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精氨酸对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庆志 朱晓谦 +2 位作者 李彦 杨皓庄 原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观察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演变及L-Arg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在体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兔分为4组:IRa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IRb组(缺血120min再灌注120min),IRa+L-Arg组,IRb+L-Arg组;每组12只。... 目的:观察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演变及L-Arg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在体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兔分为4组:IRa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IRb组(缺血120min再灌注120min),IRa+L-Arg组,IRb+L-Arg组;每组12只。记录心电图,计算心律失常评分及与时间依赖关系并分析L-Arg干预效果。结果:①随右冠状动脉结扎时间延长,各组心律失常分数逐渐呈上升趋势,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并逐渐加重;②再灌注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次数减少,且由Ⅲ度→Ⅱ度→Ⅰ度→正常,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逐渐恢复窦性心律;IRa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IRb组相同再灌注时段(P<0.01);③IRa+L-Arg组和IRb+L-Arg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数分别明显低于IRa和IRb组相同再灌注时段(P<0.01);④IRa+L-Arg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IRb+L-Arg组(P<0.01)。结论:补充适量的L-Arg具有抗因右冠状动脉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缺血期时间越长,L-Arg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心律失常 精氨酸 冠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NGF对AD模型鼠脑移植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国华 徐慧君 +1 位作者 武义鸣 钟世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用使君子酸(QA)损毁SD 大鼠左侧M eynert基底大细胞核,制成老年性痴呆症(AD)模型。将同种鼠胚基底前脑制成的细胞悬液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和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BDNF... 用使君子酸(QA)损毁SD 大鼠左侧M eynert基底大细胞核,制成老年性痴呆症(AD)模型。将同种鼠胚基底前脑制成的细胞悬液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和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BDNF+ NGF者植入AD 模型鼠额、顶叶皮质,隔日通过脑室灌注人工脑脊液和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共7 次。移植后4 个月,取脑切片作Nissl染色、NADPHd和NADPHd+ AChE 组化染色,计数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数及其纤维在16900 μm 2 网格中的交点数,并用MIAS300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的细胞面积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动物,移植区中的NOS阳性神经元数、NOS阳性纤维交点数和NOS阳性神经元的细胞面积等形态学指标均较不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对照组为佳,而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各组中又以BDNF+ NGF组为优,提示BDNF、NGF能促进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生长,BDNF与NGF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本文对BDNF和NGF促进移植区中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生长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NGF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
3
作者 庄志业 刘大庸 李云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大核 束路追踪 丘脑投射神经元 VC 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髓CK18 mRNA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微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好信 杜可军 +1 位作者 常文辉 原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K18m RNA对食管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5 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m RNA基因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K18m RNA对食管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5 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m RNA基因的表达。结果:食管良性病变患者的肋骨骨髓未检测出CK18m RNA阳性表达;5 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8m 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 2 .0 % (2 1/5 0 )、10 0 .0 % (10 / 10 )。食管癌 期与 a、 b和 期阳性率(分别为10 0 .0 %、4 0 .0 %、4 1.7%和4 5 .8%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 ,而其他各期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阳性率( 、 和 期分别为4 1.7%、4 1.7%和4 2 .9%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食管癌患者临床早期已有癌细胞发生微转移。应用巢式RT- PCR检测肋骨骨髓中CK18m RNA靶基因有助于食管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角蛋白 肿瘤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