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患者15例血液改变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时书 陈琪 +2 位作者 林榕 徐晓兰 易正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患者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 :15例AIDS患者做WBC、Plt及Hb常规检查。7例做骨髓检查 ,同时做铁和AKP染色。结果 :贫血 12例 (80 % ) ,WBC减少 7例 (46 7% ) ,WBC增高 2例(13 3% ) ,Plt减少 10例 (66 7% ) ,单核细... 目的 :探讨艾滋病 (AIDS)患者血液学改变情况。方法 :15例AIDS患者做WBC、Plt及Hb常规检查。7例做骨髓检查 ,同时做铁和AKP染色。结果 :贫血 12例 (80 % ) ,WBC减少 7例 (46 7% ) ,WBC增高 2例(13 3% ) ,Plt减少 10例 (66 7% ) ,单核细胞增高 9例 (5 3 3% )。 7例骨髓检查 :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4例 ,增生正常 3例。粒系增生低下者 3例 ,5例粒系有明显成熟障碍。红系增生低下者 4例 (5 7 1% ) ,6例巨核细胞增生正常 ,但呈ITP样改变 ,1例骨髓干抽。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明显增高 ,多为单核样组织细胞 ,吞噬现象活跃。外铁正常内铁偏低 ,AKP积分正常或偏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血液改变 血象 骨髓象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永强 孟凡义 +4 位作者 叶昌雄 张贤 张钰 黄芬 徐丹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6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病例为对照,观察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同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2种药物的... 目的:研究比较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6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病例为对照,观察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同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2种药物的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主的抗生素联合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1.7%,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为5%和8.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的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细菌感染 帕尼培南 亚胺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汉族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与HLA-DP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田红 周淑芸 +4 位作者 刘泽寰 付永贵 吕凤娟 林蒋海 徐安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和分析其遗传易感性 ,采用测序分型技术 (SBT)对 86例主要为广东藉的南方汉族CML患者和 8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 DPB1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 DPB1 130 1和DPB1 2...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CML)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和分析其遗传易感性 ,采用测序分型技术 (SBT)对 86例主要为广东藉的南方汉族CML患者和 8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 DPB1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 DPB1 130 1和DPB1 2 0 0 11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HLA—DPB1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定量PCR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
4
作者 徐兵 周淑芸 孙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840-842,共3页
目的 :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 3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包括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3例慢... 目的 :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 3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包括 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CRVγI Jγ基因重排。结果 :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 10 -5水平 ;3 1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1个月MRD的水平为 (3 16± 2 74)× 10 -5,移植后 1个月MRD水平显著低于移植前 [(4 2 1± 3 2 7)× 10 -5] (P <0 0 2 5 ) ;2 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为(3 47± 2 91)× 10 -5水平 ,显著高于 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2 63± 2 2 1)× 10 -5] (P <0 0 5 ) ;MRD >40 0×10 -5的 13例病人中 2年内复发率为 5 3 8% (7/13 ) ,而MRD <40 0× 10 -5的 18例病人中仅有 2例 (11 1% )出现复发。MRD >40 0× 10 -5患者 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MRD <40 0× 10 -5患者 (P <0 0 1)。结论 :所构建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 ;定量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水平有利于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预防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启发 孙竞 +5 位作者 张钰 徐丹 刘晓力 徐兵 孟凡义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霉酚酸酯(MMF)和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13与11例白血病患者分别接受URD-HSCT和相关供体(RD)-HSCT。移植预处理方案...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霉酚酸酯(MMF)和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13与11例白血病患者分别接受URD-HSCT和相关供体(RD)-HSCT。移植预处理方案:19例应用全身放疗+环磷酰胺方案、5例应用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无关移植病人供体与受体之间HLA-A、B、DR基因位点完全相合11例,1个基因位点不合2例。所有相关移植病人供体与受体之间血清学位点均为全相合;预防GVHD方案:所有病人均接受CsA+ MTX方案,行URD-HSCT病人在CsA+MTX方案基础上加用MMF和ATG。结果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中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发生率和程度在无关与相关移植中二者无差异(P>0.05);急性GVHD(aGVHD)在无关与相关移植病人分别为46.2%和55.6%,在可统计的慢性GVHD(cGVHD)病人中,无关移植是4/7例,相关移植6/9例;无关与相关移植病人中分别有1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1年估计无病生存率在无关与相关移植分别为87.5%和90.9%;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抗原阳性率在无关与相关移植无差异(P>0.05)。结论CsA+MTX+MMF+ATG四联方案预防URD-HSCT中GVHD能降低aGVHD的发生及其程度,不增加移植后相关死亡率和CMV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甲氨蝶呤 霉酚酸酯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四联方案 预防 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徐兵 胡成 +8 位作者 缪旭东 吴燕虹 易正山 杨艺 孟凡义 冯茹 刘启发 刘晓力 郑维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分型情况。结果(1)7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主要表达CD13、CD33、HLA-DR、CD34和CD117抗原,23.9%的...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分型情况。结果(1)7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主要表达CD13、CD33、HLA-DR、CD34和CD117抗原,23.9%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15.5%的AML病人伴有CD56抗原的表达。(2)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主要表达HLA-DR、CD10、CD19、CD34和CD7,34.5%的ALL患者伴有髓系抗原的表达。(3)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52.9%(9/17),显著低于未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病人(77.8%)(P<0.05);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者化疗后CR率为70.0%,而未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者CR为94.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CD56+AML患者化疗后CR率仅36.4%,显著低于CD56- AML患者(78.3%)(P<0.025);CD34+ AML患者化疗后CR率为56.0%,显著低于CD34- AML患者(80.4%)(P<0.05)。结论采用CD45和SSC双标记设门可较好地排除正常骨髓细胞的影响,较准确地反映病人的免疫学分型;伴淋巴系抗原表达的AML、CD56+ AML及CD34+ AML化疗后CR率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急性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报告(英文)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抗 彭学标 +2 位作者 孙竞 徐丹 孟凡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52-1052,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移植 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龙江 孟凡义 +7 位作者 徐兵 刘晓力 郑维扬 张钰 黄芬 徐丹 孙竞 刘启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16例成人难治性AML患者分为2组.改良组10例接受氟达拉宾50 mg/d,VD×5 d和Ara-C 200mg/d,VD×5或7 d;经典组6例氟达拉宾用法同改良组,Ara-C 500或1000 mg/d,VD&... 目的研究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16例成人难治性AML患者分为2组.改良组10例接受氟达拉宾50 mg/d,VD×5 d和Ara-C 200mg/d,VD×5或7 d;经典组6例氟达拉宾用法同改良组,Ara-C 500或1000 mg/d,VD×5 d并在化疗前4~6 h皮下注射G-CSF 300μg/d.所有患者化疗后WBC 1.0×109/L以下时加用G-CSF 300μg/d,至WBC 3.0×109以上.结果16例难治性AML的完全缓鲜率(CR)为50%.改良组CR率高于经典组(70%vs17%,P<0.05).改良组感染发生率低于经典组(50%vs83%).结论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AML在CR率和降低感染并发症方面可能比经典FLAG方案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G方案 治疗 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氟达拉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糖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转阴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结果 被引量:8
9
作者 孟凡义 孙竞 +6 位作者 刘启发 徐丹 杨龙江 宋兰林 刘晓力 徐兵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01-1302,1306,共3页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采用Ph染色体阳性细胞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均≥90%,IFN-α治疗半年...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采用Ph染色体阳性细胞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均≥90%,IFN-α治疗半年耐药,改用格列卫0.3~0.4 g/d分别治疗130和168 d,期间3次复查Ph染色体和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均示阴性,此后应用阿糖胞苷2.0 g/d和足叶乙甙0.2 g/d分别静脉注射3 d,环磷酰胺1.0 g静脉注射1次.当白细胞<1.0×109/L时,应用G-CSF 300μg/d,至白细胞>10×109/L时应用CS 3000Plus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液氮保存待用.应用MiniMAC富集的CD34+细胞(纯度分别为83%和93%)的bcr/abl阳性率分别为11%和14%.动员完成后3~4周给予全身照射9Gy,分2次照射,每天以环磷酰胺60mg/kg@b.w.和足叶乙甙300 mg分别静脉注射2 d,静脉输注液氮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分别为4.17和3.9×108/kg@b.w.、CD34+细胞为4.89和4.8×106/kg@b.w.,移植-1~14 d应用CsA联合IL-2诱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平均需要11d,血小板>20×109/L平均需要20 d,无GVHD样表现.随访观察120d和300d,患者血液学持续缓解,但I-FISH检测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和40%.结论格列卫治疗CML获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还可以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卫 药物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转阴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比的改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莉 周再高 +3 位作者 曾抗 梁刘萍 周冼苡 易正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CA患者Th1/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情况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40例C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并分析Th1/Th2比值在CA发病中的作用。结果CA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CA患者Th1/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情况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40例CA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并分析Th1/Th2比值在CA发病中的作用。结果CA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的Th1细胞显著减少(P<0.05),而分泌IL-4的Th2细胞显著增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淋巴细胞分布失衡情况。外周血中Th1细胞减少,Th2细胞增多并相对占优势。Th1/Th2淋巴细胞平衡在CA发病机制及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外周血 Thl/Th2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发病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榕 王时书 +5 位作者 周淑芸 徐晓兰 易正山 陈善文 林刚 罗美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 染色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是否具有其检测意义。方法将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189例、骨髓侵犯23例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6例患者的新鲜干燥血片,用偶氮偶联法做ALP染色,将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的...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 染色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是否具有其检测意义。方法将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189例、骨髓侵犯23例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6例患者的新鲜干燥血片,用偶氮偶联法做ALP染色,将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的ALP染色结果比较。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其ALP积分逐渐增高,积分>250分的出现率在正常对照、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和骨髓侵犯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组分别为0%、4.8%、39.1%、53.9%,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恶性淋巴瘤的病情进展,其ALP活性可逐渐增高,提示ALP活性的增高,可间接反映恶性淋巴瘤病情的活跃及进展程度,此项化学染色结果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 染色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荣 刘晓力 +5 位作者 杜庆锋 田红 宋兰林 张燕 杨艺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阐明三尖杉酯碱(HT)作用于K562细胞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观察HT对K562细胞株的作用方式,进一步用RT-PCR方法研究bcr/ab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0.01~100.00μg/ml浓度HT可诱导K562细胞... 目的阐明三尖杉酯碱(HT)作用于K562细胞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观察HT对K562细胞株的作用方式,进一步用RT-PCR方法研究bcr/abl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0.01~100.00μg/ml浓度HT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的转录下调。结论低浓度HT就可通过抑制bcr/abl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 慢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系 K-562 CML RT-PCR方法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粘附相关分子整合素β1及局部粘附激酶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常铉 刘晓力 +5 位作者 杜庆锋 李荣 冯茹 陈琪 刘启发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及局部粘附激酶(FAK)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进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干扰素治疗对FAK的可能作用。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CML慢性期组及CML急变组骨髓CD34+细胞的胞膜表面CD29及胞质FAK表达量;(2)将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及局部粘附激酶(FAK)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进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干扰素治疗对FAK的可能作用。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CML慢性期组及CML急变组骨髓CD34+细胞的胞膜表面CD29及胞质FAK表达量;(2)将正常对照及CML慢性期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IFN处理组及非处理组培养48 h后提取总蛋白,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AK含量变化。结果(1)CML慢性期骨髓CD34+细胞表面CD29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胞内FAK含量则下降;(2)CML急变期骨髓CD34+细胞表面CD29的表达较慢性期明显升高而胞内FAK含量则较慢性期进一步下降;(3)IFN处理前后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FAK的含量无明显差异;(4)IFN处理后CML骨髓单个核细胞FAK含量较未处理组明显上升。结论整合素β1及FAK表达变化可能是CML进展恶化的原因之一,而IFN-α可能通过恢复FAK含量来改善β1受体介导的粘附信号通路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整合素Β1 局部粘附激酶 细胞粘附分子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CD34阳性细胞的形貌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龙江 孟凡义 +3 位作者 刘美莉 蔡继业 林榕 徐晓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正常人及表达CD34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形貌结构,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从健康人和M2b型白血病患者各3例骨髓标本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柱法纯化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正常人及表达CD34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表面的形貌结构,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从健康人和M2b型白血病患者各3例骨髓标本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柱法纯化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测。结果光学显微镜下两种来源的CD34+细胞形貌相似。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观测到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突起,表面粗糙度在不同来源细胞内部呈正态分布,正常人及表达CD34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表面在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方面有显著差别。结论M2b型CD34+白血病细胞较正常CD34+细胞表面皱折程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观测 CD34阳性细胞 形貌结构 CD34抗原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造血干/祖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永强 冯茹 +1 位作者 易正山 刘启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BM)和动员后外周血(MPB)CD34+细胞的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正常人骨髓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CD34+细胞,冻融法提取CD34+细胞的全细胞蛋白质进行双向电... 目的探讨骨髓(BM)和动员后外周血(MPB)CD34+细胞的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正常人骨髓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CD34+细胞,冻融法提取CD34+细胞的全细胞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并对电泳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纯化后CD34+细胞的平均纯度为(92.33±2.65)%;每次纯化获得的CD34+细胞数平均为(1.12±0.42)×106个。优化的双向电泳技术获得较为理想的蛋白质组图谱,显示出不同来源的CD34+细胞存在不同的蛋白质表达。结论免疫磁珠联合双向电泳适用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蛋白质组研究,骨髓和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图谱 基因表达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面标志的检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燕 刘杰 +4 位作者 王德文 崔雪梅 谷庆阳 董波 赵梅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 建立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的分离培养方法 ,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分离培养胎儿骨髓MSC ,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 ,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明... 目的 建立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的分离培养方法 ,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分离培养胎儿骨髓MSC ,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 ,并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明 ,MSC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 ,胎儿骨髓MSC具有活跃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检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VγΙ-Jγ基因重排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兵 张剑 +1 位作者 周淑芸 孙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0,102,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41例ANLL病人IgH及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26.8%(11/41)ANLL病人存在IgH或/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3例病人同时存在IgH和TCRVγIJγ基因重排;基因重排阳性ANLL治疗缓解率低于重排阴性ANLL病人(P<0.05)。结论:①IgH或TCR基因重排并非局限于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发生于部分ANLL病人;②多重PCR技术可以一次PCR扩增同时检测两种重排基因,更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非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 基因重排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表位BCR-ABL融合基因的合成、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维扬 黄建生 +4 位作者 兰和魁 刘晓力 朱琪泉 任大明 周淑芸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白血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平宝红 刘启发 +2 位作者 尹芳 郑维扬 徐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S026-S026,共1页
回顾性分析该院血液科1990 ̄1999年间住院病人中的33例鼻腔淋巴瘤患者特点。发现鼻腔恶性淋巴瘤恶性程度高。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该病化疗疗效差,早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是其根本出路。
关键词 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 病因 诊断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早期造血重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永强 冯茹 +5 位作者 易正山 杨艺 刘启发 孙竞 孟凡义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患者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的动员后外周血(MPB)及产品中CD34+细胞及其亚群所占比例、数量及其在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6名auto-PBSCT患者...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患者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的动员后外周血(MPB)及产品中CD34+细胞及其亚群所占比例、数量及其在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6名auto-PBSCT患者和24名allo-PBSCT供者MPB及分离产品的115份标本,比较CD34+、CD34+CD38-细胞所占比例及两组患者早期造血恢复情况。结果allo-PBSCT供者MPB及分离产品中CD34+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auto-PBSCT患者(P<0.05);MPB及分离产品中CD34+CD38-细胞亚群含量在两组人群中无显著差异(P>0.05);allo-PBSCT患者所接受的单核细胞数明显多于auto-PBSCT患者(P<0.01);两组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血小板恢复到2×1010/L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与单位体质量输入的单个核细胞、CD34+、CD34+/CD38-细胞数量相关。结论无论是auto-PBSCT 还是allo-PBSCT,回输的CD34+、CD34+CD38-细胞数量是决定造血重建速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移植 造血系统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