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年来烧伤创面菌群变化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荣新洲 王志伟 +2 位作者 吴永恒 周一平 陈惠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明确本单位烧伤病房流行的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以棉拭子收集各类烧伤创面分泌物,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以GNS、GPS试剂盒行敏感试验。结果送检标本651份,阳性生长545份,G+球菌占66%:G杆菌占31%... 目的明确本单位烧伤病房流行的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以棉拭子收集各类烧伤创面分泌物,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以GNS、GPS试剂盒行敏感试验。结果送检标本651份,阳性生长545份,G+球菌占66%:G杆菌占31%,真菌为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检出率为61%,MRSA占97.4%,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检出率为18%;创面细菌伤后10d以内以G杆菌为主,而10d以后以G+球菌为主:金葡萄球菌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为75%,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1)本病区烧伤创面金葡菌已占明显优势,而绿脓菌比例减少;(2)G+菌和G菌在创面的出现有一个时间分段:(3)MRSA检出率进一步增高:(4)已出现亚胺硫霉素的耐药菌株,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细菌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被引量:16
2
作者 邱学文 王甲汉 李志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7-599,共3页
目的总结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0~2003年收治的18例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治愈15例,死亡3例,治愈率83.3%.结论综合运用各项治疗措施,如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 目的总结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0~2003年收治的18例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治愈15例,死亡3例,治愈率83.3%.结论综合运用各项治疗措施,如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积极气道灌洗、湿化及应用沐舒坦治疗,早期行肺保护性通气、应用生长激素等,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损伤 救治 气管切开 气道灌洗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广谱高效抗生素早期短程使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荣新洲 张文振 +4 位作者 任加良 周伟明 吴永恒 杨磊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广谱高效抗生素早期短程使用的效果。方法 将同一时期收治的17名患者随机分成抗生素短程用药组(EUS)和传统用药组(TUC),比较在全身使用泰能和丁胺卡那霉素情况下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血中细菌培养发生率以...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广谱高效抗生素早期短程使用的效果。方法 将同一时期收治的17名患者随机分成抗生素短程用药组(EUS)和传统用药组(TUC),比较在全身使用泰能和丁胺卡那霉素情况下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血中细菌培养发生率以及体温,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等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17名患者均成活,且无一例血培养细菌阳性者,两组体温、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观察结果表明,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早期短程的广谱高效抗生素冲击治疗,既节省费用,又有效地防治了全身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感染 抗生素 短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对大鼠烧伤早期肠粘膜损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荣新洲 肖光夏 +3 位作者 黎鳌 周一平 李志清 陈惠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 观察核黄素对烧伤早期肠粘膜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将 90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烧伤对照和烧伤治疗组 ,后二者 30 %的体表面积Ⅲ度烧伤 ,治疗组烧伤后立即腹腔注射核黄素 ,在不同时相对肠粘膜丙二醛 (MDA)二胺氧化酶(DAO)作... 目的 观察核黄素对烧伤早期肠粘膜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将 90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烧伤对照和烧伤治疗组 ,后二者 30 %的体表面积Ⅲ度烧伤 ,治疗组烧伤后立即腹腔注射核黄素 ,在不同时相对肠粘膜丙二醛 (MDA)二胺氧化酶(DAO)作动态测定 ,同时对肠粘膜形态学作了光镜和电镜观察 ,并以单纯烧伤和正常大鼠为对照。结果治疗组动物肠粘膜丙二醛含量下降较烧伤组显著 (P <0 0 1) ,而二胺氧化酶水平较烧伤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伤后肠粘膜充血、出血、肿胀及粘膜缺损明显减轻。结论严重烧伤后核黄素的早期运用 ,可减轻肠粘膜缺血、缺氧及脂质过氧化损害 ,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肠粘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核黄素 肠粘膜损害 防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前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及烧伤血清损伤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清 荣新洲 +5 位作者 任加良 陈惠英 李宾 周一平 黄跃生 杨宗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80-281,共2页
为了解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前和术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以探讨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防治的机理。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4天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20侧严... 为了解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前和术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的改变,以探讨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防治的机理。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14天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20侧严重烧伤病人血浆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结合体外内皮细胞培养,将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h,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LDH、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术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较术前1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烧伤血清与内皮细胞孵育24h后,培养液中LDH和6-keto-PGF1α量均较术前烧伤血清的低,光镜下见内皮细胞变形、坏死也较术前烧伤血清所致显著减轻。实验提示,一次性大面积切痂可有效降低烧伤血清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并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损伤,从而能有效防治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皮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与免疫:烧伤早期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永恒 周一平 方之扬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早期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间的关系,探讨强烈应激状态下的免疫改变。方法抽取烧伤前1d,伤后2、6、12、24、48及72h血液为测定样本。用试剂盒测定... 目的研究烧伤早期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间的关系,探讨强烈应激状态下的免疫改变。方法抽取烧伤前1d,伤后2、6、12、24、48及72h血液为测定样本。用试剂盒测定血浆中皮质醇浓度,[3H]-TdR掺人法测定植物血凝素(PHA)淋巴细胞转化率,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烧伤后2、6、12h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反向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呈正相关。结论烧伤早期的强烈应激反应是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烧伤早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应激 糖皮质激素受体 免疫功能 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清 杨宗城 +1 位作者 荣新洲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了 解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探讨烧伤血清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 用。方法将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24 h后,采用Annexin-V-Fluos(A-V)和... 目的了 解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探讨烧伤血清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 用。方法将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24 h后,采用Annexin-V-Fluos(A-V)和碘化丙啶 (Propidium iodide,PI)标记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和坏死百分率。结果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一同孵育 12 h后,即出现调亡和坏死增多,24 h后凋亡和坏死进一步增加。结论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均可 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坏死 血清 痂下水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于痂下水肿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荣新洲 陈惠英 +3 位作者 肖光夏 李志清 张雅萍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痴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采用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胃肠道导入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作为示踪菌,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移位 痂下水肿液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抑制性κB降解和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志清 黄跃生 +1 位作者 杨宗城 王甲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抑制性κB(IκBα)降解、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分别用正常人血清 (对照组 )、烧伤患...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抑制性κB(IκBα)降解、核因子 -κB(NF -κB)活化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单核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的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分别用正常人血清 (对照组 )、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刺激单核细胞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清刺激 30、6 0、90、12 0min后单核细胞IκBα蛋白降解情况 ,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血清刺激 30、6 0、12 0、2 4 0min后NF -κB活性的变化。结果 :烧伤血清刺激单核细胞后 30min ,IκBα发生明显降解 ,刺激 6 0min达高峰 ,2h后表达逐渐升高。而烧伤血清刺激单核细胞后 30min ,NF -κB活性迅速升高 ,30 - 6 0min达高峰 ,2h后接近基础状态。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条件下单核细胞IκBα降解、NF -κB活化。结论 :烧伤血清可诱导单核细胞IκBα降解 ,活化NF -κ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单核细胞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感染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荣新洲 周一平 +1 位作者 吴永恒 李志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分析烧伤痴下水肿液的细菌感染来源。方法收集临床痴下水肿液标本27人份,普通培养后,以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同时作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行比较。结果(1)痂下水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10/27),创面... 目的分析烧伤痴下水肿液的细菌感染来源。方法收集临床痴下水肿液标本27人份,普通培养后,以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同时作同一部位或相邻部位创面分泌物细菌鉴定行比较。结果(1)痂下水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10/27),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23/27):(2)痂下水肿液10份阳性结果中创面培养结果同时阳性的有9份,细菌种类一致者为70%(7/10),不相同者为20%(2/10):(3)痂下水肿液中检出细菌以G杆菌为主60%(6/10),亦可见G+球菌,30%(3/10)和混合生长者10%(1/10)。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痴下水肿液细菌主要来自创面,但也有少数来源不明确,可能与内源性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痂下水肿液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核黄素不同补充方式对其尿中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荣新洲 李志清 +3 位作者 周一平 陈惠英 张雅萍 肖光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旨在调查口服核黄素在烧伤早期急救阶段使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烧伤大鼠及患者的尿样收集,采用核黄素荧光测定法动态观察了胃饲、腹腔注射、口服、静脉滴注等不同补充途径的尿内核黄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烧伤后... 目的旨在调查口服核黄素在烧伤早期急救阶段使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烧伤大鼠及患者的尿样收集,采用核黄素荧光测定法动态观察了胃饲、腹腔注射、口服、静脉滴注等不同补充途径的尿内核黄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烧伤后早期机体内核黄素显著下降;(2)同一剂量的核黄素,无论是静脉、腹腔注射还是口服、胃饲,补入后约20min尿中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烧伤早期适量补充核黄素是必要的,作为简便、经济、安全的补充途径,口服还具备快速、有效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核黄素 口服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大面积切痂治疗特大面积烧伤(附37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磊 周一平 +1 位作者 陈惠英 荣新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S023-S023,共1页
报道了对37例特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早期大面积切痂、微粒皮+异体(种)皮植皮等全身综合治疗。病人病程大都平稳,创面愈合时间(45±10)d 。
关键词 切痂 特大面积烧伤 疗效 微粒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严重烧伤后核黄素早期使用对肠源性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荣新洲 肖光夏 +2 位作者 张雅萍 周一平 李志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核黄素对烧伤后肠源性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并通过胃肠道管饲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示踪,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和肠道示踪菌的播散情况,比较核黄素腹腔治疗与单纯烧伤之间的差异...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核黄素对烧伤后肠源性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并通过胃肠道管饲产灵菌红素的粘质沙雷氏菌示踪,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和肠道示踪菌的播散情况,比较核黄素腹腔治疗与单纯烧伤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伤后12h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P<0.01),伤后24h治疗组肠道示踪菌较对照组在血液、痂下、肾、肺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肺、肾、痂下等组织的示踪菌定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核黄素的早期使用可降低严重烧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入血量,减轻肠道细菌的全身播散发生率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核黄素 肠源性感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对内皮单层通透性影响及CD11/CD18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清 杨宗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应用体外灌注内皮细胞(EC)单层通透性测定方法观察了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对EC形态及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烧伤早期PMN可使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间隙增大,EC单层通透性增大,应用CD11...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应用体外灌注内皮细胞(EC)单层通透性测定方法观察了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对EC形态及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烧伤早期PMN可使EC变形,细胞收缩,细胞间间隙增大,EC单层通透性增大,应用CD11a/CD18单抗和CD11b/CD18单抗阻断PMN与EC粘附后,可明显减轻PMN对EC的损伤和通透性的增高。结论:烧伤早期PMN可引起EC损伤,CD11/CD18参与了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嗜中性白细胞 细胞渗透性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愈小儿大面积碱烧伤并发低温败血症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荣新洲 徐亚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1-661,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碱烧伤 并发症 低温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治愈特大面积浓硫酸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荣新洲 徐亚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52-652,共1页
关键词 硫酸烧伤 吸入性损伤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对中性粒细胞膜表面CD11/CD18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李志清 周一平 +2 位作者 荣新洲 陈文 王振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及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 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液中髓过氧化物酶(... 目的 了解烧伤病人痂下水肿液(STF)对中性粒细胞(PMN)活化及CD11/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严重烧伤病人STF 刺激健康人PMN后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的表达以及STF与PMN同孵育后培养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结果 健康人PMN在STF刺激1 h后,培养液中MPO活性即迅速升高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同时,PMN膜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也迅速升高达峰值并在24 h内保持此高水平。结论 STF可活化PMN并刺激PMN表达CD11a/CD18和CD11b/CD18,STF对烧伤后PMN致组织损害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痂下水肿液 中性粒细胞 CD11/CD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早期切痂后烧伤血清对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志清 王甲汉 周一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8-939,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切痂对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14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烧伤后48h内早期切痂组(A组)和烧伤后非早期切痂组(B组),于伤后1,3,7d收集烧伤血清。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所构成的内皮单层通透屏障模型,应用99锝标记白蛋白,观察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A组伤后1,3和7d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较B组降低,而内皮细胞活力升高。结论严重烧伤病人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内皮单层通透性;烧伤早期切痂可减轻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利于防治早期脏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切痂 内皮细胞 内皮单层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
19
作者 荣新洲 黄苏宁 +3 位作者 陈惠英 吴永桓 杨磊 任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并发症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高浓度氢氟酸烧伤2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振 郑庆兴 +1 位作者 荣新州 陈惠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氢氟酸烧伤 血钙浓度 病因 死亡率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