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88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冀林华 李娜 +8 位作者 郑杰 崔森 李占全 熊辉霞 罗伟 马晓静 熊华 尹启超 建磊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118-3119,共2页
本研究收集初诊老年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老年ML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情况,为本地区老年淋巴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按... 本研究收集初诊老年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该地区老年ML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生存情况,为本地区老年淋巴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按照WHO2001年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病理及免疫分型检查确诊的住院初诊老年ML患者8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恶性淋巴瘤 免疫分型 分类标准 淋巴细胞为主型 CHOP 滤泡性淋巴瘤 淋巴细胞计数 临床资料 间变性 ARB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指数监测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茜 张丽 吴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监测指导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00例,年龄20~3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IoC监测组(IoC组)和临床组(C组).两... 目的 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监测指导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00例,年龄20~30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IoC监测组(IoC组)和临床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TCI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从4.0μg/ml起始,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1.0μg/kg.IoC组TCI丙泊酚至IoC指数为40~60之间,将IoC始终维持在45±3,且根据IoC值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组采用改良OAA/S评分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输注丙泊酚至OAA/S评分达到1分(对轻度摇动患者躯体无反应).记录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扩宫、吸宫和清醒时的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IoC组丙泊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给药前比较,睫毛反射消失、扩宫、吸宫时两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oC监测对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丙泊酚用药和麻醉深度调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监测 丙泊酚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某监狱劳教人员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英 蒋彩花 +3 位作者 王俊玲 赵静 邓云峰 刘志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掌握山东省某监狱某监区劳教人员结核病的传播流行以及潜伏结核感染情况。方法对某监区314名劳教人员进行了结核病筛查,筛查者同时作胸透、HIV试验、结核菌素试验、ELISPOT试验,并对每个人进行了有关资料调查,对筛查人群中有咳嗽咳... 目的掌握山东省某监狱某监区劳教人员结核病的传播流行以及潜伏结核感染情况。方法对某监区314名劳教人员进行了结核病筛查,筛查者同时作胸透、HIV试验、结核菌素试验、ELISPOT试验,并对每个人进行了有关资料调查,对筛查人群中有咳嗽咳痰症状者以及已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314名筛查者HIV结果全部为阴性;3例分枝杆菌培养阳性都是结核分枝杆菌,A患者分离的结核杆菌是非北京家族,B患者和C筛查者分离的结核杆菌是北京家族,菌株成簇,312人同时有2种试验T-SPOT.TB试验阳性率为27.9%,PPD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0mm,阳性率为81.7%,2种试验结果的符合率为42.3%(95%CI,36.8%~47.8%)。结论以T-SPOT.TB试验结果阳性为结核感染的参考标准,该监区潜伏结核感染率为27.6%(86/312);结核病患病率为0.93%;结核病人部分是内源性复燃引起,部分是在狱内由于新近感染结核菌而引起,监狱内结核病存在局部范围内的传播,该监区在结核病治疗、预防和控制工作方面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普查 监狱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淋巴引流阻滞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兔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轩 贾丽丽 +3 位作者 孙保亮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兔脑脊液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兔SAH及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d抽取脑脊液加入PC12细胞培养基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F12...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兔脑脊液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兔SAH及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d抽取脑脊液加入PC12细胞培养基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F12培养基)、正常脑脊液组、SAH脑脊液组、SAH+CLB脑脊液组,分别于培养0.5h、1h、2h、4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ax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结果:MTT、LDH结果显示,与正常脑脊液组比较,SAH脑脊液组和SAH+CLB脑脊液组脑脊液使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率增加,以后组更为显著;正常脑脊液对PC12细胞无明显损伤作用。在SAH脑脊液组和SAH+CLB脑脊液组均发现PC12细胞Bax及HSP70蛋白表达;Bax蛋白表达后组大于前组,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在0.5h和1h,SAH+CLB脑脊液组HSP70蛋白表达强于SAH脑脊液组,而在2h和4h则表达减弱。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可加重SAH兔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表明脑淋巴引流通路在SAH后可能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淋巴引流 PC12细胞 蛋白质BAX 热休克蛋白质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11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兵 弭守玲 +1 位作者 靳晓华 李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降纤酶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延髓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希江 茅金宝 +4 位作者 刘光杰 王红 王岩 王公明 张孟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50-2453,共4页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在骨癌痛大鼠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CP组)。癌细胞接种前后不同时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检测和胫骨X线检查,并于相应时点...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在骨癌痛大鼠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CP组)。癌细胞接种前后不同时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检测和胫骨X线检查,并于相应时点取延髓组织,定量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整联蛋白alpha M(ITGAM)、分化抗原簇14(CD14)和Toll样受体4(TLR4)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 RNA表达。结果:与N组和S组比较,BCP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ITGAM、CD14和TLR4及GFAP m RNA从接种后第7天开始表达增加,并持续至接种后21 d(P<0.05)。X线片显示BCP组术后胫骨注射部位可见逐渐加重的骨质破坏。结论 :骨癌痛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上调,该核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胶质细胞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归一分析法分析我院2005年床位工作效率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红 顾宏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0,共1页
关键词 床位工作效率 归一分析法 医院统计工作 床位效率指数 周转次数 床位使用率 资料来源 指数模型 年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仰卧截石位双镜联合输尿管会师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瘘(附42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增箎 刘丽 +6 位作者 赵谦 席兰 宋飞 侯飓 郭环宇 黄伟 邵建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医源性损伤导致输尿管阴道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 2013年1月,选取4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后输尿管阴道瘘,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Wolf F9.8输尿管短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长镜引导置入双J管行输尿管会师术.结...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医源性损伤导致输尿管阴道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 2013年1月,选取4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后输尿管阴道瘘,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Wolf F9.8输尿管短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长镜引导置入双J管行输尿管会师术.结果 2例失败,肾造瘘术后3个月行开放手术.40例手术成功者漏尿于术后逐渐减少并在48小时内停止.术后1个月输尿管窦道基本成形,术后2个月拔除肾造瘘管,3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患侧输尿管通畅,拔双J管.随访6~24个月,平均14.7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会师术是处理输尿管阴道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经皮肾穿刺造瘘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阴道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对听骨链解剖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兵 靳兆军 +1 位作者 赵娜 蒋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听骨链 解剖结构 仿真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护理模式改革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基于ISO9004-2009标准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青 陈燕 +2 位作者 赵霞 范红 李慎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以ISO9004—2009持续质量改进标准为质量保障,我院护理模式改革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方法:运用借鉴-嫁接-创新分析法。结果:以ISO9004—2009为标准,自我院护理模式改革以来形成了坚实的护理模式改革质量管理理论体系... 目的:探讨以ISO9004—2009持续质量改进标准为质量保障,我院护理模式改革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方法:运用借鉴-嫁接-创新分析法。结果:以ISO9004—2009为标准,自我院护理模式改革以来形成了坚实的护理模式改革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结论:ISO9004-2009标准在我院护理模式改革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9004—2009标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模式改革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后延伸部形态学特征及与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令东 周聊生 +2 位作者 李群 李莹 娄兹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人房室结双径路,尤其是慢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1)取17例尸检心脏包括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2)由冠状窦口向房室结方向在心内膜下注射墨汁0.5 ml,24h后光镜观察墨... 目的:研究人房室结双径路,尤其是慢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1)取17例尸检心脏包括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2)由冠状窦口向房室结方向在心内膜下注射墨汁0.5 ml,24h后光镜观察墨汁走向。结果:17例标本均可发现房室结,房室结前向形成房室束(His束),发现47%(8例)有明确向后延伸-左后延伸和右后延伸,35%(6例)仅有右后延伸,1例发现仅有左后延伸,2例未发现有向后延伸。向后延伸由房室结自然延伸而成,其有房室结自然延伸而成,左后延伸朝左行向房间隔,右后延伸行向右,与三尖瓣隔瓣近乎平行,纤维可达冠状窦口附近。结论:房室结后延伸部可能为慢径路,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射频消融慢径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双径路 组织学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子彦 路方红 +6 位作者 栾杨 谢毅 付越榕 刘建平 韩凯 张秀芹 Yvan Touitou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褪黑素 (松果腺主要在夜间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 )水平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14 4例济南市人 (31~ 110岁 )夜间 (0 2 :0 0 )及白天 (0 8:0 0 )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 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随着年龄增长...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褪黑素 (松果腺主要在夜间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 )水平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14 4例济南市人 (31~ 110岁 )夜间 (0 2 :0 0 )及白天 (0 8:0 0 )血清褪黑素水平。结果 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与成年人组比较 70岁组和 >80岁组的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女性的褪黑素水平略高于男性 (P <0 .0 5 ) ;健康老年人与老年患者 (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比较褪黑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对白天血清褪黑素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年龄与性别是影响老年人夜间血清褪黑素水平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未能显示健康状况对老年人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 年龄因素 性别国素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外侧下部皮瓣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家伟 张华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臂外侧皮瓣属于肌间隙或肌间隔血管源类型的筋膜皮瓣,临床上根据血管蒂的走行和供皮部位,分为臂外侧上部皮瓣、臂外侧中部皮瓣和臂外侧下部皮瓣三种。本文论述了臂外侧下部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优缺点及并发症... 臂外侧皮瓣属于肌间隙或肌间隔血管源类型的筋膜皮瓣,临床上根据血管蒂的走行和供皮部位,分为臂外侧上部皮瓣、臂外侧中部皮瓣和臂外侧下部皮瓣三种。本文论述了臂外侧下部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优缺点及并发症等,认为该皮瓣质地较好,血管蒂较长,外径较粗(1mm以上),适于显微吻合;皮瓣切取方便,有感觉神经支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舌再造,口底重建和充填面部凹陷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臂外侧皮瓣 显微重建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庆大 李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醇对脑淋巴引流阻滞所致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加重的影响
15
作者 王轩 陈锋 +4 位作者 高兵 高向东 贾丽丽 杨明峰 孙保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吡哆醇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吡哆醇组、SAH+CLB+生理盐水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吡哆醇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吡哆醇组、SAH+CLB+生理盐水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于第2次注血3 d后检测相关指标。SAH+CLB+吡哆醇组于CLB术前30 min按50 mg.kg-1腹腔注射吡哆醇生理盐水溶液,每天以上述半量重复注射2次。采用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原位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检测大鼠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又明显高于SAH组(P<0.01),SAH+CLB+吡哆醇组与SAH+CLB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弱(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最高,与SAH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AH+CLB+吡哆醇组与SAH+CLB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弱(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SAH组(P<0.01),SAH+CLB+吡哆醇组较SAH+CLB组表达增强。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可以通过Caspase-3高表达和Bcl-2低表达加重SAH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吡哆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淋巴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鼠 凋亡 吡哆醇 CASPASE-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阻断加重SAH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
16
作者 孙保亮 贾丽丽 +5 位作者 王轩 杨明峰 王海涛 谢方民 袁慧 曹明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SAH及脑淋巴引流阻滞(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d抽取脑脊液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脑脊液)、SAH脑脊液组...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SAH及脑淋巴引流阻滞(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d抽取脑脊液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脑脊液)、SAH脑脊液组,SAH+CLB脑脊液组,分别于培养0.5、1、2、4h后,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细胞骨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脑脊液组PC12细胞LDH释放率增加;SAH+CLB脑脊液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SAH脑脊液组。正常脑脊液不引起PC12细胞细胞骨架改变,SAH脑脊液组及SAH+CLB脑脊液组PC12细胞胞质着色较弱,突起变短甚至回缩,胞核呈现凋亡特征,上述表现以SAH+CLB组更为明显。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加重SAH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提示通过改善脑淋巴引流途径可减轻SAH继发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脑淋巴引流 PC12细胞 乳酸脱氢酶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在不同原因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于伟 刘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的辛伐他汀在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对不同原因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机制分为缺血组(35例)与非缺血组(32例),测量基线水平的血浆脑利钠肽(BNP...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的辛伐他汀在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对不同原因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机制分为缺血组(35例)与非缺血组(32例),测量基线水平的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均给予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个月后重复测量上述相关参数,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缺血组BNP、6MWD、LVEDID和LVEF显著改善,均优于非缺血组(均为P<0.05)。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个月安全、有效,显著改善心功能,效果优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肌缺血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正常高值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仲昭禄 赵颖馨 +3 位作者 路方红 王舒健 潘慧 李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与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受试对象286例,其中理想血压组(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 33 kPa)90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96例,对所有入选...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与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受试对象286例,其中理想血压组(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 33 kPa)90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96例,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参数将血压正常高值组又分为杓型组103例,非杓型组93例,同时进行crPWV及颈动脉IMT检测。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均值较杓型组升高[(122.00)±9.74)mm Hg vs(11 6.74±8.66)mm Hg,P<0.05]。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各指标均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0.01),非杓型组crPWV较杓型组升高[(9.53±1.14)m/s vs(8.38±0.88)m/s.P<0.05],非杓型组IMT较杓型组升高[(0.93±0.11)mm vs(0.81±0.1 2)mm,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均值等是crPWV的影响因素,夜间舒张压下降率、24 h收缩压均值、甘油三酯是IMT的影响因素。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crPWV及IMT密切相关,血压正常高值者已出现血管结构与弹性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高血压 血管内膜 颈动脉 顺应性 血压监测 便携式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转录因子ZEB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亚敏 李金枝 +2 位作者 张媛媛 石端博 贺峻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ZE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33例乳腺增生组织、9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67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16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及20例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ZE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33例乳腺增生组织、9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67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16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及20例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ZEB1的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乳腺增生症及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ZEB1呈阴性,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ZEB1的阳性率分别为13.43%(9/67)、37.50%(6/16)和55.00%(11/2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ZEB1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中ZEB1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者ZEB1阳性率为32.20%(19/59),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13.20%(7/5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浸润性乳腺癌中ZEB1的阳性率与癌细胞的Ki-67增殖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Ki-67高增殖指数者ZEB1阳性率较高。ZEB1表达与ER、PR、HER-2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ZEB1在乳腺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升高。ZEB1与乳腺癌的增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ZEB1对研究乳腺癌侵袭转移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ZEB1转录因子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靳兆军 王敏 +3 位作者 亓恒新 蒋峰 高晓翙 周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外 ,还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3 0例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2 1例 ,2 3例共 2 7个椎间孔狭窄 ,12例共 15个横突孔狭窄 ,9个狭窄横突孔边缘骨质硬化增白 ,并可整体直观的观察韧带骨化、肥厚及椎管狭窄情况。结论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在显示颈椎退行性变各种病理改变方面比常规CT扫描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平面重建 MPR 诊断 颈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