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碳/碳复合材料疲劳试验后的断裂行为及剩余强度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文韬 张宏宇 +1 位作者 林位麒 赵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2,共7页
对改性碳/碳复合材料多层板试样在应力比0.1,-1下进行一定循环周次的疲劳试验后,再进行单向拉伸试验,测得复合材料的平均剩余强度;选择疲劳后具有规整穿透型裂纹的试样,基于其裂纹形貌在Abaqu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得到该试样... 对改性碳/碳复合材料多层板试样在应力比0.1,-1下进行一定循环周次的疲劳试验后,再进行单向拉伸试验,测得复合材料的平均剩余强度;选择疲劳后具有规整穿透型裂纹的试样,基于其裂纹形貌在Abaqus软件中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得到该试样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并以此作为断裂判据对其余试样的剩余强度进行预测,并与各试样的实测剩余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样断口上的疲劳裂纹均呈I型断裂模式,在应力比0.1,-1下的剩余强度均值分别为252.3,258.8 MPa;疲劳后具有规整穿透型裂纹的试样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为630 MPa·mm^(1/2),以此作为断裂判据得到其余试样的预测剩余强度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5%,说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疲劳 应力强度因子 剩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压异性条件下正交各向异性碳/碳复合材料舵轴性能分析
2
作者 杨鑫鑫 黄建栋 +2 位作者 杨浩 乔逸飞 王淑玉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7,共8页
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复合材料除了具有各向异性的本构特征,往往还具有拉、压异性的强度特征,会影响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进一步考虑材料拉、压强度的不同,有可能对结构的强度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以碳... 工程设计中应用的复合材料除了具有各向异性的本构特征,往往还具有拉、压异性的强度特征,会影响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进一步考虑材料拉、压强度的不同,有可能对结构的强度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以碳/碳复合材料空气舵舵轴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ABAQUS的USDFLD接口实现二次开发,对比分析考虑拉、压异性前后舵轴应力的变化,然后考虑材料的拉伸、压缩和面内剪切强度极限,引入相应的刚度折减模型,对舵轴在弯、剪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压异性会对复材结构应力分布产生明显影响,该分析方法能够对舵轴的破坏过程实现更精确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拉压异性 强度 刚度折减 USDF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平台大气密度的在轨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超杰 王博 +1 位作者 郭惠楠 秦来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针对飞行器在轨飞行时高空大气密度波动剧烈、气动特性辨识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瑞利散射理论的成像激光雷达大气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气体分子的瑞利散射光强与分子密度成正比的特性,通过分析电子倍增成像探测器(EMCCD)拍摄的测... 针对飞行器在轨飞行时高空大气密度波动剧烈、气动特性辨识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瑞利散射理论的成像激光雷达大气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气体分子的瑞利散射光强与分子密度成正比的特性,通过分析电子倍增成像探测器(EMCCD)拍摄的测量流场区域内激光后向瑞利散射光柱,得到了不同距离处高精度的在线大气密度数据。搭建了基于空间飞行器平台的大气密度在轨测量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对大气密度的测量精度不大于5%,且具有非接触、时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因此在优化飞行器结构设计、提高气动辨识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大气密度 瑞利散射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辐射与流场耦合对火星进入热环境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聂春生 聂亮 +1 位作者 杨光 袁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0-1620,共11页
采用火星大气物理化学模型,求解带辐射源项的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S方程,对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高温流场和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气体辐射与非平衡流场耦合效应对流场和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流场... 采用火星大气物理化学模型,求解带辐射源项的三维热化学非平衡N-S方程,对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高温流场和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气体辐射与非平衡流场耦合效应对流场和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流场热化学非平衡效应显著,CO_(2)气体发生大规模离解,高度低至28.5 km仍存在热力学非平衡效应;2)热力学与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影响均与表面催化特性相关,完全催化热流要高于完全非催化热流50%以上;3)高温流场中的CO组分会产生较强的气体辐射加热,辐射热流与对流热流的比值为15%~45%,靠近肩部区域比值最大;4)气体辐射对非平衡流场的冷却效应使激波脱体距离减小;与非耦合方法相比,采用耦合方法得到的辐射热流降低约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辐射 非平衡 火星大气 气动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硬壳式圆筒结构的屈曲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骁峰 段毅 袁锐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6-170,共5页
应用特征值屈曲模态缺陷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修正的RIKS法,对薄壁圆筒硬壳式结构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求临界轴压,并和基于航天飞行器轴压稳定性试验数据统计的工程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采... 应用特征值屈曲模态缺陷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修正的RIKS法,对薄壁圆筒硬壳式结构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求临界轴压,并和基于航天飞行器轴压稳定性试验数据统计的工程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采用基于特征值屈曲模态缺陷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在工程设计中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以推广到求解其他结构形式的轴压稳定性问题,为解决航天飞行器硬壳结构及其他结构的失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屈曲 有限元 薄壁圆筒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传感器用感温材料与结构特性分析
6
作者 王超杰 王梦楠 +1 位作者 阎涛 袁广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0,共6页
针对现有蓝宝石光纤温度传感器测温上限难以突破1 700℃的瓶颈问题,本文分别从传感器测温结构和感温材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改进,以满足对2 000~2 500℃超高温的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接触-非接触相结合的新型传感器测温结构,并结合非接触... 针对现有蓝宝石光纤温度传感器测温上限难以突破1 700℃的瓶颈问题,本文分别从传感器测温结构和感温材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改进,以满足对2 000~2 500℃超高温的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接触-非接触相结合的新型传感器测温结构,并结合非接触式测温结构特点给出了Plank黑体辐射温度误差补偿公式,解决了非接触结构的准确测温问题.结合不同感温材料特性分别对难熔金属、陶瓷基复合材料和C/C复合材料的高温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包括材料强度、密度、抗氧化性、塑性、熔点等,筛选出适合作为超高温传感器的备选感温材料.针对筛选出的感温材料设计了抗热震性试验和抗氧化烧蚀试验,实验结果表明Hf B2-Si C复合材料能够满足超高温环境下对感温材料物理特性的特殊需求.传感器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非接触式新结构和Hf B2-Si C感温材料的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可对2 500℃高温进行长时间稳定测量,测量精度达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温度传感器 超高温 接触-非接触 测温结构 感温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流测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佟铁峰 王超杰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6,共4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高超声速飞行时,与空气的剧烈摩擦将在飞行器外表面产生大功率热流。探讨热流测量原理、国内外热流测量现状,介绍基于热电堆原理的垂直测量大功率热流的传感器研制方案,为解决大功率热流测量问题提供参考,为辨别飞... 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高超声速飞行时,与空气的剧烈摩擦将在飞行器外表面产生大功率热流。探讨热流测量原理、国内外热流测量现状,介绍基于热电堆原理的垂直测量大功率热流的传感器研制方案,为解决大功率热流测量问题提供参考,为辨别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并为总体设计和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 传感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吸气式超声速飞行器动载荷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骁峰 段毅 袁锐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5,57,共4页
基于超静定方程组的最小二乘法对飞行器遥测低频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求得振动模态的广义坐标,再根据模态叠加法对中心吸气式飞行器的动载荷工况和动载荷进行识别。在缺乏动载荷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将模态矩阵左乘辨识得到的广义加速度复... 基于超静定方程组的最小二乘法对飞行器遥测低频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求得振动模态的广义坐标,再根据模态叠加法对中心吸气式飞行器的动载荷工况和动载荷进行识别。在缺乏动载荷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将模态矩阵左乘辨识得到的广义加速度复现物理空间加速度,并与遥测低频振动加速度对比,验证了辨识出的广义坐标的正确性,证明了动载荷识别结果合理,不仅能识别载荷大小,也能识别载荷沿飞行器的空间结构分布,也证明了由亥姆赫兹不稳定现象引起的内外流干扰是引起飞行器动载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识别 模态叠加 最小二乘法 中心吸气式 超声速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氧耦合环境下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
9
作者 闵昌万 谭志勇 +1 位作者 龙丽平 费庆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5-848,共4页
为了准确表征C/C复合材料在热力氧耦合环境下的力学性能,采用高温试验装置,在不同的预应力与温度条件下对带/不带抗氧化涂层2类典型的C/C复合材料拉伸试验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应力水平导致C/C复合材料的损伤可分为扩散控制和... 为了准确表征C/C复合材料在热力氧耦合环境下的力学性能,采用高温试验装置,在不同的预应力与温度条件下对带/不带抗氧化涂层2类典型的C/C复合材料拉伸试验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应力水平导致C/C复合材料的损伤可分为扩散控制和反应控制2个阶段.在扩散控制阶段,结构各部分承载的均匀性较好;在反应控制阶段,材料拉伸模量显著下降.当高温下外载荷产生的应变小于等于0.2%时,不带抗氧化涂层C/C复合材料的强度约为带抗氧化涂层C/C复合材料强度的50%.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强度性能变化不显著,但随时间增加,其高温强度逐渐下降.研究结果对于C/C复合材料在飞行环境下的强度设计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氧耦合 C 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