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肝门的腹腔镜肝脏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晓平 周杰 +1 位作者 徐达传 李朝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第一肝门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结合临床手术入路设计,研究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管径、汇合形式及分支直径、长度(从分叉至进入肝实质),横沟的长度、门静脉分叉点与肝方叶尖...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第一肝门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结合临床手术入路设计,研究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管径、汇合形式及分支直径、长度(从分叉至进入肝实质),横沟的长度、门静脉分叉点与肝方叶尖、尾状叶尖的距离。观察肝门静脉左、右支在横沟内与左、右肝动脉及肝左、右管的伴行关系。结果:①肝门静脉在胰颈或胰体之后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1.42±2.85)mm、(7.91±3.06)mm]汇合而成。其汇合类型分为3型;②横沟呈槽状,长度为(4.19±0.36)cm;③肝门静脉左支长为(1.45±0.17)cm,直径为(11.97±1.65)mm;④门静脉右支长为(1.57±0.05)cm,直径为(11.75±0.98)mm。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分离第一肝门是可行的;肝门阻断入路操作简单,效果切实;还可以进行手术区域的肝门管道预处理及肝门静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第一肝门 肝门静脉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报道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腹腔镜肝脏外科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铸型标本 4例及拟进行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 8例 ,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评价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铸型标本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 目的 :报道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腹腔镜肝脏外科并评价其价值。方法 :铸型标本 4例及拟进行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 8例 ,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评价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①铸型标本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肝门静脉的最远分支 ,血管边缘清晰光滑 ,肝实质与肝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明确。②病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门静脉 5级分支 ,肝静脉隐约显影 ,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 ,腹腔镜手术证实三维重建诊断 ,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肿瘤空间位置及与周围血管关系 ,镜下所见与重建图像一致。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好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 ,是腹腔镜肝脏外科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 ,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 三维重建 铸型 肝门静脉 肝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入路肝动脉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 :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肝动脉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 :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 0例研究肝供血动脉的来源 ,包括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类型和副肝动脉支在肝门的分布规律及变异形式 ,测量各动脉的长度及管径 ;结果 :① ... 目的 :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肝动脉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 :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 0例研究肝供血动脉的来源 ,包括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类型和副肝动脉支在肝门的分布规律及变异形式 ,测量各动脉的长度及管径 ;结果 :① 3 0例肝总动脉全部起源于腹腔干 ,有 4种分支类型。②肝右动脉与肝外胆管关系有 5型。③第一肝门入肝的动脉 80 %为单支型。结论 :腹腔镜下肝动脉结扎操作简单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不主张单纯行腹腔镜肝动脉结扎术 ;经胃网膜右动脉进行肝动脉插管术入路安全 ,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动脉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智琪 赵国湘 刘正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51-952,共2页
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2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28例腹主动脉瘤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DSA等确诊,采用直型或分叉型人工血管施行主动脉瘤体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15~240 min.手术死亡3例,... 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2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28例腹主动脉瘤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或DSA等确诊,采用直型或分叉型人工血管施行主动脉瘤体切除和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15~240 min.手术死亡3例,其中急诊手术死亡2例.提示应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进行诊断,磁共振血管造影有逐渐取代DSA的趋势.明确诊断后宜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肾动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瓣膜置换术后再行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2例报告
5
作者 周杰 朱碧丽 +3 位作者 于立新 彭玉平 吕祥枝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0,共2页
总结分析了我院对人工心瓣膜患者施行肾移植、开颅探查、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认 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防治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是其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 外科手术 监护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
6
作者 邹衍泰 李朝龙 +1 位作者 于小园 李春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治疗56例肝脏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肝癌切除2例成功,存活20月。肝血管瘤切除2例成功,存活。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5例,顺利恢复,存活6-16月;行腹腔镜门静脉插管5例,肝动脉结扎+腹腔镜门静脉插管34例。肝动脉插管+腹腔镜门静脉插管4例,术后无并发症,早期经门静脉、肝动脉插管化疗,存活3-12月。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2例,无并发症,痊愈。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高,需探索。腹腔镜肝癌微波固化、肝动脉结扎木或肝动脉插管(化疗)术/或门静脉插管(化疗)术,可作为晚期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姑息治疗。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是取代剖腹肝脓肿引流术的有效方法。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应作为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肝脏疾病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对照观察 被引量:36
7
作者 孔伟东 徐博昆 +4 位作者 冯文峰 黄胜平 漆松涛 任文德 李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对 9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纳络酮 (NLX)治疗组 (n =48)和对照组 (n =47) ,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和远期疗效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络...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络酮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对 9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纳络酮 (NLX)治疗组 (n =48)和对照组 (n =47) ,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征变化和远期疗效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络酮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 ,呼吸异常 ( 2 9 2 % )和心律异常 ( 3 1 3 % )明显减少 (P <0 0 1)。伤后 1周内NLX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NLX组治疗 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 5 4 2 % )高于对照组的 40 4% (P <0 0 5 ) ,伤后 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重残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早期大剂量运用纳络酮可以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 ,缩短昏迷时间 ,降低伤残率 ,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脑水肿 颅脑损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进城 王志伟 +3 位作者 李朝龙 林建华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203,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肠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的损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分全肝缺血、肠缺血及肝肠联合缺血3组,分阻断前、阻断末(45 min)、再灌注后0.5、2、6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材,测定血浆及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并观察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肝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血浆及肺、心、肾、胰组织中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血尿素氮、血淀粉酶及肌酸激酶混合性同工酶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肝肠联合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脏器严重损伤;在相同热缺血时间内,肠缺血可能比肝脏缺血引起更大的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缺血 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远隔器官损伤 实验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阻断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季锡清 李朝龙 +4 位作者 杨进城 刘兴国 王孟龙 林智琪 林建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在血流阻断的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切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IP组18例,肝门阻断切肝前先给予缺血5 min、灌注5 min的缺...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在血流阻断的伴有肝硬化的肝癌切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手术切除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IP组18例,肝门阻断切肝前先给予缺血5 min、灌注5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照组16例,单纯肝门阻断切肝,2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和肝灌注1 h时肝组织Fas-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变化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术后1、3、7 d,IP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985, P<0.01);术后3、7 d,IP组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t=3.447, P<0.05);术后1 d,IP组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t=3.360, P<0.05)。术后1 h,IP组肝组织Fas-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771, P<0.05)。结论IP对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是通过下调Fas-mRNA表达和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该技术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阻断 肝缺血 预处理 肝癌 切除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孟龙 朱斌 +2 位作者 杨甲梅 殷正丰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S015-S016,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原位肝移植 大鼠 疾病模型 肝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联合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兴国 李朝龙 +2 位作者 林建华 刘正军 杨进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2年1月联合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45例(其中3例为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1/2、...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2年1月联合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45例(其中3例为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1/2、1、2、3、4、5、6、7年绝对生存率分别为44/45(97.8%)、30/41(73.2%)、26/36(72.2%)、13/27(48.1%)、10/19(52.6%)、5/13(38.5%)、1/7(14.3%)、0/2(0).住院期间发生顽固性腹水、肝肾综合征各1例.随访中共死亡14例,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9例,肝功能衰竭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有选择性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癌切除联合行脾切除或/和加门奇断流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高压症 联合手术 可行性 适应证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进城 季锡清 +2 位作者 李朝龙 林建华 刘兴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时取心肌组织测ATPase活性;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后6 h取肾、肺、心、胰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再灌注后早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淀粉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丙二醛呈上升趋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ATP酶活性在再灌注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后6 h,各组织丙二醛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缺血前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多脏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学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多脏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胶原酶及其抑制因子-1不平衡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宇琦 高毅 +4 位作者 陈泽洪 王宇 方石岗 杨继震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间质胶原酶(MMP-13)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不平衡性。方法建立CCl4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观察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间质胶原酶(MMP-13)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不平衡性。方法建立CCl4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MMP-13和TIMP-1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MMP-13表达无显著性变化,而TIMP-1的表达则逐渐增强,在肝硬化阶段达到最高值。结论MMP-13和TIMP-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肝硬化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间质胶原酶 基因表达 TI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基因转导人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随旺 钱其军 +3 位作者 姚晓平 曹惠芳 王华菁 吴孟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MMC7721-hICE及SMMC7721-neo.RT-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在SMMC7721-hICE细胞基因组中.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及裸鼠致瘤性分析表明SMMC7721-hICE体外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SMMC7721及SMMC7721-neo,而且在裸鼠体内成瘤性降低(前者3/6,后者6/6),肿瘤发生延缓,肿瘤重量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ICE基因转染使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明显受抑,为开展人ICE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肝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方学军 李朝龙 +2 位作者 胡庆柳 王江云 李晓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中6例术前先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月后再行手术切除,与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另外10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对手术标本进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DNA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对1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中6例术前先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月后再行手术切除,与同期仅行手术切除的另外10例病人进行对比分析,对手术标本进行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DNA电泳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组织有确实的杀伤效应,肿瘤细胞内已无端粒酶活性,DNA电泳显示肿瘤细胞的DNA链呈片状断裂的阶梯状图象。而未行立体定向放疗的10例病人肝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全部阳性,DNA电泳显示其连续完整。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有强烈的杀伤效应,其机制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并与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端粒酶 肝细胞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2例报道 被引量:8
16
作者 邹衍泰 李朝龙 +1 位作者 于小园 李春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8-58,共1页
我们为2创先天性肝囊肿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男性、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2岁。例1术前B超发现"肝右后叶囊肿",约5cmx5cm;CT.提示为"右肾上腺囊... 我们为2创先天性肝囊肿患者施行了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例,男性、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3和22岁。例1术前B超发现"肝右后叶囊肿",约5cmx5cm;CT.提示为"右肾上腺囊肿',约5cmx5cm。术中腹腔镜探查见肝囊肿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开窗引流术 电视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状韧带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1 位作者 徐达传 胡振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的形态、血供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腹腔镜观察20例活体,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及5例血管透明标本,研究镰状韧带的解剖结构、血供来源、血管分布及侧支吻合.结果:镰状韧带由双侧腹膜合成,长为(8.3±1....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的形态、血供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腹腔镜观察20例活体,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及5例血管透明标本,研究镰状韧带的解剖结构、血供来源、血管分布及侧支吻合.结果:镰状韧带由双侧腹膜合成,长为(8.3±1.6)cm,最宽处为(4.9±0.8)cm,最窄处为( 1.1±0.3)cm;血供主要来自左膈下动脉和肝中动脉,二者于镰状韧带肝缘形成血管弓,并发出6~12支分布于镰状韧带;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回流至左膈下静脉.结论:镰状韧带的血管与多条血管吻合,是肝脏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镰状韧带是腹腔镜肝脏外科的重要标志和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状韧带 血管 腹腔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的制作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1 位作者 石瑾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铸型标本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随峰 王孟龙 +1 位作者 付志仁 徐冠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 )浓度与肝脏低温保存 -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在成功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 ,将实验动物分为 3组 :(1)对照 (A)组 ;(2 )低温保存 2 h后移植 (B)组 ;(3)低温保存 4h后移植 (C)组...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 )浓度与肝脏低温保存 -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在成功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 ,将实验动物分为 3组 :(1)对照 (A)组 ;(2 )低温保存 2 h后移植 (B)组 ;(3)低温保存 4h后移植 (C)组。分别在术后 2、4h取血清和肝脏标本检测 HA及部分肝功能指标 ,并进行病理观察。 结果 :移植后血清 HA水平比传统的肝功能指标如乳酸脱氢酶 (L DH)、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升高早 ,下降快。在 B组和 C组 ,血清 HA水平明显升高 ,与 A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B组和 C组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肝窦和肝小叶结构紊乱。C组移植后 4h标本炎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肝脏低温保存导致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 ,再灌注后损伤加重。血清 HA水平可反映冷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低温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邦好 李朝龙 孔令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肠变黑,肠蠕动停止,失去活力。结论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静脉吻合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研究异种小肠移植较好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大鼠 超急性排斥反应 小肠移植 异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