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探针和PCR方法在菌痢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夏桂枝 叶礼燕 +2 位作者 王红 白石山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2-1064,1067,共4页
目的 探讨基因探针和PCR方法在F2a志贺氏菌痢暴发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对 4 3株自患者粪便和食物中分离到的F2a志贺氏菌进行 16srRNA、ipaH基因Southern杂交 ,随机PCR和set1/set2毒力基因PCR分析。 结果 随机PCR、ipaH基因S... 目的 探讨基因探针和PCR方法在F2a志贺氏菌痢暴发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对 4 3株自患者粪便和食物中分离到的F2a志贺氏菌进行 16srRNA、ipaH基因Southern杂交 ,随机PCR和set1/set2毒力基因PCR分析。 结果 随机PCR、ipaH基因Southern杂交将 4 3株F2a志贺氏菌分为两个不同的基因型 ,set1/set2毒力基因PCR分为三个不同的基因型 ,16srRNA基因Southern杂交均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基因分型方法能更准确、深入地揭示菌痢暴发过程中各分离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其中set1/set2毒力基因PCR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在F2a志贺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菌 基因探针 随机PCR 志贺氏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及门诊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义忠 陈清 +1 位作者 俞守义 彭宜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3-364,共2页
1990年4月~1991年3月对广州市区两种不同来源的轮状病毒(RV)引起的腹泻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门诊粪便标本88份,RV的检出率为18.18%,住院粪便标本168份,RV的检出率为32.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的儿童... 1990年4月~1991年3月对广州市区两种不同来源的轮状病毒(RV)引起的腹泻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门诊粪便标本88份,RV的检出率为18.18%,住院粪便标本168份,RV的检出率为32.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的儿童,RV的检出率为34.7%。从季节分布看,门诊患儿RV的检出率以冬季为高。20对母婴配对调查中,患儿RV阳性母亲的RV阳性数均高于阴性者。核酸电泳的基本模式为4-2-3-2型,以长型为主。母婴间的接触是RV腹泻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家猪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占清 俞守义 +10 位作者 聂军 陈清 李志峰 刘运喜 张景兰 徐建江 于晓敏 步秀萍 苏静静 张云 陶开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了解家猪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流行病学意义,探讨家猪与HFRS发病的关系.方法以HFRS病毒(HFRSv)抗原和抗体为指标,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血凝抑制法(RPHI),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HPR-SP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CR反应对... 目的了解家猪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流行病学意义,探讨家猪与HFRS发病的关系.方法以HFRS病毒(HFRSv)抗原和抗体为指标,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血凝抑制法(RPHI),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HPR-SPA),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PCR反应对山东部分地区家猪自然感染HFRSV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家猪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及血、尿、粪和猪圈内污物检出HFRSv抗原与抗体,脏器抗原阳性率为3.33%~5.00%.而血、尿、粪和圈内的污染物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67%、7.04%、2.51%和5.56%,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6%,并从HFRSV抗原阳性的多种标本分离出病毒.人工感染后病毒可随血液波及多个脏器,二次感染乳鼠脑可检出HFRSV抗原.二次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肺、肝、肾等脏器有一过性病理改变;HFRSv可在猪体内增殖,并经多途经排出体外.结论家猪可能是HFRSV的扩散宿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家猪 病毒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流行病学面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冬梅 俞守义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2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一起志贺氏菌痢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5
作者 王红 俞守义 +6 位作者 陈义忠 陈清 芮贤良 苏国富 罗素英 陈云战 杨芳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12-216,共5页
本文对61株福氏2a(Shigella flexneri 2a)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谱、质粒图谱、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从广州1992年暴发的一起菌痢流行中分离的30株暴发株和当年在广州分离的28株散发株的耐药谱和质粒图谱相同,而且菌... 本文对61株福氏2a(Shigella flexneri 2a)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谱、质粒图谱、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从广州1992年暴发的一起菌痢流行中分离的30株暴发株和当年在广州分离的28株散发株的耐药谱和质粒图谱相同,而且菌落原位杂交证明它们均有4.7kb的ipaBC基因,Southern blot进一步指出了上述分离株的ipa BC基因位于7.6kb,2.5kb和1.6kb的EcoR Ⅰ片段。从分子水平证明了1992年广州市一起志贺氏菌痢(幅氏2a)暴发为单一克隆株引起,该克隆为当地1992年福氏菌的优势克隆。而福州1991年分离的3株同型菌分属不同的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氏菌 流行病学 细菌性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郊区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6
作者 陈清 陈义忠 +1 位作者 俞守义 吴辉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61-362,共2页
本文对广州市郊区某乡2360人进行下为期一年的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每月14~17日收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收集106例。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腹泻占全部腹泻的20.7%,全人群轮状病毒腹泻年发病率6.5%,其中3岁以下者年发病率高达61.5... 本文对广州市郊区某乡2360人进行下为期一年的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每月14~17日收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收集106例。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腹泻占全部腹泻的20.7%,全人群轮状病毒腹泻年发病率6.5%,其中3岁以下者年发病率高达61.5%。轮状病毒腹泻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于5~9月及12~1月。本研究还提示,家庭成员在轮状病毒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流行病学与医学创新
7
作者 陈清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4期3-4,共2页
流行病学随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的发展对整个医学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流行病学对医学思维、医学研究方法、医学模式及医学目的的实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该学科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医学创新 医学思维 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妊娠引产胎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小里 唐时幸 吴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巨细胞病毒(CM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国外报道先天性CMV感染率为0.24~3.37%,在美国CMV被认为是比风疹病毒更为重要的致畸因素。本文采用血清学方法和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对中期妊娠引产胎儿CMV宫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胎儿 宫内感染 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戴迎春 聂军 +3 位作者 刘翼 姚英民 李志峰 俞守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中是否存在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并初步探讨其感染水平。方法用ELI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266份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中诺沃克样病毒(NLV)的rNV、rMX和r387特异性IgG抗体和粪便标本中的HuCV RNA并将扩增目的产物同基...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中是否存在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并初步探讨其感染水平。方法用ELISA法和RT-PCR分别检测266份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中诺沃克样病毒(NLV)的rNV、rMX和r387特异性IgG抗体和粪便标本中的HuCV RNA并将扩增目的产物同基因文库中的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中的rNV、rMX和r387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0%、51.5%和71.1%。腹泻高峰期收集的100份散发非菌性胃肠炎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HuCV4株,均为NLV。在广州某学校暴发型非细菌性胃肠炎患者的10份标本中检出NLV3株。结论广州地区存在NLV引起的散发和暴发性非菌性胃肠炎,当地儿童在婴幼儿期即获得NLV感染,感染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病毒感染 胃肠炎 流行病学 诺沃克样病毒 扎幌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蝠与人类(新现)病毒性疾病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志峰 陈清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感染 病毒性疾病 蝙蝠科 体内 RNA病毒 狂犬病毒 西尼罗河病毒 脊椎动物 人类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海水中火器伤细菌感染定量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卜海激 申洪 +4 位作者 朱天岭 孟辉 张鋆歆 吴正蓉 陈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定量探讨海水中火器伤伤道组织细菌增殖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感染的时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组织清创时机、方法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6条犬随机分为海水中致伤组与地面致伤组,海水组14只,地面组2只;于火器伤后0... 目的定量探讨海水中火器伤伤道组织细菌增殖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感染的时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组织清创时机、方法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6条犬随机分为海水中致伤组与地面致伤组,海水组14只,地面组2只;于火器伤后0、6、12、24 h进行大体观察及细菌学定量检测。对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建立火器伤组织中细菌增殖动力学模式。结果两组伤犬伤道单位组织中的细菌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且海水组同一时间点的细菌数均比地面组高,击伤即时的细菌污染程度较地面组重,6 h时已达感染临界。两组组织中细菌生长的动力学模式可用下式概括: Y(1) = 9.12×10(3+0.247X), Y(2) = 1.35×10(3+0.227X)。式(1)、(2)分别为海水组和地面组火器伤组织中细菌生长的动力学模式,为每克组织中的细菌含量(个/g),X为火器伤伤后时相。根据这一模式,我们计算得到海水组和地面组达到感染临界时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2和8.2 h,海水组达到感染临界状态比地面组提前4 h。结论海水中火器伤较地面火器伤污染重、损伤重,细菌繁殖快,感染出现早,应及早清创、彻底冲洗伤道和及时应用抗生素,这些治疗措施应以在4 h之内完成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细菌感染定量 临界状态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对大鼠丘脑、纹状体膜磷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亚丽 邢成 +5 位作者 吕志忠 李建栋 王鲁明 廖洁 董方霆 赵永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7-208,共2页
急性热应激对大鼠丘脑、纹状体膜磷脂代谢的影响①1000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赵亚丽②邢成吕志忠②李建栋③王鲁明廖洁④董方霆④赵永岐关键词热应激;膜磷脂;丘脑;纹状体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38.2由于过热... 急性热应激对大鼠丘脑、纹状体膜磷脂代谢的影响①1000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赵亚丽②邢成吕志忠②李建栋③王鲁明廖洁④董方霆④赵永岐关键词热应激;膜磷脂;丘脑;纹状体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38.2由于过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涉及到各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膜磷脂 丘脑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清 俞守义 +2 位作者 申洪 王雅贤 吴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深入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ETEC感染豚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豚鼠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细胞质pH、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豚鼠对人源ETEC菌株敏感,ETEC... 目的深入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ETEC感染豚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豚鼠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并测定细胞内游离Ca2+、细胞质pH、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豚鼠对人源ETEC菌株敏感,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未发现细菌入侵小肠上皮细胞,但电镜下可见小肠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线粒体增生;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在回肠组织中分布弥漫;LT和ST均可使豚鼠小肠离体上皮细胞内游离Ca2+、细胞浆pH和细胞跨膜电位上调,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结论ETEC可导致豚鼠小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LT和ST的作用也不限于上皮细胞,对肌细胞也有影响;对肠毒素作用的分析提示,LT与ST的作用部位与机制可能相似,ETEC腹泻与细胞主动排水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致病力 肠毒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孟安启 郑少斌 +2 位作者 陈彤 陈文山 聂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索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相关因素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因素为尿道... 目的探索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相关因素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因素为尿道炎、无节制的性生活、频繁的手淫、泌尿系外伤、固定体位(尤其长时间骑跨位、坐位)、酗酒、长时间憋尿等。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治疗及防止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多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产物的性质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振龙 聂军 鲍慧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6-427,共2页
目的实现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tdh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构建tdh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NWⅡtdh/Trc99A/JM109,并在30℃条件下,用0.8mmol/L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溶血试验... 目的实现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tdh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构建tdh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NWⅡtdh/Trc99A/JM109,并在30℃条件下,用0.8mmol/LIPTG诱导表达。用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溶血试验检测表达蛋白的溶血活性。将表达产物腹腔注射免疫兔,用试管凝集反应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用溶血抑制试验检测该抗体体外对TDH溶血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NWⅡ在上述条件下诱导后,TDH呈可溶性、融合性表达。SDS-PAGE表明,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23000。薄层扫描显示,细菌的周质腔中的蛋白量最高,占总蛋白的13.4%。溶血试验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用表达蛋白免疫兔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外具有抑制TDH溶血活性的作用。结论tdh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Trc99A/JM109中获得成功表达,为基因工程大规模制备TDH抗原,制备抗TDH的多克隆和/或单克隆抗体,构建基因工程菌苗,阐明该菌的致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直接溶血毒素 大肠杆菌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分型在菌痢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6 位作者 王红 黄芬 方益荣 张国庆 钟文龙 夏桂枝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1)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爆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对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 目的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1)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爆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对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93株福氏2a志贺菌按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可分为4种基因型,即12株ShET1(-)/ShET2(+),14株ShET1(+)/ShET2(-),59株ShET1(+)/ShET2(+),8株ShET1(-)/ShET2(-)。93株福氏2a志贺菌ShET1检出率为89.24%(83/93),ShET2为65.59%(61/93)。二者至少有一种基因被检出的检出率为91.39%(85/93)。结论福氏2a志贺菌的快速诊断可应用ShET1、ShET2双基因PCR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应用多生物学标志进行福氏2a志贺菌同源克隆鉴定系统研究时,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PCR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菌 分子流行病学 志贺菌肠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勇 王红 +2 位作者 向前 孙素霞 俞守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 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耶尔辛菌属 强毒力岛 小肠结肠炎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冬梅 俞守义 唐根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及插入位点。方法 使用PCR扩增、DNA打点杂交和DNA测序及分析方法。结果 在 94株分离自中国的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 ,14株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 8个基因PCR扩增阳性 ,除 ... 目的 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中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及插入位点。方法 使用PCR扩增、DNA打点杂交和DNA测序及分析方法。结果 在 94株分离自中国的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中 ,14株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 8个基因PCR扩增阳性 ,除 3株菌的整合酶基因外 ,PCR扩增产物长度均与预期一致 ,但天冬酰胺转运RNA(asnTtRNA)位点扩增阴性 ;上述 14株菌进行全菌DNA打点杂交试验 ,均与irp2和 fyuA探针杂交 ;选择上述 3株菌中的 1株 ,对其整合酶基因的PCR产物测序 ,并与鼠疫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整合酶基因序列比较 ,发现该整合酶基因于 5’端缺失了 347bp的片段。 结论  14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携带的耶尔森菌强毒力岛 ,且均插入在天冬酰胺转运RNA位点处 ;部分菌株所携带的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整合酶基因发生了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强毒力岛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asnT TRNA基因 int/int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建新 聂军 吴振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克隆副溶血弧菌(Vp)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的方法。方法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双酶切载体pGEX-3X和目的基因DNA,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琢。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凝胶电泳显示,标准株Vp14-91基因组... 目的探讨克隆副溶血弧菌(Vp)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的方法。方法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双酶切载体pGEX-3X和目的基因DNA,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琢。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凝胶电泳显示,标准株Vp14-91基因组DNA的PCR产物长约600 bp。阳性克隆的PCR产物也为一长约600 bp的条带,经双酶切可切出一约600 bp的条带。DNA测序结果表明与GenBank中的序列有99.1%的同源性。结论利用该方法成功克隆了目的基因,为制备用于现场检测的基因探针和Vp的保护性疫苗以及Vp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成人体质指数、腰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方芳 聂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对于预测和诊断高血压的实用价值和建议值,为确定肥胖和腹部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界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1 26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质量、腰围和...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对于预测和诊断高血压的实用价值和建议值,为确定肥胖和腹部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界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1 26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的测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成年人体质指数、腰围分布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随着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趋势,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腰围和血压值有明显的线形相关关系;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随着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建议以BMI为肥胖指标,BMI≥23诊断为超重、BMI≥29诊断为肥胖;以腰围为腹部肥胖指标,WC≥80为诊断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腰围 高血压 超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