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甲素的毒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丁伟 伍桂军 +4 位作者 陈家祺 王晶 杨方耀 刘业滋 付瑞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探索雷公藤甲素毒副作用。方法 用 0 .5mg/L ,2 .5mg/L ,10mg/L 3种浓度雷公藤甲素滴眼液滴Wistar大鼠单侧眼 ,另侧对照 ,每日 3次 ,3 0天后取角膜、眼睑病理切片 ,光镜 (LM )及电镜 (TEM)观察 ;以上述滴眼液滴单侧兔眼 ,另侧对... 目的 探索雷公藤甲素毒副作用。方法 用 0 .5mg/L ,2 .5mg/L ,10mg/L 3种浓度雷公藤甲素滴眼液滴Wistar大鼠单侧眼 ,另侧对照 ,每日 3次 ,3 0天后取角膜、眼睑病理切片 ,光镜 (LM )及电镜 (TEM)观察 ;以上述滴眼液滴单侧兔眼 ,另侧对照 ,观察评分不同时间眼部刺激 ;0 .1mg/kg雷公藤甲素注射Wistar大鼠 ,每日 1次 ,3 0天后取肝、肾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变化。结果  0 .5mg/L组角膜无损害 ,2 .5mg/L组光镜无变化 ,电镜见角膜上皮部分缺损 ,10mg/L组光镜见角膜结膜上皮部分脱落 ,电镜见角膜上皮细胞核部分空泡样变 ,各组角膜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均无损害 ;刺激反应评分为 1~ 16分 ;肝、肾细胞光镜下无明显损害。结论  0 .5mg/L雷公藤甲素滴眼液安全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毒性试验 副作用 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对异位角膜移植抗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京 周国筠 +3 位作者 傅瑞 王小宁 高基民 周宏珍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采用雷公藤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实验性治疗。 方法以 Wistar大鼠异种角膜异位移植为模型,将 36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在术后d2、d5、d7、d10、d14分别取出植片做病理切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 目的:采用雷公藤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实验性治疗。 方法以 Wistar大鼠异种角膜异位移植为模型,将 36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在术后d2、d5、d7、d10、d14分别取出植片做病理切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 结果雷公藤可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排斥时间 7.5±1.07d,对照组 5.4±0. 97d);有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 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术后 d5治疗组 CD4+/CD8+为 1. 42±0. 27,对照组为1, 96±0. 26);对大鼠外周血 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 结论雷公藤多甙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能明显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及 CD4+/CD8+比值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角膜移植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40、CsA、雷公藤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京 周国筠 +2 位作者 付瑞 王小宁 高基民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采用IL2PE40、CsA、雷公藤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实验性治疗。方法以Wistar大鼠异种角膜异位移植为模型,比较IL2PE40、CsA、雷公藤的免疫抑制疗效,同时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 目的采用IL2PE40、CsA、雷公藤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实验性治疗。方法以Wistar大鼠异种角膜异位移植为模型,比较IL2PE40、CsA、雷公藤的免疫抑制疗效,同时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结果IL2PE40、CsA、雷公藤均可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IL2PE40能明显减弱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T细胞集落数术前为201±18.9,术后第5天为213±19.4,而CsA、雷公藤无该方面作用。结论IL2PE40较CsA、雷公藤特异性高,且提示有可能在更高层次上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PE40 CSA 雷公藤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方耀 刘业滋 +1 位作者 李绍珍 林云朝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82-85,共4页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30只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有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异物巨细胞、超大巨细胞及淋巴细胞粘附在人工晶体表面。扫描电镜下,这些细胞共同形成一层半透明薄膜,复...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30只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有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异物巨细胞、超大巨细胞及淋巴细胞粘附在人工晶体表面。扫描电镜下,这些细胞共同形成一层半透明薄膜,复盖在人工晶体表面。提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是由于人工晶体刺激引起的一种以异物反应为主,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该反应由于术后时间推移而渐减弱,最后由眼内环境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植入术 细胞反应 白内障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湛云 胡世兴 +3 位作者 唐娜 吴京 张庆华 冯建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0~200μm,爆光时间0.2 s,能量80~150mW.激光光凝1次或2次补充完成.结果激光光凝后视力迅速提高一行以上者95眼,视力无变化7眼;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症状消失的87眼;两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的80眼;首次光凝未完全封闭渗漏点需2次补充光凝的4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同时无1例复发.结论氩激光治疗中浆可较快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把握光凝条件是杜绝光凝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物理治疗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Ⅰ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京 周国筠 +2 位作者 傅瑞 张军一 周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11,8,10,共3页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Ⅰ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吴京,周国筠,傅瑞南方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张军一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组胚教研室周筠兔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角膜血管...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Ⅰ模型的建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吴京,周国筠,傅瑞南方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张军一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组胚教研室周筠兔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角膜血管化的高危病人,其发生率高达50%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疾病模型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Ⅱ T淋巴细胞亚群及T—CEC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京 周国筠 +3 位作者 付瑞 王小宁 高基民 周筠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T淋巴细胞亚群 集落形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迎庆 杨方耀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7例 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 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 12例 ,半透明 3例 ,植片混...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7例 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 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 12例 ,半透明 3例 ,植片混浊 2例。其中 4例在术后 2周~ 2 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 ,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 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 ,术后视力无变化外 ,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 ,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性角膜病变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伍桂军 杨方耀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79-381,共3页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球穿孔伤或眼挫伤后常见并发症,亦是眼外伤后致盲的主要原因。且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治疗也有其特点。从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优缺点、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手术技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特殊问...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球穿孔伤或眼挫伤后常见并发症,亦是眼外伤后致盲的主要原因。且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治疗也有其特点。从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优缺点、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手术技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特殊问题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主张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和技术条件许可情况下,对该类患者尽早实行手术治疗,一期修复眼部其他损伤组织,尽量恢复其正常结构,能植入人工晶状体为最优,以便尽快恢复有用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适应症 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T-PA治疗实验性新鲜玻璃体积血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梅珠 周国筠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制作新鲜兔眼玻璃体积血模型,将t-PA、尿激酶(UK)及注射用水分别注入玻璃体内,观察眼底、测定玻璃体出血指数、测定玻璃体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进行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结果:t-PA可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 制作新鲜兔眼玻璃体积血模型,将t-PA、尿激酶(UK)及注射用水分别注入玻璃体内,观察眼底、测定玻璃体出血指数、测定玻璃体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进行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结果:t-PA可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作用快速,且优于UK,同对照组、UK组比较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未发现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尿激酶 玻璃体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和角膜炎患者血清中四种眼组织自身抗体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云朝 胡士星 刘善宝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了218例正常人和29例角膜炎患者血清中的抗晶状体抗体(ALAb)、抗葡萄膜抗体(AUBb)、抗视网膜抗体(ARAb)和抗角膜抗体(AKAb)。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中几种抗体的阳性率与年龄无关,与性... 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了218例正常人和29例角膜炎患者血清中的抗晶状体抗体(ALAb)、抗葡萄膜抗体(AUBb)、抗视网膜抗体(ARAb)和抗角膜抗体(AKAb)。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清中几种抗体的阳性率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有关。女性的ARAb和AKAb分别显著和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性。角膜炎患者血清中AUAb、ALAb、ARAb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而AKAb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对正常人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与角膜炎的关系及性别差异等问题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角膜炎 抗体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形态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楠 莫冬红 刘业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观察家兔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后视网膜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前房灌注加压至 16 .7k Pa,维持 1h,建立缺血模型 ,观察再灌注 2~ 14d内其结构变化及内层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变化。结果 家兔视网膜在缺血 -再灌注后 2~ 14d内表... 目的 观察家兔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后视网膜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前房灌注加压至 16 .7k Pa,维持 1h,建立缺血模型 ,观察再灌注 2~ 14d内其结构变化及内层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变化。结果 家兔视网膜在缺血 -再灌注后 2~ 14d内表现为神经细胞持续丢失 ,视网膜层次逐渐不清 ,萎缩、变薄。其中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及视锥、视杆对缺血最敏感 ,外颗粒层次之 ,内颗粒层最能耐受缺血 -再灌注后的损伤。结论 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是个持续性、进行性的损伤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损伤 再澡注损伤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方耀 刘业滋 +1 位作者 林云朝 李绍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1,共2页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林云朝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绍珍为了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发病机理,我们制作了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模型...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林云朝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绍珍为了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发病机理,我们制作了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模型,并进行了眼前段组织病理观察,现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植入术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晶状体过敏性色素膜炎家兔血清晶状体抗体和IC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群 金炎 刘善宝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36-38,共3页
ELISA检测免疫家兔刺破晶状体后血清晶状体抗体的动态变化,同时用Digeon改良法测定血清IC,发现发病组家兔血清IC刺后1周至3周比耐受组低,有显著性差别(0.05>P>0.01),而晶状体抗体刺后1周明显增高。发病组刺后2周和3周呈下降趋势,... ELISA检测免疫家兔刺破晶状体后血清晶状体抗体的动态变化,同时用Digeon改良法测定血清IC,发现发病组家兔血清IC刺后1周至3周比耐受组低,有显著性差别(0.05>P>0.01),而晶状体抗体刺后1周明显增高。发病组刺后2周和3周呈下降趋势,耐受组无变化,推测实验性晶状体过敏性色素膜炎的发生可能与晶状体抗体的适量产生和局部IC沉积有关,并对该病发生的免疫耐受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晶状体 抗体 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眼手术后患者血清晶状体抗体与视网膜可溶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群 刘善宝 金炎 《眼科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内眼手术,可引起晶状体抗原和视网膜可溶性抗原的释放,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本实验用ELISA检测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三种手术前后晶状体抗体和视网膜可溶性抗体的滴度,动态观察滴度变化... 内眼手术,可引起晶状体抗原和视网膜可溶性抗原的释放,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本实验用ELISA检测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三种手术前后晶状体抗体和视网膜可溶性抗体的滴度,动态观察滴度变化,探讨眼自身抗原在人体的免疫反应规律,以及与色素膜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晶状体 视网膜 眼手术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40抑制大鼠角膜上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京 黄发明 王小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后的正常大鼠角膜上皮细胞 M H C- 、 类抗原表达的相对量进行测定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新型免疫抑制剂 IL- 2 - PE4 0及 Cs A,进一步测定角膜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表达量。结果 未加入 γ-干扰素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8.1± 13 .9,MH C- 类抗原无表达 ,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10 0 6.1±2 6.2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97.2± 2 3 .1,有显著性差异。 IL - 2 - PE4 0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18.9± 2 1.3 ,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91.3± 2 2 .1,Cs A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2 3 .6± 2 2 .1,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89.3± 2 5.0 ,两者分别与注射用水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体外 ,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上皮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异常表达 ;IL- 2 - PE4 0及 Cs 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这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 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睑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京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特发性睑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5例特发性睑痉挛患者局部注射 A型肉毒杆菌毒素。结果  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无全身反应 ,局部副作用轻微、短暂。可重复注射 ,无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特发性睑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5例特发性睑痉挛患者局部注射 A型肉毒杆菌毒素。结果  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无全身反应 ,局部副作用轻微、短暂。可重复注射 ,无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杆菌毒素为一安全、有效、可靠的制剂 ,治疗方法简便易行 ,可作为治疗眼睑痉挛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治疗 特发性睑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表面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方耀 刘业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后房型 表面细胞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屈光系统超声测定值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明芳 张普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14-315,共2页
作者采用日产NIDEKUS-2000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近视眼患者661例(322眼)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纵径测量。结果: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性虽、眼别无关;随着屈光度增高,眼轴长度明显延长,前房... 作者采用日产NIDEKUS-2000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近视眼患者661例(322眼)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纵径测量。结果: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性虽、眼别无关;随着屈光度增高,眼轴长度明显延长,前房深度逐渐变浅,晶体厚度稍变厚,主要是玻璃体纵径明显延长。结果提示:眼轴延长是轴性近视的主要原因。同时强调了角膜中央厚度的精确测量及测定值的分析对近视眼屈光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轴 屈光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显微手术与角膜散光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方耀 郭振喜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报告41例43只眼分别在显微、非显微下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的结果。术后角膜散光屈光度,显微手术组<非显微手术组(P<0.01)。术后3、6个月,显微手术组的角膜散光轴位均保持循、逆规性散光发生率接近,非显微手术组则以... 报告41例43只眼分别在显微、非显微下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的结果。术后角膜散光屈光度,显微手术组<非显微手术组(P<0.01)。术后3、6个月,显微手术组的角膜散光轴位均保持循、逆规性散光发生率接近,非显微手术组则以逆规性散光占优势。显微手术组术后最终矫正视力≥1.0者占75拓,明显优于非显微手术组(P<0 .Ql)。对白内障显微囊内摘除术降低角膜散光的意义及手术方法的改正做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显微手术 角膜散光 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