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伸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郑平 朱青安 +4 位作者 吕安峰 卢智勇 吴增辉 苏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研究过伸不同角度前纵韧带受力大小及过伸角度和骨折脱位整复的关系。方法:采用8具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制作损伤模型,模拟手术方式进行过伸整复,测定过伸角度和复位的关系及过伸角度和前纵韧带受力情况。结果:随着后弓角的... 目的:研究过伸不同角度前纵韧带受力大小及过伸角度和骨折脱位整复的关系。方法:采用8具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制作损伤模型,模拟手术方式进行过伸整复,测定过伸角度和复位的关系及过伸角度和前纵韧带受力情况。结果:随着后弓角的矫正和前纵韧带的伸展,脊柱每后伸8°~11°,脱位整复2~3mm。最佳过伸整复角度是13°±3°,此时前纵韧带(T12~L1)应变为14.3±3%,小于前纵韧带的最大应变。结论:前纵韧带的充分伸展可提供足够的过伸整复矫正力,脊椎的过伸运动可有效地整复骨折脱位、后弓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生物力学 胸腰椎脱位 过伸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指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昌耘冰 黄山东 +2 位作者 朱青安 欧阳钧 卢海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四种肌腱缝合方法的抗拉强度,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新的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法、Lee法、Becker法和Savage法,在体外缝合28条人体指屈肌腱标本,对其抗拉强度进行生物... 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四种肌腱缝合方法的抗拉强度,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新的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法、Lee法、Becker法和Savage法,在体外缝合28条人体指屈肌腱标本,对其抗拉强度进行生物力学评价。结果:四种方法其抗拉强度分别为35.8N,36.7N,74.7N,96.8N,结论:四种方法中Savage法在体外的抗拉强度最大,Becker法次之,改良Kesler法和Lee法强度相同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 缝合方法 抗拉强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叉”形钢板固定股骨髁部C_1型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振华 赵卫东 +2 位作者 樊仕才 赵有春 苏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良“叉”形钢板对股骨髁部C1型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8具新鲜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标本随机分成 3组 ,均制成股骨髁部C1型骨折模型 ,A组 :用改良“叉”形钢板固定 ;B组 :用股骨塑形钢板固定 ;C组 :用GSH钉固定。分... 目的 :评价改良“叉”形钢板对股骨髁部C1型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8具新鲜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标本随机分成 3组 ,均制成股骨髁部C1型骨折模型 ,A组 :用改良“叉”形钢板固定 ;B组 :用股骨塑形钢板固定 ;C组 :用GSH钉固定。分别在MTS试验机上进行纵向压缩试验和轴向扭转试验 ,测量标本的纵向压缩位移、横向分离位移和扭转角度。结果 :改良“叉”形钢板、GSH钉、股骨塑形钢板固定组的纵向压缩位移分别为 (0 .41± 0 .0 3 )、(0 .3 8± 0 .0 1)、(0 .81± 0 .10 )mm ;横向分离位移分别为 (0 .2 0± 0 .0 1)、(0 .19± 0 .0 1)、(0 .3 0± 0 .0 1)mm ;扭转角度为 1.62°± 0 .0 7° ,1.69°± 0 .0 6° ,4.2 6°± 0 .72°。改良“叉”形钢板和GSH钉固定明显优于股骨塑形钢板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改良“叉”形钢板用于固定股骨髁部C1型骨折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是治疗股骨髁部C1型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叉”形钢板 股骨髁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摘除和椎弓切除对腰椎节段稳定性和扭转强度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青安 张建发 +4 位作者 卢海俊 李慧友 李桂兰 刘尚礼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髓核摘除和后部结构切除对腰椎节段压缩,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影响的即刻效应。8具新鲜青年男性尸体的腰骶椎标本(L1-S1)制成24个脊柱功能单位(FSU),随机分为3组,其中一组行全椎弓切除,一组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另一组... 分析髓核摘除和后部结构切除对腰椎节段压缩,剪切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影响的即刻效应。8具新鲜青年男性尸体的腰骶椎标本(L1-S1)制成24个脊柱功能单位(FSU),随机分为3组,其中一组行全椎弓切除,一组行椎间盘髓核摘除,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对标本先行上下方向的压缩,前后和左右方向的剪切刚度测试,后行扭转刚度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髓核摘除和椎弓切除后,-腰椎节段的压缩,剪切和扭转刚度及扭转强度均有明显的降低,其中髓核摘除后腰椎的左右剪切刚度和扭转刚度有显著性下降(p<0.05),扭转强度的减少有非常显著性(p<0.01);椎弓切除后腰椎的左右剪切刚度和扭转刚度下降有显著性(p<0.05),压缩刚度,前后剪切刚度,扭转强度的改变有非常显著性(p<0.01)。髓核摘除和椎弓切除后,扭转破坏形式中椎间盘撕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 椎弓切除 稳定性 扭转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仕才 朱青安 +4 位作者 王柏川 赵卫东 周燕莉 刘大庸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蝶型钢板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柏川 朱青安 +2 位作者 樊仕才 张美超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对颈前路蝶型钢板 (CSB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14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 ,测量两组正常颈椎在 2 0Nm载荷下的运动范围 (ROM ) ;将两组颈椎制作成三柱不稳定模型 ,分别以CSBP和Orion钢板固定 ,测量两组颈椎的ROM。将CSB... 目的 :对颈前路蝶型钢板 (CSBP)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14具颈椎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 ,测量两组正常颈椎在 2 0Nm载荷下的运动范围 (ROM ) ;将两组颈椎制作成三柱不稳定模型 ,分别以CSBP和Orion钢板固定 ,测量两组颈椎的ROM。将CSBP固定于椎体模型上 ,施加 10 0N循环压缩载荷 (1Hz) ,观察CSBP松动、断裂情况。对疲劳测试条件下钢板的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 :CSBP和Orion钢板均能显著降低颈椎各方向上的ROM (P <0 0 5 ) ,在前屈、后伸方向最大。应用CSBP钢板 ,前屈、后伸ROM较正常颈椎分别降低 6 6 %、6 0 % ;应用Orion钢板分别降低 72 %、71% ;两种钢板在重建颈椎稳定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CSBP抵抗载荷次数达10 5次 ,于钢板钉孔外侧缘出现裂缝并断裂。有限元分析提示钢板钉孔周围是应力集中处。结论 :CSBP的生物力学稳定作用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入路 钢板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终板生物力学特性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鉴轶 朱青安 +4 位作者 原林 赵卫东 林荔军 张美超 黄文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 目的研究颈椎保留终板与去除终板状态下不同位点生物力学特性的分布规律,评价颈椎终板在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将骨密度无差异的42例人体新鲜颈椎标本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终板组24例,去除终板组18例),对每一终板平面上22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直径2mm的半球形压头以0.0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2mm,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采用t检验、析因分析及SNK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椎上、下终板保留终板组与去除终板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及刚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颈椎后部是保留终板组颈椎上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外侧区是颈椎下终板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去除终板组颈椎后部是上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颈椎后外侧是下终板平面力学强度较大的区域。结论颈椎终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手术或改进椎间植入物设计时应考虑到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性 颈椎终板 前路融合术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创伤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概况(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钟世镇 朱青安 欧阳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对国内创伤骨科在生物力学领域内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分别讨论了与骨折相关的生物力学、创伤相关的生物力学、脊柱生物力学、骨及人工骨材料的生物力学、人工关节相关的生物力学。
关键词 创伤 生物力学 骨科 骨折 人工关节 腕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内固定钢板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柏川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颈前路内固定钢板 临床应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疲劳载荷下Steffee椎弓根钢板生物力学性质
10
作者 赵卫东 朱青安 +2 位作者 欧阳钧 钟世镇 李建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49-52,57,共5页
分析Stefee椎弓根钢板在疲劳载荷作用下,腰椎节段刚度和“融合”高度的变化.对4例新鲜成人男性腰椎标本(L2~L4),在L1和L3安放国产Stefee椎弓根钢板,行L2椎体前2/3切除.在MTS858双轴液压伺服生... 分析Stefee椎弓根钢板在疲劳载荷作用下,腰椎节段刚度和“融合”高度的变化.对4例新鲜成人男性腰椎标本(L2~L4),在L1和L3安放国产Stefee椎弓根钢板,行L2椎体前2/3切除.在MTS858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对标本施加疲劳压缩载荷(50050)N,疲劳30000次,记录节段刚度和高度变化.结果:正常L1~L3节段刚度为5.55kN/mm,L2椎体前2/3切除并安放Stefee椎弓根钢板后刚度为0.29kN/mm.在疲劳10000次之前,相对刚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大明显,之后相对刚度基本保持不变.疲劳30000次后,刚度相对平均增加80%.“融合”高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疲劳30000次后,“融合”高度平均缩短3.7mm.建立的疲劳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tefee椎弓根钢板的疲劳特性;器械固定后腰椎高度随周期性载荷作用而减少与椎弓根螺钉的折弯有关;在疲劳初期节段刚度随疲劳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反映了螺钉-骨界面间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这使得器械固定节段的刚度在疲劳后期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STEFFEE钢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螺钉固定效果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邹霞 朱青安 +1 位作者 赵卫东 王志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的固定效果。方法:成人防腐固定的股骨、胫骨标本各15侧,测股骨髁部、胫骨踝部骨密度。摹拟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内踝骨折,于骨折面中心O 点、O 点正上方( 近关节面)A 点及正下方B 点旋入金属拉力... 目的:分析松质骨骨折不同位置的固定效果。方法:成人防腐固定的股骨、胫骨标本各15侧,测股骨髁部、胫骨踝部骨密度。摹拟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内踝骨折,于骨折面中心O 点、O 点正上方( 近关节面)A 点及正下方B 点旋入金属拉力螺钉,应用生物力学方法,测试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股骨髁部骨密度平均为0 .30g/cm 2;踝部骨密度为0 .47g/cm 2。股骨外侧髁骨折面A、O、B 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404 .9N、233 .8N 和105 .2N。内踝骨折时,A、O、B 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35 .1N、193 .1N、141 .9N。O、A 两点最大轴向拔出力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 ,A、B 两点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1) 。结论:拔出力大小与螺钉固定位置有关。拉力螺钉固定松质骨骨折,进钉点应尽可能选择在骨折面中点或靠近关节面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骨折 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在损伤后膝关节中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建平 翟文亮 +1 位作者 朱青安 王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通过测试韧带切除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14例新鲜尸体膝关节,经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5种力偶,使膝关节产生三维运动。首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试,测得的结果为自身对照组,... 目的:通过测试韧带切除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14例新鲜尸体膝关节,经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5种力偶,使膝关节产生三维运动。首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试,测得的结果为自身对照组,然后测试分别切除韧带后的三维变化。结果:经立体摄像机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正常膝关节的角位移运动范围为:前伸18.3°±3.3°,外展3.4°±2.0°,内收4.8°±1.8°,外旋23.9°±2.4°,内旋26.6°±5.3°;单纯后交叉韧带切除后膝关节的角位移运动范围无限制性变化;继外侧副韧带切除后再行后交叉韧带切断时,膝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出现限制性增大(P<0.05),而其旋转运动出现极显著性增大(P<0.01)。结论:后交叉韧带对稳定状态下的膝关节不影响其角运动。在膝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后交叉韧带则具有限制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的作用。后交叉韧带不仅是胫骨后移的第一限制韧带,而且还是膝关节内收、外展及旋转的第二限制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完整状态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三维运动分析和颈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青安 钟世镇 +1 位作者 胡庆茂 徐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93-198,共6页
本文研制了基于双平面立体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脊柱三维运动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确定椎体的空间位置和节段间的线位移和角位移。颈椎双侧小关节切除可导致颈椎不稳定,需植骨融合或内固定。本文对Halifax椎板夹和棘突钢丝... 本文研制了基于双平面立体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脊柱三维运动的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确定椎体的空间位置和节段间的线位移和角位移。颈椎双侧小关节切除可导致颈椎不稳定,需植骨融合或内固定。本文对Halifax椎板夹和棘突钢丝固定进行了生物力学评价,作为恢复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固定形式提供依据。在9具新鲜成人颈椎标本(C3-T1)上、对双侧75%小关节切除后失稳的C4-5节段,安放了Halifax椎板夹和棘突钢丝固定,通过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评价方法,评价它们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即刻效果。本文研究表明:(1)Halifax椎板夹能够在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方向上加强节段的稳定性,恢复节段的轴向旋转运动的稳定性;(2)棘突钢丝固定在前屈运动方向上可加强节段的稳定性,可恢复节段在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3)棘突钢丝固定后节段的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范围均大于Halifax椎板夹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尤其是在限制前屈运动时,Halifax椎板夹的固定作用更为明显,但两者限制颈椎轴向旋转运动的能力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三维运动 颈椎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刚度和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建发 刘尚礼 +1 位作者 朱青安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0-162,189,共4页
本实验采用8具正常成人男性新鲜腰骶段标本,测得腰椎间盘的压缩刚度是1314N/mm;剪切刚度是245N/mm;扭转刚度是6.5Nm/degree;扭转强度是80.3N。同时对髓核摘除和后部结构切除后腰椎间盘的刚度和扭... 本实验采用8具正常成人男性新鲜腰骶段标本,测得腰椎间盘的压缩刚度是1314N/mm;剪切刚度是245N/mm;扭转刚度是6.5Nm/degree;扭转强度是80.3N。同时对髓核摘除和后部结构切除后腰椎间盘的刚度和扭转强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髓核摘除和后部结构切除后腰椎间盘的刚度和扭转强度下降,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部构切除后扭转刚度下降51%,扭转强度下降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刚度 强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胫骨复合体模型在人体体重冲击下的运动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美超 张余 +2 位作者 黄华扬 黄文华 赵卫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08-910,913,共4页
目的研究人体膝关节股骨-胫骨复合体模型在人体体重冲击下的运动力学响应特点及膝关节软骨关节面在载荷传导中的缓冲作用。方法通过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男1号膝关节部位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建立股骨-胫骨复合体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 目的研究人体膝关节股骨-胫骨复合体模型在人体体重冲击下的运动力学响应特点及膝关节软骨关节面在载荷传导中的缓冲作用。方法通过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男1号膝关节部位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建立股骨-胫骨复合体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人体行走中单腿着地情况对模型施加自身体重冲击载荷,分析关节面软骨在载荷传导中的缓冲作用。结果(1)在模拟人体单腿着地情况下,股骨-胫骨复合体模型在压缩过程中伴随前伸运动;(2)载荷传导集中于关节面接触部位,应力传导至关节面软骨层时发生分散衰减现象。结论(1)股骨-胫骨复合体在纵向冲击载荷下运动不稳明显表现为前伸;(2)软骨关节面有缓冲载荷冲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胫骨复合体 人体体重 运动力学 虚拟中国人 冲击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韧带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平 朱青安 +3 位作者 吕家峰 卢海俊 吴增晖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测试胸腰段脊柱韧带拉伸性能。方法:采用7例新鲜青年男性尸体胸腰椎脊柱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和力学测试,每个韧带的测试除外其它因素单一进行。记录最大载荷-位移曲线和韧带的形态、力学改变,峰值为韧带断裂的标志。结果:... 目的:测试胸腰段脊柱韧带拉伸性能。方法:采用7例新鲜青年男性尸体胸腰椎脊柱韧带,进行解剖学观察和力学测试,每个韧带的测试除外其它因素单一进行。记录最大载荷-位移曲线和韧带的形态、力学改变,峰值为韧带断裂的标志。结果: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棘上韧带最大破坏载荷依次为:654±63N,291±49N,98±43N,385±93N;最大位移依次为:11.4±2.6mm,4.5±1.5mm,3.8±12.2mm,16.0±5.0mm;结构刚度依次为:60.4N/mm,56.2N/mm,25.0N/mm,40.5N/mm。结论:不同种韧带的解剖形态和生理特点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脊柱 韧带 拉伸强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6 位作者 朱青安 钟世镇 卢智勇 欧阳钧 翟文亮 卢海俊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齿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1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C0~C3),应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及分析系统,对标本施加1.53Nm的纯力偶矩,就齿突... 目的:研究齿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1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C0~C3),应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及分析系统,对标本施加1.53Nm的纯力偶矩,就齿突Ⅱ型骨折后的枕颈部三维运动范围进行测量。结果:①寰枕关节的三维运动在齿突骨折后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②寰枢关节三维运动范围有显著性增加的表现在旋转运动、前屈运动及屈伸、侧屈主运动时的藕合旋转运动。结论:齿突骨折后引起枕颈部不稳的主要原因系寰枢关节的轴向旋转不稳和前移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 骨折 枕颈中 三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弯和旋转运动对腰椎小关节承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进 原林 +3 位作者 赵卫东 樊继宏 邱洁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在侧弯和旋转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分析小关节在腰椎承载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8具青壮年新鲜脊柱腰骶段(L1~S1)标本,在MTS系统上用压敏片测量标本在保持400N轴向压缩负荷的情况下L4-5小关节面在中立位和侧弯、旋转位...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在侧弯和旋转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分析小关节在腰椎承载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8具青壮年新鲜脊柱腰骶段(L1~S1)标本,在MTS系统上用压敏片测量标本在保持400N轴向压缩负荷的情况下L4-5小关节面在中立位和侧弯、旋转位时的受力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立位时L4-5小关节单侧受力为(31.16±7.15)N,侧弯15°时两侧小关节受力大小相同,同中立位受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轴向旋转时仅对侧关节面受力,且为中立位时的7倍.结论腰椎小关节在侧弯和旋转运动中均具有重要的承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侧弯 旋转 受力 青壮年 腰椎运动节段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的粘弹特性(英文)
19
作者 朱青安 钟世镇 +1 位作者 胡庆茂 徐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对6例人体膝关节标本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两种不同的粘弹特性: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 首先,施加恒定的瞬时载荷于有或无半月板的膝关节,整个测试过程膝关节保持完全伸直。结果发现,在压缩载荷作用下,蠕变逐渐增加,但无论有否半月板,两者之... 对6例人体膝关节标本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两种不同的粘弹特性: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 首先,施加恒定的瞬时载荷于有或无半月板的膝关节,整个测试过程膝关节保持完全伸直。结果发现,在压缩载荷作用下,蠕变逐渐增加,但无论有否半月板,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测试5分钟的蠕变与通过Maxwell体VoiRt体模型推导出的值完全一致。 其次,在上述测试基础上,保持瞬时蠕变10分钟。虽然膝关节的蠕变保持恒定,但由于软骨的应力松弛现象,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的力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力下降的程度取决于施加的载荷和持续时间。在2牛顿和100牛顿时,力的下降分别为46%和58%。这些值显著大于蠕变测试,结果的估计值。同时,在施加载荷后和实验结束时以压力传感器测定胫股间接触压力。接触压下降区与区之间各不相同,特别是无半月板的膝关节,结果表明,无论有无半月板,膝关节均有良好的蠕变顺应性,而且,应力松弛的局部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粘弹特性 蠕变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