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器热控材料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向艳超 高鸿 +1 位作者 文明 赵啟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64-69,共6页
热控材料是实现航天器热控功能的重要介质,是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的基础。航天器热控系统中大量使用多层隔热材料、导热材料、热控涂层、界面材料等均是利用材料自身热物理特性实现航天器温度场的控制。本文从航天器热控材料工程应用角度... 热控材料是实现航天器热控功能的重要介质,是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的基础。航天器热控系统中大量使用多层隔热材料、导热材料、热控涂层、界面材料等均是利用材料自身热物理特性实现航天器温度场的控制。本文从航天器热控材料工程应用角度,综述了航天器热控系统常用的隔热材料、高导热材料、涂层材料及界面材料等四类热控材料的研究与空间应用进展,分析了未来空间科学探测、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等空间应用场景在深低温及高温环境下对热控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对深低温和高温环境下高效隔热材料、特种涂层材料等航天器热控材料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热控材料 隔热材料 导热材料 界面材料 热控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三号“玉兔”巡视器热控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向艳超 陈建新 张冰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3-1209,共7页
根据嫦娥三号'玉兔'巡视器总体构形特点和任务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巡视器月昼散热和月夜保温热控设计思路,具体描述了巡视器月昼朝天散热和月夜利用两相流体回路、同位素热源进行设备保温的热控设计方法。经过热平衡试验验... 根据嫦娥三号'玉兔'巡视器总体构形特点和任务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巡视器月昼散热和月夜保温热控设计思路,具体描述了巡视器月昼朝天散热和月夜利用两相流体回路、同位素热源进行设备保温的热控设计方法。经过热平衡试验验证和在轨飞行验证,热控分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均满足总体要求,设备温度均控制在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表明热控设计是合理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兔”巡视器 热控系统 同位素热源 两相流体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对流对我国空间站地面热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修正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宇 陈灵 +2 位作者 李振宇 韩海鹰 曹剑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8,共8页
针对如何正确评价自然对流对密封舱内空气、设备温度的影响程度,并尽量消除自然对流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我国空间站地面垂直、水平以及无自然对流状态下密封舱内空气以及不同仪器区域内采用冷板散热、... 针对如何正确评价自然对流对密封舱内空气、设备温度的影响程度,并尽量消除自然对流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我国空间站地面垂直、水平以及无自然对流状态下密封舱内空气以及不同仪器区域内采用冷板散热、通风散热和预埋管路散热设备的温度分布,分析了自然对流对地面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空间站通风流动条件下,舱内人活动区空气温度分布受自然对流的影响可以忽略;当通风散热设备表面附近空气流速大于0. 3 m/s时,自然对流对设备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冷板散热和支架管路/预埋管散热设备的温度受自然对流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自然对流 数值分析 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兔”巡视器活动式相机热设计及在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冰强 向艳超 +2 位作者 陈建新 宋馨 马巨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5,共8页
月面虹湾地区的环境温度为-180^+90℃,需同时解决"玉兔"巡视器活动式相机在桅杆复杂活动下的月昼散热问题和月夜无电能供给下的保温问题;另外月尘的不确定性也给相机热设计带来了风险。因此,月昼极端高温下,转动桅杆为相机寻... 月面虹湾地区的环境温度为-180^+90℃,需同时解决"玉兔"巡视器活动式相机在桅杆复杂活动下的月昼散热问题和月夜无电能供给下的保温问题;另外月尘的不确定性也给相机热设计带来了风险。因此,月昼极端高温下,转动桅杆为相机寻找最佳避暑姿态,并优化相机开关机时长比例,从而解决相机月昼散热问题。而在月夜极端低温下,则调整相机与巡视器的热耦合状态,将桅杆收拢至围栏内,借用巡视器月夜保温系统进行保温。此外,还对月尘在散热面上的沉降诱因进行分析,并采用限制工作太阳高度角应对月尘带来的风险。热分析和在轨实际数据比对结果表明,采用避暑姿态和间歇工作模式,月昼高温下相机工作温度最高可降低15℃;月夜桅杆收拢,相机温度不低于-26.1℃,相机安全度过月夜,并可节约4.5W同位素功率。文中热控与姿态相耦合的热控方法可解决行星表面巡视探测器活动式相机的高低温难题,降低了热设计的同位素资源,可为中国后续行星表面巡视探测器的热控设计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兔”巡视器 导航相机 全景相机 热设计 在轨热分析 月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元能质比的辐射器散热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丰茂龙 范含林 +1 位作者 黄家荣 钟奇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6期65-68,共4页
对管肋式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的散热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管肋式辐射器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及微元能质比(辐射器微元段单位质量散热能力)表达式,并采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出了微元能质比随工质温度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而提... 对管肋式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的散热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管肋式辐射器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及微元能质比(辐射器微元段单位质量散热能力)表达式,并采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出了微元能质比随工质温度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以辐射器微元能质比为基础的辐射器散热性能分析方法,以神舟飞船辐射器为例进行了求解验证,证明采用此方法求解辐射器散热性能有效且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单相流体回路 管肋式辐射器 微元能质比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斯特林制冷机用磁阻尼吸振器开发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银 罗高乔 +11 位作者 王波 倪竹青 吴维薇 姚晓蕾 刘婷 张永清 田兴华 李家柱 王珂 张驰 朱魁章 王帅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对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用斯特林制冷机振动输出进行了测试,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了磁阻尼吸振器设计和开发,开发了一种空间站斯特林制冷机用磁阻尼吸振器,并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冷机在无吸振器输入功率100 W时,轴... 对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用斯特林制冷机振动输出进行了测试,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开展了磁阻尼吸振器设计和开发,开发了一种空间站斯特林制冷机用磁阻尼吸振器,并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制冷机在无吸振器输入功率100 W时,轴向输出力随时间呈正弦波趋势,最大达到482.78 N;安装磁阻尼吸振器后,制冷机基频振动从265 mg降低到14.25 mg,基频吸振效率0.054,时域振动从802.95 mg降低到98.51 mg,时域吸振效率0.123;输入功率200 W时吸振器将制冷机的基频振动从370.7 mg降低到73.92 mg,基频吸振效率0.199;时域振动从1240.5 mg降低到220.6 mg,时域吸振效率0.177;磁阻尼吸振器大幅降低了制冷机振动输出,吸振效率优于传统被动减振器,制冷机振动输出满足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技术指标要求。2022年7月24日,磁阻尼吸振器随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在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行,支持空间站各项科学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低温存储装置 斯特林制冷机 磁阻尼吸振器 吸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载人航天器密封隔舱内CMG散热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车邦祥 李振宇 +3 位作者 韩海鹰 李刚 杨敏 郑红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672,共6页
针对某载人航天器密封隔舱内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CMG)的散热问题,设计了射流式强迫对流散热系统,建立了隔舱内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CMG转子表面气流和密封隔舱内流场分布特性,通过流动、传导和辐射耦合计算,获得了隔舱内设... 针对某载人航天器密封隔舱内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CMG)的散热问题,设计了射流式强迫对流散热系统,建立了隔舱内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CMG转子表面气流和密封隔舱内流场分布特性,通过流动、传导和辐射耦合计算,获得了隔舱内设备温度分布,重点考察了CMG转子散热特性。仿真结果与真空热试验数据一致,验证了CMG散热设计的正确性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为同类型密封隔舱内设备散热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CMG 对流换热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级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研发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银 王波 +11 位作者 倪竹青 罗高乔 姚晓蕾 吴维薇 刘婷 侯光泽 刘昊 杨玉玲 张永清 田兴华 王珂 王帅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通过Sage建立-80℃温区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热力学模型,成功开发了宇航级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并进行试验测试。环境温度23℃,供液温度30.5℃时(流量70 L/h),方波驱动输入功率为279.6 W,制冷量为68.5 W@-87℃;正弦波驱动输入功率179.5... 通过Sage建立-80℃温区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热力学模型,成功开发了宇航级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并进行试验测试。环境温度23℃,供液温度30.5℃时(流量70 L/h),方波驱动输入功率为279.6 W,制冷量为68.5 W@-87℃;正弦波驱动输入功率179.5 W,制冷量为43.96 W@-87℃;正弦波驱动输入功率99.1 W,制冷量为22.5 W@-87℃。制冷机组件最大稳态噪声为45.4 dBA,满足舱内稳态噪声不超过50 dBA的要求。通过了宇航级力学和热环境适应性并开展了可靠性及寿命试验,采用线性外推法计算得出寿命在172800 h以上,满足空间站的可靠性及寿命(6.67年)的要求。2022年7月24日随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进入空间站,实现了中国气体轴承制冷机首次在轨验证,填补空白。目前制冷机正常开机运行,已在轨累计运行2730 h,已经冷冻了包括植物样品、细胞样品及相变单元等15批样品,样品随神舟14号飞船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温区 宇航级 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 空间站 填补空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