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和PET诊断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为民 陆兵勋 +2 位作者 周亮 王全师 吴湖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spongiformleukoencephalopathy,HSLE)的CT、MRI和PET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行脑部CT、MRI,对4例患者行PE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CT显示脑白质内界限清楚的对称性低密度病灶;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改...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eroinspongiformleukoencephalopathy,HSLE)的CT、MRI和PET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行脑部CT、MRI,对4例患者行PET,并分析其结果。结果CT显示脑白质内界限清楚的对称性低密度病灶;MRI显示病灶呈长T1、长T2改变,增强扫描无强化,FLAIR序列病灶范围同T2所示一致;PET显示未治疗患者内囊后肢、枕叶和小脑白质无代谢,临床症状改善者上述部位代谢明显减低,临床症状改善者和未治疗者小脑皮质代谢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小脑皮质正常。结论HSLE患者脑部CT和MRI改变多局限于白质,PET显示病变部位低代谢或无代谢,小脑皮质和白质代谢的改善与HSLE患者临床转归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白质脑病 海洛因依赖 HSLE 诊断 CT MRI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显像在肺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志新 王全师 唐刚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肺癌治疗中对肺癌放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前后进行18F-FDGPET显像,观察肺部病灶治疗前后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变化,并进行临床随...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肺癌治疗中对肺癌放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前后进行18F-FDGPET显像,观察肺部病灶治疗前后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变化,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4例,进展3例;随访观察与PET显像结果一致。结论:18F-FDGPET显像能及时反映肺癌放化疗效果,对治疗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评价血糖水平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贾志新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血糖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PET及其在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刚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6-491,共6页
小动物PET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分子影像学技术 ,是连接实验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桥梁 ,在医药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该文简要介绍小动物PET显像的优点与挑战、基本原理及小动物PET扫描仪的发展 。
关键词 小动物PET 分子影像学 医药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的抗血小板与抗血栓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刚华 姜国辉 +1 位作者 王世真 郑连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为了研究川芎哚 (PL)及其类似物 (T 1~T 17)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T 1~T 17按Foye法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从中选出T 1,T 2 ,T 3,T 4 ,T 6 ,T 8,T 11,T 12及T 14按Chandler法进行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 ,计... 为了研究川芎哚 (PL)及其类似物 (T 1~T 17)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T 1~T 17按Foye法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从中选出T 1,T 2 ,T 3,T 4 ,T 6 ,T 8,T 11,T 12及T 14按Chandler法进行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 ,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 ,并与川芎嗪 (Lig)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所有合成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 ,其中T 4和T 6的抗血小板作用强于Lig ;各试验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栓作用 ,其中T 4 ,T 6 ,T 11,T 12及T 14抗血栓作用强度大于Lig .由此可见 ,PL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其中T 4和T 6的作用强于Li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哚 类似物 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作用 抗血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唐刚华 唐小兰 姜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川芎哚 (T 1)及其类似物 (T 2~T 17)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T 1~T 17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从中选出T 2、T 3、T 4、T 5、T 6、T 8、T 11、T 12及T 14按Umet su氏法进行实验... 目的 研究川芎哚 (T 1)及其类似物 (T 2~T 17)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T 1~T 17进行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从中选出T 2、T 3、T 4、T 5、T 6、T 8、T 11、T 12及T 14按Umet su氏法进行实验性血栓形成实验 ,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 ,并与川芎嗪 (TMP)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合成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 ,其中T 5和T 6的抗血小板作用强于TMP ;各试验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血栓作用 ,其中T 5、T 6、T 11、T 12及T 14抗血栓作用时间和强度明显大于TMP。结论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具有抗血小板和抗血栓作用 ,其中T 5和T 6的作用强于TMP ,但川芎哚的作用弱于T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哚 类似物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8)F]氟-L-多巴的合成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刚华 张岚 +2 位作者 唐小兰 汪勇先 尹端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1-216,共6页
以硝基藜芦醛为原料 ,采用亲核取代合成法 ,利用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等多步反应制备了6 [18F]氟 L 多巴 (18FDOPA) ,并用手性流动相和反相C18柱的HPLC法测定对映纯度。结果表明 ,18FDOPA总的合成时间少于 12 0min ,经衰减校正后总放... 以硝基藜芦醛为原料 ,采用亲核取代合成法 ,利用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等多步反应制备了6 [18F]氟 L 多巴 (18FDOPA) ,并用手性流动相和反相C18柱的HPLC法测定对映纯度。结果表明 ,18FDOPA总的合成时间少于 12 0min ,经衰减校正后总放化产额约为 6 3% ,对映纯度和放化纯度分别大于 95 %和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18F]氟-L-多巴 亲核取代 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 6-氟-L-多巴 正电子显像剂 硝基藜芦醛 帕金森病 氟18 同位素标记 放射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柱甲基化法自动合成(S-[^(11)C]甲基)-L-蛋氨酸和(S-[^(11)C]甲基)-L-半胱氨酸 被引量:5
8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2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权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3,共7页
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4N(p,α)11C生产11CO2,经甲烷循环碘化法和11CH3I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1CH3I,合成时间约为1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30%。采用(S [11C]甲基) L 蛋氨酸(11C MET)半自动合成装置,使11CH3I与前体L 同型半胱... 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4N(p,α)11C生产11CO2,经甲烷循环碘化法和11CH3I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1CH3I,合成时间约为1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30%。采用(S [11C]甲基) L 蛋氨酸(11C MET)半自动合成装置,使11CH3I与前体L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碱性溶液在SepPakPlusC18小柱上发生烷基化反应,并经SepPakPlusC18小柱分离,得11C MET注射液,烷基化反应时间约6min,放化产率大于85%,放化纯度大于99%,对映纯度约为90%。采用PET CS I型全自动合成模块,使11CH3I与前体L 半胱氨酸发生在柱烷基化反应,并经柱分离后得到(S [11C]甲基) L 半胱氨酸(11C CYS)注射液,烷基化反应时间约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50%,放化纯度大于99%,对映纯度大于90%。制得的11C MET和11C CYS注射液可用于动物和人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柱甲基化法 自动合成 (S-[^11C]甲基)-L-蛋氨酸 (S-[^11C]甲基)-L-半胱氨酸 肿瘤氨基酸代谢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显像剂 全自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氟-L-多巴的不对称合成(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刚华 张岚 +3 位作者 唐小兰 汪勇先 尹端止 黄祖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目的 :合成 6 氟 L多巴 (FDOPA)。方法 :以硝基藜芦醛为原料 ,经亲核取代、还原碘化、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水解及HPLC纯化等步骤制备FDOPA ,用手性流动相结合反相C18柱的HPLC法测定其对映纯度。结果 :合成FDOPA总反应时间 (不包括... 目的 :合成 6 氟 L多巴 (FDOPA)。方法 :以硝基藜芦醛为原料 ,经亲核取代、还原碘化、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水解及HPLC纯化等步骤制备FDOPA ,用手性流动相结合反相C18柱的HPLC法测定其对映纯度。结果 :合成FDOPA总反应时间 (不包括催化剂的合成时间 )少于 90min ,总产率约为 33 % ,对映纯度大于 95 %。结论 :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法可以高选择性地合成FDOPA。本研究为 6 [18F] L 多巴及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氟-L多巴 手性相转移催化烷基化 合成 对映纯度 HPLC 手性流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哚及其类似物对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唐刚华 姜国辉 唐小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川芎哚 类似物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明芳 唐刚华 +4 位作者 黄祖汉 高晓 李志 吴湖炳 钟锦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7-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核素及其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影响因素和生产条件。方法利用18O(p,n)18F和16O(p,α)13N核反应在PETtrace回旋加速器中生产18F负离子和13N-NOx-,以亲核取代反应法合成18F-FDG;采用戴氏合金(Devarda’s alloy)还原法制备... 目的探讨正电子核素及其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影响因素和生产条件。方法利用18O(p,n)18F和16O(p,α)13N核反应在PETtrace回旋加速器中生产18F负离子和13N-NOx-,以亲核取代反应法合成18F-FDG;采用戴氏合金(Devarda’s alloy)还原法制备13N-NH3·H2O。同时观察靶水纯度及丰度、轰击时间及质子束流大小等因素对放射性药物生产的影响。结果靶水电阻率<10MΩ·cm时,18F-FDG和13N-NH3·H2O的产率分别低于9.5%和38.2%;18O-H2O的丰度>50%,18F-FDG的产率>20%。束流强度在5-35μA时,18F负离子和13N-NO的产额随束流增大而增加;在0-20min的轰击时间内,13N-NOx-的产额平均以1.2GBq/min的幅度增加,轰击30min以上,其增加幅度仅为0.1GBq/min;轰击时间在60min内,18F负离子的产额平均以1.1GBq/min的幅度增加,轰击120 <min后,其增加幅度<0.68GBq/min。结论靶水纯度和质子束流大小是影响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产率的主要因素。当靶水电阻率>15MΩ·cm时,以正电子核素的一个半衰期时间,用25-35μA的质子束流持续轰击,其·18F负离子和13N-NOx-的产额以及18F-FDG和13N-NH3·H2O的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13N-NOx-/13N-氨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刚华 唐小兰 +3 位作者 姜国辉 张云 王世真 王树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用氯胺T法制备了12 5I 神经生长因子 (12 5I NGF) ,放化纯度大于 95 %。经静注和肌注两种途径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 (SDS PAGE)电泳法测定了小鼠血浆中NGF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 ,静注12 5I NGF后的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二... 用氯胺T法制备了12 5I 神经生长因子 (12 5I NGF) ,放化纯度大于 95 %。经静注和肌注两种途径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 (SDS PAGE)电泳法测定了小鼠血浆中NGF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 ,静注12 5I NGF后的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 ;肌注12 5I NGF后的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一房室分布模型。按剂量2 5 μg/kg静注12 5I NGF后 ,测得消除相半衰期 (t1/ 2 ( β) )为 3 6 5h。按剂量 75 ,2 5 ,10 ,3 3μg/kg肌注12 5I NGF ,测得消除相半衰期 (t1/g( β) )分别为 1 79,2 2 5 ,2 30 ,3 2 4h ,平均达峰时间 (tmax)为 0 5 8h ,平均血浆清除率 (CLs)为0 37L/ (h·kg) ,表观分布容积 (Vd)为 1 18L/kg ,体内平均滞留时间 ( tr)为 2 7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药代动力学 SDS-PAGE电泳法 神经系统药物 碘125 同位素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评价聚能刀射频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廖旺军 罗荣城 +4 位作者 康世均 吴湖炳 王传斌 罗宇玲 张鸣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治疗术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ET对恶性肿瘤患者经聚能刀射频治疗前后靶区的放射性强度进行观察。结果聚能刀射频治疗后,33例患者54个治疗靶区均可测得治疗区域中心放射性缺... 目的探讨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治疗术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ET对恶性肿瘤患者经聚能刀射频治疗前后靶区的放射性强度进行观察。结果聚能刀射频治疗后,33例患者54个治疗靶区均可测得治疗区域中心放射性缺损,提示治疗区域组织被灭活。结论PET检查对聚能刀射频治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射频治疗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18)F-氟代丙基)-L-酪氨酸的合成及其生物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4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权 吴湖炳 黄祖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氨基酸代谢显像剂O (3 18F 氟代丙基) L 酪氨酸(FPT)。首先,18F-与1,3 二对甲苯磺酸丙二酯(TsOCH2CH2CH2OTs)发生亲核氟化取代反应,生成3 18F 1 对甲苯磺酸丙酯(18FCH2CH2CH2OTs);然后,18FCH2CH2CH2OTs与L 酪氨酸二钠反... 采用两步法合成氨基酸代谢显像剂O (3 18F 氟代丙基) L 酪氨酸(FPT)。首先,18F-与1,3 二对甲苯磺酸丙二酯(TsOCH2CH2CH2OTs)发生亲核氟化取代反应,生成3 18F 1 对甲苯磺酸丙酯(18FCH2CH2CH2OTs);然后,18FCH2CH2CH2OTs与L 酪氨酸二钠反应生成FPT。FPT总合成时间约为70min,未校正总放化产率为25%~30%,放化纯度大于95%。FPT在正常小鼠、肿瘤模型、炎症模型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荷瘤裸鼠PET显像结果表明:肾、肝、肺、血液等脏器放射性摄取较高,滞留时间较长,脑摄取放射性较低。FPT可被肿瘤细胞高摄取,而被炎症组织低摄取。给药后180min,荷瘤裸鼠PET显像清晰,肿瘤/肝脏放射性比值约为1.3。FPT制备简便,可以区分肿瘤和炎症,可望成为一种肿瘤氨基酸代谢PET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18F-氟代丙基)-L-酪氨酸 合成 生物分布 肿瘤 炎症 体内分布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哚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稳定同位素法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刚华 姜国辉 郑连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测定川芎哚 (川芎III号碱 ,perlolyrine)的药动学参数。方法 以氘标川芎哚为内标准及GC MS的SIM(选择性离子监测 )为检测手段 ,定量测定大鼠体内川芎哚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川芎哚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 ,其药代... 目的 测定川芎哚 (川芎III号碱 ,perlolyrine)的药动学参数。方法 以氘标川芎哚为内标准及GC MS的SIM(选择性离子监测 )为检测手段 ,定量测定大鼠体内川芎哚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川芎哚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 ,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T1/ 2α=0 34h ,T1/ 2 β=4 5 9h ,T1/ 2 (Ka) =0 12h ,Tmax=0 36h ,Cmax=18 86μg·L-1,K12 =0 87h-1,K2 1=0 40h-1,K10 =0 31h-1,VB=10 7 86L·kg-1,AUC =99 6 8μg·h·L-1。结论 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准确性好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哚 药代动力学 稳定同位素法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活力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稳柱 查道刚 +7 位作者 宾建平 刘俭 王鹏 吴湖炳 黄祖汉 周忠江 李琦 刘伊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40-941,944,共3页
目的以心脏正电子断层显像(PET)为'金标准'.了解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存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前壁Q波心肌梗死成功血运重建后3~19月的病人,2 d内完成PET成像和MCE检查.结果坏死心肌的MCE灌注均为0分.存活心肌的MCE灌... 目的以心脏正电子断层显像(PET)为'金标准'.了解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存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前壁Q波心肌梗死成功血运重建后3~19月的病人,2 d内完成PET成像和MCE检查.结果坏死心肌的MCE灌注均为0分.存活心肌的MCE灌注多为0.5分,正常心肌的MCE灌注多为1分,不同等级的MCE计分对存活心肌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异:MCE与PET判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关联度(rp=0 78).结论MCE能有效地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有可能成为临床评价存活心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存活心肌 正电子断层显像 PET M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显像剂^(18)F-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晓 唐刚华 +3 位作者 王明芳 吴湖炳 李志 黄祖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目的 研究正电子断层显像剂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回旋加速器,通过 18O(p,n)18核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18F-FDG。对制备的18F-FDG进行质量控制研... 目的 研究正电子断层显像剂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采用回旋加速器,通过 18O(p,n)18核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18F-FDG。对制备的18F-FDG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放射化学产率约为54%, 用TLC法和HPLC法测定化学纯度均大于99%,放化纯度均大于95%,18F-FDG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符合药典要求。结 论制备的18F-FDG适用于临床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合成 质量控制 正电子显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标记示踪沉淀法研究神经生长因子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刚华 姜国辉 +2 位作者 张云 王世真 王树惠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12 5 I-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用氯胺 T法制备 ,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三氯醋酸(TCA )沉淀法 ,测定小鼠血浆 NGF的浓度 ,并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结果表明 ,静注 1 2 5 I- NGF,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 ;肌注... 12 5 I-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用氯胺 T法制备 ,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三氯醋酸(TCA )沉淀法 ,测定小鼠血浆 NGF的浓度 ,并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结果表明 ,静注 1 2 5 I- NGF,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 ;肌注 1 2 5 I- NGF,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一房室分布模型。静注 1 2 5 I- NGF2 5 μg.kg- 1 ,测得消除半衰期 (t1 / 2 β)为 4.431h。肌注 1 2 5 I- N GF 75、2 5、10、3.3μg.kg- 1 ,测得消除半衰期 (t1 / 2 β)分别为 2 .135、2 .70 3、3.12 7、4.2 12 h,平均达峰时间 (tmax)为 0 .5 83h。测得 1 2 5 I- N GF平均血浆清除率 (CL)为 0 .2 77L.h- 1 .kg- 1 ,表观分布容积 (Vd)为 1.0 39L.kg- 1 ,体内平均滞留时间 (MRT)为 3.2 38h。1 2 5 I- NGF在组织器官内的分布速率以颈上神经节分布最快 ,大脑、小脑、脊髓分布极低。1 2 5 I- NGF主要经尿液和粪便排泄 ,注射后 72 h内 ,小鼠粪尿中放射性总排泄量为 80 .36 % ,其中尿排泄量占 7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药代动力学 碘标记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琪 吴湖炳 +1 位作者 高蕾 邹衍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符合率高于行CT、MRI检查的患者;(2)对估计临床分期有参考作用方面PET 为100%,CT、MRI 占66.7%;(3)初步显示PET检查荧光脱氧核糖(FDG)摄取值高低可对区分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4)20例患者根据PET检查代谢值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缺乏此信息,治疗调整者及治疗有效率低于前者。结论PET检查将形态改变和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恶性淋巴瘤全身探查、早期发现病变、定量分析、显示代谢功能、监测疗效、评估预后诸方面都有其优越性。该检查安全可行,但应注意鉴别假阳性反应;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示踪剂对血糖的暂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 临床意义 诊断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血流显像剂^(13)N-NH_3·H_2O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2 位作者 唐小兰 高晓 黄祖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 探讨正电子血流显像剂13N-氨水(13N-NH3·H2O)的质量控制规范并从理论上予以阐述。方法 采用PET Trace回旋加速器-13NH3合成系统制备13N-NH3·H2O注射液,研究其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并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建立了切... 目的 探讨正电子血流显像剂13N-氨水(13N-NH3·H2O)的质量控制规范并从理论上予以阐述。方法 采用PET Trace回旋加速器-13NH3合成系统制备13N-NH3·H2O注射液,研究其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并测定其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建立了切实可行的13N-NH3·H2O生产工艺流程和规范,在50次生产中,总合成时间少于30 min,其校正的放化产率约为54%,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无菌无热源试验为阴性,其它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达到药典要求。结论 在临床正电子显像剂的常规生产中,对生产过程实行控制和主要质控指标实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造影剂 介入性放射摄影术 正电子血流显像剂 ^13N-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