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医院放射科开展介入放射治疗的体会
1
作者 唐守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40-141,共2页
中小医院放射科开展介入放射治疗的体会唐守言介入放射学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许多中小医院放射科在基础差,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了这项工作。我院放射科仅有的一台配有电视系统的500mAX线机器,开展了113例... 中小医院放射科开展介入放射治疗的体会唐守言介入放射学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许多中小医院放射科在基础差,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了这项工作。我院放射科仅有的一台配有电视系统的500mAX线机器,开展了113例介入放射治疗,包括:恶性肿瘤的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治疗 医院放射科 介入治疗 腰椎间盘脱出症 继发性不孕症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医师 临床科室 晚期恶性肿瘤 放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科病史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奇 王传德 +1 位作者 胡远胜 汪守中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4-54,共1页
放射科病史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李建奇,王传德,胡远胜,汪守中长期以来.放射科病史均采用索引卡进行管理,我们设计了一套软件,实现了MR、CT病史的计算机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运行环境硬件主机... 放射科病史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李建奇,王传德,胡远胜,汪守中长期以来.放射科病史均采用索引卡进行管理,我们设计了一套软件,实现了MR、CT病史的计算机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运行环境硬件主机:IBM286以上或相应兼容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病史 计算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并外部验证XGBoost模型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文 杨蔚 +5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刘召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14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变480个。患者被分为建模组[n=310,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检查]、内部验证组(n=108,DM检查),和外部验证组[n=62,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乳腺X线(DM或DBT),MRI以及临床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构建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建模组中,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测试集(n=93)。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恶性非肿块病灶分别为159(73%)、58(62%)、73(68%)和43(69%)。XGBoost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LR模型,在独立的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84~0.913之间。XGBoost模型在四个队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XGBoost模型能够准确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癌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指南及共识质量,促进影像医学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吕晗 王悍 +6 位作者 刘军 刘辉 罗旭飞 周奇 陈耀龙 王振常 STAR影像医学专科委员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正确理解、制订和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现代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影像医学领域指南及共识的制订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为影像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鉴于高质量的... 正确理解、制订和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现代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影像医学领域指南及共识的制订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为影像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鉴于高质量的指南及共识有助于指导和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患者收益,行业需在关注数量的同时,更关注其质量。积极推进指南及共识的质量评价与提升,将更有力地推进影像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指南 专家共识 影像医学 质量控制和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放射治疗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疗效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明 邢伟 +2 位作者 陈杰 生晶 田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9,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 目的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查。根据治疗前后淋巴结的体积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测量各时间点ADC值。比较组内各时间点及组间相同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结果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第14天淋巴结ADC值较第7天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放射治疗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责任斑块的3D-HRVWI组学特征联合斑块内出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效能研究
6
作者 曹婷婷 潘兆烨 +6 位作者 赵雨薇 冯秋豪 范羡 陆钰 姜洪标 朱丽 王天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50,共8页
目的将颅内动脉责任斑块在3D-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3D-HRVW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联合,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从... 目的将颅内动脉责任斑块在3D-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3D-HRVWI)的影像组学特征与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联合,构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模型,从而帮助临床对高风险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未来卒中复发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接受HRVWI检查的脑卒中患者病例296例,在296例患者的平扫序列T1WI和增强序列CE-T1WI图像中测量责任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并勾画斑块、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相关性分析和基于L1正则化的特征筛选(linear models penalized with the L1norm,L1 Based)筛选组学特征,所有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在训练组中,将筛选出的责任斑块的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用于预测卒中复发的影像组学模型,将斑块组学特征与IPH构建联合模型,并在测试组中评估其性能。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最后建立列线图可视化模型。结果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6岁,包括207例男性参与者(69.9%)和89例女性参与者(30.1%),其中卒中复发患者58例(19.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特征和责任斑块的放射学特征中只有IPH[优势比(odds ratio,OR)=8.577,95%CI:4.374~16.818]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E-T1WI序列和T1WI序列中分别提取了2153个责任斑块的放射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CE-T1WI数据中保留了4个放射组学特征,T1WI数据中保留了6个放射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IPH的AUC为0.757(0.693~0.814),斑块组学特征的AUC为0.770(0.707~0.826),联合模型的AUC为0.866(0.811~0.909)。在测试组中,IPH的AUC为0.750(0.647~0.836),斑块组学特征的AUC为0.819(0.723~0.892),联合模型的AUC为0.880(0.794~0.93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联合模型的表现优于IPH模型(P<0.05)。结论颅内动脉责任斑块的3D-HRVW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IPH在预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复发中具有良好效能,优于独立的IP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斑块内出血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gFUS无创治疗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生育观察初探
7
作者 顾坚骏 唐纳 +7 位作者 徐元涛 闵之谦 李想 虞容江 唐怡萍 尹肖睿 张佳胤 王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索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手术(MRgFUS)治疗后对生育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我院接受MRgFUS治疗的20例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 目的:探索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手术(MRgFUS)治疗后对生育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9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在我院接受MRgFUS治疗的20例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灶影像学特征、消融非灌注体积比率、术后妊娠情况等,探讨MRgFUS术后对生育情况的影响。结果:20例行MRgFUS治疗的子宫肌腺病患者,年龄28~47岁,平均(35.1±5.7)岁,其中治疗前不孕症9例,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6例,辅助生殖失败5例。治疗后20例患者中10例患者共妊娠11次,3例为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妊娠,8例为自然妊娠,总妊娠率为55%,活产率为45%(9/20)。结论:对于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子宫腺肌病患者,MRgFUS治疗后对生育妊娠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子宫肌腺病 不孕症 不良孕产史 辅助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神经束侵犯
8
作者 谭智霖 刘子蔚 +3 位作者 张榕 陈新杰 罗纯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0-60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联合临床特征术前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神经束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机构1)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机构2)经病理确诊为ICC的患者共217例,其中来自机构1的136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内部验证集,来自机构2的81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病理判定将ICC患者分为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在训练集中,比较两组之间的增强CT影像特征、临床特征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预测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构建最佳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集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OR=1.007;95%CI:1.000~1.013;P=0.043)、肿瘤位置(OR=5.018;95%CI:1.670~15.079;P=0.004)、肿瘤包膜(OR=5.102;95%CI:1.345~19.355;P=0.017)、动脉期肿瘤周围强化(OR=4.013;95%CI:1.468~10.969;P=0.007)是PNI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0.729~0.897)、0.838(95%CI:0.684~0.963)、0.754(95%CI:0.643~0.866)。结论:术前增强CT影像联合临床特征可无创性预测ICC患者发生PNI的风险,并通过列线图模型实现个体化预测,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神经束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定量评估骨骼肌脂肪含量的方法对比研究
9
作者 郭益彤 黄益龙 +4 位作者 严俊 陈佳鑫 李春丽 陆佳航 何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7,148,共6页
目的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为参考,分析比较其与视觉评分法、同反相位法和阈值分割法量化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227名行腰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 目的以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为参考,分析比较其与视觉评分法、同反相位法和阈值分割法量化腰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及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227名行腰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2WI、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和非对称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分别使用Goutallier分级(Goutallier classification,GC)、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脂肪浸润面积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fat infiltration area,%FIA)和PDFF对椎旁肌的脂肪含量进行定量评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Mann-Whitney U检验、Bland-Altman偏倚和Spearman相关评估PDFF与GC、FF和%FIA的一致性、差异、偏倚及相关性。结果四种影像学测量方法中,GC的一致性最差(ICC=0.623,P<0.001),%FIA的一致性最好(ICC=0.965,P<0.001)。FF、%FIA与PDFF的测量结果具有差异(P均<0.05)及偏倚。GC与PDFF呈弱相关(r=0.252~0.367,P均<0.001);多裂肌的FF与PDFF无相关性(P均>0.05);%FIA与PDFF呈中等相关(r=0.546~0.652,P均<0.001)。结论GC可靠性一般,FF准确性较低,%FIA与PDFF相关性高且较为稳定,阈值分割法可作为脂肪定量参考标准PDFF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骨骼肌 脂肪定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平均腺体剂量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马俊丽 范颖 +3 位作者 王璇 郑静瑶 王志军 何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 目的观察Combo模式下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Combo模式下FFDM及DBT的169人,记录双侧乳腺头足(CC)及内外斜(MLO)位FFDM及DBT曝光时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比较不同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曝光条件及AGD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致密程度对FFDM或DBT AGD的影响。结果 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之间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压迫厚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压、管电流及AGD均增大(P均<0.001)。不同乳腺类型之间,FFDM或DBT乳腺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AGD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压迫厚度分别为<50mm、50~59 mm、>59 mm时,CC或MLO位不同类型乳腺AGDFFDM及AGDDB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压迫厚度下,随乳腺密度增加,FFDM或DBT管电流、AGDFFDM及AGDDBT均增大(P均<0.001),而FFDM或DBT管电压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乳腺压迫厚度及乳腺密度均为FFDM或DBT AG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 Combo模式下乳腺压迫厚度及腺体密度均影响FFDM或DBT的AGD,前者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腺X线摄影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n2SR网络用于重建胸部超分辨率CT图像
11
作者 李卿瑶 徐敏 +4 位作者 张亚平 张璐 王凌云 潘志杰 解学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win2SR网络用于重建胸部超分辨率(SR)CT图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18例患者胸部CT,采用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win2SR模型将标准512矩阵(512×512)CT图(标准-512组)增强为1024(SR-1024组)和2048(SR... 目的观察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win2SR网络用于重建胸部超分辨率(SR)CT图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18例患者胸部CT,采用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Swin2SR模型将标准512矩阵(512×512)CT图(标准-512组)增强为1024(SR-1024组)和2048(SR-2048组)矩阵SR CT图,对比3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结果SR-1024及SR-2048组整体图像质量和显示病变清晰度评分均优于标准-512组(P均<0.05)而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win2SR模型可在不增加图像噪声的前提下重建胸部SR CT图像并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质量控制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佳雯 郑宁 邵硕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关联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是指尚未发...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关联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是指尚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或痴呆的颈动脉疾病。即使在无症状的CAS患者中,也可导致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了防止向痴呆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CAS与认知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能够敏感检测出脑组织血流灌注、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为阐明CAS相关认知障碍机制提供了关键影像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fMRI技术在CAS相关认知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待为CAS的评估和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静脉序贯化疗与放射综合治疗肢体骨肉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少英 罗剑云 +1 位作者 蔡悦成 廖瑞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经动静脉序贯化疗 放射综合治疗 肢体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周围坏死物积聚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宇羽 朱翰林 +2 位作者 魏培英 张海峰 冯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周围急性坏死物积聚(AN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07例首诊AP患者。基于首诊平扫CT自动分割胰腺周围组织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记... 目的基于SHAP法观察平扫CT影像组学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周围急性坏死物积聚(AN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07例首诊AP患者。基于首诊平扫CT自动分割胰腺周围组织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记录基于首诊增强CT的AP严重程度改良版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根据随访结果将AP患者分为胰腺周围ANC组(ANC组)与液体积聚(APFC)组。以XGBoost法分别基于最佳影像组学特征、MCTSI及二者联合构建预测AP ANC的影像组学、MCTSI及联合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利用SHAP法分析各变量对于联合模型的贡献。结果307例中,ANC组134例、APFC组173例。基于首诊平扫CT共筛选出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据此构建的影像组学、MCTSI及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693及0.917;其中MCTSI模型的AUC低于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Z=-3.485、-2.824,P均<0.01),后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7,P=0.415)。联合模型中,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贡献度均优于MCTSI评分。结论平扫CT影像组学XGBoost模型能有效预测AP A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坏死物积聚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 SECara-Net及3D U^(2)-Net模型用于检测MR血管造影中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
15
作者 牛宗仁 马强 +5 位作者 杜晶晶 任延德 李梦杰 乔雅倩 唐岳山 高健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2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图构建的2D SECara-Net、3D U^(2)-Net模型及其联合用于MRA检测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US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73例单发USIA及300名健康体检者,按7∶3比例划... 目的观察基于2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图构建的2D SECara-Net、3D U^(2)-Net模型及其联合用于MRA检测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US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73例单发USIA及300名健康体检者,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23,含723例USIA及200名健康人)与测试集(n=350,含250例USIA及100名健康人)。分别将经预处理的训练集3D TOF-MRA及所获2D-MIP图导入3D U^(2)-Net及2D SECara-Net模型进行训练并调整参数;于测试集评估各模型及其联合检测USIA的效能。结果2D SECara-Net模型检测测试集USIA的敏感度为78.80%(197/250)、特异度95.00%(95/100)、准确率为83.43%(292/350),3D U^(2)-Net模型分别为82.80%(207/250)、86.00%(86/100)及83.71%(293/350),2D SECara-Net模型检测USIA的特异度高于3D U^(2)-Net模型(P=0.030)而敏感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1.20%(228/250)、特异度为99.00%(99/100)、准确度为93.43%(327/350),其特异度高于3D U^(2)-Net模型(P<0.05)而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各单一模型(P均<0.05)。结论2D SECara Net与3D U^(2)-Net模型用于MRA检测USIA的敏感度及准确率相当;二者联合可提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基因突变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慧敏 赵昊天 +2 位作者 郑宁 张涵 邵硕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KYLL-202309-169。患儿女,16岁,2023年2月因“发热、头痛、左侧肢体无力1天”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1日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著,伴有发...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KYLL-202309-169。患儿女,16岁,2023年2月因“发热、头痛、左侧肢体无力1天”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1日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著,伴有发热,最高达39℃,伴呕吐胃内容物,持续性的左侧肢体无力。既往有类似发热、惊吓后左侧肢体无力史,并在短期内恢复,家属诉幼时疑似发热后智力较同龄人低,未进行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ATP1A2 磁共振成像 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吕莎 韩志江 曹慧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与52例非腺瘤患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并记录病变同相位(IP)/反相位(OP)的平均和最小信号强度... 目的:探讨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与52例非腺瘤患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并记录病变同相位(IP)/反相位(OP)的平均和最小信号强度,以及OP序列脾脏的平均信号强度。计算IP/OP序列病变平均衰减值(SIImean)、最小衰减值(SIImin)和OP序列病变-脾脏平均比值(ASRmean)、病变-脾脏最小比值(ASRmin),比较各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值对腺瘤和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SIImean诊断腺瘤的最佳阈值为22.6%,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1.0%、96.2%、0.955,SIImin的最佳阈值为40.0%,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4.9%、100%、0.989,ASRmean的最佳阈值为0.705,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6.2%、56.4%、0.816,ASRmin的最佳阈值为0.580,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8.1%、78.2%、0.930。结论:MRI信号强度半定量分析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SIImin诊断腺瘤的价值更高,且操作简便、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腺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美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276-1277,共2页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01月-2015年09月我院行放射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34例患者,其中34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3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法,对...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放射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01月-2015年09月我院行放射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各有34例患者,其中34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3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4.11%)比对比组(76.47%)的高,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8.82%)比对比组(20.58%)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进行放射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放射造影检查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对腰椎棘间韧带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19
作者 张泽波 何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2,共5页
目的 探究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对腰椎棘间韧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腰椎棘间韧带炎患者,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分级,分别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25例。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MRI T2加... 目的 探究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对腰椎棘间韧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腰椎棘间韧带炎患者,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分级,分别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25例。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腰椎棘间韧带炎中重度疼痛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度组FF-T2 TSE-Dixon值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FF-T2 TSE-Dixon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FF-T2 TSE-Dixon诊断腰椎棘间韧带炎的AUC值为0.903。结论 MRI T2加权DIXON TSE序列对腰椎棘间韧带炎可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FF-T2 TSE-Dixon值与疼痛程度可能呈正相关,疼痛程度越严重,FF-T2 TSE-Dixon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间韧带炎 MRI 疼痛程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黑色素成像的纹理分析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
作者 陈红 柏福运 +2 位作者 安鹏 陈月 高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1,47,共9页
目的评估神经黑色素成像(neuromelan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MRI)联合影像组学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并探索特异性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纳入57例PD患者与34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 目的评估神经黑色素成像(neuromelan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MRI)联合影像组学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并探索特异性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纳入57例PD患者与34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基于改良的2D-T1-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FSE)获取中脑黑质(region of interest,ROI)特征。采用3D-Slicer 4.8.1进行ROI分割,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将受试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组与测试组,比较影像组学模型、临床传统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并将权重高的特征与部分临床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10个显著性影像组学特征(P<0.05);训练组中联合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传统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3~0.98)、0.89(0.81~0.97)和0.70(0.56~0.83),测试组AUC分别为0.88(0.76~1.00)、0.88(0.81~1.00)和0.78(0.60~0.96);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显著提升了临床评估效能;临床传统诊断模型中黑质头部及整体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Head_CNR、Whole_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astAxisLength、LargeAreaEmphasis、Head_CNR与H-Y分级成负相关,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III,UPDRS-Ⅲ)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M-MRI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显著提高PD诊断准确性,筛选出的SurfaceVolumeRatio和Mean等影像组学特征具有成为PD特异性标志物的潜力,同时,Head_CNR及形态学参数(LeastAxisLength、LargeAreaEmphasis)对疾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黑色素成像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