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I数据的重庆市主城区批发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宗会明 陈欣 易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24-31,共8页
批发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配送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对城市商业空间和货运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采用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分析城市内批发业空... 批发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配送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对城市商业空间和货运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Getis-Ord Gi~*指数法,采用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类城市兴趣点(POI)数据,分析城市内批发业空间特征以及热点区域,并进一步探索分行业的批发业态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选址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网点圈层分布呈现城市批发业活动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特征,批发网点主要布局在距市中心5~10km的圈层范围内;②批发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状态,内环以内集聚中心呈现出"一带两点"的分布格局,且核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外围地区;③批发网点符合局域Getis-Ord Gi~*统计特征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其中九龙镇和石桥铺街道是显著性热点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④各批发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食品饮料类批发业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纺织服装和文化体育类批发业主要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城区商业中心地区或靠近城区的商品集散地,建材化工和机械设备类批发业多布局在城市外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批发业 集聚特征 重庆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回流人口识别方法及其规划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冷炳荣 陈俊伊 +2 位作者 盛佳慧 易峥 尹珂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142,共7页
人口回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西部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认识回流人口的空间规律、结构是新时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当前回流人口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回流人口识别方法,... 人口回流已成为全国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中西部人口净流出地区而言,认识回流人口的空间规律、结构是新时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配置空间资源的重要基础。在总结当前回流人口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机大数据的回流人口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回流规模、回流来源、回流去向、回流结构等4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在此基础上,以重庆为例验证回流人口的识别方法,并阐释回流人口的基本特征,由此提出中西部地区人口回流地区的空间规划应对策略,以便加快手机大数据在回流人口研究领域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人口 手机大数据 识别方法 规划应用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继珍 彭震宇 易峥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1,共7页
旅游意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旅游形象营销传播相关资料和马蜂窝网站景点的游客评论数据,提出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方法,从营销意象、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情感意象和认知意象5个方面进行旅游意象分... 旅游意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旅游形象营销传播相关资料和马蜂窝网站景点的游客评论数据,提出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方法,从营销意象、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情感意象和认知意象5个方面进行旅游意象分析研究。综合主体营销视角和客体感知视角的意象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重庆的旅游宣传营销所传达的旅游形象,基本都为客体所感知,客体对城市旅游的评价反映出主体营销意象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山水、美丽、非去不可”等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全域旅游的宣传塑造出网红城市IP,通过旅游热门地的时空变化,一种全城皆可游的意象传达到客体。同时,通过时间、空间、情感、认知的多维度客体旅游意象反馈为旅游形象打造和旅游业发展找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视角 文本分析 旅游意象 感知评价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圈层与范围划定方法及重庆实践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朝霞 盛佳慧 +1 位作者 冷炳荣 易峥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共8页
都市圈是大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存在超越行政区划范围的功能联系,其空间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和规划都市圈的基础。研究从都市圈的发展演变入手,基于都市圈的圈层式扩展,从实体地域、功能联系、辐射... 都市圈是大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存在超越行政区划范围的功能联系,其空间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和规划都市圈的基础。研究从都市圈的发展演变入手,基于都市圈的圈层式扩展,从实体地域、功能联系、辐射影响等视角开展研究,提出都市圈具有核心圈、紧密圈和辐射圈三圈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辨析圈层间的功能联系特征,确定可用于表征功能联系的数据及阈值,使用多源数据通过划定各个圈层确定都市圈范围。研究通过划定重庆都市圈范围总结了重庆都市圈的发展阶段特征,并从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关于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圈层结构 功能联系 范围划定方法 重庆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超大城市群陆路交通网络格局及可达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言 宗会明 +1 位作者 罗舒畅 易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24-32,共9页
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新常态,而交通网络作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条件,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显著。基于中国现状陆路交通网络,从交通网络数量、结构、可达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五个超大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特征及可达性格局。研... 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新常态,而交通网络作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条件,对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显著。基于中国现状陆路交通网络,从交通网络数量、结构、可达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五个超大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特征及可达性格局。研究表明:①沿海城市群在交通网络密度上显著高于内陆城市群,但外围区域交通建设滞后成为各城市群的通病。同时,过度强化大城市周边交通以及交通走廊建设已经导致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出现交通网络布局的真空地带。②沿海城市群高等级路网比重更高,并已经形成覆盖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的交通骨架,内陆城市群普遍以低等级路网为主,核心城市间通行能力不足,交通设施有待改善。③高铁对城市群可达性影响显著,可达性中心往往集中于高铁枢纽和高铁沿线。其中,沿海城市群在内部可达性方面表现优越,但在对外可达性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和内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则表现更为突出,传统的交通区位优势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陆路交通网络 可达性 空间格局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