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胫束及其邻近肌腱修复腓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瑞锡 王前 +3 位作者 朱青安 李忠华 卢海俊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取8例新鲜青年膝关节标本,双腓侧副韧带及邻近的股二头肌腱、胭肌肌腱和髂胫束等自体啥复材料进行了解剖观察和力学测试。各结构的最大拉伸力(ks)依次是6l.5±l7.7,38.9±8.6,36.4±7.5.2... 取8例新鲜青年膝关节标本,双腓侧副韧带及邻近的股二头肌腱、胭肌肌腱和髂胫束等自体啥复材料进行了解剖观察和力学测试。各结构的最大拉伸力(ks)依次是6l.5±l7.7,38.9±8.6,36.4±7.5.27.3±7.8:最大拉应力(MPa)分别是49.3±9.7,34.8±7.9,41.8±9.6,23.6±6.8;延伸串(%)是17.5±3.6,16.3±3.6,21.3±5.7.15.2±3.0;弹性模量(MPa)是343.5180.5,322.9±64.9,265.2±36.5,222.9±60.0。实验结果表明:股二头肌腱是修复胁侧副韧带较理想的自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胫束 肌腱 腓侧副韧带 修复 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肌重建术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优化分析
2
作者 朱青安 李汉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在六侧新鲜儿童标本上,对臀肌重建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优化分析,比较了骶棘肌、腰大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重建臀肌的效果,得到了移位肌的最优移置部位和移位后重建臀肌功能的估算。结果表明骶棘肌重建臀肌的效果最好,以下依次... 在六侧新鲜儿童标本上,对臀肌重建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优化分析,比较了骶棘肌、腰大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重建臀肌的效果,得到了移位肌的最优移置部位和移位后重建臀肌功能的估算。结果表明骶棘肌重建臀肌的效果最好,以下依次是腰大肌、背阔肌和胸外斜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重建 臀大肌 肌移位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经椎间孔脊髓前外侧减压术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景发 徐国洲 +6 位作者 夏虹 黄华扬 潘刚明 刘少喻 吴增晖 原林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00-203,共4页
1989年以来收治严重颈椎病患者20例,采用后路经椎间孔脊髓前外侧减压术,有效地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按本术式设计进行下颈段脊柱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扩大同侧l~2个椎间孔对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1989年以来收治严重颈椎病患者20例,采用后路经椎间孔脊髓前外侧减压术,有效地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按本术式设计进行下颈段脊柱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扩大同侧l~2个椎间孔对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扩大同一平面的2个椎间孔时,则脊柱稳定性下降,提示需作棘突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 生物力学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颈椎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波 金大地 +2 位作者 史占军 朱青安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分别切除9例中下颈椎(C3~T1)的双侧25%、50%、75%、100%的小关节和相邻部分椎板、黄韧带,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共6个2.0N·m纯力矩,采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对运动范围和中性... 分别切除9例中下颈椎(C3~T1)的双侧25%、50%、75%、100%的小关节和相邻部分椎板、黄韧带,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共6个2.0N·m纯力矩,采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对运动范围和中性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双侧25%小关节切除对颈椎稳定性没有影响;双侧50%以上小关节切除后将导致颈椎失稳。建议临床在双侧小关节切除达到50%后附加植骨融合或采用颈椎内固定器械固定,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小关节切除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后路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黄继锋 朱青安 +1 位作者 胡耀民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4-19,共6页
采用7具新鲜尸体脊柱标本(T8~L5),摹拟临床3种减压术,分别进行脊柱稳定性测试。得到脊柱各节段的运动范围(ROM)、中性区(NZ)和弹性区(EZ)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侧前方环状次全减压术后,前屈和轴向旋转运动范... 采用7具新鲜尸体脊柱标本(T8~L5),摹拟临床3种减压术,分别进行脊柱稳定性测试。得到脊柱各节段的运动范围(ROM)、中性区(NZ)和弹性区(EZ)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侧前方环状次全减压术后,前屈和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增加,但后伸及侧弯运动范围显著性加大(P<0.05)。侧方减压术后,损伤节段各向运动范围均显著性加大(P<0.05)。扩大椎板切除术后运动范围增加更为明显(P<0.01),脊柱严重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胸腰椎 减压术 生物力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盖骨骨折的微观形态及其生物力学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守森 钟世镇 +2 位作者 孙博 王前 朱青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了颅骨的胶原纤维分布及骨折断面的微观形态。骨折断面上有微骨折存在,主要沿骨板间走行,常绕过哈佛氏系统,表明骨板和哈佛氏系统均为重要力学单位。胶原纤维是骨板的框架,内,外环纤维及哈佛氏系统均在平行于骨表面... 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了颅骨的胶原纤维分布及骨折断面的微观形态。骨折断面上有微骨折存在,主要沿骨板间走行,常绕过哈佛氏系统,表明骨板和哈佛氏系统均为重要力学单位。胶原纤维是骨板的框架,内,外环纤维及哈佛氏系统均在平行于骨表面的平面内多方向分布,使拱形的颅骨顶能承受更大外力。颅骨的夹层结构增强了对外力的缓冲作用,使其成为人脑天然有救的防护壳。本文还讨论了颅骨修补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盖骨 解剖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前交叉韧带自体替代物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前 朱青安 +1 位作者 卢海俊 蔡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58,共4页
对膝前交叉韧带、髂胫束、髌韧带中间1/3和半腱肌腱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四种结构均由胶元纤维束组成,其最大拉应力近似;由于纤维束排列方向不同,各结构延伸率有较大的差异;三种替代物中以髂胫束的力学性能和纤... 对膝前交叉韧带、髂胫束、髌韧带中间1/3和半腱肌腱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四种结构均由胶元纤维束组成,其最大拉应力近似;由于纤维束排列方向不同,各结构延伸率有较大的差异;三种替代物中以髂胫束的力学性能和纤维排列形式与前交叉韧带较为接近。实验结果提示,髂胫束是前叉韧带修复术中较好的自体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韧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自体修复材料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青安 李汉云 +2 位作者 钟世镇 李忠华 蔡锦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8-240,共3页
本文在8具防腐固定的成人标本上,切取跟腱和临床上常用来修复断裂跟腱的腹直肌前鞘,(足母)展肌肌腱和髂胫束等材料,进行单向拉伸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跟腱和(足母)展肌肌腱的最大拉伸力分别为210.6±26.5kg 和64.8±6.8kg:... 本文在8具防腐固定的成人标本上,切取跟腱和临床上常用来修复断裂跟腱的腹直肌前鞘,(足母)展肌肌腱和髂胫束等材料,进行单向拉伸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跟腱和(足母)展肌肌腱的最大拉伸力分别为210.6±26.5kg 和64.8±6.8kg:宽度为1cm 的髂胫束和横向腹直肌前鞘的最大拉伸力分别为29.5±7.6Kg 和10.1±3.8kg。按人体单足足尖站立时跟腱承受的拉力为1.2倍体重,本文给出了修复材料的应用条件。另外,横向腹直肌前鞘的最大拉伸力为身长方向的5倍多,故采用腹直肌前鞘修复跟腱时应沿横向取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自体修复材料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万发 朱青安 +2 位作者 李忠华 钟世镇 龚旭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在7具新鲜尸体的颈椎上定量地研究了正常颈椎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的上部颈椎(0C~C3)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所施加的最大力矩为1.5N.m,用摄影记录椎骨的运动,计算得到中性区 NZ(Neutral zone)和运动范围ROM(Range ... 在7具新鲜尸体的颈椎上定量地研究了正常颈椎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的上部颈椎(0C~C3)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所施加的最大力矩为1.5N.m,用摄影记录椎骨的运动,计算得到中性区 NZ(Neutral zone)和运动范围ROM(Range of motion)。结果表明上部颈椎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分别为:寰枕关节4.5°,19.5°和4.1°;寰枢关节8.5°,9.4°和5.3°;C2~3关节4.0°,3.3°和5.1°。在 C3和 C2~3施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大多数节段的前屈和侧弯运动增加,后伸运动减少。寰枕关节的前屈运动增中最大为3.0°,面寰枢关节的侧弯运动增加最大为2.8°,分别为完整上部颈椎运动的66.7%和52.8%。表明C2~3“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上部颈椎的活动度有较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颈椎 椎管减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对颈椎运动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青安 卢万发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4-141,共8页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正常颈椎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E0DL)后的颈椎(C2~6)各节段的运动。采用7例新鲜的青年颈椎标本(枕骨至C7),施加力偶最大为1.5Nm,使之产生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运动。从正、侧位的照片上分别测...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正常颈椎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E0DL)后的颈椎(C2~6)各节段的运动。采用7例新鲜的青年颈椎标本(枕骨至C7),施加力偶最大为1.5Nm,使之产生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运动。从正、侧位的照片上分别测量颈椎的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运动。每种力偶都加载、卸载三次。计算中性区、弹性区和运动范围.在C2~5或C3~5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后,与正常颈椎运动相比较,C2~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均无显著性差别。可见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不会造成颈椎的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扩大术 颈椎运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位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卢万发 朱青安 +2 位作者 李忠华 钟世镇 龚旭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3-65,共3页
在7具新鲜尸体的颈椎上定量地研究了正常结构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的中、下部颈椎各节段 (C2~ C6)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所施加的最大力矩为 1. 5 Nm。摄影记录椎骨的运动,计算得到中性区(Neutral ... 在7具新鲜尸体的颈椎上定量地研究了正常结构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的中、下部颈椎各节段 (C2~ C6)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所施加的最大力矩为 1. 5 Nm。摄影记录椎骨的运动,计算得到中性区(Neutral zone)和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结果表明在C3~C3处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式后,各节段的前屈和侧弯运动均有所增加,而后伸运动则有增有减。C5~C6节段的运动增加最大,其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分别增加 1. 8°、 0. 6°和0. 8°,所增度数分别占完整颈椎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的39%、24%和30%。为此,建议术后应在C5~C6处行固定术,以防该节段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单开门减压术 生物力学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脂体转位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和窦腔充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沃棠 徐达传 +1 位作者 钟世镇 孙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对30侧成人颊脂体的形态、位置和血液供应进行了观测。颊脂体血供为多源性,主要血管蒂为上颌动脉的颊动脉和面动脉的颊支。依据上述血管蒂的解剖学走向和分布,颊脂体转位可修复邻近的颌面部和口腔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颊脂体 颊动脉 颌面部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神经部分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臂丛下干的外科解剖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运泉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5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数目和纤维数,并用 AChE 组化法对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及尺神经进行了功能定位。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3(2~5)支分布。长头肌支平均横径0.8±0.1mm,可分离长度24.9±0.5mm,纤维数3... 在5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数目和纤维数,并用 AChE 组化法对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及尺神经进行了功能定位。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3(2~5)支分布。长头肌支平均横径0.8±0.1mm,可分离长度24.9±0.5mm,纤维数345±40根,均为运动神经;内侧头肌支平均横径0.9±0.1mm,可分离长度68.9±0.7mm。纤维数400±35根,第三支为混合性,其余为运动神经;外侧头肌支平均横径0.9±0.1mm,可分离长度48.5±0.6mm。纤维数353±38根,第三支为混合性,其它均为运动神经。根据观测结果可设计以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臂丛下干根性撕脱伤和尺神经干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肱三头肌支 神经移位 臂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人腰椎松质骨不同水平段力学性质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欧阳钧 杨桂通 +3 位作者 张宏民 朱青安 徐晋斌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0-243,共4页
本文以新鲜人腰椎椎体松质骨为材料,利用INSTRON万能电子试验机进行了纵向及横向加载方向下的松质骨压缩试验,并比较了两组的表现密度(pt),组织密度(pt),弹性模量(E),极限应力(σu)和终应变(εu)。试验结... 本文以新鲜人腰椎椎体松质骨为材料,利用INSTRON万能电子试验机进行了纵向及横向加载方向下的松质骨压缩试验,并比较了两组的表现密度(pt),组织密度(pt),弹性模量(E),极限应力(σu)和终应变(εu)。试验结果表明,两组间的表观密度,组织密度及终应变均无明显差异而纵向加压组的弹性模量及极限应力均显著高于横向加压组。因此作为各向异性材料的松质骨,不同的加载方向将对试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松质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密质骨动态力学性能及莫电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前 钟世镇 杨桂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本实验建立起用Hopkinson压杆技术,测量骨动态力学性能及骨应变源电动势的实验方法,对新鲜人股骨密质进行测试。①低应变率下(2x10-3/s)骨弹性模量值为13.6GPa,与高应变率(6x102/s)下骨弹性模量... 本实验建立起用Hopkinson压杆技术,测量骨动态力学性能及骨应变源电动势的实验方法,对新鲜人股骨密质进行测试。①低应变率下(2x10-3/s)骨弹性模量值为13.6GPa,与高应变率(6x102/s)下骨弹性模量值18.3GPa之间差别显著,表明骨是一种粘弹性材料。②结合骨断面扫描电镜图象,讨论了静、动载荷下骨创伤发生的机制,证实骨单位粘合线处是密质骨力学性能薄弱点,骨单位断裂前发生骨板相对滑动。③湿骨试件应变源电动势(SGPs)峰值较干骨试件大,且时相滞后于骨应变时相约44μs,干骨试件SGPs无明显滞后。④提出压电效应和流动电动势分别是干、湿骨试件SGPs产生的机制。实验结果为新型骨生物材料研制,临床骨伤病电刺激疗法的应用,以及骨折愈合质量的评价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质骨 生物力学 应变源电动势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固定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建成 靳安民 +2 位作者 周初松 邵振海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裂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 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根据30 具成人干燥脊柱标本椎体测量结果,以镍钛合金为材料,设计IMAF;然后采用8 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为实验材料...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裂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 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根据30 具成人干燥脊柱标本椎体测量结果,以镍钛合金为材料,设计IMAF;然后采用8 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为实验材料,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比较Buck 氏螺钉固定法、横突棘突钢丝捆绑法、钩螺钉固定法及IMAF 对峡部裂腰椎的固定作用。结果:4 种方法均能显著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且四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IMAF 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新型节段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及其韧带和踝关节稳定性的力学测评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前 Kenwright J +1 位作者 Whittle M Cunningham 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对下肢各运动时象下腓骨负重功能及踝关节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了小腿骨间膜和胫腓下韧带对腓骨生理功能的作用,并对临床上采用的腓骨下段固定方法进行了力学测评。实验结果显示,生理情况下腓骨负荷的大小与踝关节的位置和加载方... 对下肢各运动时象下腓骨负重功能及踝关节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了小腿骨间膜和胫腓下韧带对腓骨生理功能的作用,并对临床上采用的腓骨下段固定方法进行了力学测评。实验结果显示,生理情况下腓骨负荷的大小与踝关节的位置和加载方向有关.小腿骨间膜将部分载荷从腓骨下段传递到胫骨上段,胫腓下韧带对于腓骨负重和踝关节稳定性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踝关节 生物力学 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肌转位修复跟腱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胜 朱青安 +1 位作者 卢海俊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拇展肌形态和血供。设计了以足底内侧动脉或其深支为蒂的拇展肌或肌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的术式。并作了拇展肌肌腱和跟腱的拉伸破坏试验:拇展肌肌腱载荷平均为66.4kg,跟腱载荷平均为235.2kg。两者载...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拇展肌形态和血供。设计了以足底内侧动脉或其深支为蒂的拇展肌或肌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的术式。并作了拇展肌肌腱和跟腱的拉伸破坏试验:拇展肌肌腱载荷平均为66.4kg,跟腱载荷平均为235.2kg。两者载荷之比为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展肌 跟腱 转位修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环境对骨生长和改建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前 坤世镇 杨桂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骨生长改建是一极为复杂而又精确的生命过程。其间,力学环境(应力和应变)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是骨生物力学中一个基本理论课题,也是骨矫形外科急需解决的临床应用项目。目前,骨力学的研究已从宏观进入到微观水平,有关... 骨生长改建是一极为复杂而又精确的生命过程。其间,力学环境(应力和应变)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是骨生物力学中一个基本理论课题,也是骨矫形外科急需解决的临床应用项目。目前,骨力学的研究已从宏观进入到微观水平,有关骨生长改建机理也建立了一些学说。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在器官,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上综合评述该项目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长 骨改建 力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前 钟世镇 孙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用带传感器的外固定架监测骨折端压力变化,比较了弹性加压外固定和一般外固定治疗兔胫骨中段横形截骨时,骨折端的愈合形式,骨痂抗扭功能恢复速率和应力遮挡保护作用出现的时间和强弱。6周时加压固定组一期愈合;骨痂抗扭强度为对照侧88.5... 用带传感器的外固定架监测骨折端压力变化,比较了弹性加压外固定和一般外固定治疗兔胫骨中段横形截骨时,骨折端的愈合形式,骨痂抗扭功能恢复速率和应力遮挡保护作用出现的时间和强弱。6周时加压固定组一期愈合;骨痂抗扭强度为对照侧88.5%。非加压固定组二期愈合,骨痂抗扭强度是对照侧62.5%。12周时,去除压力组兔胫骨结构和功能均恢复正常,而持续加压组皮质骨疏松明显,强度为对照侧之73%。因此临床治疗骨折的早期,需给予压应力刺激;但应注意适时地去除压力和固定物,防止应力遮挡保护产生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压力 胫骨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