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双蕾 范冠杰 +3 位作者 唐爱华 刘春红 罗广波 唐咸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壮骨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随机对照 (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 )分组 ,比较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30例用壮骨胶囊及钙剂 (钙尔奇D片 ,每次6 0 0mg ,每日 1次 ) 6个月与 30例单用钙剂 (钙尔奇D ,每次... 目的 观察中药壮骨胶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理。方法 随机对照 (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 )分组 ,比较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30例用壮骨胶囊及钙剂 (钙尔奇D片 ,每次6 0 0mg ,每日 1次 ) 6个月与 30例单用钙剂 (钙尔奇D ,每次 6 0 0mg,每日 1次 ) 6个月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 6个月后腰椎 (L2 4)骨密度 (BMD)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 (P <0 0 1) ,升高率为 2 1%。对照组BMD无明显改变。用药 6个月后治疗组BMD较对照组高 (P <0 0 5 )。血骨钙素 (BGP)在治疗 6个月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的尿吡啶啉与肌酐比值 (U PYD/Cr)在治疗 6个月后显著下降 ,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的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 (U DPD/Cr)在治疗 6个月后显著下降 ,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用药 6个月后雌二醇 (E2 )上升 ,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BGP、U PYD/Cr、U DPD/Cr、雌二醇等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壮骨胶囊有增加雌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减缓骨量丢失、增加BM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组 治疗后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BMD 胶囊 肌酐比值 钙剂 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益肾颗粒干预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冕 赵进喜 +2 位作者 董超 封然 伍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目的: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三黄益肾颗粒对气阴两虚、血瘀湿浊证的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中药三黄益肾颗粒和西药厄贝沙坦,基于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病例56例,治疗... 目的: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观察三黄益肾颗粒对气阴两虚、血瘀湿浊证的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中药三黄益肾颗粒和西药厄贝沙坦,基于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病例56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2组均可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显著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P<0.05),综合疗效评定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P<0.01)。2组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基于益气养阴化瘀泄浊治法的三黄益肾颗粒可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三黄益肾颗粒 益气养阴 化瘀泄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桥本氏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3
作者 朱本章 蒲丹 +3 位作者 高慧 马秀萍 施秉银 牛恕淼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79-582,共4页
以成人桥本氏病60例为对照,分析了60例儿童桥本氏病。显示:①阳性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家族史较成人组多见(P=0.0126);②甲状腺峡部大为主者多于成人组(X2=49,P<0.05);甲状腺质地硬或韧如橡皮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12.48,P<... 以成人桥本氏病60例为对照,分析了60例儿童桥本氏病。显示:①阳性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家族史较成人组多见(P=0.0126);②甲状腺峡部大为主者多于成人组(X2=49,P<0.05);甲状腺质地硬或韧如橡皮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12.48,P<0.001),伴结节者显著少于成人组(X2=8.2,P<0.01);③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微粒体抗体(TMAb)阴性者显著多于成人组(X2=5.1和X3=5.81,P均<0.05);④淋巴细胞型显著多于成人组(X2=7.01,P<0.01),而嗜酸细胞型明显少于成人组(X3=3.89,P<0.05);⑤甲状腺肿大程度、生化和碘代谢,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儿童 抗体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SIL-2R的分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润华 马秀萍 +1 位作者 高慧 施秉银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82-585,606,共5页
为了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SIL-2R异常分泌的原因,应用细胞培养法检测了24例Graves'病,16例健康对照的外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IL-2产生、SIL-2R释放的状况,以及去除单核细胞对它们的影响。... 为了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SIL-2R异常分泌的原因,应用细胞培养法检测了24例Graves'病,16例健康对照的外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IL-2产生、SIL-2R释放的状况,以及去除单核细胞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Graves'甲亢IL-2释放水平低于对照,而SIL-2R水平高于对照。去除单核细胞可增加Graves'病患者IL-2的产生。但以上处理对正常对照IL-2、SIL-2R产生无影响。提示单核细胞在Grave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产生不足中起重要作用,而SIL-2R水平增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IL-2 SIL-2R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GA及TM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姚孝礼 徐苑苑 杨建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41-542,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血清 抗体 TGA T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的初步临床观察
6
作者 姚孝礼 高慧 +1 位作者 黄玉竹 唐明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60,共3页
观察了拜糖平对27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影响及其副作用,并与非拜糖平降糖药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并糖平可使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用药1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反为13.38%~14.42%,2周,餐后2h血糖下降... 观察了拜糖平对27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影响及其副作用,并与非拜糖平降糖药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并糖平可使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用药1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反为13.38%~14.42%,2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为18.42%~18.94%,对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除轻度胃肠道副作用外,无肝肾功及血、尿常规异常。提示拜糖平是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糖平 糖尿病 餐后高血糖
全文增补中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尿酸的关系
7
作者 王亚雯 李凯 +4 位作者 蔡静 郭梅琦 潘斌晶 闫均新 刘靖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尿酸(SUA)的关系,为临床上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51例,根据SF的四分...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尿酸(SUA)的关系,为临床上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51例,根据SF的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Q1组(SF<76.2 ng/mL,87例)、Q2组(SF为76.2~138.9 ng/mL,88例)、Q3组(SF为139.0~240.9 ng/mL,87例)、Q4组(SF≥241.0 ng/mL,89例),比较不同SF水平组患者SUA水平、HUA患病率的差异。根据是否合并HUA将T2DM患者分为HUA组(54例)和非HUA组(297例),比较两组之间SF水平及高铁蛋白血症患病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SF与SUA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HU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患者Q4组SUA水平[(344.54±105.94)μmol/L]高于Q1组[(308.34±79.60)μmol/L,P<0.05],不同SF水平组间HUA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SF水平[174.50(105.40,295.25)ng/mL]高于非HUA组[129.00(69.55,226.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患者高铁蛋白血症的患病率(18.52%,10/54)与非HUA组(17.17%,51/2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SUA与SF呈正相关(rs=0.110,P=0.04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SUA呈独立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HUA呈独立正相关(OR=1.003,P=0.023)。结论T2DM患者SF水平与SUA密切相关,SF是T2DM患者HU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 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45
8
作者 蒋升 谢自敬 张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1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观察不同性别鼠模型稳定性。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监测不同时点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饮水量、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注射STZ后第3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其中雄鼠自给药第14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6周,均满足成模标准,雌性大鼠约4周后血糖才趋于稳定。结论腹腔注射STZ可诱导大鼠发生I型糖尿病,是目前制备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佳途径。但其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鼠于腹腔注射STZ 14 d后模型即稳定,雌鼠腹腔注射STZ 4周后模型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Ⅰ型 链脲佐菌素 模型 动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表达P38信号通路和MCP-1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艳波 李为民 韩君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P38MAPK和MCP-1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硒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胰岛素或过氧化氢体外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以Westernblot法或RT-PCR法检测P38MAPK和MCP-1在H... 目的:探讨P38MAPK和MCP-1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硒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胰岛素或过氧化氢体外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以Westernblot法或RT-PCR法检测P38MAPK和MCP-1在HUVEC的表达。检测并比较有无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或硒预处理,以上4种因素对P38MAPK和MCP-1在HUVEC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葡萄糖、AGE、胰岛素或过氧化氢均可独立激活P38MAPK,并增加MCP-1在HUVEC的表达。SB203580显著抑制MCP-1的表达。硒抑制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MCP-1的表达。结论:P38MAPK是MCP-1的上游信号分子,表明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硒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而抑制MCP-1表达,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信号通路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与P38信号通路对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艳波 韩君勇 安赤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5-747,共3页
目的:研究P38信号通路(P38MAPK)与Ⅳ型胶原(ColⅣ)蛋白及纤维连接素(FN)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P38MAPK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以及辛伐他汀(SI)在防治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分别以高葡萄糖(HG)、糖基化终末产... 目的:研究P38信号通路(P38MAPK)与Ⅳ型胶原(ColⅣ)蛋白及纤维连接素(FN)mRNA表达的关系,探讨P38MAPK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以及辛伐他汀(SI)在防治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分别以高葡萄糖(HG)、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或过氧化氢(H2O2)孵育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以Westernblot或RT-PCR检测P38MAPK和ColⅣ及FN在RMC中蛋白或mRNA的表达。检测并比较有无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或SI预处理时,以上3种因素对P38MAPK和ColⅣ蛋白及FNmRNA在RMC中表达的影响。结果:HG、AGE或H2O2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增强磷酸化P38MAPK、ColⅣ及FN在RMC中的表达。SB203580可显著抑制ColⅣ蛋白及FNmRNA的表达;SI可抑制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ColⅣ蛋白及FNmRNA的表达。结论:P38MAPK是ColⅣ及FN的上游信号分子,表明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SI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进而抑制ColⅣ蛋白及FNmRNA的表达,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辛伐他汀 Ⅳ型胶原 纤维连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伟华 江红 匡洪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北方汉族2型DM患者的HLA-DRB1*04亚型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东北地区汉族2型DM患者中共检出9种HLA-DRB1*04亚型。2型DM伴大血管病变组DRB1*0404等位基因频率较2型DM无并发症组显著增高;但DRB1*0403等位基因频率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减少。结论1型DM与2型DM可能具有相似的HLA遗传背景。DRB1*0404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易患基因,DRB1*0403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基因。HLA-DRB1*0404等位基因是患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体外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纪珠 刘晓民 +1 位作者 林春艳 朱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0-231,157,共3页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及骨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RPMI 1640培养液分别对水囊引产胎儿及新生大鼠颅顶骨进行组织培养,并将等量的胎儿或大鼠的颅顶骨骨组织分为实验组(辛伐他汀1μmol/L)和对照组,除动态观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及骨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RPMI 1640培养液分别对水囊引产胎儿及新生大鼠颅顶骨进行组织培养,并将等量的胎儿或大鼠的颅顶骨骨组织分为实验组(辛伐他汀1μmol/L)和对照组,除动态观察比较不同培养液中成骨细胞的增殖状况外,将培养7d后的颅顶骨组织块制成半薄或超薄病理切片,于光镜下和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新生骨组织厚度,记录成骨细胞数;同时,对留取的培养液测定其中的碱性磷酸酶(AKP)及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 在培养过程中,可见实验组胎儿和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对照组成骨细胞生长缓慢,数量少,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培养7d后可见实验组胎儿及大鼠颅骨新生骨组织的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单位长度(0.3 mm)新生骨组织内成骨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成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少见破骨细胞,而对照组成骨细胞处于衰老状态,细胞器少见,可见大量破骨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AKP及BG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在体外实验中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和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价值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体 骨形成 骨细胞分化 骨细胞增殖 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环氧化酶-2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艳波 李为民 韩君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环氧化酶2(COX2)的作用,从而研究P38MAPK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HUVEC;检测P38MAPK和COX2在HUVE...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环氧化酶2(COX2)的作用,从而研究P38MAPK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HUVEC;检测P38MAPK和COX2在HUVEC的蛋白表达。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HUVEC后,再用上述四种因素刺激HUVEC,检测COX2在HUVEC的蛋白表达。结果:高葡萄糖、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均可独立激活P38MAPK,使磷酸化P38MAPK表达量增加,COX2蛋白表达量也增加;SB203580预处理后,COX2表达被显著抑制。结论:P38MAPK调控COX2的表达,它是COX2的上游信号分子,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信号通路 环氧化酶-2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7、BMP-9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峰 董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7、B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0、10-11、10-10、10-9、10-8、10-7mol/L)间歇性(24 h/周期,前12 h rhPTH1-34干预)刺激体外...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7、B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0、10-11、10-10、10-9、10-8、10-7mol/L)间歇性(24 h/周期,前12 h rhPTH1-34干预)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BMP-7、BMP-9基因的表达。结果间歇性小剂量rhPTH1-34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增强BMP-7、BMP-9基因的表达。结论间歇性小剂量rhPTH1-34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可能与BMP-7、BMP-9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 成骨细胞 增殖 BMP-7 B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肥胖治疗的反思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昕媛 林洪彬 刘昊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1期114-115,共2页
通过分析肥胖症治疗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肥胖症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期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正确进行肥胖症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肥胖症治疗 公共卫生 心理问题 儿童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特征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晖 张真稳 +2 位作者 朱妍 沈捷 马向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探讨育龄期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与代谢特点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伴和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2008~2009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育龄期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与代谢特点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伴和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2008~2009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50例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表现、内分泌与代谢特点。比较两组患者NAFLD、胰岛素抵抗(I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发生情况及一般临床参数。结果:50例PCOS患者中育龄期与青春期患者分别有34例和16例,主诉有月经稀发、无排卵、不育,高雄激素表现包括多毛、痤疮、脂溢性脱发和高雄激素血症,代谢紊乱表现包括肥胖或超重、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血脂紊乱。育龄期患者中按不同方法计算IR者占25.6%~41.2%。青春期患者中按不同方法计算的IR者占40.8%~50.6%。PCOS组NAFLDI、R、ALT升高的发生率与非PCOS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OS是涉及多系统的疾病,要重视PCOS患者,特别是青春期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的筛查与诊治。NAFLD在PCOS患者中患病率高。PCOS、NAFLD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共刺激分子B7-1/CD80胞外编码区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杨章民 张进安 +1 位作者 王剑利 司履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用RT PCR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克隆了编码共刺激分子B7 1 /CD80胞外区的cDNA ,并用Sanger链终止法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 ,所获cDNA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人B7 1 /CD80cDNA序列的对应部分仅有两个碱基存在差异( 6 58位A→T ,773位A... 用RT PCR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克隆了编码共刺激分子B7 1 /CD80胞外区的cDNA ,并用Sanger链终止法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 ,所获cDNA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人B7 1 /CD80cDNA序列的对应部分仅有两个碱基存在差异( 6 58位A→T ,773位A→G) ,这为探讨B7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共刺激分子 B7-1/CD80 胞外编码区 CDNA 序列分析 RT-PCR法 基因克隆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包丽华 林华 张克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4-345,361,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变化。方法将31例PHPT患者分为3组:绝经后妇女组、绝经前妇女组和男性组。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及尿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测量。结果①术后3...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变化。方法将31例PHPT患者分为3组:绝经后妇女组、绝经前妇女组和男性组。手术前后分别检测血及尿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测量。结果①术后3个月开始骨痛明显减轻直至消失,骨骼畸形和行走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缓解;②3组患者术后半年骨量都明显增加,1年时达到最高,2年时男性组及绝经前妇女组骨量基本维持不变,绝经后妇女组骨量开始减少。骨量增加的部位以腰椎最为明显,股骨次之,前臂骨量变化较缓慢;③术后绝大部分患者骨代谢指标均达正常范围。结论PHTP如不及时治疗对骨骼的危害极大,尽早手术可减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对骨骼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骨量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代谢指标 手术治疗 影响的研究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量变化 绝经后妇女 绝经前妇女 骨骼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丽红 朱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112例糖尿病患者测定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3组.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24 h动态心率变异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率变异(HRV)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112例糖尿病患者测定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3组.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24 h动态心率变异性(HRV)频谱分析技术测定HRV,并与Hcy作相关分析.[结果](1)轻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5 min平均心率的标准差(SDANN)、爱丁堡指数(PNN50)、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MSD)均低于正常组(P< 0.05~0.01),并且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轻度与中度升高组中HRV时域指标有进一步下降.(2) Hcy升高组中高频(HF)显著低于Hcy正常组(P<0.01),Hcy升高组中低频(LF)较Hcy正常组明显减低(P< 0.01),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指标(LF/HF)在Hcy升高组较正常组升高(P<0.05).(3)2型糖尿病Hcy升高者HRV指数较正常组有所下降,Hcy与HRV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Hcy血症患者心率变异中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各项指标参数均减低,并出现自主神经的损害,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昼夜节律改变丧失.Hcy是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相关因素,对早期发现自主神经病变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Hcy) 心率变异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EB病毒性肺炎合并EB病毒性脑炎一例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逸 张凌云 +1 位作者 曾朝阳 赵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6-689,共4页
EB病毒作为一种以人为宿主的病毒长期潜伏于人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现报告一例某院收治的成人EB病毒性肺炎合并EB病毒性脑炎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明... EB病毒作为一种以人为宿主的病毒长期潜伏于人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现报告一例某院收治的成人EB病毒性肺炎合并EB病毒性脑炎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明确诊断,予以抗病毒治疗后完全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脑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