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东升 裴国献 +2 位作者 魏宽海 罗炳德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5,F002,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动物模型,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 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5只)和常温常温组(3只),分别于火器伤后4、8、 12、2...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动物模型,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 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5只)和常温常温组(3只),分别于火器伤后4、8、 12、24 h进行大体观察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高温高湿组6-8 h后较常温常湿组 伤道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肢体肿胀加重,挫伤区色泽暗红,肌肉无收缩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征象;而常温常湿组 12~24 h伤道始出现臭味。光镜及电镜观察到高温高湿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常温常湿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 性加重,而常温常温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24h伤道组织损伤均有减轻趋势。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 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救治时更应强调早期彻底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氧疗对高温复合伤大鼠创面肌肉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亚洁 杨瑞 罗炳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局部氧疗法对高温复合创伤大鼠创面肌肉组织的影响 ,为湿热环境的创伤伤口护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 2 4只大鼠腹部创伤模型 ,随机将其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氧疗组、高温对照组和高温氧疗组 4组 ,每组 6只 ,让其分别接受... 目的 探讨局部氧疗法对高温复合创伤大鼠创面肌肉组织的影响 ,为湿热环境的创伤伤口护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 2 4只大鼠腹部创伤模型 ,随机将其分为常温对照组、常温氧疗组、高温对照组和高温氧疗组 4组 ,每组 6只 ,让其分别接受常温暴露、常温氧疗、高温暴露和高温氧疗 ,然后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高温对照组创面肌肉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最为剧烈 ,肌纤维明显变性萎缩甚至变性坏死成碎片 ,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 ,大量炎性细胞入侵组织 ,组织间隙水肿严重 ;大量的线粒体发生不可逆的空泡样变和髓样变 ,糖原颗粒剧减 ,巨噬细胞退变 ;高温氧疗组明显好于高温对照组 ,肌纤维仅肿胀而未发生萎缩变性 ,线粒体也未发生空泡样变 ,糖原颗粒与高温对照相比较多 ,可见少量未退变的巨噬细胞。结论 高温复合创伤应激比单因素的创伤应激显著 ,高温高湿环境创伤组织肌纤维损伤严重 ,局部氧疗法可降低高温高湿环境因素和创伤因素的损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局部氧疗 面肌 对照组 大鼠 创伤 复合伤 肌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