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内酯醇抗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邹小明 方向东 +3 位作者 罗爱武 李全启 李金声 王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应用小鼠同种异位心肌移植模型,证实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可明显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期。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Tri对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及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同时,Tri对C... 应用小鼠同种异位心肌移植模型,证实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可明显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期。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Tri对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及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同时,Tri对ConA诱导的IL2产生无影响,但对IL2受体的表达有明显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心肌移植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邹小明 林文 +3 位作者 方向东 李全启 李金声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验证雷公藤内酯醇的抗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方法应用小鼠同种异位心肌移植模型。结果和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期,其免疫抑制效果与用药剂量和给药时机有关,术后给药可明显延长移植物存活期。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免疫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亚砷酸钠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旭 王武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研究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EDS)是否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方法采用亚砷酸钠(Ars)致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细胞的凋亡细胞数、细胞间粘附因子-1及氧化状态,观察EDS对内皮凋亡的影响。结果40、80、160 mmol/L... 目的研究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EDS)是否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方法采用亚砷酸钠(Ars)致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细胞的凋亡细胞数、细胞间粘附因子-1及氧化状态,观察EDS对内皮凋亡的影响。结果40、80、160 mmol/L剂量的Ars均可引起培养内皮细胞凋亡数目增加,以160 mmol/L剂量的Ars的作用最强。EDS可影响Ar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50、200 mg/L EDS减少Ar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而800 mg/L EDS却增加内皮细胞凋亡。EDS(50、200 mg/L)还可减少Ars所致的细胞间粘附分子增加,但不能显著升高Ars所致的内皮细胞氧化状态降低(P>0.05)。结论Ars可剂量依赖地诱导内皮细胞凋亡;EDS能剂量依赖地影响Ar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EDS(50、200 mg/L)能减少内皮细胞的凋亡细胞数和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量,从而表现出对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亚砷酸钠 内皮细胞 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钢 魏荣 +2 位作者 杨锡耀 蔡瑞君 杨俊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32例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6例的处理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6例患者曾反复接受手术治疗。6例中支气管瘘完全愈合、脓腔消失者4例:1例带小支气管瘘...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32例全肺切除术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6例的处理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6例患者曾反复接受手术治疗。6例中支气管瘘完全愈合、脓腔消失者4例:1例带小支气管瘘及胸壁瘘道院外治疗,最终治愈:1例死于慢性消耗与对侧脓毒性肺炎,死亡率16.7%(1/6)。结论同时兼顾消毒、消灭脓腔与采取措施闭合瘘口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切除术 支气管胸膜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小明 李全启 +2 位作者 李金声 王小宁 方向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ri对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及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度与Tri的应用剂量及时机有关。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胸壁缺损的心外胸骨旁小切口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林 王武军 +2 位作者 蔡开灿 李忠华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以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胸骨旁小切口术后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尸体前胸壁深层结构的血供 规律,测量胸骨外侧缘与胸廊内动脉之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出以胸阔内动脉为蒂的肋软骨助间肌瓣。结果 前胸壁深层各结构均... 目的研究以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胸骨旁小切口术后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尸体前胸壁深层结构的血供 规律,测量胸骨外侧缘与胸廊内动脉之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出以胸阔内动脉为蒂的肋软骨助间肌瓣。结果 前胸壁深层各结构均由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供血,胸廊内动脉里胸骨外侧缘的距离为1cm左右。紧挨胸骨外侧缘切开 肋软骨,可以避免胸廓内动脉的损伤。以该动脉为帮,可以保证数种肋软骨肋间肌瓣有良好的血供。结论用以胸廊内动 脉为蒂的肋软骨助间肌瓣修复心脏外科术后的胸壁缺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切口 复合组织瓣 胸壁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胸骨旁切口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林 曾伟生 +3 位作者 蔡开灿 蒋仁超 钟世镇 王武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左侧胸骨旁切口,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福尔马林保存成人尸体6具,模拟不同平面的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从显露效果、美容效果和损伤程度三方面对该切口进行评价。结果左侧胸骨旁切口的皮肤切口较为隐蔽,长度较短... 目的系统评价左侧胸骨旁切口,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福尔马林保存成人尸体6具,模拟不同平面的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从显露效果、美容效果和损伤程度三方面对该切口进行评价。结果左侧胸骨旁切口的皮肤切口较为隐蔽,长度较短,美容效果较好;由于术野较小,损伤结构不多,损伤较小;合理选择切口水平,左心各结构可依次被显露。结论左侧胸骨旁切口是一种较美观、损伤小的小切口,该切口对心脏左侧各结构,如肺动脉干、肺动脉瓣、右室流出道、左冠状动脉主干等可依次显露,对心脏右侧各结构显露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小切口 左侧胸骨旁切口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滤膜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华 张国华 +4 位作者 王武军 侯凡凡 邹小明 刘亚湘 毛向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2-80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术中使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进行超滤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吸附组和对照组,吸附组使用AN69膜,对照组使用PS膜进行术中超滤。各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5、60、120、180、240min,测定气道平台压(P_(Plateau))、气道峰压(P_(Peak))、静态胸肺顺应性(Cst)、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240min期间,吸附组P_(Plateau)、P_(Peak)和RI升高、Cst和Cdyn降低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无血红蛋白尿。结论AN69膜较PS膜超滤可更明显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呼吸功能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对房间隔显露效果的评价
9
作者 王文林 蔡开灿 +2 位作者 王武军 张希 钟世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79-780,共2页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房间隔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分别经右心房切口...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房间隔的显露效果。方法:在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分别经右心房切口观察房间隔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房间隔。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中,第2、3或3、4肋间水平的切口均可显露房间隔,但以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为佳。右前外侧小切口在第3、4肋间均可显露良好房间隔。正中小切口中,第3、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不适于房间隔的显露。结论:正中部位和右侧的胸部小切口均能显露房间隔,但房间隔手术的完成尚需要合理选择切口的部位和长度,并充分考虑体外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露效果 房间隔 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左侧胸骨旁切口 右前外侧小切口 正中小切口 右心房切口 胸部小切口 成人尸体 体外循环 肋间 水平 右侧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时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的超声研究
10
作者 王振康 张振 +1 位作者 王武军 谢志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3-24,共2页
目的通过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无创监测手段,了解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时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1年4月间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狭窄... 目的通过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无创监测手段,了解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时肺动脉压力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1年4月间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时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二尖瓣瓣口面积及左室功能等指标,计算二尖瓣跨瓣压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累单纯二尖瓣狭窄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合并关闭不全组。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动脉收缩压同二尖瓣舒张期跨瓣压差间呈线形相关。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同二尖瓣跨瓣压差间的差值显著高于非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无创手段可监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时肺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此时肺动脉收缩压变化同二尖瓣跨瓣压差呈线性相关性。二级狭窄在肺动脉压力的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肌无力的手术疗效
11
作者 黄志勇 邹小明 +2 位作者 张军 蔡瑞君 杨锡耀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肌无力手术疗效。方法1984~1997年,共为36例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年龄4~14岁,病程2个月~8年,按Osseriman分型,其中1型27例,Ⅱa型6例,Ⅱb型2例,Ⅲ型1例,疗效评...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肌无力手术疗效。方法1984~1997年,共为36例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年龄4~14岁,病程2个月~8年,按Osseriman分型,其中1型27例,Ⅱa型6例,Ⅱb型2例,Ⅲ型1例,疗效评价分缓解、改善。无变化及恶化(或死亡)。结果本组缓解者占139%,改善69.4%,有效率(缓解或改善)达833%,无恶化或住院死亡者。结论疗效与病程长短、具体分型及病理类型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长期存活(附1例报告)
12
作者 邹小明 王武军 张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46-447,450,共3页
目的 介绍我院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排斥反应监测、治疗经验。方法 切取供体(24岁男性脑死亡者)心脏并原位移植给受体(43岁女性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并在术后进行严格的监护治疗和随防。供心手术历时50 ... 目的 介绍我院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排斥反应监测、治疗经验。方法 切取供体(24岁男性脑死亡者)心脏并原位移植给受体(43岁女性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并在术后进行严格的监护治疗和随防。供心手术历时50 min,移植心脏热缺血时间为0 min,冷缺血时间为70 min;受体手术历时290 min,体外循环总时间123 min,主动脉阻断73 min。术后采用FK 506,骁悉及泼尼松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排斥反应。结果 患者现已健康生存160 d,心、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术后处理是确保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术 同种异体移植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