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兰 冯筱榕 +1 位作者 戴琳 杨琴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RA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 目的调查某医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此次SARS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13例护理人员发生院内SARS感染,输入性传染源为一女性肿瘤患者的丈夫,这名确诊SRAS的丈夫在发病期间与其妻至少有2周医院内密切接触史。13例中8名是后来借调入该肿瘤患者入住科室的,她们感染SARS的平均潜伏期为12.6 d。对与13例SARS病例在潜伏期内(1例为发病早期)有密切接触者共57人进行追踪观察1月,结果无1例感染SARS。结论SARS病人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大。感染SARS与接触传染源的程度以及持续接触时间有关。SARS的发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SARS的病理基础可能与免疫损害有关。免疫抑制病人可能成为SARS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院内感染 SARS 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姜荣龙 卢桥生 +5 位作者 郭亚兵 侯金林 冯筱榕 章廉 骆抗先 富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 目的了解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莫能菌素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PBMC中CD4~+T细胞内IL-4和IFN-γ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2.3%-18.6%的CD4~+T细胞为Th1细胞,0.9%-9.2%为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T细胞中,以Th0细胞居多: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Th1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h1细胞与炎症活动呈正相关,Th2细胞可能与HBV感染的慢性化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1/TH2细胞 IL-4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自然村新型DNA病毒──TTV感染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永鹏 梁蔚芳 +4 位作者 韦彤 王燕军 刘伯青 章廉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自然人群中新型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nPCR)检测云南某自然村的 179位村民血清及粪便 TTV DNA,并对检测结果及调查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人 群... 目的了解我国自然人群中新型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 (nPCR)检测云南某自然村的 179位村民血清及粪便 TTV DNA,并对检测结果及调查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人 群中 TTV感染率约 10.6%,感染者血清 ALT正常,不同性别、年龄及民族的 TTV DN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部分血清 TTV DNA阳性者粪便中可检测到 TTV DNA。结论我国自然人群中存在 TTV无症状感染者,粪-口传播可能是 TTV 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 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肝炎 TTV病毒 DNA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Th_1/Th_2应答与乙肝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邢同京 章廉 +3 位作者 侯金林 张明霞 杨洁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对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PCR方法扩增乙肝病毒DNA片段。血清中HBV DNA检测...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对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PCR方法扩增乙肝病毒DNA片段。血清中HBV DNA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IFN-γ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性:而IL-4水平明显增高(F=17.4,P<0.01)。血清中HBV DNA水平与 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水平呈负相关(r_s=-0.53,P<0.01)。62.9%(35/36)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PBMC中检出HBV DNA,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IFN-γ水平具有显著差异(F=15.2,P<0.01)。结论(1)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以 Th_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2)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可能影响其免疫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H1/TH2细胞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永鹏 章廉 +2 位作者 卢桥生 骆抗先 冯筱榕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F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DNA阳性,阳性率18....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F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DNA阳性,阳性率18.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5/52(9.6%),慢性肝炎7/46(15.2%),重型肝炎9/39(23.1%),活动性肝硬化9/40(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病人中,TTV阳性者与TTV阴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e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HBV、TTV混合感染的重型肝炎死亡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TV混合感染似乎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及其复制状态,但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TTV病毒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TTV急性感染患者肝组织学特点及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星峰 葛娅 +2 位作者 胡泰洪 杨群 何海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研究单一TTV急性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损害特点及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对某职业学校TTV感染流行期间 18例住院确诊患者肝活检组织 ,采用HE、浸银Gomori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观察。 18例肝穿刺标本中出现汇管区炎 14例 ( 77.8%... 研究单一TTV急性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损害特点及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对某职业学校TTV感染流行期间 18例住院确诊患者肝活检组织 ,采用HE、浸银Gomori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观察。 18例肝穿刺标本中出现汇管区炎 14例 ( 77.8% ) ,胆小管损害 6例 ( 33.4% ) ,肝小叶内灶状坏死 7例 ( 38.9% ) ,小泡性脂肪变 (微脂滴 ) 3例 ( 16 .7% ) ,汇管区纤维化 2例 ( 11.1%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77.8%病例肝组织不同程度Fas检测阳性 ,较密集分布在坏死区及汇管区旁。 6 1.1%病例肝细胞不同程度FasL检测阳性 ,其炎性坏死区的单个核细胞多有FasL的表达。Fas/FasL表达阳性的肝细胞分布方式及表达程度有明显一致性。单一TTV感染可致患者肝组织轻度炎性病变 ,其特征是汇管区炎及胆小管损害。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参与了TTV致肝组织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细胞凋亡 TTV感染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8mKNA的表达
7
作者 文维群 章廉 +2 位作者 胡章勇 张明霞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 对6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33例、重型肝炎12例)及10例正常对照外用血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 对6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33例、重型肝炎12例)及10例正常对照外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脂多糖刺激6h后IL-1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各临床类型之间IL-18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肝组 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8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中IL-18的表达与血清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IL-18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与 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单核细胞 HBV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与诊断分型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劼 李福山 +2 位作者 侯金林 章廉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5,21,共3页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型肝炎各临床表型预后无性别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的预后较其它年龄组差,但无统计学差异。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分别有5.6%和19.9%病例既无脑病亦无腹水,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现行的腹水型、脑病型分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将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分成脑病型和非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的再认识,可望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临床转归 分型 诊断 预后 脑病型 非脑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人工构建及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剑 侯金林 +3 位作者 王战会 肖蕾 章廉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筛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方法。方法通过PCR定向点突变 ,构建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并建立相应的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检测此变异株。结果PCR成功...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筛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方法。方法通过PCR定向点突变 ,构建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并建立相应的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检测此变异株。结果PCR成功引入点突变 ,构建了YMDD变异株的克隆 ,同时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有效区分YMDD变异株和HBV野毒株。结论采用PCR的方法可诱导定向点突变 ,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用于筛检临床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 (YMDD变异株 ) ,为临床监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耐药性 RFLP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肠传性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和病毒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骆抗先 章廉 +9 位作者 王珊珊 聂军 葛娅 陈志英 俞守义 刘银燕 杨守昌 梁蔚芳 何海棠 焦成松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背景单项血清肝酶增高的病因长期不明,某校学生中发生381例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目的为初步阐明这一疾病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酯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 背景单项血清肝酶增高的病因长期不明,某校学生中发生381例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目的为初步阐明这一疾病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酯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测结果可排除中毒引起,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明性。症状轻微,病程多急性、少数可超过6个月。肝组织呈汇管区炎。散在发病后进行3次人群普查,3个月累计发病率占流行人群的60.7%。分析认为经日常生活接触和多次小范围的食物传播。采取以切断传播为主的预防措施,2个月后流行控制。由病人的急性期血清和潜伏期粪便提取DNA,检出与一种新近报告的血传性病毒(TTV)有同源性的基因片段。结论可能是另一种肠传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非甲非戊型病毒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胃肠道传播 流行病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顾生旺 章廉 +5 位作者 冯筱榕 彭吉力 侯金林 卢桥生 朱幼芙 骆抗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将 10 2 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资料输入计算机 ,用SPSS8 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各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 76 9% ,诊断符合率依次为慢性肝炎重度组(CHs) 81 9% ,慢性肝炎轻中度组 (...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将 10 2 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资料输入计算机 ,用SPSS8 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各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 76 9% ,诊断符合率依次为慢性肝炎重度组(CHs) 81 9% ,慢性肝炎轻中度组 (CHL~m) 81 4% ,活动性肝硬变 (ALC) 5 2 % ,静止性肝硬变 (LC) 5 0 % ,急性重型肝炎 (ASH) 5 0 % ,急性肝炎 (AH) 38 6 % ,慢性重症肝炎 (CSH) 35 7% ,亚急性重症肝炎 (SSH) 0 %。临床与病理结合 ,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理诊断 组织学检查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莉萍 陈永鹏 +1 位作者 丁红兵 吴爱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7,12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 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 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检行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 采血检测血清HA、PCⅢ、LN、IV-C水平。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HA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 炎炎症活动及肝纤维化,并与之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LN水平升高,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CⅢ、IV-C水 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血清HA、PCⅢ、LN、IV-C水平均不同程度反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 化检测指标;HA更能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清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层粘蛋白 Ⅳ型胶原 慢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基因序列变异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智勇 孙剑 +2 位作者 陈金军 侯金林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5-887,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基因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phism,RFLP)法。方法从服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肝病例中选取10例抽取血清,分别采用错配套式PCR-RFLP技术、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重组... 目的建立检测基因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phism,RFLP)法。方法从服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肝病例中选取10例抽取血清,分别采用错配套式PCR-RFLP技术、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重组克隆测序,检测P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10个病例中,PCR-RFLP检测到7例为野毒株、1例为混合株感染、2例为变异株;PCR产物直接测序,9例为野株、1例为变异株;对2份用PCR-RFLP法检测为非野株,而PCR测序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克隆后测序,发现均为混合株感染。结论通过对几种检测方法的对比,认为克隆后测序的结果最精确;而从实用性和经济角度来看,采用PCR-RFLP进行初步筛检的方法具有更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耐药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型 PCR YMDD基因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基因临床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洁 王战会 +1 位作者 陈金军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分析SARS冠状病毒广东株多聚酶基因片段的异质性,建立RT-PCR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方法,为SARS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合成针对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基因区段的特异性引物,从广东省SARS病人及疑似病人标本中提取RNA,经反转录和巢氏PCR... 目的分析SARS冠状病毒广东株多聚酶基因片段的异质性,建立RT-PCR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方法,为SARS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合成针对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基因区段的特异性引物,从广东省SARS病人及疑似病人标本中提取RNA,经反转录和巢氏PCR扩增出相应大小的DNA片段。对这些片段克隆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将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和其他已知冠状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多例SARS病人痰、咽拭子或血液标本中得到RT-PCR阳性片段,随机选取其中8例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证实均为SARS冠状病毒序列(同源性100%),而所有阴性参照标本RT-PCR均为阴性。克隆片段BNI109与已知冠状病毒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进行分析显示,该片段与牛冠病毒(bovinecoronavirus,BCV)和鼠肝炎病毒(murinehepatitisvirus,MHV)同源性最高,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高达75%。结论SARS冠状病毒多聚酶基因片段BNI109的保守性极强,适合建立RT-PCR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冠状病毒 RT-PCR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法对广东地区HBV进行基因型(A-F)分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洁 戴琳 +3 位作者 郭亚兵 杨守昌 王燕军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7-708,共2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 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 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 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 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的乳糖化修饰及其肝脏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永鹏 章廉 +3 位作者 胡俊 刘定立 冯筱榕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乳糖化白蛋白-脂质体交联物(简称交联物)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技 术合成交联物并对大鼠进行体内实验,了解交联物在动物肝脏的聚集量以及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对交联物肝脏聚集 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乳糖化白蛋白-脂质体交联物(简称交联物)作为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技 术合成交联物并对大鼠进行体内实验,了解交联物在动物肝脏的聚集量以及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对交联物肝脏聚集 性的抑制作用;比较交联物、普通脂质体分别包裹的 α-干扰素及游离 α-干扰素在 2.2.15细胞中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效 应。结果交联物在肝脏的聚集量是脾脏的2倍以上,是其他脏器的4-9倍;预先注射乳糖化白蛋白后交联物的肝脏聚 集性减弱,与脾脏聚集量无显著差异;交联物包裹干扰素后抗乙肝病毒效应较普通脂质体包裹的干扰素及游离干扰素 显著提高,相当于普通脂质体干扰素1/4剂量、游离干扰素1/8剂量的抗病毒效应。结论文联物通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 体实现肝脏聚集性,可望成为理想的肝脏靶向性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药物靶向性 靶向性脂质体 肝脏疾病脂质体 乳糖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钱毅 章廉 +2 位作者 梁雪梅 侯金林 骆抗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1400名广东籍汉族健康大学生进行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10μg/次,0、1、6月),末次接种后第8周用ELISA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全部无、弱应答(共...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1400名广东籍汉族健康大学生进行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10μg/次,0、1、6月),末次接种后第8周用ELISA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全部无、弱应答(共118名)、100名中等应答者(随机选取)和全部强应答者(45名)通过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进行HLA-DRB1*02,07,09基因的检测。结果无、弱应答组携带HLA-DRB1*07基因的频率为15.25%,高于中、强应答组的3.44%(P<0.05);无、弱应答组携带HLA-DRB1*02的频率为5.08%,低于中、强应答组的17.9%(P<0.05);无、弱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携带HLA-DRB1*09的频率分别为19.49%和17.9%,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DRB1*07与广州某大学汉族人群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相关,HLA-DRB1*02与该人群乙肝疫苗中、强应答相关,HLA-DRB1*09与该人群乙肝疫苗应答水平无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劼 骆抗先 +2 位作者 侯金林 郭亚兵 王战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20/21bp部分缺失(nt1748/1747至nt1767)及同时存在的A1896点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HBV全基因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对病毒抗原进行ELISA检测及Western-blotting... 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20/21bp部分缺失(nt1748/1747至nt1767)及同时存在的A1896点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HBV全基因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对病毒抗原进行ELISA检测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变异株分泌到细胞外的HBsAg、HBeAg及细胞内的HBcAg表达量较野毒株均明显减少。结论HBVCP20/21bp部分缺失株及同时存在的A1896点变异株的病毒抗原表达较野毒株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缺失变异 表达载体 转染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倪宏 骆抗先 +3 位作者 刘定燮 朱幼芙 马佩球 朱科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旨在转染肝细胞,建立 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体 外连接 HBV(ayw亚型) DNA获得 6.4 kb的双拷贝 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 pcDNA3载体的 EcoRV...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旨在转染肝细胞,建立 HBV复制状态模型。方法体 外连接 HBV(ayw亚型) DNA获得 6.4 kb的双拷贝 DNA片段,然后将其插入 pcDNA3载体的 EcoRV位点。结果通过 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筛选和验证获得头尾串联双拷贝HBV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HBV 全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重组 质粒 HBV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LP基因分型在动态监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红兵 郭亚兵 +3 位作者 戴琳 阎丽 彭吉力 周福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结合克隆后测序方法在动态监测HBV基因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重型肝炎患者发 病后血清,用 PCR扩增血清中 HBV preS/S基因片段并克隆,2份标本各随机挑取 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用 RFLP...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结合克隆后测序方法在动态监测HBV基因变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重型肝炎患者发 病后血清,用 PCR扩增血清中 HBV preS/S基因片段并克隆,2份标本各随机挑取 3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用 RFLP方法分析2份血清中HBV毒株的基因型。结果PFLP分析2份血清为B基因型为主的B/C基因型混合毒株感 染;6个克隆中仅1株为C基因型。比较2份血清HBV preS/S克隆核酸序列,有170个点位的差异,剔除C基因型株 后,仅54个位点差异。结论克隆后测序结合RFLP对HBV基因型测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对HBV基因变异进行动态分 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