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肝门的腹腔镜肝脏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晓平 周杰 +1 位作者 徐达传 李朝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第一肝门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结合临床手术入路设计,研究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管径、汇合形式及分支直径、长度(从分叉至进入肝实质),横沟的长度、门静脉分叉点与肝方叶尖...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第一肝门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结合临床手术入路设计,研究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管径、汇合形式及分支直径、长度(从分叉至进入肝实质),横沟的长度、门静脉分叉点与肝方叶尖、尾状叶尖的距离。观察肝门静脉左、右支在横沟内与左、右肝动脉及肝左、右管的伴行关系。结果:①肝门静脉在胰颈或胰体之后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1.42±2.85)mm、(7.91±3.06)mm]汇合而成。其汇合类型分为3型;②横沟呈槽状,长度为(4.19±0.36)cm;③肝门静脉左支长为(1.45±0.17)cm,直径为(11.97±1.65)mm;④门静脉右支长为(1.57±0.05)cm,直径为(11.75±0.98)mm。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分离第一肝门是可行的;肝门阻断入路操作简单,效果切实;还可以进行手术区域的肝门管道预处理及肝门静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第一肝门 肝门静脉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报道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腹腔镜肝脏外科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铸型标本 4例及拟进行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 8例 ,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评价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铸型标本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 目的 :报道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腹腔镜肝脏外科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铸型标本 4例及拟进行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 8例 ,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评价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铸型标本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肝门静脉的最远分支 ,血管边缘清晰光滑 ,肝实质与肝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明确。②病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门静脉 5级分支 ,肝静脉隐约显影 ,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 ,腹腔镜手术证实三维重建诊断 ,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肿瘤空间位置及与周围血管关系 ,镜下所见与重建图像一致。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好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 ,是腹腔镜肝脏外科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 ,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 三维重建 铸型 肝门静脉 肝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入路肝动脉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 :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肝动脉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 :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 0例研究肝供血动脉的来源 ,包括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类型和副肝动脉支在肝门的分布规律及变异形式 ,测量各动脉的长度及管径 ;结果 :① ... 目的 :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肝动脉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 :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 0例研究肝供血动脉的来源 ,包括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类型和副肝动脉支在肝门的分布规律及变异形式 ,测量各动脉的长度及管径 ;结果 :① 3 0例肝总动脉全部起源于腹腔干 ,有 4种分支类型。②肝右动脉与肝外胆管关系有 5型。③第一肝门入肝的动脉 80 %为单支型。结论 :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操作简单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不主张单纯行腹腔镜肝动脉结扎术 ;经胃网膜右动脉进行肝动脉插管术入路安全 ,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动脉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斑块超声消融治疗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智琪 黄宇琦 谭永法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3-664,共2页
成功应用血管内斑块超声消融治疗1例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 血管内斑块 超声消融 治疗 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智琪 赵国湘 刘正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1-952,共2页
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2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28例腹主动脉瘤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DSA等确诊,采用直型或分叉型人工血管施行主动脉瘤体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15~240 min.手术死亡3例,... 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2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28例腹主动脉瘤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DSA等确诊,采用直型或分叉型人工血管施行主动脉瘤体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15~240 min.手术死亡3例,其中急诊手术死亡2例.提示应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诊断,磁共振血管造影有逐渐取代DSA的趋势.明确诊断后宜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肾动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上腺血管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善超 方学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左肾上腺血管瘤 诊断 病理 治疗 罕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瓣膜置换术后再行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2例报告
8
作者 周杰 朱碧丽 +3 位作者 于立新 彭玉平 吕祥枝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0,共2页
总结分析了我院对人工心瓣膜患者施行肾移植、开颅探查、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认 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防治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是其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外科手术 监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
9
作者 邹衍泰 李朝龙 +1 位作者 于小园 李春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恢复,存活6-16月;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5例,肝动脉结扎+腹腔镜门静脉插管34例。肝动脉插管+腹腔镜门静脉插管4例,术后无并发症,早期经门静脉、肝动脉插管化疗,存活3-12月。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高,需探索。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肝动脉结扎木或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或门静脉插管(化疗)术,可作为晚期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姑息治疗。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是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的有效方法。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应作为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肝脏疾病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进城 王志伟 +3 位作者 李朝龙 林建华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203,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并观察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肝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血浆及肺、心、肾、胰组织中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混合性同工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肝肠联合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脏器严重损伤;在相同热缺血时间内,肠缺血可能比肝脏缺血引起更大的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缺血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远隔器官损伤 实验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季锡清 李朝龙 +4 位作者 杨进城 刘兴国 王孟龙 林智琪 林建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在血流阻断的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切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IP组18例,肝门阻断切肝前先给予缺血5 min、灌注5 min的缺...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在血流阻断的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切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IP组18例,肝门阻断切肝前先给予缺血5 min、灌注5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照组16例,单纯肝门阻断切肝,2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和肝灌注1 h时肝组织Fas-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术后1、3、7 d,IP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985, P<0.01);术后3、7 d,IP组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t=3.447, P<0.05);术后1 d,IP组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t=3.360, P<0.05)。术后1 h,IP组肝组织Fas-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771, P<0.05)。结论IP对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是通过下调Fas-mRNA表达和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该技术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肝缺血 预处理 肝癌 切除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联合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兴国 李朝龙 +2 位作者 林建华 刘正军 杨进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2年1月联合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45例(其中3例为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1/2、...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2年1月联合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45例(其中3例为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1/2、1、2、3、4、5、6、7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44/45(97.8%)、30/41(73.2%)、26/36(72.2%)、13/27(48.1%)、10/19(52.6%)、5/13(38.5%)、1/7(14.3%)、0/2(0).住院期间发生顽固性腹水、肝肾综合征各1例.随访中共死亡14例,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9例,肝功能衰竭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有选择性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癌切除联合行脾切除或/和加门奇断流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高压症 联合手术 可行性 适应证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进城 季锡清 +2 位作者 李朝龙 林建华 刘兴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时取心肌组织测ATPase活性;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后6 h取肾、肺、心、胰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再灌注后早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淀粉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丙二醛呈上升趋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ATP酶活性在再灌注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后6 h,各组织丙二醛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缺血前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多脏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学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多脏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学军 李朝龙 +2 位作者 胡庆柳 王江云 李晓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中6例术前先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月后再行手术切除,与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另外10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对手术标本进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DNA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中6例术前先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月后再行手术切除,与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另外10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对手术标本进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DNA电泳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组织有确实的杀伤效应,肿瘤细胞内已无端粒酶活性,DNA电泳显示肿瘤细胞的DNA链呈片状断裂的阶梯状图象。而未行立体定向放疗的10例病人肝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全部阳性,DNA电泳显示其连续完整。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有强烈的杀伤效应,其机制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并与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端粒酶 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状韧带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1 位作者 徐达传 胡振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的形态、血供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腹腔镜观察20例活体,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及5例血管透明标本,研究镰状韧带的解剖结构、血供来源、血管分布及侧支吻合.结果:镰状韧带由双侧腹膜合成,长为(8.3±1....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的形态、血供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腹腔镜观察20例活体,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及5例血管透明标本,研究镰状韧带的解剖结构、血供来源、血管分布及侧支吻合.结果:镰状韧带由双侧腹膜合成,长为(8.3±1.6)cm,最宽处为(4.9±0.8)cm,最窄处为( 1.1±0.3)cm;血供主要来自左膈下动脉和肝中动脉,二者于镰状韧带肝缘形成血管弓,并发出6~12支分布于镰状韧带;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回流至左膈下静脉.结论:镰状韧带的血管与多条血管吻合,是肝脏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镰状韧带是腹腔镜肝脏外科的重要标志和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状韧带 血管 腹腔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2例报道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衍泰 李朝龙 +1 位作者 于小园 李春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8-58,共1页
我们为2创先天性肝囊肿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男性、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2岁。例1术前B超发现"肝右后叶囊肿",约5cmx5cm;CT.提示为"右肾上腺囊... 我们为2创先天性肝囊肿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男性、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2岁。例1术前B超发现"肝右后叶囊肿",约5cmx5cm;CT.提示为"右肾上腺囊肿',约5cmx5cm。术中腹腔镜探查见肝囊肿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开窗引流术 电视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再通后肝线粒体呼吸酶活力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学军 迟彦邦 李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1-202,共2页
通过复制大胆道梗阻再通模型,对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力在胆道梗阻再通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胆道梗阻对SDH及CCO活力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再通后二酶的活力在各组的恢复程度与再通前的... 通过复制大胆道梗阻再通模型,对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力在胆道梗阻再通前后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胆道梗阻对SDH及CCO活力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再通后二酶的活力在各组的恢复程度与再通前的受抑程度及再通后的恢复时间有明显的关系。提示,尽早解除梗阻有利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线粒体 SDH CCO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在肝癌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学军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促进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加速蛋白质合成代谢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探讨rhGH在肝癌肝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需行肝叶切除术的74例肝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7例。I组为...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促进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加速蛋白质合成代谢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探讨rhGH在肝癌肝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需行肝叶切除术的74例肝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7例。I组为rhGH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皮下注射rhGU4U2次/d,共10d,同时行全肠外营养治疗1周。Ⅱ组为对照组,术后仅行TPN治疗1周。将术后肝功能指标、蛋白合成代谢、免疫学指标、术后住院日和肝癌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肝功能、蛋白合成代谢及免疫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2组间术后短期内半年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GH有加快术后蛋白合成代谢和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可显著缩短病人术后的康复时间,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肝癌病人肝叶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叶切除术 生长激素 肝肿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朝龙 钟翰辉 +8 位作者 林智琪 阎曙光 林建华 周杰 李春芳 吕祥枝 朱玮冰 古妙宁 梁仕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2-303,共2页
进行猪的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AMVT)手术。重点介绍了AMVT5个主要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其处理。
关键词 多器官联合移植 血流动力学 器官移植 AMV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阑尾钳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晓园 李朝龙 +1 位作者 蒲淼水 张龙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7-417,共1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阑尾钳碎石或取石94例,82例在5min内将结石碎取后完整取出胆囊,平均取石时间 2~15 min。阑尾钳易于抓取或碎石,操作方便,一钳多用,经济实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阑尾钳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