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高糖素样肽-1(7-36)NH_2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和膜电位的作用
1
作者 王毅飞 汪吉仪 王国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 :探讨GLP - 1(7- 36 )NH2 促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方法 :以DiBAC4 (3)为探针 ,用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 - 1(7- 36 )NH2 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 β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并用放免法检测GLP - 1(7- 36 )NH2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引起的胰岛素... 目的 :探讨GLP - 1(7- 36 )NH2 促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方法 :以DiBAC4 (3)为探针 ,用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 - 1(7- 36 )NH2 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 β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并用放免法检测GLP - 1(7- 36 )NH2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在 2 8mmol/L葡萄糖时 ,GLP - 1(7- 36 )NH2 使 β细胞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增加 ,β细胞膜电位无明显变化 ;在 5 6、16 7mmol/L葡萄糖时 ,GLP - 1(7- 36 )NH2 使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 ,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 β细胞膜去极化反应。在 16 7mmol/L葡萄糖时 ,加入EGTA或硝苯吡啶后 ,GLP - 1(7- 36 )NH2 不能引起胰岛素分泌 ,β细胞膜也无去极化反应。 结论 :GLP - 1(7- 36 )NH2 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作用 ,它能增强葡萄糖引起的 β细胞去极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岛 胰岛素 膜电位 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C57BL/6J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彤 周国用 +4 位作者 马静 赵泳谊 冯自由 汤秀群 凌文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建立与 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糠尿病、NIDDM)病人临床特征和发病过程相似的NIDDM动物模型。方法 用高脂肪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断乳小鼠 3周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继续喂养 4周 ,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 1、3、4周非空... 目的 建立与 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糠尿病、NIDDM)病人临床特征和发病过程相似的NIDDM动物模型。方法 用高脂肪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断乳小鼠 3周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继续喂养 4周 ,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 1、3、4周非空腹血糖、实验结束时非空腹胰岛素水平 ,观察胰腺形态学变化。结果 喂养 3周后 (给药前 )高脂饲料 -STZ组及高脂饲料 -柠檬酸组血糖浓度 (7 0± 0 39)mmol/L、(6 8± 0 4 5)mmol/L高于普通饲料 -STZ组及普通饲料 -柠檬酸组 (5 3± 0 4 0 )mmol/L、(5 4± 0 39)mmol/L ,P <0 0 5;实验结束时 ,高脂饲料 -STZ组血糖浓度 (13 1± 2 0 1)mmo/L高于高脂饲料 -柠檬酸 (6 9± 0 4 6 )mmol/L、普通饲料 -柠檬酸组 (6 0± 0 4 6 )mmol/L和普通饲料 -STZ组 (7 1± 0 6 2 )mmol/L(P <0 0 5) ,各组间血浆胰岛素浓度、体重及饮水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实验过程中高脂饲料STZ组和柠檬酸组小鼠每天进食热量 (6 4 4 9± 9 2 )kJ/只 ,(70 7± 9 6 )kJ/只 ,显著高于普通饲料STZ组和柠檬酸组 (52 7± 7 9)kJ/只 ,(57 3± 11 7)kJ/只 ;各组小鼠胰腺和胰岛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高脂肪饲料和STZ是用C57BL/6J断乳幼鼠建立NIDDM模型所必须的 ,10 0mg/kg体重STZ对普通饲料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C57BL/6 高脂 NIDDM 链脲佐菌素 喂养 2型糖尿病 饲料 断乳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8
3
作者 关美萍 薛耀明 +4 位作者 沈洁 周琳 高方 刘仕群 李晨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2例病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单纯性脑卒中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2例病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单纯性脑卒中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无明显差别,而血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则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2和0.009)。结论低HDL血症是男女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尿酸血症则是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卒中 高尿酸血症 低HDL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学对中医证候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晓山 罗仁 +2 位作者 雷作熹 薛耀明 董晓雷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7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基因组学 中医证候现代化 影响 研究现状 中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血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宁 姚英民 温淑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了解普通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出现情况。方法应用套式一逆转录PCR方法检测60例RV腹 泻患儿外周血血浆和其中14例血清酶学异常患儿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RV。结果60例RV腹泻患儿中,共检出RV 病毒血症... 目的了解普通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出现情况。方法应用套式一逆转录PCR方法检测60例RV腹 泻患儿外周血血浆和其中14例血清酶学异常患儿外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RV。结果60例RV腹泻患儿中,共检出RV 病毒血症阳性者4例(6.67%),其中血浆中检出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3例,分属4个患儿。结论在普通RV 腹泻患儿也存在RV病毒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病毒血症 聚合酶链反应 胃肠疾病 儿科学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及病情发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耀明 周琳 +3 位作者 关美萍 张小英 罗仁 成玉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分别 检测90例无DN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 患...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分别 检测90例无DN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 患者与无 DN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D型基因的频率和 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高(26.8%vs 16.67%、48.19%vs 31.11%),Ⅱ型基因的频率和 I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低(28.46%vs 54.44%,51.09%vs 68.89%),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和P<0.05);DD型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Ⅱ型基因患者。随着DN病情发展的不断加重,DD型出现频率增加, Ⅱ型出现频率减少,肾功能不全组 DD型频率(39.13%)显著高于临床蛋白尿组(27.45%)及微量蛋白尿组(20.63%),而 Ⅱ型频率(21.74%)显著低于其余两组(27.45%、31.7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 DN易感性密切相关。在 DN的 发展过程中,DD基因型是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DD型患者预后不佳;Ⅱ型基因起保护作用,可延缓病情进展,提示 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可作为DN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Ⅱ型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晨钟 薛耀明 沈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 (ECM)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N)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5名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蛋白 (LAN)、前胶原 3(PⅢ )和透明质酸 (HA) 4种ECM水平。...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 (ECM)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N)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5名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蛋白 (LAN)、前胶原 3(PⅢ )和透明质酸 (HA) 4种ECM水平。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泌率 (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 (DN)和非糖尿病肾病组(NDN) ,DN组进一步根据UAER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 (MA ,UAER 30~ 30 0mg 2 4h)和临床肾病组 (CDN ,UAER≥30 0mg 2 4h)。结果 DN组和N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NDN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DN患者进一步分组后 ,C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M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AN水平均分别与空腹血糖 (FPG)、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AN水平高于正常人 ,而且与D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 血清 患者 2型糖尿病 UAER 糖尿病肾病 细胞外基质 水平 平均分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胰岛素降解酶活性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晨钟 张素华 +1 位作者 舒昌达 任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目前公认的IR细胞模型-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细胞的IDE活性和反映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14C-2-脱氧葡萄糖掺入率及14C-醋... 目的研究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目前公认的IR细胞模型-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细胞的IDE活性和反映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14C-2-脱氧葡萄糖掺入率及14C-醋酸盐掺入率,并观察IDE活性增强剂碘乙酰胺和IDE活性抑制剂氯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IR细胞模型ID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细胞,两种掺入率显著低于对照细胞,而且IR细胞模型IDE活性与两种掺入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碘乙酰胺可显著提高IR细胞模型IDE活性,但显著降低其两种掺入率;氯喹的作用则与其刚好相反。结论IDE活性异常升高可能是引起大鼠肝细胞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原因之一;胰岛素降解抑制剂氯喹可能通过抑制胰岛素降解过快所致的IR,从而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抗药性 胰岛素溶酶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薛耀明 关美萍 +2 位作者 刘仕群 张倩 周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分为正常血压组(NBP)和高血压组(HB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AGT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分为正常血压组(NBP)和高血压组(HB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AGT基因多态性,分析AGT基因型在NBP组和HBP组的分布情况。结果各组AG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均呈TT>MT>MM,其中M等位基因在女性2型糖尿病HBP组的频率明显高于NBP组。结论AGT基因的M等位基因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原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合并症 高血压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关美萍 薛耀明 邹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4-685,共2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检测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与54例年轻组和29例同龄组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4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检测6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与54例年轻组和29例同龄组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44.26%,发生部位男性主要是在腰椎,而女性在腰椎和股骨颈均易出现;与同龄对照组相比,男性患者股骨颈、大转子及各位腰椎BMD、女性患者大转子及华氏三角BMD均明显减低。结论 骨质疏松症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部位男性主要为髋部和腰椎,而女性主要为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法 骨密度 骨质疏松 OEXA B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乳鼠胰岛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一真 薛耀明 +3 位作者 程宝鸾 朱姿英 沈洁 周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获得足量、纯度高和功能良好的大鼠胰岛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对胰腺组织进行分次短时间消化;细胞接种18 h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细胞转入新的培养板培养,定期收集培养液上清.分别检测胰岛素、淀... 目的探讨一种获得足量、纯度高和功能良好的大鼠胰岛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对胰腺组织进行分次短时间消化;细胞接种18 h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细胞转入新的培养板培养,定期收集培养液上清.分别检测胰岛素、淀粉酶含量及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SD大鼠乳鼠原代培养的胰岛细胞中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双硫腙可染率85%~90%,锥虫兰染色细胞活力90%以上,培养7~11d的细胞分泌功能正常.结论用胶原酶反复短时间消化胰腺组织,细胞接种后及时转板的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生长良好、适合实验研究的胰岛单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激素治疗胫前粘液性水肿1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关美萍 沈洁 薛耀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9-1229,共1页
关键词 局部激素治疗 胫前粘液性水肿 自身免疫病变 GRAVES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仕群 薛耀明 +2 位作者 杨光彩 何飞英 赵小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47例病史7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77例,糖尿病非肾病(DNN)患者70例]和2...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47例病史7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DN患者77例,糖尿病非肾病(DNN)患者70例]和26名健康人进行了PAI-1基因4G/5G多态性分析.结果DNN组PAI-1基因的4G/4G基因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DN组(x2=13.008,P<0.01);与5G/5G基因型相比,DNN组PAI-1基因4G/4G型对DN组的比数比为1.447,95%的可信区间:0.533~3.934(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DN与DNN组PAI-1基因4G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x2=1.22,P>0.05);结论PAI-1基因4G/4G基因型与广东汉族人2型DN的发病有关联,4G/4G基因型广东汉族2型糖尿病人易发生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2型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淀素对胰岛细胞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琳 薛耀明 +1 位作者 金春华 邹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8,F003,共4页
目的观察胰淀素对体外培养胰岛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胰淀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 层培养新生乳鼠胰岛细胞,采用噻唑蓝法测定在不同浓度胰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的活力变化。结果10 μmol/L以 上胰淀素能... 目的观察胰淀素对体外培养胰岛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胰淀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 层培养新生乳鼠胰岛细胞,采用噻唑蓝法测定在不同浓度胰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的活力变化。结果10 μmol/L以 上胰淀素能引起胰岛细胞活力降低(P<0.01),10 μmol/L胰淀素时间梯度组细胞活力呈进行性下降,在 2 h时与对照组 相比差异非常显著。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胞体缩小,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少数细胞核固缩、裂解,胞膜突起呈出胞 状。结论 胰淀素对胰岛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这种损伤程度与胰淀素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蓝法 胰淀素 胰岛细胞 Ⅱ型糖尿病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非线性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永勤 高方 +1 位作者 耿琪 邓亲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4名糖尿病(包括22例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病变并发症)患者,采用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获得5 min相邻R波间期的时间信号,采用...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研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4名糖尿病(包括22例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病变并发症)患者,采用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获得5 min相邻R波间期的时间信号,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包括Allan因子、李雅普诺夫指数、近似熵、分形维数、复杂度、小波变换标准差和非线性能量算子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糖尿病患者HRV分析的结果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尤其是李雅普诺夫指数、近似熵和非线性能量算子。结论HRV分析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在评价自主神经状态与诊断自主神经病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自主神经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是提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自主神经病变 非线性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姿英 薛耀明 姜一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甘油三酯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胰岛细胞并进行单层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0、0.5、2.5、5.0 10.0 mmol/L)甘油三酯与胰岛细胞共同孵育72 h后,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以评... 目的研究甘油三酯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胰岛细胞并进行单层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0、0.5、2.5、5.0 10.0 mmol/L)甘油三酯与胰岛细胞共同孵育72 h后,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变化;同时采用油红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细胞内脂肪堆积情况。结果低糖(2.8 mmol/L)刺激下,甘油三酯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高糖(27.8 mmol/L)负荷下,高浓度甘油三酯(5.0、10.0 mmol/L)可抑制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P<0.05);油红染色见甘油三酯处理组胰岛细胞内均有脂肪堆积,尤以高浓度组明显。结论甘油三酯可导致体外培养胰岛细胞内脂肪堆积,抑制细胞的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体外培养 大鼠 胰岛细胞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方 陈国威 +1 位作者 周琳 薛耀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6-396,400,共2页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高血压 并发症 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脂酸对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一真 薛耀明 +1 位作者 邓燕 朱姿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观察软脂酸诱导体外原代培养胰岛细胞的凋亡,初步探讨软脂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分离的体外单层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0、0.125、0.250、0.500mmol/L)共同孵育48h,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含... 目的观察软脂酸诱导体外原代培养胰岛细胞的凋亡,初步探讨软脂酸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应用分离的体外单层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与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0、0.125、0.250、0.500mmol/L)共同孵育48h,用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PI/Hoechst33342双染法荧光显微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0.250、0.5mmol/L软脂酸可抑制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细胞的凋亡。结论软脂酸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凋亡程度与游离软脂酸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脂酸 2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洁 薛耀明 金春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5-367,F004,共4页
目的建立猫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在自制玻棒持续振荡下常规分离胰岛细胞,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组织块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碘乙酸法、消化时间差法去除培养中的成纤维细胞。动态收集单层细胞培养液, 分别用放射免... 目的建立猫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在自制玻棒持续振荡下常规分离胰岛细胞,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组织块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碘乙酸法、消化时间差法去除培养中的成纤维细胞。动态收集单层细胞培养液,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检测胰岛素和淀粉酶含量。光镜下观察5~30d细胞生长情况。分别对培养第5、15、21天的 细胞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组织块培养的细胞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猫胰岛细胞在体外培养可保持良好的生物学活 性3周或3周以上(组织培养)。结论 在国内首次建立的猫体外胰岛细胞培养方法可行可靠,体外培养第7~25d的细 胞形态和功能良好,是进行实验研究的极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纯化 Ⅱ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糖素样肽GLP-1(7-36)NH_2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毅飞 汪吉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与方法探讨GLP-1(7-36)NH_2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和胶高糖素释放的影响,并以Fluo-3为探针,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1(7-36)NH_2对β细胞内Ca2+的作用。结果在含11.2... 目的与方法探讨GLP-1(7-36)NH_2对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和胶高糖素释放的影响,并以Fluo-3为探针,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研究GLP-1(7-36)NH_2对β细胞内Ca2+的作用。结果在含11.2mmol/L葡萄糖的KRBB液中孵育1h,GLP-1(7-36)NH_2在10~-11-10~-8mol/L使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和胰高糖素分泌减少;在10~-9mol/L时,促胰岛素释放作用最大。在含2.8mmol/L葡萄糖时,GLP-1(7-36)NH_2使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增加,但在含葡萄糖56、11.2和16.7mmol/L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在含葡萄糖16.7mmol/L时,GLP-1(7-36)NH_2使胰岛β细胞内Ca~2+升高明显。结论GLP-1(7-36)NH_2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作用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 糖尿病 胰高糖素样肽 胰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