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宝瑛 钟梅 +3 位作者 余艳红 李景珊 郑磊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 血液 血栓前状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膜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滋养细胞侵袭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曦倩 庞战军 +1 位作者 陈士岭 邢福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 探讨蜕膜细胞条件培养液(DCM)对滋养细胞侵袭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早孕、晚孕蜕膜细胞的方法制备DCM,然后将其处理体外培养的早孕滋养细胞。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早孕滋养细胞侵袭调节基... 目的 探讨蜕膜细胞条件培养液(DCM)对滋养细胞侵袭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早孕、晚孕蜕膜细胞的方法制备DCM,然后将其处理体外培养的早孕滋养细胞。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早孕滋养细胞侵袭调节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培养的早孕滋养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mRNA均有表达;而TIMP-2、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PAI-1)mRNA未见表达。早孕和晚孕DCM均能下调滋养细胞MMP-2、MMP-9、u-PAmRNA的表达,而上调TIMP-1mRNA的表达。早孕、晚孕DCM均能诱导滋养细胞PAI-1mRNA的表达,但对TIMP-2mRNA的表达未见有影响。结论 蜕膜细胞可能通过调节滋养细胞中MMP-2、MMP-9与TIMP-1之间的平衡以及u-PA与PAI-1之间的平衡,而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 基因表达调节 蜕膜细胞条件培养液 体外培养 RT-PCR 早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不孕症34例临床总结 被引量:9
3
作者 邢福祺 陈士岭 +4 位作者 闫宗合 陈东红 孔令红 宋兰林 陈思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ICS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对男性因素、原因不明、受精障碍不孕患者采用GnRHa长周期促排卵方案,给有第一极体的卵细胞行单精子注射。结果34例34个治疗周期中,1例因反应不良取消。取卵... 目的总结应用单精子卵细胞质内注射(ICS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对男性因素、原因不明、受精障碍不孕患者采用GnRHa长周期促排卵方案,给有第一极体的卵细胞行单精子注射。结果34例34个治疗周期中,1例因反应不良取消。取卵数378个,注射卵数317(83.9%)个,正常受精卵231个(72.9%)卵裂228(98.3%)个,良好胚胎99(43.4%)个,平均移植胚胎数36个,临床妊娠12例(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6.4%)。结论ICSI是治疗男性因素、原因不明、受精障碍等因素引起不孕症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精子注射 卵细胞质内 不孕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宫颈感染细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不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全松 杨晓燕 +3 位作者 徐静萍 张军 田京梅 余艳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 比较盆腔细菌、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下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盆腔细菌、沙眼衣 原体感染所致不孕症各50例,进行临床观察和腹腔镜检查。结果盆腔细菌感染组中有宫腔操作史、急性盆腔炎史、下 腹痛史依次为... 目的 比较盆腔细菌、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下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盆腔细菌、沙眼衣 原体感染所致不孕症各50例,进行临床观察和腹腔镜检查。结果盆腔细菌感染组中有宫腔操作史、急性盆腔炎史、下 腹痛史依次为24.4%、43.3%、78.6%,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组中则分别为6.2%、8.9%和37.5%(P<0.05)。腹腔镜检中,盆 腔细菌感染组中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肿胀或积水、输卵管不全堵塞分别为35.7%、14.4%、17.4%,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 组发生盆腔粘连14.2%、输卵管肿胀或积水27.9%、输卵管不全堵塞39.6%(P<0.05)。盆腔细菌感染组中原发性不孕为 30.3%、继发性不孕为69.7%(P<0.05),盆腔沙眼衣原体感染组中分别为52.7%和47.3%。结论盆腔细菌感染临床表现 较为典型,常有宫腔操作史、急性盆腔炎史、明显下腹痛,腹腔镜下主要表现为盆腔粘连、输卵管损伤;盆腔沙眼衣原体 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腹腔镜下主要表现为输卵管损伤,不易早期诊治,并均可导致不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不育症 细菌感染 衣原体感染 腹腔镜术 沙眼衣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例经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的双胞胎儿出生 被引量:8
5
作者 孔令红 刘忠 +3 位作者 李红 朱亮 陈士岭 邢福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90-991,共2页
1名37岁妇女,婚后有2次自然流产史,并发不孕症。来我院2次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由于胚胎质量差,均未妊娠。第3周期对患者的5个成熟卵子进行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4个卵子做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经线粒体移植后的胚胎质量优于胞浆内单... 1名37岁妇女,婚后有2次自然流产史,并发不孕症。来我院2次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由于胚胎质量差,均未妊娠。第3周期对患者的5个成熟卵子进行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4个卵子做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经线粒体移植后的胚胎质量优于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组。移植3个经线粒体移植后的胚胎,获3胎临床妊娠。妊娠5周时1例胚胎停育,其余2胎发育正常。患者在妊娠前后进行了5次丈夫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妊娠30周患者因重度妊高征住院治疗,疗效不明显,遂于2003年8月6日妊娠32周时行剖宫产,娩出发育正常的男女2个新生儿。在新生儿病房治疗后健康出院。此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例经线粒体移植妊娠出生的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不孕症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胎盘植入1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全松 高云飞 +2 位作者 余艳红 李飞飞 范建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1-471,共1页
报道1例胎盘植入的患者经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经验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胎盘植入的诊疗方法。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宫腔镜 电切术 产后出血 病例报告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胎妊娠经阴道行选择性减胎术10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士岭 陈东红 +2 位作者 邢福祺 孔令红 陈思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减胎术 多胎妊娠 经阴道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手术腹壁切口的3种处理法比较 被引量:19
8
作者 韩献平 钟梅 曲玉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0,共1页
将粘合胶片贴合法、薇乔4/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法及传统I号丝线间断缝合法分别应用于20例妇科手术 腹壁切口患者,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表皮切口愈合状态及瘢痕大小。应用前两种新式处理法的患者无需拆线,住院时间 短,且术后... 将粘合胶片贴合法、薇乔4/0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法及传统I号丝线间断缝合法分别应用于20例妇科手术 腹壁切口患者,观察住院时间、术后表皮切口愈合状态及瘢痕大小。应用前两种新式处理法的患者无需拆线,住院时间 短,且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小、外观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腹壁切口 粘合胶片贴合法 连续缝合法 间断缝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46岁妇女获临床妊娠1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孔令红 刘忠 +2 位作者 李红 朱亮 邢福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3-743,747,共2页
一名患不孕症的46岁妇女经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获临床妊娠。具体方法为:经用达菲林1.875 mg脱敏抑制,果纳芬和尿促性腺素超促排卵,有4个卵泡生长,取得2个成熟卵子。用Percol梯度离心收集卵泡液中的颗粒细胞与卵丘颗粒细胞合并,调整... 一名患不孕症的46岁妇女经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获临床妊娠。具体方法为:经用达菲林1.875 mg脱敏抑制,果纳芬和尿促性腺素超促排卵,有4个卵泡生长,取得2个成熟卵子。用Percol梯度离心收集卵泡液中的颗粒细胞与卵丘颗粒细胞合并,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l。取1ml的颗粒细胞,用制冷后的玻璃匀浆器匀浆6次。匀浆液经4 ℃冷冻离心机2 000 g×20 min离心。之后取上清液9 800 g×20 min离心,线粒体沉淀用1 ml的人类输卵管液稀释。所有操作尽量保持样品在4 ℃。用显微注射针吸取线粒体溶液,长度约1个卵子的直径,和制动后的精子一并注入卵子内,注射针的直径约7 mm。采用这种方法每个卵子约移植3 000个线粒体。两个卵子都成熟;一个正常受精,一个为3原核。正常受精的卵子,第3天移植时发育成8细胞胚胎。移植后15 d查尿阳性。移植后30 d 于B超下可见胎芽和胎心搏动。妊娠9周时患者发生自然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 不孕症 治疗 临床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对妊娠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峰 傅国强 +2 位作者 邢福祺 陈士岭 刘以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与妊娠维持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的发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的表达。结果(1)正常早孕41d蜕膜组织细胞大量凋亡,Fas、FasL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强;(2)正常早孕54d凋亡细胞明... 目的探讨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与妊娠维持的关系。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的发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的表达。结果(1)正常早孕41d蜕膜组织细胞大量凋亡,Fas、FasL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强;(2)正常早孕54d凋亡细胞明显减少,Fas、FasL的表达明显减弱;(3)早孕55d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大量凋亡,且Fas、FasL的表达较正常早孕54d显著增强(P<0.05)。结论早孕期蜕膜组织凋亡异常可能是自然流产的机制之一,Fas途径可能是诱导异常凋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初期 蜕膜 凋亡 CD95 自发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和足月滋养细胞中侵袭相关性基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莉萍 庞战军 邢福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早孕和足月滋养细胞侵袭能力差异的机制。方法 :分离并在体外培养早孕和足月的滋养细胞为 ,采用RT PCR法 ,检测其侵袭相关性基因的表达。结果 :早孕滋养细胞表达MMP 2、MMP 9、TIMP 1和UPA ;而晚孕滋养细胞表达MMP 2、TIMP 1... 目的 :探讨早孕和足月滋养细胞侵袭能力差异的机制。方法 :分离并在体外培养早孕和足月的滋养细胞为 ,采用RT PCR法 ,检测其侵袭相关性基因的表达。结果 :早孕滋养细胞表达MMP 2、MMP 9、TIMP 1和UPA ;而晚孕滋养细胞表达MMP 2、TIMP 1、TIMP 2和PAI。晚孕滋养细胞TIMP 1的表达显著高于早孕滋养细胞 ,而MMP 2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MMP 9等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滋养细胞 足月滋养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型钙粘附蛋白在人子宫内膜和早期胚胎的表达和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芸 陈士岭 +1 位作者 邢福祺 朱伟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在人子宫内膜和早期胚胎的表达和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 ,检测人子宫内膜和人早期胚胎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月经周期各阶段子宫内膜腺上...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在人子宫内膜和早期胚胎的表达和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 ,检测人子宫内膜和人早期胚胎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月经周期各阶段子宫内膜腺上皮均见E -cadherin表达 ,分泌中期达高峰 (P <0 .0 5 ) ,间质细胞未见表达。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表面均见E -cad herin表达 ,囊胚组的表达显著高于 2 - 7细胞期胚胎组 (P <0 .0 5 )。结论 :E -cadherin在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增多变化有同步性 ,可能有利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粘附蛋白 子宫内膜 胚泡 着床 早期胚胎 免疫组织化学 不孕症 月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分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郭培奋 钟梅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并与Genebank相应序列比较。结果7例新生儿发生HBV的宫内传播,阳性率为7/139(5.0%),PCR-RFLP方法检测到B、C型各3/7例,D基因型1/7例。宫内传播过程中母婴HBV的基因型保持一致。S基因直接分型与上述结果一致。该7组母婴均无乙肝临床症状与体征。结论广州地区母婴宫内传播HBV以C、B基因型为主,宫内传播过程中及免疫压力下HBV-DNA发生碱基突变,但未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尚不能由HBV基因分型对HBV感染儿的预后进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PCR-RFL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者胎盘病理改变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志坚 余艳红 沈立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2-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l~9月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患者(实验组)胎盘30例、单纯IUGR(IUGR组)28例、单纯PIH(PIH组...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时胎盘病理改变与胎盘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1年l~9月分娩的妊高征合并IUGR患者(实验组)胎盘30例、单纯IUGR(IUGR组)28例、单纯PIH(PIH组)25例、正常妊娠(正常妊娠组)30例,常规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胎盘形态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胎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子宫蜕膜层中螺旋动脉、绒毛组织滋养细胞及绒毛中毛细血管的VCAM-l表达.结果实验组中22例(73.33%)胎盘有明显病理改变,有病理改变的胎盘蜕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及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V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病理改变者(P<0.001);而绒毛上皮组织滋养层细胞vCAM-1的表达则显著低于无病理改变者(P=0.019).结论妊高征合并IUGR时胎盘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这种病理改变与胎盘中VCAM-1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胎儿生长迟缓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胎盘 病理学 PIH IUGR 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脐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艳红 沈立勇 +2 位作者 王志坚 张宇 苏桂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FGR)脐血流的影响,提供肝素治疗效果评价的依据。方法将103例FGR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对照组)、标准肝素(标准肝素组)及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于治... 目的探讨肝素对胎儿生长受限(FGR)脐血流的影响,提供肝素治疗效果评价的依据。方法将103例FGR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对照组)、标准肝素(标准肝素组)及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组)治疗。于治疗前及终止妊娠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组胎儿脐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新生儿出生时进行Apgar评分、测量体质量及胎龄。结果(1)随着孕周的增加,脐血流有降低的趋势,治疗后两肝素组脐血流S/D比值、PI、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肝素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胎龄显著延长(P<0.05)。(3)两肝素组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素可显著改善脐血流,降低S/D 比值、PI、RI,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延长胎龄,提高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且肝素对母、儿都是安全的。脐血流阻力指标可作为FGR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胎儿生长受限 脐血流 低分子右旋糖苷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卵巢和子宫内膜上的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邢福祺 梁卫华 陈士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卵巢、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人正常卵巢、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1) 卵巢VEGF表达定位于颗粒细胞胞浆及胞膜,...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卵巢、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人正常卵巢、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1) 卵巢VEGF表达定位于颗粒细胞胞浆及胞膜,卵泡膜细胞也有少量分泌,卵泡液呈阳性表达;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表达依次增强,三者之间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2) 子宫内膜VEGF表达定位于腔上皮及腺上皮,在增生中后期及分泌早期表达逐渐增强,分泌中期为表达高峰,与其他各时期比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1) VEGF随卵泡生长表达逐渐增强,与卵母细胞成熟同步,提示VEGF可能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2)VEGF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局部表达,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改变,分泌中期表达最强,提示VEGF可能参与胚胎着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卵巢 子宫内膜 月经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宫外孕合并宫内孕治疗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广亮 黄琦丽 邢福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中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外孕合并宫内孕中的价值。方法对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切除异位妊娠组织或患侧输卵管的宫外孕合并宫内孕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腹腔镜下均成功切除了异位妊娠病灶或患侧输卵管,宫内妊...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中的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宫外孕合并宫内孕中的价值。方法对应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切除异位妊娠组织或患侧输卵管的宫外孕合并宫内孕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腹腔镜下均成功切除了异位妊娠病灶或患侧输卵管,宫内妊娠得以继续。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合并宫内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对宫内妊娠干扰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外孕/治疗 手术 腹腔镜 官内孕/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诱导JEG-3细胞TGF-β_3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战军 邢福祺 周君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系表达转化生长因子(TGF-β3)的影响。方法:以绒癌细胞来源的JEG-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HCG对JEG-3细胞表达TGF-β3 mRNA的影响响。结果...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绒癌细胞系表达转化生长因子(TGF-β3)的影响。方法:以绒癌细胞来源的JEG-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HCG对JEG-3细胞表达TGF-β3 mRNA的影响响。结果:分别用0、50、500、5000、25000 mU/ml hCG处理48h后,JEG-3细胞中TGF-β3 mRNA的含量逐渐被诱导增多,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随hCG作用浓度增高而显著;另外,分别检测受25 000mU/ml hCG处理0、6、12、24、30、36、48h的JEG-3细胞中TGF-β3 mRNA的表达情况,发现TGF-β3表达受hCG的诱导在30h时最强,之后逐渐减弱。结论:hCG可能通过调节TGF-β3在滋养细胞或滋养细胞来源的绒癌细胞中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G-3细胞 滋养细胞 肿瘤侵袭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转化生长因子 绒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氧化应激状态的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广亮 刘国炳 +1 位作者 黄琦丽 邢福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气腹解除后5min)及术后24h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的水平,并与20例开腹手术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腹腔镜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气腹解除后5min)及术后24h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的水平,并与20例开腹手术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时(缝合腹壁时)及术后24h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结束时2组血浆MDA水平均增加(腹腔镜组P<0.01,开腹组P=0.19);术后24h腹腔镜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20),而开腹组与术前比较继续升高(P<0.01)。血浆GPx活性及AOA水平在手术结束时两组均降低(腹腔镜组P<0.01、P<0.01;开腹组P=0.23、P=0.43);术后24h与术前比较腹腔镜组GPx活性部分恢复(P=0.11),AOA维持在手术结束时的水平(P<0.01),而开腹组GPx活性和AOA水平继续下降(P<0.01,P<0.01)。两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24hMDA水平低(P<0.01),GPx活性高(P<0.05),AOA水平无差异(P=0.33)。结论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有氧化应激现象产生,但术后基本得以恢复,优于开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 腹腔镜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a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临床应用(附20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艳红 龚时鹏 万淑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来2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术前应用GnRHa治疗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变化,随访术后肌瘤复发情况,受...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来2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术前应用GnRHa治疗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变化,随访术后肌瘤复发情况,受孕时间、受孕后有无自然流产、术后分娩时间及在分娩时有无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等情况。结果应用GnRHa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子宫及其肌瘤体积明显减少,肌瘤体积缩小近50%,术后有1例复发。妊娠后未发生自然流产,平均孕周(34.0±3.5)周,1例于33周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围产儿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应用GnRHa可纠正贫血,减少肌瘤复发率;能明显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使子宫切口小、瘢痕小,减少术时出血,减轻子宫内膜损伤,改善受孕条件,避免大肌瘤子宫全切和孕期子宫破裂的风险;延长了孕周,减少了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A 子宫肌瘤 剔除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