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冯浩淼 黄宗海 +3 位作者 黄绪亮 宋慧娟 孙英刚 林洪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后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外力致鼠双侧后肢骨折,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Griess法测定休克过程中多时间点血清NO3-/ NO2-浓度。结果休克过程中血清NO无明显变化,复苏后早期(1 h)显著下降,6 h...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后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外力致鼠双侧后肢骨折,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Griess法测定休克过程中多时间点血清NO3-/ NO2-浓度。结果休克过程中血清NO无明显变化,复苏后早期(1 h)显著下降,6 h达峰值,其后血清NO维持较高水平,24 h仍显著升高。休克未复苏鼠血清NO无显著变化。结论创伤性休克时血中NO无显著变化,复苏后先有一过性NO减少,继而血中NO升高,持续至24 h,再灌注损伤是复苏后期NO合成增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制备含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元媛 黄宗海 +4 位作者 陈建发 汤福祥 杨文宇 郑全 车小燕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 应用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高效制备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 先以氯化钙法替代电穿孔法将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导入BJ5183细菌,制备BJ5183pAdEasy-1细菌;再以后者作感受... 目的 应用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高效制备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 先以氯化钙法替代电穿孔法将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导入BJ5183细菌,制备BJ5183pAdEasy-1细菌;再以后者作感受态细菌,与线性化的转移质粒pAdtrack-VEGFP-CDglyTK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VEGFP-CDglyTK,转染293细胞,制备含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结果 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成功率为60%(6/10)。转染293细胞后7~12d可收获病毒。结论 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简便易行,重组效率较高,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VEGF 启动子 CD/TK融合基因 重组腺病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雁灵 徐小平 +2 位作者 窦科峰 李开宗 岳树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7期594-597,共4页
目的 :探讨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抗体对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 1 2 0只 ,分为正常对照、缺血 再灌注 ,TNF α抗体处理和抑肽酶 +TNF α抗体处理四组 ,在肝缺血 6 0min及再灌注 1、3、6和 1 2... 目的 :探讨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抗体对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 1 2 0只 ,分为正常对照、缺血 再灌注 ,TNF α抗体处理和抑肽酶 +TNF α抗体处理四组 ,在肝缺血 6 0min及再灌注 1、3、6和 1 2h后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丙二醛 (MDA)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肝缺血 再灌注后 ,肝瘀血明显 ,血浆ALT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 ;肝缺血 再灌注用抑肽酶 +TNF α抗体处理后 ,血清ALT和MDA含量明显降低 ,肝组织瘀血减轻。 结论 :抑肽酶联合TNF α抗体可以抑制大鼠肝缺血 再灌注所致的炎症反应 ,对肝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肿瘤坏死因子-A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组织DNA聚合酶αmRNA的高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毅 张晓华 +2 位作者 华积德 谢毅 王启松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用斑点杂交法研究12例胃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癌旁胃粘膜和切除缘胃粘膜DNA聚合酶α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组织DNA聚合酶αmRNA表达均高于同一切除标本的癌旁粘膜和切除缘粘膜,癌旁粘膜与切除缘间DNA聚合酶αm... 用斑点杂交法研究12例胃癌切除标本中癌组织、癌旁胃粘膜和切除缘胃粘膜DNA聚合酶α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组织DNA聚合酶αmRNA表达均高于同一切除标本的癌旁粘膜和切除缘粘膜,癌旁粘膜与切除缘间DNA聚合酶α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DNA聚合酶α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是DNA聚合酶α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聚合酶α 分子 MRNA 表达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和白细胞介素-1β抗体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雁灵 徐小平 +2 位作者 李开宗 窦科峰 岳树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膜粘连的能力。  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 ,12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 :等渗盐水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IL 1β抗体治疗组和乌司他丁联合IL 1β抗体治疗组 ...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膜粘连的能力。  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 ,12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 :等渗盐水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IL 1β抗体治疗组和乌司他丁联合IL 1β抗体治疗组 ,经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 ,分别在关腹前腹膜内灌注等渗盐水及乌司他丁和相应抗体。术后 2 0天将小鼠处死 ,观察腹膜内粘连的情况 ,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 结果 :乌司他丁联合IL 1β抗体治疗组的平均粘连分数和 2~ 3级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四组小鼠均未出现腹壁切口疝。 结论 :乌司他丁和IL 1β抗体能够预防术后腹膜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白细胞介素-1Β 腹膜粘连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宗海 孙英刚 +3 位作者 冯浩淼 雷洪伊 林洪武 宋慧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L-精氨酸(L-Arg)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处理组,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1、3、5 h股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并于相应时间点测定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 目的探讨外源性L-精氨酸(L-Arg)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处理组,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1、3、5 h股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并于相应时间点测定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两组大鼠休克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及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后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 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较休克组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12、24 h存活率同休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源性L-Arg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善内脏器官的组织氧分压,并能明显提高休克模型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创伤性休克 治疗 内皮素 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时左旋精氨酸降低P-选择素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宗海 林洪武 +3 位作者 厉周 冯浩淼 孙英刚 张庆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血浆及重要脏器P-选择素的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24只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创伤休克组、左旋精氨酸(L-Arg 100 mg/kg·b.w.)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大鼠心脏、肝脏、...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血浆及重要脏器P-选择素的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24只大鼠分为实验对照组、创伤休克组、左旋精氨酸(L-Arg 100 mg/kg·b.w.)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大鼠心脏、肝脏、肺及小肠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重要脏器中P-选择素除了在肺中有少量表达外,其他脏器未见阳性表达,血清中的P-选择素有表达。休克后4 h,大部分脏器及血清中的P-选择素表达显著升高,L-Arg治疗组较休克组P-选择素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休克可导致体内血清及重要脏器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休克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L-Arg减少了P-选择素的合成其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内皮性NO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休克 创伤性 左旋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雁灵 曹华梁 +1 位作者 徐小平 岳树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研究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96只BALB c小鼠随机分成 4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抑肽酶组、TNF α抗体组、抑肽酶联合TNF α抗体组 ,每组 2 4只。经过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 ,分别... 目的研究抑肽酶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疗效。方法 96只BALB c小鼠随机分成 4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抑肽酶组、TNF α抗体组、抑肽酶联合TNF α抗体组 ,每组 2 4只。经过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 ,分别在关腹前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及抑肽酶和相应抗体。术后 2 0d将小鼠处死 ,观察腹腔内粘连的情况 ,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结果抑肽酶联合TNF α抗体组的平均粘连分数和 2— 3级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 <0 .0 1)。结论抑肽酶和TNF α抗体能够对术后腹腔粘连形成起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抑肽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腹膜粘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雁灵 曹华梁 +1 位作者 徐小平 岳树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1期664-665,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抗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 12 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40只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40只 )和TNF α抗体处理组 (C组 ,40只 ) ,于肝脏缺血 60分钟 (再灌注开始 )及再灌...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抗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 12 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40只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40只 )和TNF α抗体处理组 (C组 ,40只 ) ,于肝脏缺血 60分钟 (再灌注开始 )及再灌注1h、3h、6h、12h后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丙二醛 (MDA)含量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 ,肝脏瘀血明显 ,B组血清ALT和MDA含量均较A组明显增高 (P <0 0 1) ;与B组相比 ,C组肝组织瘀血减轻 ,血清ALT和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TNF α抗体可以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炎症反应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缺血再灌注 围手术期处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对大鼠胰性脑病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雁灵 徐小平 +1 位作者 窦科峰 李开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抗体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诱导组和TNF α抗体处理组 ,经胰胆管逆行注射 5 %牛磺胆酸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抗体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诱导组和TNF α抗体处理组 ,经胰胆管逆行注射 5 %牛磺胆酸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测定血TNF α水平 ,12h后处死动物 ,检查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结果经TNF α抗体处理后 ,血清中TNF α水平、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降低 (P <0 0 5 ) ,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减轻。结论TNF α抗体可以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脑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性脑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NA聚合酶活性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毅 华积德 +3 位作者 杨继震 闻兆章 路德元 陈金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改良125I-UdR法检测了134例胃癌患者、113例良性胃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DNA聚合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1)胃癌患者血清DNA聚合酶阳性率为72.4%,该酶对良、恶性胃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导性为... 采用改良125I-UdR法检测了134例胃癌患者、113例良性胃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DNA聚合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1)胃癌患者血清DNA聚合酶阳性率为72.4%,该酶对良、恶性胃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导性为96.3%;(2)未分化癌患者血清DNA聚合酶相对活性高于中、高分化胃癌患者;(3)Ⅳ期胃癌血清DNA聚合酶相对活性及阳性率均显著低于Ⅰ-Ⅲ期患者;(4)手术后10天内血清DNA聚合酶阳性者绝大部分转阴。上述结果表明血清DNA聚合酶活性测定有助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和良、恶性胃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聚合酶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肽酶和白细胞介素-1β抗体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杨雁灵 曹华梁 +1 位作者 徐小平 岳树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7-598,共2页
目的:研究抑肽酶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能力。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1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肽酶治疗组,IL-1β抗体治疗组,抑肽酶联合IL-1β抗体治疗组,经过同一标准的腹... 目的:研究抑肽酶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抗体预防小鼠术后腹腔粘连的能力。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1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肽酶治疗组,IL-1β抗体治疗组,抑肽酶联合IL-1β抗体治疗组,经过同一标准的腹膜损伤手术后,分别在关腹前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及抑肽酶和相应抗体。术后20d将小鼠处死,观察腹腔内粘连的情况,通过对粘连的程度、位置以及粘连类型的综合评价得出粘连分数。结果:抑肽酶联合IL-1β抗体治疗组的平均粘连分数和2—3级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无一例小鼠出现腹壁切口疝。结论:抑肽酶和IL-1β抗体能够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白细胞介素-1Β 抗体 预防 术后并发症 腹腔粘连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血脂剂对犬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13
作者 吴爱国 陈海金 +2 位作者 谭艺真 姚红兵 黄宗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降血脂剂对减轻静脉系人工血管移植物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将自体静脉碎片种植的Dacron植入20只犬下腔静脉(IVC),除对照组(n=8)外,实验组(n=12)术后给降血脂剂口服,两组动物定期处死,测定比较两组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 目的探讨降血脂剂对减轻静脉系人工血管移植物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将自体静脉碎片种植的Dacron植入20只犬下腔静脉(IVC),除对照组(n=8)外,实验组(n=12)术后给降血脂剂口服,两组动物定期处死,测定比较两组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人工血管内膜厚度。结果实验组血管通畅率(75%)高于对照组(37.5%),Dacron腔面术后2周完全内皮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近心端(P<0.01)、中部(P<0.05)及远心端(P<0.05)的植物内膜厚度均显著薄于对照组。动物处死时,实验组血清TC与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含量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降血脂剂可显著降低犬血脂,对减轻人工血管内膜增生、提高通畅率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剂 人工血管 血管内膜增生 心血管药物 降血脂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分解素1在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酶原表达变化
14
作者 王宇 高毅 蒋晓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6-357,共2页
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基质分解素 - 1(MMP - 3)酶原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建立四氯化碳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采用半定量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 ,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内MMP - 3的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 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基质分解素 - 1(MMP - 3)酶原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建立四氯化碳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采用半定量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 ,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内MMP - 3的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MMP - 3的酶原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MP - 3酶原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强 ,至肝纤维化中期到达最高峰 ,到肝纤维化晚期及肝硬化阶段其表达较中期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水平。MMP - 3在肝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分解素1 实验性肝纤维化 酶原表达 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
15
作者 姚红兵 吴爱国 朱卉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异位甲状腺 病例资料 畸形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