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粘膜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鹤玉 张岩 +6 位作者 周毅成 杨维玲 史语实 张峰 王小惠 孙丽梅 郑淑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皮肤粘膜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花斑癣临床实验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学洙 庞传超 +5 位作者 刘喜福 姜日花 刘兵 罗庆禄 崔志新 金哲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3-224,共2页
210例花斑癣患者,每日口服伊曲康唑200mg,连服7天或14天,治愈率93.3%,总有效率99.5%,真菌镜检阴转率99.5%,培养阴转率98.3%。未见副作用。
关键词 伊曲康唑 花斑癣 药物疗法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思路与技巧 被引量:4
3
作者 涂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75-876,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诊断思路 诊断技巧 瘙痒 疼痛 丘疹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癌细胞表达CD54抗原的免疫电镜研究
4
作者 何春涤 王雅坤 +2 位作者 张福会 宋今丹 陈洪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为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癌 )和基底细胞癌 (基癌 )癌细胞上是否低水平表达 CD54抗原,应用低温聚合、包埋后染色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 CD5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的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中,各 2... 为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癌 )和基底细胞癌 (基癌 )癌细胞上是否低水平表达 CD54抗原,应用低温聚合、包埋后染色的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 CD5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的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在 3例鳞癌和 3例基癌中,各 2例癌细胞表面及突起处观察到 CD54胶体金颗粒的存在;其中 1例鳞癌张力微丝-桥粒复合体处还可见 CD54胶体金颗粒分布。研究发现,虽然鳞癌和基癌癌细胞 CD5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但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可以观察到其癌细胞低水平表达 CD54抗原。该结果可解释皮肤鳞癌和基癌临床上可发生转移,但发生率较低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CD54抗原 免疫电镜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与四种皮肤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张林 陈世义 +2 位作者 郑华 王桂兰 杜柏榕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470-471,共2页
检测91例皮肤病(即银屑病、胶原病、白癜风、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并分析了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91例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者53例(占58.24%),1500u/ml以上者2例。表明SIL—2R水平与同免疫... 检测91例皮肤病(即银屑病、胶原病、白癜风、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并分析了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91例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者53例(占58.24%),1500u/ml以上者2例。表明SIL—2R水平与同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皮肤病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例女性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器官感染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贺为东 闫焕东 +2 位作者 于学翠 张庆瑞 宋芳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6-216,共1页
95例女性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器官感染症的临床分析贺为东,闫焕东,于学翠,张庆瑞,宋芳吉(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器官;感染我院女性性病门诊于1993年3月~1993年9月对397名疑是性病就诊者... 95例女性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器官感染症的临床分析贺为东,闫焕东,于学翠,张庆瑞,宋芳吉(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器官;感染我院女性性病门诊于1993年3月~1993年9月对397名疑是性病就诊者均进行了宫颈分泌物的淋菌镜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泌尿生殖系感染 女性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士发 梁再赋 +3 位作者 周丽娟 许静 冯永山 顾绍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T细胞亚群 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法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疹抗原皮试及血清总IgE含量测定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金贵和 宋芳吉 +1 位作者 李惠刚 李艳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97,共2页
为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138例病因未明的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原皮试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荨麻疹患者组138例,男60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荨麻... 为探讨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138例病因未明的荨麻疹患者进行抗原皮试和血清总IgE含量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荨麻疹患者组138例,男60例,女78例;年龄18~60岁。其中急性荨麻疹(急性组)35例,慢性荨麻疹(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抗原皮试 血清诊断 总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俊萍 张士发 +4 位作者 王良明 梁再赋 岳辉 顾绍裘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5-456,共2页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2 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 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 CD45 RA、CD45 RO及 C...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2 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 CD45 RA、CD45 RO及 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 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 CD45 RA、CD45 RO及 CD43阳性浸润细胞 ,阳性率分别为 (5 .8± 1.8) %、(86 .6± 12 .5 ) %及 (93.4±14.5 ) %。 2 2 / 2 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 CD43(+~ )。结论 :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 T细胞亚群为主 ,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 CD43分子 ,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 ICAM- 1结合 ,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CD45RA CD45RO CD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抗原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永山 许静 +2 位作者 梁再赋 顾绍裘 崔艳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0,219,共3页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 (CA)患者HLA DR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检测CA患者外周血HLA DR抗原的表达。结果 :CA患者外周血HLA DR+ 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 ...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 (CA)患者HLA DR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检测CA患者外周血HLA DR抗原的表达。结果 :CA患者外周血HLA DR+ 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 ;复发CA患者的HLA DR+ CD3 + 和HLA DR+ CD8+ 细胞数均低于初发患者 ;CA患者外周血HLA DR+ CD8+ 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DR抗原表达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流式细胞术 HLA-DR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PCR—SSOP法进行HLA—A^*02等位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翟宁 韩秀萍 +1 位作者 贺卫东 宋芳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5-216,219,共3页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P)分型方法 ,并分析其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一对引物扩增所有 HL A- A2特异性抗原 ,用 2 3个探针和扩增产物杂交 ,探针用地高辛系统标记和检测 ,可鉴定 A2的 2 5个等位基因 ,...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P)分型方法 ,并分析其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一对引物扩增所有 HL A- A2特异性抗原 ,用 2 3个探针和扩增产物杂交 ,探针用地高辛系统标记和检测 ,可鉴定 A2的 2 5个等位基因 ,并在中国人群 HL A- A*0 2等位基因的检测中进行应用 ,用 B淋巴母细胞株作阳性对照 ,同时与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检测方法作比较。结果 :采用本方法检测 HL A - A 2等位基因的结果与用 PCR- SSP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证明本分型技术具有质控好、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费用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A 等位基因 HLA-A PCR-SS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体、股癣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学洙 庞传超 +5 位作者 刘喜福 姜日花 刘兵 罗庆禄 崔志新 金哲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体癣 股癣 药物疗法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B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宁 李久宏 +1 位作者 宋芳吉 韩秀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ermatomyositis DM/Polymy-ositis PM)均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如肌炎同时伴有多种形态皮疹者称为皮肌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及遗传有关.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等位基因 HLA-A H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双侧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亮 江珊 +1 位作者 雷铁池 徐世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9-340,共2页
患者女,32岁。因腰腹部丘疹、水疱3d,于2006年3月15日至我科就诊。3d前患者左侧腰腹部卅现红色丘疹,1d后右侧对称部位皮肤亦出现类似皮损,但范闱略小.无明显自觉症状,随即出现水疱。患者曾于2006年1月因四肢关节疼痛伴乏力4个月... 患者女,32岁。因腰腹部丘疹、水疱3d,于2006年3月15日至我科就诊。3d前患者左侧腰腹部卅现红色丘疹,1d后右侧对称部位皮肤亦出现类似皮损,但范闱略小.无明显自觉症状,随即出现水疱。患者曾于2006年1月因四肢关节疼痛伴乏力4个月,而部红斑1个月至我科就诊。当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2.5×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计数70×10^9/L;尿蛋门(++),血沉93mm/1h,抗核抗体阳性(滴度1:320,斑点型),抗双链(ds)-DNA抗体阳性,C30.17玑(正常值0.8~1.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疱疹 带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血清中8种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秀萍 翟宁 +2 位作者 张薇 宋芳吉 张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过敏性紫癜病人血清中钴、锌、铜、铁、镍、锰、铅、锶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组铜/锌比值增高(P<...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过敏性紫癜病人血清中钴、锌、铜、铁、镍、锰、铅、锶等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人组铜/锌比值增高(P<0.05),锌、钴含量下降(P<0.01),锰值下降(P<0.05)。结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失调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微量元素 血清 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林 陆东庆 +2 位作者 巴静 林秀英 吕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确定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 (S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2 2例住院患者 (成人SD组 2 7例 ,对照组 95例 )的SF水平 ,并对两组SF平均值和SF升高的频率分别进行t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成人SD组SF平... 目的 :确定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 (S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2 2例住院患者 (成人SD组 2 7例 ,对照组 95例 )的SF水平 ,并对两组SF平均值和SF升高的频率分别进行t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成人SD组SF平均值为 (786 6± 5 4 75 ) μg/L ,较对照组 (5 2 7± 36 5 ) μg/L明显升高 (P <0 .0 1)。成人SD组SF值均高于正常值上限 ,其中 7例 (2 5 .9% )低于 5倍正常值 ,2 0例 (74 .1% )高于 5倍正常值。有 7例 (2 5 9% )SF值超过 15 0 0 0 μg/L。而对照组中 2 3例 (2 4 .2 % )SF值正常 ,5 4例 (5 6 .8% )低于 5倍正常值 ,18例 (19.0 % )高于 5倍正常值。对照组中几乎未见SF值大于 15 0 0 μg/L者。结论 :SF水平升高对活动期成人SD具有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价值 ,特别是当SF值大于 15 0 0 μg/L时 ,有助于排除其他炎症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尔病 成人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氧苯柳胺软膏随机对照治疗寻常性痤疮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长海 张学军 +7 位作者 徐叔云 魏伟 李俊 朱一元 白义杰 陈学荣 宋芳吉 王桂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研究乙氧苯柳胺软膏和阳性对照药过氧苯甲酰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和平行性的比较研究。将乙氧苯柳胺软膏或过氧苯甲酰乳膏薄层均匀涂布患处,1日3次。疗程为4周,部分病例累积用药8周... 目的研究乙氧苯柳胺软膏和阳性对照药过氧苯甲酰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和平行性的比较研究。将乙氧苯柳胺软膏或过氧苯甲酰乳膏薄层均匀涂布患处,1日3次。疗程为4周,部分病例累积用药8周。结果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118例寻常性痤疮4周时总有效率为58.5%,治疗59例寻常性痤疮8周时总有效率为72.9%;过氧苯甲酰乳膏治疗67例寻常性痤疮4周时总有效率为71.6%,治疗51例寻常性痤疮8周时总有效率为78.4%。8周内,乙氧苯柳胺软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过氧苯甲酰乳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结论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在4周时虽低于过氧苯甲酰乳膏,但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两者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痤疮 药物疗法 乙氧苯柳胺软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2a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林 郑华 +1 位作者 刘鹤松 王桂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474-475,共2页
我科1991年2月以来,临床采用双盲法治疗34的尖锐湿疣病人。治疗组用α-2a基因工程干扰素(INF-α2a)治疗28例,对照组6例(安慰剂),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尖锐湿疣 INF-α2a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沙眼衣原体的直接检测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珊山 叶顺章 王千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28,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建立了沙眼衣原体(Ct)直接检测及基因分型的方法。与细胞培养法比较,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400份性病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同时用培养和质粒PCR检测Ct,结果29份标...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建立了沙眼衣原体(Ct)直接检测及基因分型的方法。与细胞培养法比较,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400份性病门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同时用培养和质粒PCR检测Ct,结果29份标本培养阳性,其中28份标本质粒PCR阳性,另有5份培养阴性的标本质粒PCR阳性。对培养和质粒PCR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做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l)PCR或ompl巢式PCR,结果32份标本omplPCR或ompl巢式PCR阳性。将阳性标本的ompl产物用AluI和MspI等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生的酶切带谱与标准株带谱比较,以鉴定阳性标本的基因型。结果E型为13份标本,F:6、G:4、D:3、J:2、K:2、H:1、非典型:1。研究表明:PCR-RFLP可直接检测及基因分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Ct,为一种敏感的血清分型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粘附分子与炎性细胞浸润关系的研究
20
作者 张士发 王良明 +5 位作者 梁再赋 许静 岳辉 林俊萍 顾绍裘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 :探讨银屑病炎性细胞浸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 1)及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euk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antigen- 1,L FA -... 目的 :探讨银屑病炎性细胞浸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 1)及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euk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antigen- 1,L FA - 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9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ICAM- 1,7例真皮内浸润炎性细胞表达 L FA - 1。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内炎性细胞的 ICAM- 1表达强度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 (r'S分别等于 0 .72 4和 0 .744 ,P均小于 0 .0 5 ) ,血管内皮上 ICAM- 1的表达强度与真皮内炎性细胞数不相关 (r'S=0 .375 ,P >0 .0 5 ) ,炎性细胞上 L FA - 1表达强度与炎性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r'S=0 .713,P <0 .0 5 )。结论 :ICAM- 1与 L FA- 1相互作用 ,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炎性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炎性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