,血管横切面积、管腔面积变窄。血液粘度增高 ,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c sis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肾动脉狭窄可引起大鼠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管重构 ,血液粘度增高以及血浆ET、CGRP合成、分泌不平衡 ;c sis基因表达增多等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血管病理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局灶性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顶高 吴宣富 余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 建立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并探讨溶栓药物对溶栓动物模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兔自体动脉血栓,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下栓塞兔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死。经氯化-2,3,5,-三苯基四氯唑染色,作光镜病理形态学观... 目的 建立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并探讨溶栓药物对溶栓动物模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兔自体动脉血栓,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下栓塞兔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梗死。经氯化-2,3,5,-三苯基四氯唑染色,作光镜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给予尿激酶后在DSA血管造影下观察到血管再通,证实该梗死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脑缺血的病理发展过程。结论 提示该梗死模型可作为溶栓动物模型。此模型的建立为临床筛选各种溶栓药物奠定了动物实验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动物模型 局灶性脑梗死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溶栓的脑梗塞模型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谭盛 黄如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50-151,共2页
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脑梗塞模型,并已能适用于溶栓治疗的观察,我们用20只肾性高血压鼠(renovascdarhypertensiverats,RHRs)自体血凝块在体外无菌状态下做成大小不同的栓子,从颈内动脉注入颅内,及时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 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脑梗塞模型,并已能适用于溶栓治疗的观察,我们用20只肾性高血压鼠(renovascdarhypertensiverats,RHRs)自体血凝块在体外无菌状态下做成大小不同的栓子,从颈内动脉注入颅内,及时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然后分别从静脉及动脉滴入尿激酶观察溶栓效果。最后处死取脑进行TTC及HE染色,观察脑梗塞的病理结果。结果发现通过5、5.5、6号头皮针大小的血块不能形成明显的大梗塞灶;而通过6、5、7号头皮针大小的血块能形成明显的大脑中动脉梗塞灶,神经功能评分为3级。尿激酶溶栓后见症状有所改善,但病理灶未见改善,也未见出血迹象。上述结果表明用能通过6.5及7号头皮针大小的血栓能复制出稳定的脑梗塞动物模型,而且这种用自体血做成栓子的高血压脑梗塞模型适用于临床溶栓治疗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动物模型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磷酸化p44/42MAPK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卉 欧阳平 +2 位作者 刘振华 赖文岩 许顶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磷酸化p44/4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应用1、2、5、10 mmol/L的阿司匹林分别作用并设立对照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ECV304细胞...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磷酸化p44/4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应用1、2、5、10 mmol/L的阿司匹林分别作用并设立对照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ECV304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p44/42磷酸化抗MAPK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磷酸化p44/42 MAPK蛋白表达。结果各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对照组1.533±0.286,阿司匹林1 mmol/L组1.253±0.225,2 mmol/L组0.953±0.149,5 mmol/L组0.708±0.125,10 mmol/L组0.459±0.107。统计分析显示低至1 mmol/L的阿司匹林仍能明显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阿司匹林对ECV304细胞的磷酸化p44/p42 MAPK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内皮细胞中磷酸化p44/42 MAPK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性眩晕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为 朱利元 史晋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60.5%出现脑血流量减少,伴相应动脉脑血流速度减低。发作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期(P<0.01),疾病组大脑半球血流量、各局部脑叶血流量及相应脑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无脑内结构改变的情况下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眩晕 脑血流量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宁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新良 管兴志 +1 位作者 贾兰 刘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帕金宁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田新良,管兴志,贾兰,刘斌1993年3月以来由美国默沙东药厂提供的帕金宁控释片(SinemetCR)治疗10例轻至中度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经严格筛选适合... 帕金宁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田新良,管兴志,贾兰,刘斌1993年3月以来由美国默沙东药厂提供的帕金宁控释片(SinemetCR)治疗10例轻至中度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经严格筛选适合病例,全部由美多巴(Mado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宁 帕金森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和慢性紧张型头痛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催产素及环核着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宣富 田时雨 +2 位作者 张琴 田新良 王成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8例偏头痛、1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表明,偏头痛发作期AVP含量下降、cA...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8例偏头痛、1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OT)、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表明,偏头痛发作期AVP含量下降、cAMP含量升高,偏头痛间歇期cGMP含量下降,血浆OT含量在发作期和间歇期均明显下降。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血浆AVP、OT、cAMP和cGMP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血浆AVP和OT水平降低以及环核苷酸的代谢异常与偏头痛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 精氨酸加压素 催产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盛 黄继林 桂良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脑梗死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直接荧光染色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天的周围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每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0天的神经功能...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脑梗死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直接荧光染色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3天的周围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每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0天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计分。结果CD4+、CD4+/CD8+比值与(CSS计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和-0.651,而CD3+淋巴细胞和CD8+淋巴细胞与CSS计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第3天的周围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越低,其近期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