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耿舰 朱梅刚 +2 位作者 丁彦青 兰海梅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2,46,共2页
关键词 小细胞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ALCL 外周 变型 CD30 异型 分化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耿舰 丁彦青 +1 位作者 朱梅刚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样细胞 ,片状的梭形细胞和黏液性间质 ,无明显核的异型性 ,缺乏坏死。免疫组化 :CK、EMA、vimentin阳性 ,SMA、desmin、S 10 0蛋白、HMB4 5等阴性。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WHO新确定的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 ,预后较好 ,要与后肾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性管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耿舰 朱梅刚 +1 位作者 丁彦青 韩慧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观察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结果患者肝脾明显增大,镜下显示瘤细胞弥漫浸润脾脏红髓血窦,瘤细胞中等大,胞浆淡染,核染色质...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观察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结果患者肝脾明显增大,镜下显示瘤细胞弥漫浸润脾脏红髓血窦,瘤细胞中等大,胞浆淡染,核染色质较细腻,核仁不明显。肝脏血窦内瘤细胞呈佛珠状或线样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45RO、CD3和TIA-1,而CD57、CD20和CD79a等标记阴性。结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应注意与其他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肿瘤性灌注缺损的经脾门静脉造形CTSP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修义 张雪林 +3 位作者 郑卫权 王劲 张进华 孙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446,44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肝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提高其影像解释的准确性。方 法 以病理确诊且行CTSP检查的3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SP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和病理进行对比观 察... 目的 探讨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肝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提高其影像解释的准确性。方 法 以病理确诊且行CTSP检查的3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SP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和病理进行对比观 察。结果(1)得出病变的CT值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2)提出了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的CTSP征像,并得到病理 检查证实;(3)描述了“直线征”的CTSP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论(l)局灶性肿瘤性灌 注缺损的CT值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CT值密度者多代表恶性占位病变,而中等CT值密度者多代表良性 占位病变;(2)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是肿瘤恶性征像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造影术 灌注缺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R+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5
作者 徐宁 丁彦青 +1 位作者 邱红明 徐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DNA复制错误(ReplicationerrorRER)与大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CRC)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61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 目的探讨DNA复制错误(ReplicationerrorRER)与大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CRC)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61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微小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有两个位点的MSI则诊断为RER+。结果61例大肠癌中,18例为RER+(295%)。MR阳性率在HNPCC为75%与散发性大肠癌的23.9%比较(P=0.025)有显著差异。RER十大肠癌大多为低分化大肠癌(P<0.0001),多位于右半结肠(P<0.05),有家族史,年龄小于35岁,Duckes分期A.B期患者所占比例高。发现2例病理阴性者手术切缘组织RER+。结论RER+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RER十肿瘤与RER.肿瘤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RER+可作为大肠癌手术切缘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R HNPCC 大肠癌 手术切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影响荧光素钠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颉玉胜 曾抗 +5 位作者 李国锋 董平 石益民 朱晓亮 孙乐栋 后桂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其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透皮实验,以0.125%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为模型药剂,相同浓度的溶液剂作为对照。采用Franz扩散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透皮12 h后扩散池中荧光素钠累... 目的观察脂质体包裹荧光素钠对其透皮和皮肤贮留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透皮实验,以0.125%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为模型药剂,相同浓度的溶液剂作为对照。采用Franz扩散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透皮12 h后扩散池中荧光素钠累积浓度和透皮4 h后皮肤中荧光素钠的贮留量,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扩散4 h时皮肤的荧光分布。结果荧光素钠脂质体混悬液同其溶液剂比较,在皮肤内的滞留量大,透皮率低,皮肤荧光强,尤以毛发周围显著。结论皮肤外用制剂中脂质体包裹水溶性药物可在皮肤局部形成较高浓度,有利于皮肤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荧光素钠 透皮 皮肤贮留量 模型药剂 亲水性 疏水性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HER2、EGFR表达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军一 麦国丰 +5 位作者 郑航 罗荣城 宋海珠 缪景霞 季晨阳 丁彦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单独或联合作为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85例乳腺癌标本的HER2和EGFR表达,并随访其生存时间。结果HER2、EGFR的阳性总表... 目的研究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单独或联合作为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85例乳腺癌标本的HER2和EGFR表达,并随访其生存时间。结果HER2、EGFR的阳性总表达率分别为57.8%和40.5%;HER2或EGFR过度表达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和P<0.01);HER2联合EGFR过度表达均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和P<0.01)。结论HER2、EGFR无论是单独或者联合高表达都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 EGFR 生存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致心衰大鼠模型不同时期心肌肌动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针 许顶立 +3 位作者 蔡俊杰 刘煜 曾平 赖文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47-848,共2页
目的 :观测心肌肥厚不同时期心肌肌动蛋白表达的改变 ,探讨心肌型肌动蛋白与心室重塑和心肌肥厚的关联。方法 :①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实验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 ;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HE染色对... 目的 :观测心肌肥厚不同时期心肌肌动蛋白表达的改变 ,探讨心肌型肌动蛋白与心室重塑和心肌肥厚的关联。方法 :①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实验性心肌肥厚动物模型 ;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HE染色对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在心肌肥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观察 ,测定心肌肌动蛋白阳性单位 ;③时间段分 3d、1周、2周、4周、6周。结果 :①对照组 :心肌肌动蛋白保持稳定的表达水平 ;心梗后 3d至 4周 ,心肌肌动蛋白含量显著增加 ,4周阶段达高峰 ;4周至 6周 ,心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 ,并有缺失。②图像分析亦表明在演变过程中 ,肌动蛋白的阳性面积和强度呈显著的动态变化。在 2周 ,LVMI≥2 0 %组和LVMI<2 0 %组与对照组比P <0 0 5 ;4周 ,LVMI≥ 2 0 %组与对照组比P <0 0 1,LVMI<2 0 %组与对照组比P <0 0 5。③肌动蛋白的缺失 :LVMI<2 0 %组弱于LVMI≥ 2 0 %组 ;心室重塑 :LVMI <2 0 %组弱于LVMI≥ 2 0 %组。结论 :①心肌肥厚时期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肌动蛋白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调控的受体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阮云军 吴赛珠 +5 位作者 孟素荣 翁心植 周可祥 张喜安 郭志刚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观察 17β 雌二醇对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及雌激素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用贴壁法和无酚红 16 40培养基培养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 ,在不同浓度的 17β 雌二醇 (伴或不伴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代莫昔芬 )... 目的 观察 17β 雌二醇对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及雌激素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用贴壁法和无酚红 16 40培养基培养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 ,在不同浓度的 17β 雌二醇 (伴或不伴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代莫昔芬 )作用下 ,观察一定时间内内皮细胞的NOS活性及一氧化氮 (NO)的产量。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技术检测内皮中的雌激素受体。结果  (1) 1~ 10nmol的 17β 雌二醇作用 8~ 2 4h ,内皮细胞的NO产量显著增加 (vs对照 P<0 .0 5 ) ,10nmol的 17β 雌二醇作用 8~ 2 4hNOS活性显著增强 (与对照比 ,8h ,P<0 .0 5 ;16h ,2 4h ,P<0 .0 1)。 (2 )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 (3)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能显著抑制雌激素的上述作用 (P <0 .0 1)。结论  17β 雌二醇能增强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NOS活性和NO产量 ,该作用由雌激素受体介导 ,可能是雌激素降低血管阻力、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化胎儿型肺腺癌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房广英 丁彦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高分化胎儿型肺腺癌 病理 X线诊断 CT PET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连生 李湘平 +1 位作者 李琦 张进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咽癌组PCNA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P<0.001);PCNA指数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P<0.005),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下咽癌PCNA的表达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咽癌 免疫组织化学 鳞状细胞癌 咽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前体(左旋精氨酸相关肽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忠江 孟素荣 +2 位作者 吴赛珠 周可祥 叶海燕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9-240,246,共3页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相关肽(L-ArgX)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服乙酰水杨酸(ASA)36 mg/kg(b.w.、L-ArgX 61.4 mg/kg(b.w.及同体积空白对照液,每日1次,共8 d。观察大鼠血...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相关肽(L-ArgX)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服乙酰水杨酸(ASA)36 mg/kg(b.w.、L-ArgX 61.4 mg/kg(b.w.及同体积空白对照液,每日1次,共8 d。观察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ASA组对比。结果 L-ArgX可明显降低全血表观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浆粘度。L-ArgX还可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白陶士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结论L-ArgX可能通过L-Arg-NO(一氧化氮)代谢通路发挥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性 凝血 纤溶系统 L-Arg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性-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宁 邱红明 +1 位作者 丁彦青 徐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c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c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MSI.结果4例FINPCC均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MSI。HNPCC多位于右半结肠,低分化,粘液腺癌多见。结论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I HNPCC 生物学特性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药物注射部分性脾切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彦豪 邱晓光 +2 位作者 陈勇 李珊 赵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正常成年家兔12只分成A、B两组,剖腹直接穿刺脾脏注入无水乙醇(A组,中部0.3ml,下极0.2ml)及鱼肝油酸钠注射液(B组,中部0.3ml,下极0.15ml)。观察了注射完毕后脾脏坏死灶大小,10d及20d后与周... 正常成年家兔12只分成A、B两组,剖腹直接穿刺脾脏注入无水乙醇(A组,中部0.3ml,下极0.2ml)及鱼肝油酸钠注射液(B组,中部0.3ml,下极0.15ml)。观察了注射完毕后脾脏坏死灶大小,10d及20d后与周围脏器的反应情况,病理学改变。结果显示A组坏死灶为0.55±0.15(cm ̄2),B组为1.49±0.15(cm ̄2),B组坏死灶明显大于A组(P<0.01),10d与20d后改变大致相同,主要为大网膜包裹粘连,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脾窦充血扩张,脾呈片状凝固坏死,周围均有不同程度异物肉芽肿反应、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并讨论了无水乙醇及鱼肝油酸钠引起脾坏死原因及产生坏死灶大小差别的依据,证实局部药物注射内科性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的方法,值得推广,并为过渡到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治疗应用 脾切除术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忠 马著彬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观察晚期口腔癌介入栓塞化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及效果.方法 20例患者(舌癌16例,牙龈癌2例,口底癌2例)在DSA监测下,采用Seldinger's技术,由股动脉插管进入同侧颈外动脉并确定相应的供血血管,注入阿霉素、顺铂及丝裂霉素C,同时用明... 目的观察晚期口腔癌介入栓塞化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及效果.方法 20例患者(舌癌16例,牙龈癌2例,口底癌2例)在DSA监测下,采用Seldinger's技术,由股动脉插管进入同侧颈外动脉并确定相应的供血血管,注入阿霉素、顺铂及丝裂霉素C,同时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栓塞后1~2周手术,其中1例术后4周手术,组织学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肿瘤组织发生了明显改变,如细胞数量减少,核固缩、孔泡变性以及局部凝固性坏死,坏死裂解的癌巢由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机化,同时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对晚期口腔癌患者给予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化疗术可导致肿瘤组织的变性坏死;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利于术中区别组织界限,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该方法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延缓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动脉插管 栓塞化疗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琪 丁彦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14,共2页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是近年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少见淋巴瘤,常易与何杰金氏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 症、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混淆。复习文献,对其细胞起源、免疫表型、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诊断要点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ALCL 少见肿瘤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
17
作者 耿舰 丁彦青 李祖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原发于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53及p2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毕丹 周淑芸 +1 位作者 蔡俊杰 曾益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56-558,共3页
对 3 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阿霉素诱导前后的 p53及 p2 1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发现 7例在阿霉素诱导前即有 p53蛋白高表达 ,多为CML进展期患者 ,其中 6例对应的 p2 1蛋白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为弱表达或不表达。 1例慢性... 对 3 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阿霉素诱导前后的 p53及 p2 1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发现 7例在阿霉素诱导前即有 p53蛋白高表达 ,多为CML进展期患者 ,其中 6例对应的 p2 1蛋白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为弱表达或不表达。 1例慢性期患者 p53及 p2 1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无表达。此 7例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P21蛋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DTPA动态增强MRI评价心肌微血管损伤
19
作者 成官迅 曾弘 +2 位作者 张进华 张雪林 刘伊丽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8期605-607,共3页
目的 :探讨Gd DTPA动态增强MRI评价心肌微血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急性犬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在活体上用放射微球99mTc MAA测量心肌血流量 ,0 .5 %伊文蓝染色区分缺血心肌 ;心脏离体后用 3 %TTC染色区分梗死心肌 ,SP免疫组化染色观... 目的 :探讨Gd DTPA动态增强MRI评价心肌微血管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急性犬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在活体上用放射微球99mTc MAA测量心肌血流量 ,0 .5 %伊文蓝染色区分缺血心肌 ;心脏离体后用 3 %TTC染色区分梗死心肌 ,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微血管并计算微血管体积分数。犬离体心脏左冠状动脉插管后作MRI平扫及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 ,测量正常、缺血和梗死心肌的信号强度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在T1WI上 ,心肌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 ;在T2 WI上 ,病变心肌信号强度较正常增高 ;Gd DTPA灌注动态增强扫描 ,正常心肌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呈下降形 ,危险心肌呈上升形 ,梗死心肌呈平直形 ,灌注晚期病变区呈明显环状强化。正常、危险和梗死心肌血流量、微血管体密度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水肿、心肌含水量增加致T2 WI信号增高。Gd DTPA动态增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DTPA 动态增强 MRI 评价 心肌微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溶骨症1例报告
20
作者 王天舒 李伟忠 李祖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关键词 下颌骨溶骨症 GORHAM病 罕见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