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 被引量:15
1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95-697,共3页
关键词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 影像学特征 临床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外科技术之我见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1-394,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除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介入治疗、微创技术、特别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得到较广泛地开展,但不少医生对各种方法治疗评价,特别对其适应证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本期邀请的专家就...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除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介入治疗、微创技术、特别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得到较广泛地开展,但不少医生对各种方法治疗评价,特别对其适应证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本期邀请的专家就相关问题作了精辟讨论,以期广大同道能对这一各级和各类型医院都能治疗的常见病症,如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病理改变,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获得初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显微内窥镜 腰腿痛 适应证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对材料粘附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9
3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1 位作者 金大地 刘金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70-67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粘附情况,从细菌粘附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在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菌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细菌对不同...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粘附情况,从细菌粘附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在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菌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细菌对不同材料(钛合金、不锈钢)、不同表面(光滑面、粗糙面)的粘附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对两种材料的粘附均较表皮葡萄球菌少,粗糙表面所粘附的细菌量较光滑面多。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低粘附性可能是临床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安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粘附能力 体外实验 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含量和NOS活性在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斌 瞿东滨 +2 位作者 金大地 陆地 谭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在软骨终板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通过切除兔腰椎棘上、棘间韧带,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分离椎旁肌造成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模型,分别于术后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在软骨终板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通过切除兔腰椎棘上、棘间韧带,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分离椎旁肌造成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模型,分别于术后12、24、36周对腰椎摄X线片,并检测不同时间段的软骨终板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X线片示软骨终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钙化,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实验组各组的NO含量及NOS活性较对照组增多(P<0.05),而24周与36周实验组间NO含量及NOS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NO和NOS在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其含量相应增加,提示NO可能在软骨终板退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含量 NOS 活性 软骨疾病 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斌 瞿东滨 +2 位作者 金大地 陆地 安连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兔腰椎棘上、棘间韧带,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分离椎旁肌造成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模型,分别于术后12、24、36周对腰椎摄X线片,... 目的:研究兔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兔腰椎棘上、棘间韧带,咬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分离椎旁肌造成腰椎软骨终板退变模型,分别于术后12、24、36周对腰椎摄X线片,并行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终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X线片示软骨终板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钙化,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扫捕电镜示实验组软骨终板随时间延长胶原纤维逐渐变细、排列紊乱、出现裂隙,蛋白多糖丢失加剧,且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显著。结论:椎间失稳可造成软骨终板退变,导致软骨终板基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 软骨终板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蒋晖 金大地 江建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14-116,共3页
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性的难题与研究重点,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给神经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外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本文就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性的难题与研究重点,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给神经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外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本文就脊髓损伤的机制、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静 陈英 +3 位作者 原林 余磊 王非 廖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间充质干细胞(MSC)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培养法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衍生骨的可行性。方法预先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取健康成人骨髓,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MSC,间充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物... 目的探讨以间充质干细胞(MSC)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培养法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衍生骨的可行性。方法预先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取健康成人骨髓,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MSC,间充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用FITC标记的抗CD105对第3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并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培养1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MSC增殖迅速,第3代CD105阳性细胞占64.1%,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培养1周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迅速,在材料表面形成细胞层。结论未诱导的MSC是骨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 形态学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8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月出现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外科学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腓骨中骨巨细胞瘤复发1例
9
作者 景宗森 吕海 +2 位作者 史占军 朱志刚 李淑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腓骨移植 骨巨细胞瘤 复发 X线检查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海强 瞿东滨 +1 位作者 陈建庭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对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K plate)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 :6例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椎 (T11~L3 )标本 ,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 ,椎体间模拟植骨后 ,分别以Z plate、K plate固定 ,采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系统测试完整、... 目的 :对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K plate)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 :6例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椎 (T11~L3 )标本 ,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 ,椎体间模拟植骨后 ,分别以Z plate、K plate固定 ,采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系统测试完整、损伤、Z plate和K plate等 4种状态下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 (ROM)。结果 :K plate固定后 ,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运动方向上ROM与完整、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左、右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ROM与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与完整状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Z plate、K plate固定状态之间 6个运动方向上ROM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脊柱固定术 脊柱失稳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及内固定的解剖学问题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蒋富贵 瞿东滨 +1 位作者 朱志刚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安全界限的解剖标志及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设计参数。方法 :采用 17例完整成人颈部标本 (含C3~C7) ,对颈椎前路减压及钢板螺钉内固定设计的有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 ,包括颈长肌间距、横突孔间距、椎体矢...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安全界限的解剖标志及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设计参数。方法 :采用 17例完整成人颈部标本 (含C3~C7) ,对颈椎前路减压及钢板螺钉内固定设计的有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 ,包括颈长肌间距、横突孔间距、椎体矢状径及钩突与横突孔间距等。结果 :在C3~C7相应椎体 ,颈长肌内侧与横突孔之间有 7~ 9mm的距离 ;钩突内侧缘距横突孔 5mm ,钩突前脚距横突孔 4mm。从C3~C7,钩突前脚间距从 15 .4mm增大到 2 3 .2mm ,椎体矢状径为 14 .8~ 16 .3mm ,钩突前后径约 11mm。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 ,在此之间手术比较安全。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设计以宽度 16~ 17mm ,螺钉长度 12mm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固定术 颈椎前路减压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1例报道
12
作者 王建钧 陈建庭 鲁凯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65-765,共1页
关键词 入院 硬膜外 脊髓 患者 出血 诊断 自发性 躯体 大小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指骨骨囊肿1例
13
作者 王健 瞿东滨 金大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指骨骨囊肿 体征 病理诊断 发病特点 骨肿瘤群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