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韩杰 王琳 +1 位作者 张昱 许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临床神经心理功能的阶段性特征 ,为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MMSE、HDS和ADL对AD组、VD组及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痴呆各组随着病程的延长痴呆的...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临床神经心理功能的阶段性特征 ,为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认知功能测试量表MMSE、HDS和ADL对AD组、VD组及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 痴呆各组随着病程的延长痴呆的严重程度加重 ;ADL得分越高 ,痴呆越重 ;轻、中度AD患者主要表现为定向、计算和记忆三方面智能亚项的下降 ,而重度AD患者则显示MMSE测试各亚项的普遍下降 ;中、重度AD患者的计算、图形描绘及智能亚项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HDS测试痴呆两组各亚项得分均明显下降 ,且与MMSE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MMSE、HDS和ADL等认知工具不仅可用于痴呆的检测 ,还可用于AD的早期诊断、AD与VD的鉴别诊断 ,并帮助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认知障碍 心理测试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东屏 刘峥艳 +1 位作者 郑有贵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5-125,142,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及正常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α(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α,TGF- α)变化 ,探讨 TGF- α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48例 ,原发性肝癌 30... 目的 :研究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及正常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α(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α,TGF- α)变化 ,探讨 TGF- α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48例 ,原发性肝癌 30例 ,肝硬化 80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 ,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 TGF- α。结果 :血清 TGF- α含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时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原发性肝癌血清 TGF- α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血清 TGF-α含量与原发性肝癌血清 TGF-α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血清 TGF-α含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时均明显增高 ,因此 TGF-α血清含量测定是诊断原发性肝癌 ,特别是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有价值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转化生长因子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水煎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士良 郑德林 蔡至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80,共3页
复方丹参水煎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刘士良郑德林蔡至道(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沈阳110001)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丹参;治疗丹参为常用的活血化淤中药。实验表明,丹参有治疗溃疡作用[1]。但丹参治疗溃疡的报道还不多... 复方丹参水煎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刘士良郑德林蔡至道(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沈阳110001)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丹参;治疗丹参为常用的活血化淤中药。实验表明,丹参有治疗溃疡作用[1]。但丹参治疗溃疡的报道还不多。我们自1989年以来,用复方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丹参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α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艳宁 冯江敏 王力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α(IFN α)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FN α浓度 ,并用地依红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组织HBsAg。 结果 :HBV GN患者血清IFN α浓度明显低于慢...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α(IFN α)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FN α浓度 ,并用地依红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组织HBsAg。 结果 :HBV GN患者血清IFN α浓度明显低于慢性HBV感染无肾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HBV GN组中 ,当IFN α <70 pg/ml时 ,IFN α浓度与 2 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 (r =0 .42 4,P <0 .0 5 ) ;当IFN α≥ 70 pg/ml时 ,IFN α浓度与 2 4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 (r =- 0 .2 93,P <0 .0 5 )。结论 :IFN α浓度降低HBV就可能引起肾损伤 ,所以HBV GN患者有应用IFN α治疗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患者 血清 干扰素Α 检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脑钠素评价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杰 白小涓 霍海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与左心室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用左心室造影投影系统计算出心肌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心室容积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 ,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 ,左心室容积... 目的 :探讨心肌梗塞后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与左心室重构间的关系。  方法 :用左心室造影投影系统计算出心肌梗塞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心室容积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 ,并根据左心室容积指标分组 ,左心室容积增加率 >2 0 %为左心室重构组 ,否则为非重构组。  结果 :重构组恢复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P<0 .0 0 1) ,亦显著高于本组急性期左心室容积 (P<0 .0 0 1)。重构组急性期血浆 BNP浓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 (入院即刻、入院后 2 4、48、72小时的组间比较分别为 P<0 .0 1,P<0 .0 1,P<0 .0 0 1,P<0 .0 0 1) ;恢复期血浆 BNP浓度重构组较非重构组的增加更为明显 (P<0 .0 0 0 1)。重构组的血浆 BNP浓度与恢复期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容积变化量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结论 :血浆 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塞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患者中显著升高 ,并与左心室重构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它对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价值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浆 脑纳素 左心室重构 临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丘脑下部的病理和临床(摘要)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世和 刘多三 胡林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4期379-379,共1页
本文观察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丘脑下部的病理。主要改变:1.漏斗、乳头体被血液覆盖, 2.漏斗部膨隆;3.第三脑室积血扩张,4.并发脑内出血或梗塞时,第三脑室往往向对侧移位;5.乳头体向下方移位;6.丘脑下部组织水肿、血管充盈、神经核团细胞... 本文观察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丘脑下部的病理。主要改变:1.漏斗、乳头体被血液覆盖, 2.漏斗部膨隆;3.第三脑室积血扩张,4.并发脑内出血或梗塞时,第三脑室往往向对侧移位;5.乳头体向下方移位;6.丘脑下部组织水肿、血管充盈、神经核团细胞坏变,偶可见小出血或小梗塞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丘脑下部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项永谦 苏晓林 +5 位作者 侯平 林沫红 李子龙 鲁静 严海东 任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炎 中性粒细胞胞浆 抗体 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蒋莉 王晓菲 +1 位作者 石晓彤 赵丽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64-565,共2页
探讨血浆P物质水平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血浆P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较活动期患者的P物质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增高的P物质可能在强直性脊柱... 探讨血浆P物质水平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血浆P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较活动期患者的P物质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增高的P物质可能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P物质 血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性胸水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附40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桂珍 郑蘋如 韩福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79-280,共2页
本文报告了1980~1987年间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其中血性胸水39例,占97.5%,24例结核性血性胸水,占61.5%,仅1例结核性非血性胸水。40例胸腔积液患者入院时疑似癌性胸水29例,占72.5%,经检查最终临床诊断为癌性胸水者仅10... 本文报告了1980~1987年间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其中血性胸水39例,占97.5%,24例结核性血性胸水,占61.5%,仅1例结核性非血性胸水。40例胸腔积液患者入院时疑似癌性胸水29例,占72.5%,经检查最终临床诊断为癌性胸水者仅10例,占25%。故此,临床医生对老年血性胸水,即使是量大、增长迅速者,除应高度警惕癌性胸水外,还应认真追问病史,详细检查,以发现或除外结核性胸膜炎之存在,以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 胸腔积液 老年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腹水Ⅲ型前胶原肽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旭 刘东屏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 ,尿 ,腹水 型前胶原肽 (P P)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血、尿、腹水中 P P含量变化 ,同时进行血清 P 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 目的 :探讨血 ,尿 ,腹水 型前胶原肽 (P P)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血、尿、腹水中 P P含量变化 ,同时进行血清 P 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测定。正常对照组中血 41例 ,尿 40例 ,均选自我院健康献血员 ;腹水 31例选自我院肾内科肾源性腹水患者。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尿、腹水中 P 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腹水中 P P含量明显高于血清及尿中 P P含量 ,P <0 .0 0 1;以 130μg/ L为临界值 ,计算其 95 %可信区间内其 P 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腹水 >血 >尿 ;血清 P 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 ,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 ,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无论血、尿、腹水中 P P检测均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P P含量测定对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 ,其血清含量变化在反映肝硬化、肝细胞坏死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前胶原肽 肝硬化 血液 尿 腹水 检测 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n静脉血栓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昱 吴江 +2 位作者 刘群 王守春 马涤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Glaen静脉血栓的认识。方法 收集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住院病人 13例 ,其中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6岁。分析了本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愈 8例 ,死...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Glaen静脉血栓的认识。方法 收集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住院病人 13例 ,其中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6岁。分析了本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愈 8例 ,死亡 5例 (4例在应用抗凝药之前 )。结论 根据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早期诊断本病 ;及早应用抗凝治疗 ,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志义 吕昌龙 +2 位作者 刘凤芝 付国 王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多发性硬化 (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 ,对 45例MS患者血清TGF β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 ,MS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多发性硬化 (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 ,对 45例MS患者血清TGF β1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和NIND组相比 ,MS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 ;与StableMS组相比 ,RRMS组和CPMS组TGF β1含量亦明显下降 (P <0 0 5 ) ;动态观察显示 ,随着病情的好转 ,TGF β1含量亦逐渐升高。结论 :血清中TGF β1的检测对判断MS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血清 TGF-Β1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志义 王钢 +2 位作者 刘凤芝 付国 吕昌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老年脑血管病(CVD)急性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72例老年CVD急性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了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老年脑血管病(CVD)急性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72例老年CVD急性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脑出血组和脑血栓组急性期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IL-2R水平与脑出血量多少无相关性(r=0.142,P>0.05),而与不同出血部位有关;sIL-2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结论:sIL-2R可作为判断老年CVD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栓 SIL-2R 老年人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月兰 王绽菲 +3 位作者 赵丽君 田文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 32 5例不同年龄 (分为青年组、壮年组、老年组 )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资料。结果 青年组发病均是男...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 32 5例不同年龄 (分为青年组、壮年组、老年组 )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资料。结果 青年组发病均是男性 ,发病与吸烟、血脂异常危险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以单支、A型病变多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90 .9%。壮年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男性发病与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关 ;冠状动脉以单、双支病变多见 ,病变形态 A、B、C三种类型均衡出现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95 .6 %。老年组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 ,男女发病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 ,并发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增多 ;冠状动脉以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83.9%。结论 各年龄组男性和老年组女性患者发病率高并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 ;随年龄的增高 ,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多见 ,青、壮年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老年组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家系胰岛素抵抗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绽菲 胡健 于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MI)家系中胰岛素抵抗(IR)的特点,遗传因素在I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免及生化检测技术测定10个MI家系的50名成员的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MI)家系中胰岛素抵抗(IR)的特点,遗传因素在I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免及生化检测技术测定10个MI家系的50名成员的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家系中各组成员糖负荷压60,120min的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及IR值明显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C肽与胰岛素克分子比值降低。结论:MI家系中各组成员均易发生IR,遗传因素在IR发生中起重要作用,IR是冠心病(CHD)独立的预测因素。所以,对其予以早期干预,对MI家系成员CHD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家系 胰岛素抵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志梅 杨梅荣 +1 位作者 齐国先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以指导对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选择首次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 5 3例 ,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 (A组 )和药物治疗组 (B组 ) ,A组病人于AMI后 2~ 4周行冠脉造影并证实存在梗塞相关血管 (IRA)而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其他治疗同B组。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 ,并于半年后复查 ,随访半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中部的最大收缩期流速 (Vp)及二尖瓣舒张晚期与早期峰值流速之比值 (A/E)。结果 :A组的 3 2例病人PTCA及支架植入均获成功 ,且达 3级TIMI血流。半年后 ,A、B组各失访 2例 ,剩余病人中 ,A组 (3 0人 )和B组 (19人 )随访前后在心率、血压、血糖及血脂方面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与梗塞后 2~ 4周比较 ,B组Vp、A/E、WMI及LVEF无改善(P >0 .0 5 ) ,而A组Vp、A/E及WMI均有显著改善 (P<0 .0 5 ) ;半年后 ,B组病人再梗塞、室壁瘤形成及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均高于A组 (P <0 .0 5及P <0 .0 1) ;A组与B组比较 ,Vp、A/E、WMI及LVEF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及P <0 .0 1) ,但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HCMV IgM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雪莉 张薇 +1 位作者 张斯萌 崔梦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人巨细胞病毒(HVMV)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采集的7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8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清进行HCMV IgM抗体检测,并与72例健康对照(正常... 目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人巨细胞病毒(HVMV)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采集的7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8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血清进行HCMV IgM抗体检测,并与72例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及脑梗死组血中HCMV IgM抗体OD值分别为(0.60±0.05)、(0.81±0.08)和(0.94±0.07),HCMV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8%、39.0%和49.4%。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脑梗死组血中HCMVIgM抗体水平和HCMV IgM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V IgM抗体阳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OR值分别为2.95和4.51,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39~6.27]和[2.16~9.4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血中HCMV IgM抗体增高,提示HCMV感染与两者的发生相关,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CMV抗体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信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月兰 刘蔚 +4 位作者 齐国先 郑小伟 皮文艳 魏兵 鲍凤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2 .8± 4.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5 .4± 8.1) %。因球囊扩张后不理想占 43.7% (4 9枚 )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占 2 5 .9% (2 9枚 ) ,选择性置入支架占 30 .4% (34枚 )。严重并发症 2例 (2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PTCA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腹膜炎腹水G-CSF测定的临床意义
19
作者 赵金满 刘延君 +2 位作者 傅宝玉 刘力 赵洪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5 例自发性腹膜炎和25 例非细菌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G-CSF。结果:在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阳性率(...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5 例自发性腹膜炎和25 例非细菌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G-CSF。结果:在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阳性率(92% )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腹水中的阳性率(4% ),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其敏感性为92% ,特异性为96% 。并且腹水中的G-CS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自发性腹膜炎感染的控制,腹水G-CSF水平逐渐降至正常。结论:腹水G-CSF检测可有效区别自发性腹膜炎与非感染性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腹膜炎 腹水 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千出血的病理与临床(摘要)
20
作者 饶明俐 刘多三 +1 位作者 胡林森 吴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4年第4期437-437,共1页
病理解剖证实在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除13例外,39例有继发性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12例、桥脑出血9例、中脑及桥脑均有出血者18例;位于被盖部者28例,基底部4例、二者均有者7例。出血常为多发,大小不一,直径大于0.5cm者9例,称大出血,... 病理解剖证实在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除13例外,39例有继发性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12例、桥脑出血9例、中脑及桥脑均有出血者18例;位于被盖部者28例,基底部4例、二者均有者7例。出血常为多发,大小不一,直径大于0.5cm者9例,称大出血,其余30例呈点片状出血,称小出血。点片状多见于被盖部,索条状多见于基底部。出血组39例与无出血组13例脑标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管 发脑 高血压 动脉出血 脑干出血 基底部 出血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