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血清组织释放酶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洪涛 裴国献 +3 位作者 张敬良 郑晓勇 罗炳德 林励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1,共2页
将 12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和常温常湿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0、2、4、6、8、12、2 4h抽取外周血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等指标。结果显示 ,ALP、LDH、CK含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 ,其中CK含量变化较ALP... 将 12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和常温常湿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0、2、4、6、8、12、2 4h抽取外周血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等指标。结果显示 ,ALP、LDH、CK含量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 ,其中CK含量变化较ALP、LDH明显 ;高温高湿组较常温常湿组变化提前且各酶含量升高显著。表明组织释放酶含量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一致 ;CK含量对组织损伤的反应更敏感 ;高温高湿环境因素与火器伤因素同时作用后机体变化更为显著 ,组织损伤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血清组织释放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进行性损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洪涛 裴国献 +3 位作者 张敬良 郑晓勇 罗炳德 郭进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6,F004,共3页
将 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 ,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 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 ,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 将 1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常温常湿组和热习服组 ,肢体枪伤后分别置入相应的人工气候舱。于伤后0、4、6、8、12、2 4h进行组织形态学及细菌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 ,热习服组伤肢肿胀和局部病理变化较高温高湿组明显减轻及推迟 ,但较常温常湿组严重并提前 ;局部组织菌落计数达到感染临界的时限 ,热习服组与常温常湿组均为 12h,高温高湿组为 8h ,热习服组感染时限明显晚于高温高湿组。提示热习服的获得可减缓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进行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细胞免疫学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祥吉 裴国献 +4 位作者 魏宽海 张旭辉 罗炳德 孙鸿涛 胡罢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 ,将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 ,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 、CD8+ 、CD11a+ 、CD11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 ,将 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高温高湿组、热习服组 ,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犬肢体枪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 + 、CD8+ 、CD11a+ 、CD11b+ 亚群及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a、CD11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高温高湿组伤后 1h淋巴细胞CD4 + 亚群表达水平短暂升高 ,随后下降 ,10h后明显降低 ;CD8+ 亚群 4h后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相应导致CD4 + /CD8+ 比值 8h后持续降低 ;CD11a+ 亚群 8h后降低 ,而CD11b+ 亚群的变化轻微 ;热习服能够增加CD4 + 的表达值 ,抑制CD8+ 大量表达。常温常湿组CD11a、CD11b在致伤后即刻以及伤后 4h显著增高 ;与常温常湿组比较 ,高温高湿组第 2峰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但下降时间提前 ;犬热习服后可以降低第 2峰的高度并且延长其平台期。提示高温高湿环境及火器伤等复合因素共同抑制了机体免疫功能 ,热习服则能减轻这些不利因素造成的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细胞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东升 裴国献 +4 位作者 魏宽海 孙鸿涛 罗炳德 王前 胡罢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2,F004,共5页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 ,将 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 (HHE)组和常温常湿 (NE)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4、8、12、2 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 ,将 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 (HHE)组和常温常湿 (NE)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4、8、12、2 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果发现 ,HHE组大体病理改变较NE组明显加重 ;光镜及电镜观察到HHE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组显著 ,且呈进行性加重 ,而NE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 2 4h伤道组织病理变化均有减轻趋势。ATP在HHE组伤后 8、12、2 4h挫伤区及伤后 2 4h震荡区较NE组低。ADP在HHE组伤后 8h挫伤区及伤后 12、2 4h震荡区较NE组低。AMP在HHE组挫伤区 12h后明显高于NE组。HHE组伤后 8h震荡区及伤后 12、2 4h挫伤区能荷较NE组降低。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 ,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肌组织能量储备匮乏 ,且随时间延长能量储备显著下降 ;其处理更应强调及早、彻底的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伤道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队强度训练时的WGT阈值与活动允许时间
5
作者 罗炳德 邱仞之 +5 位作者 朱受成 谭淼 华旭初 肖能国 李建明 吴鸿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90-92,共3页
研究了WGT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热环境强度作训人员提供其军事活动允许时间值。结果:(1)短期强度作训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理反应即达最大应激水平;(2)生理反应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或增加运动强度)而增强;(... 研究了WGT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热环境强度作训人员提供其军事活动允许时间值。结果:(1)短期强度作训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理反应即达最大应激水平;(2)生理反应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或增加运动强度)而增强;(3)实验结束时的HR、Tre、出汗量,I组为178±14b/min、39.3±0.6℃、1.321±0.196/h,Ⅱ组为182±12b/min、40.0±0.4℃、1.639±0.291/h,Ⅲ组为163±12b/min、38.3±0.6℃、1.671±0.3071/h.依据上述结果,作者推荐军事活动允许时间,Ⅰ、Ⅱ、Ⅲ组应分别控制在88、74和2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队 训练 湿黑球温度 热暴露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