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物体内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血管化手段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任高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1,T005,共7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27只中国青山羊根据骨缺损植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hydroxyapatite,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经诱导分化的BMSc)。组织工程骨组和筋膜瓣组分别取9只山羊的BMSc体外进行诱导分化,之后与CHAP复合。制备皮下带蒂深筋膜瓣。各组按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植入到骨缺损内。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组织学(V-G染色)检查,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术后各项检查结果表明,空白组山羊胫骨2cm的骨缺损是其自身无法修复的,因此是一个理想的骨缺损模型。单纯材料组未能修复骨缺损,仅表现出一个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组织工程骨组可基本修复骨缺损,在成骨质量和血管化过程方面表现出较理想的结果;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为满意,成骨质量和血管化程度亦高于组织工程骨组。结论山羊胫骨2c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山羊 筋膜瓣 成骨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2 位作者 宋于刚 智发朝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2-603,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血浆、肠液、空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含量增加(P<0.05),而晚期(第14 d)MTL含量下降(P<0.05)。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 MTL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P<0.05)。结论 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异常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四君子汤 MTL 中医药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波 史占军 +3 位作者 金大地 景宗森 陈祥匀 冯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例患者共24个全膝置换关节随 机分成两组。CPM治疗组14个膝关节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非CPM治疗组10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结果两周后 CPM治疗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平均达到94.62度,比对照组大23.37度。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治疗,可使膝关 节屈伸功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运动 CPM 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支架材料性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汤顺清 毛萱 +3 位作者 石海涛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7-70,共4页
 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PLLA)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μm、孔率在60%~70%以上;复合材料的降解环境酸度维持在近中性,而纯聚乳酸为3 0左右;复合材料失重百分率介于纯聚乳酸和...  研究了β-磷酸三钙/聚乳酸(PLLA)叠层复合支架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孔径为100~400μm、孔率在60%~70%以上;复合材料的降解环境酸度维持在近中性,而纯聚乳酸为3 0左右;复合材料失重百分率介于纯聚乳酸和β-磷酸三钙之间,在16周内达20%;随降解时间延长,复合材料力学强度下降、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降解过程中Ca2+浓度在12周达最大,为0 002mol/L.证实该材料理化特性适合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价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骨组织工程支架 生物材料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双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林昂如 高道海 +1 位作者 胡罢生 任高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10件成人鲜尸股骨,造成股骨远端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内侧采用聚乙烯板、外侧采用钢板双向固定,分别作压缩、弯曲、扭转等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另取10件标本进行单向外侧钢板固定作为...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10件成人鲜尸股骨,造成股骨远端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内侧采用聚乙烯板、外侧采用钢板双向固定,分别作压缩、弯曲、扭转等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另取10件标本进行单向外侧钢板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双向固定组抗弯曲、扭转能力显著增强(P<0.01),抗压缩能力也较单侧固定组强(P<0.05)。结论双向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手工艺的 粉碎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颈椎后路内固定装置——APOFIX系统 被引量:22
6
作者 金大地 江建明 +2 位作者 瞿东滨 王吉兴 张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颈椎后路 内固定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永建 王前 +2 位作者 裴国献 郑磊 谭雄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热应激预处理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大鼠丙二醛(MDA)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肢体缺...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热应激预处理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大鼠丙二醛(MDA)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并有随再灌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热应激预处理后,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增强SOD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预处理 大鼠 肢体缺血 再灌注 血清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覃昱 裴国献 +2 位作者 谢德明 金丹 魏宽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或不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种微球分别与细胞一起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斯亮...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或不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种微球分别与细胞一起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斯亮蓝的检测,观察两种微球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种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细胞的分化及分泌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且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微球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行为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MP-7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金丹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魏宽海 陈滨 覃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5,T005,共5页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BMSc)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含目的基因...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BMSc)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含目的基因的病毒液感染BMS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MP-7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合成情况。结果经BMP-7基因转染的兔BMSc有hBMP-7的阳性表达,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但其合成碱性磷酸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空载体病毒液转染、未经转染的BMS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BMP-7基因转染的BMSc能够表达外源BMP-7,hBMP-7基因转染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可用于以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材料在体内的力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立 金大地 朴仲贤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固态压缩法增强的、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poly-L-lactide,PLLA)材料在体内的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其作为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 方法: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solid-state...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固态压缩法增强的、高强度左旋聚丙交酯(poly-L-lactide,PLLA)材料在体内的力学变化特征,评价其作为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 方法: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solid-state compression 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得SC-PLLA试棒(3.2mm×30mm),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内,在长达48周的降解时间里,观察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和扫描电镜(SEM)下的微观形态。 结果:植入24周后,各组SC-PLLA在体内的力学强度均可维持在弯曲强度180Mpa以上,剪切强度75Mpa以上,它们都大于皮质骨强度。剪切强度的下降比弯曲强度快。SEM见SC-PLLA降解前内部有大量排列整齐的纵向纤维,并随降解而破坏并出现孔隙。 结论:固态压缩法可获得高初始强度和维持强度的PLLA,满足一般的骨内固定要求。SC-PLLA是一种有前途的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丙交酯材料 生物可吸收材料 力学强度 内固定 接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细菌学定量观察 被引量:38
11
作者 赵东升 裴国献 +2 位作者 魏宽海 罗炳德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弹道细菌定量变化及发生感染的时限,为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软组织清创时 机、方法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HHE)组和常温常湿(NE)组,于火器伤后0、4、6、 8、1...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弹道细菌定量变化及发生感染的时限,为这一特殊环境下火器伤软组织清创时 机、方法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HHE)组和常温常湿(NE)组,于火器伤后0、4、6、 8、12、24 h进行大体观察及细菌学定量变化的检测。结果伤肢肿胀、组织坏死和动物死亡时间,HHE组均较NE组 严重和提前。细菌学定量检测HHE组火器伤伤道细菌数在同一时间点比NE组高,随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增长趋势。 NE组12 h细菌数目可达引起感染的临界数值,而HHE组8 h时细菌数即达临界数值,较NE组明显提前。结论高 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细菌繁殖快,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强调及早、彻底的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学 四肢创伤 火器伤 高湿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高强度固态压缩聚丙交酯的降解特征和强度维持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立 金大地 朴仲贤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 (solid statecompression ,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 (poly L lac tide ,PLLA) ,获得高强度SC PLLA(弯曲强度 2 5 0Mpa,剪切强度 190Mpa)。将SC PLLA棒 (3.2mm× 30mm) ,置于PBS液或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 用特殊的加热压缩方法固态压缩法 (solid statecompression ,SC)加工左旋聚丙交酯 (poly L lac tide ,PLLA) ,获得高强度SC PLLA(弯曲强度 2 5 0Mpa,剪切强度 190Mpa)。将SC PLLA棒 (3.2mm× 30mm) ,置于PBS液或植入兔的皮下和股骨内 ,定期观察粘均分子量、结晶度、扫描电镜 (SEM )形态和机械性能 (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 ) ,研究该材料的降解特征和强度特性 ,以评价其作为矫形外科骨固定装置材料的价值。结果表明 ,各组分子量在前 12周下降迅速 ,其后缓慢下降 ,至 72周时 ,各组分子量降解 98%以上 ;结晶度则与此相反 ,12周内上升迅速 ,36周达最大。SEM见SC PLLA降解前内部有大量排列整齐的纵向纤维 ,并随降解而破坏并出现孔隙。SC PLLA降解 2 4周后 ,各组的弯曲强度仍维持在 180MPa以上 ,剪切强度在 75MPa以上 ,都大于皮质骨强度 ,提示材料的强度维持时间满足一般的骨内固定要求。因此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 左旋聚丙交酯 内固定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旭辉 裴国献 +1 位作者 魏宽海 周祥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组织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酶变化的规律。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习服组、高温高湿组,分别在致伤前及火器伤后1、3、4、6、8、10、14、18、24h检测外周血和伤道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组织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酶变化的规律。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习服组、高温高湿组,分别在致伤前及火器伤后1、3、4、6、8、10、14、18、24h检测外周血和伤道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每组SOD、MDA的含量在伤后14h内呈正相趋势;(2)高温高湿组中MDA含量开始升高和其峰值的时间点提前,分别为3h和6h,峰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SOD的含量则相反;(3)热习服组SOD含量较高温高湿组升高;(4)三组14h后SOD、18h后MDA含量无差异。结论高温高湿火器伤可使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热习服则明显减低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火器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富贵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程度 神经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_(4、5)神经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髂关节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景僚 顾立强 谢颍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 :为单纯或合并临近神经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防腐成年尸体标本依次选取不同平面用分规和克氏针测量L4、5神经前支、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的水平距离。结果 :L5神经前支在其出椎间孔处、L4神经前支... 目的 :为单纯或合并临近神经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防腐成年尸体标本依次选取不同平面用分规和克氏针测量L4、5神经前支、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的水平距离。结果 :L5神经前支在其出椎间孔处、L4神经前支在L5椎间孔处、腰骶干在其汇合点处、腰骶干在平骶岬处、腰骶干在骨盆环处与骶髂关节间的距离分别为 :(2 3 .4± 4.0 )mm、(17.8± 4.8)mm、(13 .3± 2 .8)mm、(11.8± 3 .2 )mm、(9.6± 3 .6)mm ,其中在骨盆环处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距离最短 ;在分离神经时可见L4、5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骨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 ;有 3具标本L4、5神经前支在进入小骨盆前未汇合成腰骶干。结论 :在单纯或者合并L4、5前支和腰骶干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中 ,由于骨盆环处腰骶干外缘与骶髂关节间距离最近 ,因此一定要小心辨认 ,勿损伤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4、5神经前支 腰骶干 骶髂关节 骨盆后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尾吊鼠负重骨骨代谢及力学性能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谭雄进 王前 +1 位作者 郑磊 孙永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8,85,共4页
目的 比较尾吊脱负荷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负重骨骨代谢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年幼 2月龄和成年 6月龄雄性SD大鼠分别随机分至尾吊组 (S2M、S6M)和对照组 (C2M、C6M)。 4周后 ,生物材料试验机测负重骨生物力学性能 ,灰化法... 目的 比较尾吊脱负荷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负重骨骨代谢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将年幼 2月龄和成年 6月龄雄性SD大鼠分别随机分至尾吊组 (S2M、S6M)和对照组 (C2M、C6M)。 4周后 ,生物材料试验机测负重骨生物力学性能 ,灰化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骨矿盐和钙含量。结果  (1)尾吊引起鼠胫骨体积、湿重、干重和骨矿物盐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其中 ,胫骨体积、湿重减少与年龄有关 (P <0 0 5 ) ;(2 ) 2月龄和 6月龄尾吊鼠骨矿盐含量分别减少 4 3 2 %、2 78% ,与骨钙丢失程度 0 5 3 %、3 0 5 %并不一致 ;(3 )除弹性负荷外 (P >0 0 5 ) ,尾吊使负重骨各力学指标显著下降 (P <0 0 1) ,且最大桡度和最大负荷下降与月龄有关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尾吊鼠 负重骨 骨代谢 力学性能 废用性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吉兴 金大地 +2 位作者 陈建庭 江建明 吕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2例小于16岁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均随访,平均 3.5年,...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2例小于16岁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均随访,平均 3.5年,优良率为100%。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与腰部外伤、长期剧烈活动以及先天性腰椎发育不良有 关;临床表现以主诉症状轻、查体症状相对较重为其特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明确诊断,经过短期严格的保守 治疗无效后即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疗效较成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青少年 病因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范义湘 金丹 魏宽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体,人工骨组植入CHAP,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填充物。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于术后2、4、8周监测各组骨修复情况。结果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的感兴趣区(ROI)计数和T/NT比值显示: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人工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再生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组织工程骨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结论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再生 放性核素显像 组织学技术 组织工程学 动物实验 胫骨缺损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颅外段的侧支吻合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 7具防腐尸体标本并结合 5具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椎动脉与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结果 :椎动脉与颈动脉的分支颈升动脉、咽升动脉以及颈深动脉... 目的 :观察椎动脉颅外段的侧支吻合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 7具防腐尸体标本并结合 5具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椎动脉与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结果 :椎动脉与颈动脉的分支颈升动脉、咽升动脉以及颈深动脉等有广泛的吻合 ,一般为细小的肌支吻合。椎动脉与枕动脉间的血管吻合比较恒定 ,有两种类型 :直接吻合 ( 1 0 % )和肌支吻合 (占 90 % )。结论 :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是椎动脉代偿机制的重要解剖学基础之一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侧支循环途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RNA的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丹 曾位森 +4 位作者 裴国献 齐凤菊 魏宽海 王珂 陈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s)mRNA的表达。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后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转染包装细胞PT67,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并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原位杂交、RT-PCR检测hBMP-7mRNA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经hBMP-7基因转染的MSCs可表达外源性BMP-7mRNA。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MSCs中并表达外源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 组织工程 mRNA HBMP-7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