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力正常大学生眼相对调节力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艳春 许军 +2 位作者 李延红 王志荣 朱晓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 :了解视力正常大学生眼的调节状态 ,探讨近视眼发病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 31名视力正常大学新生进行远、近视力及相对调节力正、负贮备的测定。结果 :视力正常大学新生远视力平均值为 1.14± 0 .13;眼... 目的 :了解视力正常大学生眼的调节状态 ,探讨近视眼发病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 31名视力正常大学新生进行远、近视力及相对调节力正、负贮备的测定。结果 :视力正常大学新生远视力平均值为 1.14± 0 .13;眼相对调节力正贮备平均值为 (- 4.35± 1.87) D,负贮备平均值为 (+ 2 .74± 0 .6 2 ) D,相对调节力为 (7.10± 1.92 ) D。结论 :视力正常大学生眼的相对调节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力 视力正常 临床分析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炳华 吕衡发 吴德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观察了角膜缘的宽和厚及其主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表明,小梁切除术体表最佳切口位于角膜缘后界之后0.6mm范围内。并结合临床讨论了体表切口位置与前房角结构的相互关系,同时为内眼手术提供了应用解剖学...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观察了角膜缘的宽和厚及其主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表明,小梁切除术体表最佳切口位于角膜缘后界之后0.6mm范围内。并结合临床讨论了体表切口位置与前房角结构的相互关系,同时为内眼手术提供了应用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巩膜炎 小梁网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之一常规剂量光敏剂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中心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党维华 于沛涛 +2 位作者 刘宁宁 王冠晶 吕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10-2512,共3页
目的观察1/3常规剂量光敏剂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CS... 目的观察1/3常规剂量光敏剂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CSC患者90例(90眼),均接受1/3常规剂量维替泊芬静脉推注(2 mg/m2),静脉推注开始5 min后接受波长689 nm激光照射83 s。治疗后1周和1、3、6个月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下积液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BCVA提高,视网膜下积液面积减少,CFT变薄(P<0.05)。BCVA、视网膜下积液面积、CFT治疗前到治疗后1个月内明显好转,治疗后1个月到6个月基本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3常规剂量光敏剂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急性CSC能停止或减少脉络膜血管渗漏,促进视网膜解剖复位,改善症状,提高和稳定视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光敏感药 维替泊芬 光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的临床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牛彤彤 徐艳春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近视 免疫学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平均住院日后眼科住院病人病种结构分析
5
作者 刘哲丽 樊绍华 +1 位作者 张劲松 张志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4-64,共1页
缩短平均住院日后眼科住院病人病种结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刘哲丽,樊绍华,张劲松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张志刚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中国医大一院为创建“三特”医院,把缩短... 缩短平均住院日后眼科住院病人病种结构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刘哲丽,樊绍华,张劲松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张志刚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中国医大一院为创建“三特”医院,把缩短平均住院日作为突破口,要求全院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眼科 住院日 病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6
作者 胡晓英 于军 张岩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报道24例(25只眼)儿童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随访视力≥0.5者12眼,占48%;≥1.0者4眼,占16%,随访时间3个月~6年。临床观察术后并发症中葡萄膜炎反应较成年人强烈,后发白内障发生率高。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汉强 郭秀荣 王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32-533,共2页
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刘汉强,郭秀荣,王智(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视网膜光敏感度儿童弱视是影响小儿视力的重要眼病,目前,对弱视的诊断及疗效的判定主要根据矫正视力,对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光敏感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刘汉强,郭秀荣,王智(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视网膜光敏感度儿童弱视是影响小儿视力的重要眼病,目前,对弱视的诊断及疗效的判定主要根据矫正视力,对视网膜光觉改变的研究较少。我们应用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 弱视 视网膜光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角的临床测定
8
作者 雷虹 张劲松 夏德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7-78,共2页
应用自制的角膜映光照像计测定100例200只健康眼λ角。结果:λ角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屈光状态有关,双眼λ角等大、对称。提出角度合成遵循矢量合成法则。指出95%正常伍可作为定性诊断偏心固视、人工晶体位丘异常及斜视的参... 应用自制的角膜映光照像计测定100例200只健康眼λ角。结果:λ角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屈光状态有关,双眼λ角等大、对称。提出角度合成遵循矢量合成法则。指出95%正常伍可作为定性诊断偏心固视、人工晶体位丘异常及斜视的参考标准。正视眼λ角95%正常值为0~4.01度,所在方位为一86.8~92.2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 λ角 角膜映光照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蕾 柳力敏 +2 位作者 陈君毅 刘哲丽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降低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每眼使用倍频 Q-开关 ND:YAG激光进行 180°或 36 0°治疗。术后测 1h、2 h,1d,1、2、3、4、8周眼压。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2 2 .15±3.44 ) m... 目的 :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降低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每眼使用倍频 Q-开关 ND:YAG激光进行 180°或 36 0°治疗。术后测 1h、2 h,1d,1、2、3、4、8周眼压。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2 2 .15±3.44 ) mm Hg(范围 19~ 3.17) mm Hg,术后 8周平均眼压 (16 .6± 3.76 ) m m Hg(范围 12 .3~ 2 3) mm Hg。结论 :SL T对开角性青光眼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激光小梁成形术 开角性青光眼 激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眼病IgG和细胞因子IFN-γ对体外培养人眶后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蕾 李玉姝 +2 位作者 滕卫平 李静 李忠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Graves眼病(GO)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球后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葡萄糖胺聚糖(GAGs)和胶原蛋白沉积,造成眼球突出。本文从体外实验的角度探讨本病对球后成纤维细胞的刺激因素。方法:应用10例Graves眼病、7... 目的:Graves眼病(GO)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球后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葡萄糖胺聚糖(GAGs)和胶原蛋白沉积,造成眼球突出。本文从体外实验的角度探讨本病对球后成纤维细胞的刺激因素。方法:应用10例Graves眼病、7例Graves病、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和8例正常人IgG和细胞因子IFN-γ与培养的人眶后成纤维细胞(RF)在体外孵育,观察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蛋白产生量和细胞增殖的状态。结果:GO和其他甲状腺疾病病人以及正常人的IgG都能明显刺激RF合成HA增加,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IV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RF增殖,各组IgG皆无影响;细胞因子IFN-γ能够刺激RF合成HA明显增加,但是却抑制IV型胶原蛋白的合成。结论:Graves眼病患者血清中未发现针对眶后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眶后成纤维细胞 IGG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眼睑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炳华 吕衡发 吴德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0,共3页
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了32侧成尸下眼睑,并观察其各层结构关系,同时观测了眼轮匝肌、睑板、眶隔和球下眶脂体等。指出老年人下睑皮肤、筋膜和眼轮匝肌松弛变性,加之下脸本身的重量是形成下睑袋和脸外翻的原因,而下睑成形术的关键是... 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了32侧成尸下眼睑,并观察其各层结构关系,同时观测了眼轮匝肌、睑板、眶隔和球下眶脂体等。指出老年人下睑皮肤、筋膜和眼轮匝肌松弛变性,加之下脸本身的重量是形成下睑袋和脸外翻的原因,而下睑成形术的关键是加强筋膜的力量,并认为睑板──骨膜缝合术优于其他种手术。本文还为下眼睑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眶隔 眶脂体 下眼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康前雁 崔守信 +2 位作者 方宝康 罗正容 刘景田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9-12,共4页
测定103例PG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中RBC免疫调节因子的活性,同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LTT、IgG、IgA、IgM、CH50、C3、CIC等。结果显示RC3bRR、RFER、E/I、CD3、CD4、CD4/CD8、IgM、CH50、C3下降;RICR、RFIR、IgG、CIC升... 测定103例PG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及血清中RBC免疫调节因子的活性,同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LTT、IgG、IgA、IgM、CH50、C3、CIC等。结果显示RC3bRR、RFER、E/I、CD3、CD4、CD4/CD8、IgM、CH50、C3下降;RICR、RFIR、IgG、CIC升高;RC3bRR与CD4、CD4/CD8呈正相关,与CIC呈负相关。提示PG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继发低下,WBC免疫功能低下与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青光眼 红细胞免疫 白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癌nm23基因mRNA和c-myc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宁宏 马萍 +3 位作者 李海燕 张劲松 亢晓丽 贾广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nm2 3和c myc基因表达与睑板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 3 3例睑板腺癌石蜡切片中nm2 3和c 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 4 8.5 % ( 16/ 3 3 ) ,c... 目的 :探讨nm2 3和c myc基因表达与睑板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 3 3例睑板腺癌石蜡切片中nm2 3和c myc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为 4 8.5 % ( 16/ 3 3 ) ,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5 4 .5 % ( 18/ 3 3 )。ⅡⅢ度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 NA表达阳性率为 63 .6% ( 14 / 2 2 ) ,Ⅰ度为 18.2 % ( 2 / 11) ,二者比较P <0 .0 5 ,中、低分化睑板腺癌nm2 3基因mR NA阳性表达率为 60 .9% ( 14 / 2 3 ) ,高分化癌nm2 3基因mRNA阳性率为 2 0 % ( 2 / 10 ) ,P <0 .0 5。ⅡⅢ度睑板腺癌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8.2 % ( 15 / 2 2 ) ,Ⅰ度为 2 7.3 % ( 3 / 11) ,P <0 .0 5 ;中低分化睑板腺癌c my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9.6% ( 16/ 2 3 ) ,高分化癌为 2 0 % ( 2 / 10 ) ,P <0 .0 5。nm2 3基因与c myc基因表达相关性检验 ,P >0 .0 5。结论 :nm2 3和c myc基因与睑板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与睑板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可能是判断其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癌 NM23基因 mRNA C-MYC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磁场对骨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阎启昌 富田直秀 +1 位作者 王瑜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 :探讨静磁场的生物学作用 ,为临床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钐钴制成的圆锥形磁化与非磁化金属材料植入大鼠股骨内 ,并设未手术的正常对照组。观察 12周后分别利用二维X线吸收法装置 (DEXA)测定骨密度 (BMD)及利用OCPC法测... 目的 :探讨静磁场的生物学作用 ,为临床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钐钴制成的圆锥形磁化与非磁化金属材料植入大鼠股骨内 ,并设未手术的正常对照组。观察 12周后分别利用二维X线吸收法装置 (DEXA)测定骨密度 (BMD)及利用OCPC法测定骨钙含量。结果 :植入磁化金属的大鼠股骨骨密度与骨钙含量均高于对应部位植入非磁化金属的大鼠 (P <0 .0 1) ,但前者的数值基本与未手术组相等。而在体重、血清Ca、血清ALP、末梢血各种细胞成分及肱骨、胫骨的骨密度 ,3组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的局部静磁场刺激骨组织 ,可以预防骨密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骨密度 钙含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F_2α类抗青光眼药Unoprostone对培养猴睫状肌细胞中胶原Ⅲ、Ⅳ及M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明 洪晶 吴景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F2 α(prostaglandinF2 α ,PGF2 α)类抗青光眼药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机制是否与睫状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及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的表达有关。方法 :采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F2 α(prostaglandinF2 α ,PGF2 α)类抗青光眼药Unoprostone对猴的降眼压作用机制是否与睫状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及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的表达有关。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猴睫状肌细胞中胶原Ⅰ ,Ⅲ ,Ⅳ及MMP 1的分布进行观察。比较 10 -6mol/LPGF2 α、Unoprostone代谢物M1及M2 对睫状肌细胞作用前后胶原Ⅲ ,Ⅳ及MMP 1的染色变化。结果 :胶原Ⅲ ,Ⅳ及MMP 1在培养猴睫状肌细胞内外分布各异 ,胶原Ⅰ未见明显染色 ;10 -6mol/LPGF2 α、Unoprostone代谢物M1及M2 分别使猴睫状肌细胞中胶原Ⅲ ,Ⅳ减少 ,MMP 1表达增强。结论 :Unoprostone增强猴睫状肌MMP表达 ,引起ECM降解加强 ,表明其降眼压机制为使睫状肌束间隙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肌细胞 胶原Ⅲ 胶原Ⅳ 基质金属蛋白酶-1 Unoprostone 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氦-氖激光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存宁 吴静 +3 位作者 徐锦堂 陈建苏 潘红卫 赵松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经低强度激光照射后,MTT比色法检测其增生活性;通过生物显微镜、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照射前后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低强度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经低强度激光照射后,MTT比色法检测其增生活性;通过生物显微镜、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照射前后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照射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等。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经低强度激光照射后,其增生活性提高,本实验中最适照射强度和时间分别是5mW·cm-2、600s;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激光照射组的细胞增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强度激光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激光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增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翔 赵贵阳 +1 位作者 沈健 于晓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 对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发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进行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RCK),30ng/ml TNF-α诱发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实验分为对照组、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组(羊膜组)和阴性对照组。应用FIT... 目的 对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发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进行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RCK),30ng/ml TNF-α诱发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实验分为对照组、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组(羊膜组)和阴性对照组。应用FITC-dUTP-TUNEL和DAPI染色检测RCK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测定经24h培养后各组细胞凋亡特异性DNA梯形降解。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保护性因子Bcl-2、促进因子Bax在经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处理后于细胞中表达强度及Bcl-2/Bax比值变化。结果 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明显抑制由TNF-α诱发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凋亡,DAPI染色显示24h对照组,羊膜培养液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分别为:42.4%±4.3%,2.2%±0.3%和2.7%±0.4%。DNA降解实验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DNA片段降解。Western blot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明显刺激RCK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和分泌。结论 羊膜培养液中可能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对TNF-α诱发的角膜基质细胞调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刺激Bcl-2在RCK细胞的表达,并使Bcl-2/Bax比值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上皮细胞 培养液 角膜基质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亢晓丽 李冰 +1 位作者 巴秀凤 徐艳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近视眼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内在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非青光眼性近视眼病人 148例 (2 70眼 ) ,除给予常规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视野等检查外 ,还均给予... 目的 :通过对近视眼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内在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非青光眼性近视眼病人 148例 (2 70眼 ) ,除给予常规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视野等检查外 ,还均给予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自动验光仪散瞳验光、A型超声波眼轴测量检查 ,并对上述病人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眼内压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视患者的眼内压与患者性别、眼别、年龄、视力无关 ;近视眼病人眼内压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r =0 .18,P<0 .0 1,Y^ =4.85 +0 .44X ) ;中、低度近视组眼压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t =1.5 6,P >0 .0 5 ) ,高度近视组眼压均值 (16.6± 2 .42 )mmHg高于中度近视组 (15 .3 3± 2 .77)mmHg。两组差异显著 (t =2 .75 ,P <0 .0 1) ;随眼内压增高 ,眼轴长度≥ 2 6mm者所占百分比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在非青光眼性近视眼 ,其屈光状态、眼轴长度与眼内压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尤其是随着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和眼内压的增加 ,这种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内压 相关关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编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晓令 刘庆 +3 位作者 王婵 郭永龙 余榕捷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1222,1227,共6页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 iPSCs 的问世,对干细胞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患者来源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成iPSCs,用于相关疾病的检测分析与干细胞治疗,规避了免疫排斥和道德论理等问题。但是由于iPSCs诱导的低效性和致瘤性,使得这个"新星"在临床中的应用被质疑,目前科学家一直围绕这2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改进转导途径,改变重编程方法来提高它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结果,从而使iPSCs未来用于临床的前景变得越来越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力敏 陈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 Ag)。 方法 :利用DEAESepharoseFF凝胶及自动层析系统一步层析分离提纯牛视网膜S Ag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 ,等电聚焦电泳确定等电点。结果 :分析证实 ,S Ag分子量 5 2... 目的 :探讨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S Ag)。 方法 :利用DEAESepharoseFF凝胶及自动层析系统一步层析分离提纯牛视网膜S Ag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 ,等电聚焦电泳确定等电点。结果 :分析证实 ,S Ag分子量 5 2 0 0 0 ,等电点 6.2 0。利用提纯S Ag成功地诱发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动物模型。结论 :经一步层析法提纯的S A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抗原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一步离子交换层析法 提纯 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