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流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卫青 张艳芬 +1 位作者 杨丽娜 肖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康复科 实习护生 临床带教 治疗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忧解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型颅脑损伤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彭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百忧解治疗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百忧解治疗,20mg,1次/早,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情况进行... 目的:观察百忧解治疗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百忧解治疗,20mg,1次/早,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抑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依据HAMD评分结果,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66.7%。治疗后SDS量表及HAMD抑郁量表的评定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百忧解对治疗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抑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忧解 颅脑损伤 抑郁 评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水试验在持续植物状态尿失禁者膀胱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文智 蔡保塔 +2 位作者 赵莉 洪军 李亚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86-787,共2页
目的观察冰水试验在持续植物状态(PVS)尿失禁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以便及时掌握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方法采用冰水试验对33例PVS尿失禁康复期患者在入院时和经过训练后不同时期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估。将冰水试验(+)者设置为达标组、(-... 目的观察冰水试验在持续植物状态(PVS)尿失禁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以便及时掌握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方法采用冰水试验对33例PVS尿失禁康复期患者在入院时和经过训练后不同时期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估。将冰水试验(+)者设置为达标组、(-)者为未达标组,对未达标者进行针对性的膀胱训练。结果达标组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1);在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留置尿管)方面达标组优于未达标组(P<0.01)。结论冰水试验(+)者,可100%自行排尿,残余尿量<100ml,无需留置尿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水试验 持续植物人状态 尿失禁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住院医师临床培训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69-569,571,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住院医师 培训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临床培训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0年第2期81-82,共2页
现代康复医学 2 0世纪 80年代初在我国刚刚起步 ,康复科住院医师培训有待规范化、科学化。本文就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原则、实施方案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康复医学 住院医师 培训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邓爱文 魏东 +2 位作者 张建宏 冉春风 王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6-707,71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影响。方法选择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48例)和对照组(6个月,44例);康复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分别于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影响。方法选择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48例)和对照组(6个月,44例);康复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了39.23±8.69,FIM评分提高了44.02±9.32;而对照组则分别提高了15.59±10.75和20.88±9.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日常生活自理 功能独立性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变电磁场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爱文 袁雪光 +3 位作者 魏东 张建宏 冉春风 王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46-949,95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交变电磁场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115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 目的探讨高压交变电磁场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115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好转24例,无效2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血清甘油三酸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升高,Tc/HDL-c、LDL-c/HDL-c比率降低,降低了全血和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增加了(38.4±5.3),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的FI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34.7±5.3),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患者一年内脑卒中再发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压交变电磁场能改善脂蛋白代谢,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提高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及功能独立性,对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变电磁场 脑卒中 脂蛋白 血液流变学: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RIA和ELISA法测定甲胎蛋白的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东 邓爱文 牟成惠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9-460,共2页
目的比较测定甲胎蛋白(AFP)的3种方法:磁粒子捕获免疫发光法(ICA)、放射免疫法(R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方法 分别进行线性、精密度、对比试验比较。结果3种方法曲线相似但线性范围不同,ICA法最... 目的比较测定甲胎蛋白(AFP)的3种方法:磁粒子捕获免疫发光法(ICA)、放射免疫法(R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方法 分别进行线性、精密度、对比试验比较。结果3种方法曲线相似但线性范围不同,ICA法最宽。精密度 试验中ICA法批内为2.5%,批间为5.8%;RIA法批内为5.0%,批间为9.2%;ELISA法批内为10.3%,批间为14.6%。比 较试验显示RIA与ICA的结果相关性比RIA与ELISA好。结论ICA法测定AFP优于RIA和ELISA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化学发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放射免疫法 ICA RIA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1 位作者 邓爱文 齐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组 38例和常规治疗组 30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检测血液流变学及...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组 38例和常规治疗组 30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粘度增高 ,血清SOD活力降低且MDA含量增高 (P <0 .0 5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治疗后激光组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粘度明显改善 (P <0 .0 5 ) ,血清SOD活力增高 (P <0 .0 5 ) ,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血管内照射 重型颅脑损伤 血液流变学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邓爱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脑干功能的评估以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行BAEP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 6个月后进行随访 ,...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脑干功能的评估以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行BAEP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评分。 6个月后进行随访 ,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并复查BAEP。分析BAEP分级与GCS评分、GOS评分的关系以及清醒前后BAEP变化的特点。结果康复治疗前BAEP异常率为 93.3% ( 2 8/30例 ) ,康复治疗 1个月后BAEP异常率为 86 .7% ( 2 6 /30例 ) ,其中Ⅳ级减少 5例 ( 16 .7% ) ,而Ⅰ级增加 2例 ( 6 .7% )。BAEP分级越高 ,则预后越差。有 12例 ( 4 0 % )患者意识恢复 ,意识改善后BAEP的主要变化是Ⅴ波的出现 ,其次是各波分化的改善和潜伏期的缩短。结论BAEP检测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脑干功能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依据。Ⅴ波的出现提示脑干功能的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颅脑损伤 植物状态 评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王振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结合临床评估分析免疫功能状态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结合临床评估分析免疫功能状态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前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抑制 ,CD3+、CD4 +、CD4 +/CD8+及IgG、IgA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重度残疾 +植物状态组较恢复良好 +中度残疾组早期免疫功能抑制更严重。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处于抑制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 免疫功能状态 对照组 严重 康复治疗 早期 估分 水平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的对策 被引量:16
12
作者 洪军 马文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睡眠剥夺可造成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损害,本文从睡眠补偿,作息制度、药物、光疗、联合方法等方面对睡眠剥夺 的对策进行了综述,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对抗睡眠剥夺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补偿 作息制度 药物治疗 光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夺睡眠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裘宇容 洪军 杨春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睡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向琼脂扩散法对20例军校学员进行了剥夺睡眠48h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剥夺睡眠48h后,T细胞亚群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l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与剥夺睡... 目的探讨睡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向琼脂扩散法对20例军校学员进行了剥夺睡眠48h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剥夺睡眠48h后,T细胞亚群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l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与剥夺睡眠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值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剥夺睡眠48h对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睡眠与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兔血清IgG水平动态及被动转移至小鼠诱导保护力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闻悦 周晓红 +3 位作者 刘国章 陈晓光 李华 郭春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本文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多次免疫兔血清在不同时间被动转移至小鼠体内 ,并动态观察兔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 结果 显示血清在攻击感染前被动转移可激起小鼠较高的免疫保护力 (5 1% ) 。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紫外线减毒 IGG水平 保护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罗氏芬治疗颅内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286-287,共2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罗氏芬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2 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罗氏芬2.0 g静脉推注,每日2次;罗氏芬0.1 g加生理盐水10 ml鞘内注射,每日1 次。治疗前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罗氏芬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2 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给予罗氏芬2.0 g静脉推注,每日2次;罗氏芬0.1 g加生理盐水10 ml鞘内注射,每日1 次。治疗前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结果经罗氏芬治疗后,12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2例、进步1例、无效3例,显效率66.7%;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糖和氯化物明显升高,颅内压明显降低。12例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细菌12 株,细菌阳性率100%;治疗后8例菌株被清除,细菌清除率66.7%。治疗中未出现与罗氏芬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罗氏芬静脉和鞘内注射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罗氏芬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齐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观察脉冲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0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磁疗组 2 0例和常规治疗组 2 0例 ,在治疗前后采用 40分法评定颈椎脊髓功能状态并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 ,对照分析脉冲磁疗对CSM疗... 目的 :观察脉冲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0例脊髓型颈椎病 (CSM)患者随机分为脉冲磁疗组 2 0例和常规治疗组 2 0例 ,在治疗前后采用 40分法评定颈椎脊髓功能状态并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 ,对照分析脉冲磁疗对CSM疗效以及对神经传导的影响。结果 :磁疗组和常规组治疗后颈椎脊髓功能状态评分均有提高 ,磁疗组治疗后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显著 (P <0 .0 5 )。 40例CSM治疗前SEP异常率为 80 % ,主要表现为 :N11、N13 及N2 0 潜伏期延长 ,治疗后均有改善 ,磁疗组N13 及N2 0 潜伏期改善较常规组显著 (P <0 .0 5 )。结论 :脉冲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疗效 ,SEP可为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及疗效评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疗 脊髓型颈椎病 体感诱发电位 疗效评估 C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1 位作者 杨哲 王振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观察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对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 ,探讨激素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对 59例颈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治疗方法分为甲基强地松龙组 (1 9例 )、地塞米松组 (2 5例 )和常规组 (1 5例 ) ,根... 目的 :观察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对急性颈髓损伤的疗效 ,探讨激素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对 59例颈髓损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治疗方法分为甲基强地松龙组 (1 9例 )、地塞米松组 (2 5例 )和常规组 (1 5例 ) ,根据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并比较疗效 ,记录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P < 0 0 5) ,甲基强地松龙组感觉改善优于另外两组 ,运动改善优于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与常规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类固醇激素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甲基强地松龙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基强地松龙 地塞米松 激素治疗 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卫青 张华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4-154,160,共2页
AsC患者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作者随机调查了89例AsC,发现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9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分理分析 ASC 焦虑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植物状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王振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 康复 诊断标准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学标 汪一琴 王宗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共2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SLE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组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发现SLE患者中IL1RN2等位基因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如将患者分为符合ARA诊断标准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SLE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组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发现SLE患者中IL1RN2等位基因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如将患者分为符合ARA诊断标准4~5项和6项或6项以上两组时发现,前者IL1RN2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IL1RN2可能不直接影响SLE易感性,但有IL1RN2者患SLE后可能病情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受体 IL-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