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RNA阻断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Hes5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燕 徐如祥 +1 位作者 姜晓丹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41,共5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短双链RNA(dsRNA)在转录后水平即mRNA水平降低基因表达的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由本实验室配制的特殊培养基诱导成神经干细胞,应用人工合成的dsRNA于不同浓... 目的 观察外源性短双链RNA(dsRNA)在转录后水平即mRNA水平降低基因表达的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由本实验室配制的特殊培养基诱导成神经干细胞,应用人工合成的dsRNA于不同浓度转染神经干细胞,Western bloting检测dsRNA是否能阻断转录因子Hes5的表达,0.5%锥虫蓝法测定各浓度组中培养细胞活力。结果 200、300nmol/L浓度的dsRNA能特异有效地阻断Hes5的表达,而50~200nmol/L浓度的dsRNA有利于干细胞存活。结论 dsRNA能在神经干细胞内启动RNA干扰作用,适宜浓度的dsRNA能在特异有效地阻断内源性基因的表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NA 大鼠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Hes5 实验 外源性短双链RNA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实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华 李战辉 +3 位作者 姜晓丹 徐如祥 邹雨汐 杜谋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摸索从全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形态学上观察其演变规律。方法:抽取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用光镜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荧光激活细胞计数仪(FACS)追踪由骨髓到神经元样细胞不同阶段nestin和Neuronalnuclei(NeuN... 目的:摸索从全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形态学上观察其演变规律。方法:抽取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用光镜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荧光激活细胞计数仪(FACS)追踪由骨髓到神经元样细胞不同阶段nestin和Neuronalnuclei(NeuN)的表达趋势,给予定性、定量,以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骨髓细胞至10天开始分化,逐渐发育成为神经元样细胞。Nestin在15天时达到高峰为22.7%,NeuN于30天达到高峰为41.2%,而此时nestin阳性细胞为5.9%。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建立了全骨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具有简捷和高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NMDA受体蛋白单分子原子力显微镜定位研究
3
作者 徐如祥 郁毅刚 +1 位作者 姜晓丹 柯以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349,共7页
为在纳米尺度对 NMDA受体蛋白分子进行神经细胞膜表面原位定位和探讨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单分子操纵和调控中的应用 ,本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膜 NMDA受体蛋白分子标记物抗 NMDAR1Ig G-葡萄球菌蛋白 A-胶体金复合... 为在纳米尺度对 NMDA受体蛋白分子进行神经细胞膜表面原位定位和探讨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单分子操纵和调控中的应用 ,本研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膜 NMDA受体蛋白分子标记物抗 NMDAR1Ig G-葡萄球菌蛋白 A-胶体金复合物分子和结合标记物分子后的神经元膜进行扫描 ,三维形貌测定 ,通过颗粒度分析结果 ,明确标记物分子的特征性三维形貌 ,对比确定经过免疫胶体金结合后的 NMDA受体蛋白单分子在神经元膜表面的定位。结果显示 ,空白云母表面标记物分子为分散均匀的平均粒径为 49nm的球形颗粒 ,在神经元膜表面结合 NMDA目的受体蛋白分子后 ,免疫复合物分子呈现出粒径为 5 3 nm的散在分布球形或短棒状颗粒 ,长径约为宽径的 2倍 ,长轴截面可见典型的双峰三维结构。上述结果表明 ,NMDA受体蛋白单分子可以结合 1个或 1个以上的胶体金标记物分子 ;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在纳米尺度对神经元膜 NMDA受体蛋白进行标记和其免疫复合物的三维形貌测定。胶体金颗粒标记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是免疫细胞化学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NMDA受体 膜蛋白 原子力显微镜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片钳技术在神经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4
作者 郭再玉 姜晓丹 徐如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膜片钳技术(patch-clamp technique)是1976年由Nehetr和Sakmann在电压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记录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生理活动的技术.其突出优点是能够在维持细胞兴奋过程中膜电位恒定的同时,直接记录离子通道电流,反映单一的(或多个的... 膜片钳技术(patch-clamp technique)是1976年由Nehetr和Sakmann在电压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记录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生理活动的技术.其突出优点是能够在维持细胞兴奋过程中膜电位恒定的同时,直接记录离子通道电流,反映单一的(或多个的)离子通道分子活动.此技术的出现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将神经科学的不同领域融汇成一体,是对生理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技术 离子通道 神经干细胞 电生理活动 电压钳 膜电位 研究现状 细胞膜 记录 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4 位作者 杨志军 戴宜武 罗成义 杜谋选 姜晓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 min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 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结论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大鼠 海马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战辉 刘振华 +1 位作者 姜晓丹 徐如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本实验探讨了从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形态学上观察了其演变规律.抽取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观察到骨髓细胞由单细胞、细胞分裂、形成克隆团(... 本实验探讨了从骨髓诱导培养分化神经细胞的方法,并从形态学上观察了其演变规律.抽取SD大鼠骨髓做全骨髓细胞培养,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观察到骨髓细胞由单细胞、细胞分裂、形成克隆团(球)、出芽,直至形成突起成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演变过程.可确定神经元样细胞的前体在骨髓阶段是一类'大圆细胞'.24h左右开始贴壁,前体细胞长出'足'样结构与细胞外基质相连接.培养25~35 d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多样,有球形、锥形、星形或梭形等,直径在15.3~36.5μm之间.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扫描电镜从超微结构上给予佐证.为骨髓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发育过程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 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神经细胞 扫描电镜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癫痫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系统阐述了目前我国现代癫痫外科在临床上的应用状况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明确了外科手术的适用范畴,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取得进展;概括性总结了癫痫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取得的主要进展;概要... 系统阐述了目前我国现代癫痫外科在临床上的应用状况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明确了外科手术的适用范畴,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取得进展;概括性总结了癫痫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取得的主要进展;概要性提出了目前癫痫外科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预期了我国现代癫痫外科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基础与救治研究概论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5-936,共2页
较系统地介绍了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指出高湿高湿环境是引起脑二次创伤的重要因素,是导致伤病员早期伤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加强这一军事医学课题研究、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 颅脑火器伤 救治 高温高湿环境 二次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极子定位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如祥 刘智良 +2 位作者 张新伟 周谷兰 柯以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用于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以指导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在作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运用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进行顽固性癫痫... 目的 探讨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用于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以指导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5月在作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运用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进行顽固性癫痫致痫灶术前、术中定位,指导采用相应手术方式,并探讨其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者180例,疗效满意12例,显著改善36例,良好22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93.4%,显效率82.2%,未发现任何远期功能损害。结论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是目前较为光进的癫痫病灶定位方法,以其指导手术,可明显增进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癫痫 手术治疗 偶极子定位法 癫痫 疗效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及预示疗效的相关因素(143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如祥 刘智良 +5 位作者 张新伟 周谷兰 柯以铨 彭苹 唐艳平 周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后的长期效果,并分析某些术前因素以预示可能的术后疗效。方法接受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1年以上病人143例。从预示术后疗效角度,对其临床、电生理、神经影像和外科手术等因素进行回... 目的探讨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后的长期效果,并分析某些术前因素以预示可能的术后疗效。方法接受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1年以上病人143例。从预示术后疗效角度,对其临床、电生理、神经影像和外科手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27.5月。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101例,极少发作(≤3次/年)20例,手术效果满意率84.6%;发作明显改善(减少≥75%)15例,无明显改善(减少<75%)7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5.4%。下列术前因素可能预示术后癫痫的良好控制:早期(5周岁之前)出现癫痫发作,发作频率低(≤20次/月),复杂部分性发作呈主要形式,MR示存在单侧结构性异常,无皮质发育不良,偶极子分析示局限性致痫灶,以及病理灶与致痫灶相一致。结论偶极子定位下颞叶癫痫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而有关临床和诊断的某些术前因素可能预示术后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外科治疗 预示 疗效 相关因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的偶极子定位外科治疗(4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智良 张新伟 +4 位作者 彭苹 周佳 唐艳平 周谷兰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指导手术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效果。方法运用偶极子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和MRI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术前、术中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并随访,分析该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偶极子分析定位系统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指导手术治疗的特点及长期效果。方法运用偶极子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和MRI对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患者致痫灶术前、术中精确定位后进行手术并随访,分析该类型癫痫的临床特点、手术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有效随访1年以上者47例,平均随访期27.9月。术后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35例(74.5%),极少发作(≤3次/年)7例(14.9%),手术效果满意率89.4%;发作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0.6%。未发现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偶极子三维颅内癫痫病灶定位系统可准确指导颅内肿物继发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物 继发性癫痫 偶极子定位 外科治疗 治疗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红胜 郭燕舞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将杂种猫16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常温枪伤组、高温高湿组和高温高湿枪伤组,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常温枪伤组早期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痉挛...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将杂种猫16只随机分为常温组、常温枪伤组、高温高湿组和高温高湿枪伤组,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常温枪伤组早期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痉挛及扩张并存;高温高湿组血管痉挛减少,出血性表现增多;高温高湿枪伤组脑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观察发现神经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器水肿变性,毛细血管紧密连接增宽,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髓鞘变性松解等病理变化,较常温颅脑火器伤中明显加重。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时的病理变化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放性/病理学 高温高湿环境 颅脑/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细菌生长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燕舞 朱红胜 徐如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创面及周围组织细菌生长特点。方法 杂种猫23只随机分为常温枪伤对照组(伤后立即取材,A组)、常温枪伤组(伤后6h取材,B组)、高温高湿枪伤组(伤后6h取材,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分别取创面及周...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创面及周围组织细菌生长特点。方法 杂种猫23只随机分为常温枪伤对照组(伤后立即取材,A组)、常温枪伤组(伤后6h取材,B组)、高温高湿枪伤组(伤后6h取材,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分别取创面及周围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A、B、C组其创面组织、伤道壁5mm内组织、伤道壁5~10mm内组织细菌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随着离伤道距离的增加细菌含量减少(P<0.01)。3组创面组织、伤道壁5mm内组织细菌含量与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6h内的细菌生长情况无显著影响,颅脑火器伤后6h内细菌繁殖未进入高速增长期,进行清创仍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湿 颅脑火器伤 细菌生长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对海马CA1区突触传递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尹震 罗成义 杜谋选 邹雨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研究激活海马红藻氨酸(kainate,KA)受体对CA1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递质的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KA (10 μmol/L)对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 目的研究激活海马红藻氨酸(kainate,KA)受体对CA1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递质的作用。方法对成年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采用“盲法”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分别检测和分析KA (10 μmol/L)对CA1传入纤维引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KA受体的激活不仅显著性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流(P<0.01),而且同时显著性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流(P<0.01)。结论KA受体通过激活同时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传入,对海马神经元动力学的平衡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癫痫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海马 CAl区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循环及血脑屏障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德选 徐如祥 朱红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77-880,共4页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对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只成年猫用改良Carey法制作猫颅脑火器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放入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5℃和50%,35℃和85%仿真模拟气候舱。通过脑微血管...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对猫颅脑火器伤早期脑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4只成年猫用改良Carey法制作猫颅脑火器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放入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5℃和50%,35℃和85%仿真模拟气候舱。通过脑微血管形态学及通透性和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测定生命体征代偿指标、微血管中流动血液流变学特征和血脑屏障的变化来反应脑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全部动物无死亡。两组动物在脑微血管形态学及通透性和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在生命体征指标、血液流变学特征和血脑屏障的损害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湿热环境对颅脑火器伤的早期脑微循环有显著影响,是颅脑火器伤的二次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颅脑火器伤 脑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
16
作者 彭苹 叶衍涓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深部脑刺激 帕金森病 PD 护理 患者 置入 99年 特定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