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的体温及血沉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冯岚 瞿东滨 +1 位作者 金大地 陈建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本组观察21例胸腰椎脊柱结核采用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前后的体温及血沉变化,结合其治疗效果,认为体温及血沉曲线观察是该术式术后观察和随访的两项简单易行的指标。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体温 血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减压与固定相关问题探讨(附166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江建明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建庭 王吉兴 朱志刚 瞿东滨 蒋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几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16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该组患者中椎体爆裂性骨折37例,椎体压缩骨折超二分之一109例,椎体骨折脱位14例,多节段或跳跃骨折6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9例、B级46例、C级42例、D级19例.治疗采用后路减压复位122例,前路减压复位、髂骨植骨融合44例.结果术后有123例获3~18个月随访,随防患者中除4例RF钉断裂,5例Harrington上钩脱落,6例棍断裂,其余患者内固定稳固.脊髓、马尾神经恢复:除35例仍为A级外,余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结论各种不同内固定可保持或增强脊柱的稳定.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减压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关节滑膜A型和B型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建平 杨铁城 +1 位作者 侯凡凡 朱志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5,F00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人关 节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 120目筛网滤过,与 CD14 microbeads混合孵育后通过磁性 MACS分离柱收集非粘附...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高纯度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人关 节滑膜组织碎片,细胞悬液经 120目筛网滤过,与 CD14 microbeads混合孵育后通过磁性 MACS分离柱收集非粘附细 胞及粘附细胞进行培养。用光镜、电镜、细胞免疫化学、流式细胞仪法鉴定该两种细胞类型。结果分离培养的滑膜细胞 纯度达98%以上;粘附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的特性,抗CD68、CD14阳性,符合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A型细胞)的特征; 非粘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抗Vimentin、Fibronectin阳性,符合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B型细胞)的特征。结 论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兔疫磁柱法是一种确切有效的分离人类关节滑膜A、B型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滑膜细胞 体外培养 免疫磁性法 A型细胞 B型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寰枢段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5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曲,在弯曲部椎动脉有代偿性膨大,枢椎横突孔、颈2神经根及寰枕后膜对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当寰枢椎不稳时易导致骨性结构对椎动脉的机械牵拉和卡压。结论 周围结构对该段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在上颈椎局部不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常见部位的椎动脉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椎动脉供血不足 寰枢段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鲁凯伍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哲宇 曹莉 侯铁胜 傅强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造成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连续给予NGF (10μg/d)或GDNF(10μg/d)1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4周3组分别观测:①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②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4~14d,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N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伤后28d 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面积大于对照组和NGF组(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影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体外相容性及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金标 陈建庭 +2 位作者 金大地 权毅 范雯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2,137,共4页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 目的研究珍珠层/聚乳酸组合人工骨(NPCB)的体外相容性及降解特点。方法将人成骨细胞与NPCB薄片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增殖测定;将NPCB薄片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期NPCB质量及浸泡液pH值的改变。结果NPCB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成骨细胞的贴附和增殖;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NPCB质量逐渐减小,浸泡液pH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NPCB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能发生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聚乳酸 人工骨 体外相容性 形态学 细胞增殖 测定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3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曹莉 金大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5,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 ,连续 1周给予 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 目的 :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利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 ,连续 1周给予 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神经中丝 (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外源性 GDNF对伤区皮质脊髓束和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 4周 GDNF治疗组 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NF标记轴突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皮质脊髓束部分再生并通过损伤区至远端 0 .5 cm。结论 :外源性 GDNF局部给药能减少胶质细胞增生 ,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轴突 神经再生 皮质脊髓束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检测 被引量:35
9
作者 刘金标 陈建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N...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NPCB材料孔隙率为47.65%、孔径为218.83μm、压缩强度为16.10MPa、弯曲强度为60.18MPa。与有机溶剂注模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可使材料的压缩强度提高10倍以上。结论模压增强法可有效地增强NPCB的生物力学强度;N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材料 重组人工骨 珍珠层 聚乳酸 相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研究(Ⅰ):人成骨细胞培养及成骨特性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德鸿 陈建庭 金大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87-287,共1页
l实验资料l.lA骨细胞分离培养取流产胎儿颅骨,无菌条件下清除骨板内外软组织;将颅骨剪切成3mmX3mm,TE酶消化20min除去残留软组织,加数滴血清终止胰酶;再将其剪切成lmmXImm大小,0.5%11型胶原酶(Sigma)连续消化5次,每次20min... l实验资料l.lA骨细胞分离培养取流产胎儿颅骨,无菌条件下清除骨板内外软组织;将颅骨剪切成3mmX3mm,TE酶消化20min除去残留软组织,加数滴血清终止胰酶;再将其剪切成lmmXImm大小,0.5%11型胶原酶(Sigma)连续消化5次,每次20min,各次消化完毕即加人D-Hanks液吹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染色 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体外跨膜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宇 靳安民 +1 位作者 史占军 卢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骨肉瘤细胞株悬液加入肿瘤体外侵袭模型中,分别计数细胞跨膜侵袭的数量,分析不同浓度SNP组间细胞跨膜侵袭数量的差异及与对照...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不同浓度硝普钠(SNP)的骨肉瘤细胞株悬液加入肿瘤体外侵袭模型中,分别计数细胞跨膜侵袭的数量,分析不同浓度SNP组间细胞跨膜侵袭数量的差异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随着SNP浓度的增加,人骨肉瘤细胞株细胞穿过膜的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从平均每个视野184.4±12.8降至33.0±9.0,而PBS组平均为每个视野195.8±14.5。经统计分析,除SNP500μmol/L组与其他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包括PBS组)均与非相邻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外跨膜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骨肉瘤 硝普钠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修复动物骨干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金标 廉维 +3 位作者 陈建庭 金大地 权毅 潘显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29-1032,1036,共5页
目的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 目的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检测动物术后1周、4周的血钙值,并与术前1天比较;于术后6、8、12、16周取材,作X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NPCB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术后1周、4周血钙值与术前1天相比无明显差异.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6~12周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12周后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出现下降.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NPCB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N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NPCB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NPCB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材料 珍珠层 聚乳酸 降解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对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3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曹莉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体内转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 (SCI)后伤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Nystr 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将阳离子脂质体DC Chol和重组质粒 pEGFP G...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体内转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 (SCI)后伤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Nystr m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 ,将阳离子脂质体DC Chol和重组质粒 pEGFP GDNFcDNA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损伤脊髓。利用RT 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体内转基因的表达。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数目和胆碱酯酶(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变化。结果 :1周后在注射局部GDNFmRNA和GDNF有较高表达。GDNF体内转基因早期 (1~ 4周 )SCI区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数目减少 ,CHE和ACP变化的幅度降低。结论 :GDNF体内转基因能减少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坏死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治疗创伤性SCI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神经元 阳离子脂质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春露 陈建庭 +3 位作者 邓凡 唐焕章 谭小云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构建带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探讨该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效率和活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PDGF-B的cDNA,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 目的构建带信号肽和不带信号肽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探讨该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效率和活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总RNA中扩增出PDGF-B的cDNA,克隆入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进而克隆至酵母表达质粒pMETB和pMETαA并进行重组子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获得了含信号肽(578 bp)和不含信号肽(340 bp)的编码PDGF-B链基因;构建了PDGF-B的酵母表达载体pMETB-PDGFB1,pMETαA-PDGFB2。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载体中目的基因序列与GENE 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结论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基因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链基因 酵母 表达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静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02-703,共2页
目的 分析3种不同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整体护理的结果,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96例病人的心理特点,重视健康教育,发挥基础护理的作用,突出专科护理特色。因术式不同适时调整护理重点,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 目的 分析3种不同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整体护理的结果,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96例病人的心理特点,重视健康教育,发挥基础护理的作用,突出专科护理特色。因术式不同适时调整护理重点,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及时处理颈椎前路单纯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带来的并发症,96例患者均治愈。 结论 护理紧密配合临床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前路手术 术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呈现技术在生物活体组织器官筛选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中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9-60,共2页
噬菌体呈现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靶标也由纯化的抗原、抗体等发展到病毒、活细胞,尤其是以正常活体组织器官及肿瘤组织血管作为靶标的亲和筛选,在动物体内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不久的将来有望进入临床辅助诊断及靶向化疗。
关键词 噬菌体呈现技术 生物淘筛 组织器官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樊仕才 朱青安 +4 位作者 王柏川 赵卫东 周燕莉 刘大庸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短肽的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国鸿 刘北一 +2 位作者 郑山根 吕海 史占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获得与骨肉瘤细胞株os-732特异结合的短肽,作为骨肉瘤靶向治疗的先导化合物。方法以骨肉瘤细胞os-732为靶细胞,成骨细胞为吸附细胞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差减筛选,用细胞ELISA、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经三轮筛选,从... 目的获得与骨肉瘤细胞株os-732特异结合的短肽,作为骨肉瘤靶向治疗的先导化合物。方法以骨肉瘤细胞os-732为靶细胞,成骨细胞为吸附细胞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差减筛选,用细胞ELISA、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经三轮筛选,从随机挑选的20个噬菌体克隆中得到9个能特异性与骨肉瘤细胞os-732结合,而不与正常成骨细胞结合的阳性克隆。但其氨基酸序列无同源性。结论得到多个序列不同的特异性结合骨肉瘤的噬菌体克隆,提示骨肉瘤细胞表面结构复杂,具多个骨肉瘤抗原表位。本实验获得的短肽具有一定的亲合力和肿瘤特异性,为针对不同位点的靶向药物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细胞特异性结合短肽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