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GSA-DAI的异源空间数据访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樊明辉 陈崇成 吴小竹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1,共4页
采用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数据访问与集成(OGSA-DAI)中间件的数据访问模式,利用空间数据引擎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构建分布式的多源网格数据服务(GDS).基于WKT(Well Known Text)中间数据模型,构建一个空间数据查询和访问的统一模式,... 采用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数据访问与集成(OGSA-DAI)中间件的数据访问模式,利用空间数据引擎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构建分布式的多源网格数据服务(GDS).基于WKT(Well Known Text)中间数据模型,构建一个空间数据查询和访问的统一模式,并将结果集转换为通用的空间数据格式.实例表明,通过WKT中间数据模型,可实现自定义查询或跨数据服务资源的联合查询,查询结果可以方便地转换为XML,SVG,GML文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数据访问与集成 网格数据服务 空间数据引擎 WKT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
2
作者 黄荣 杨文琴 宋志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品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为了在离链过程中使产品数据可用,系统通过2种类型的区块链交易(生成者交易和数据交易)支持离链/链上数据访问.提供混合访问控制机制用于加密产品数据,将秘密密钥仅提供给经过授权的数据用户.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数据的隐私性,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对产品数据生成的全流程进行溯源.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secp256k1椭圆曲线上(提供128 bit安全性),密钥生成阶段的计算和通信开销不高于81.592 ms和2.83 kB,数据提交阶段不高于50.251 ms和3.59 kB,数据更新时间不超过251.596 ms,数据读取时间不高于311.104 ms.与同类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可信治理 隐私保护 细粒度访问控制 全流程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地貌视角下黄土高原植被GPP模拟及空间分异研究
3
作者 李文戈 陈楠 孙阵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9,共9页
[目的]揭示在地势起伏影响下植被GPP时空格局特征,进而深入分析地形地貌与植被GPP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植被碳通量模拟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宏观地形因子构建植被GPP模拟模型。通过谱模型提取... [目的]揭示在地势起伏影响下植被GPP时空格局特征,进而深入分析地形地貌与植被GPP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植被碳通量模拟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宏观地形因子构建植被GPP模拟模型。通过谱模型提取6个典型地貌样区的植被GPP空间谱,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异质性。[结果]XGBoost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好,且引入宏观地形因子特征组模型的决定系数(R2)相较于经典特征组提升11.26%,与微观地形因子特征组相比提高了0.94%,同时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21.27%和2.27%。2003—2023年,黄土高原植被GPP整体上升了19.12%,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内6种典型样区的GPP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分异性,且普遍随着地形崎岖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趋势。[结论]地形因子在植被GPP的模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宏观地形因子比微观地形因子更能揭示地形起伏对GPP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机器学习 数字高程模型 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数据产业时空演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4
作者 赵志远 魏汉铭 +1 位作者 胡慧芳 吴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从企业主体视角出发,构建基于关键词的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识别方法,并基于企业数量和空间位置的演化特征,利用空间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福建省大数据产业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大数据企业数量呈持续上升的... 从企业主体视角出发,构建基于关键词的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识别方法,并基于企业数量和空间位置的演化特征,利用空间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福建省大数据产业时空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大数据企业数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12-2016年期间呈现第1次爆发式增长,2017-2021年表现为第2次爆发式增长,其中大数据强相关企业增长率超过弱相关企业;在空间格局上,大数据产业聚集从以福州、厦门为“双核”,逐渐演化成“多点开花”的趋势,泉州作为福建省大数据产业第3大核心聚集区的趋势初现;福建省大数据产业空间聚集特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全局莫兰指数从2008年的0.171增长到2021年的0.237,福州、“厦漳泉”都市圈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信息化人才基础、政府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显著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产业 时空演化 驱动因素 福建省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评价
5
作者 闫谨 周小成 +3 位作者 黄婷婷 乐通潮 王永荣 吴善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共14页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能表征森林生态质量的关键指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状况。首先,基于2016年2 m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双层尺度集模型选定最佳分割尺度,多分类器集成算法集,自动选择最优分类算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并结合2020年Sentinel遥感数据及森林分类产品,更新2020年福建省海岸带森林类型精细分布图;其次,利用LandTrendr算法衍生的干扰开始时间特征推算现存森林年龄,通过GEDI冠层高度产品获取海岸带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在以上关键森林质量指标提取基础上,对遥感手段获取的8项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2020年福建海岸带40个县域约50%的县域森林生态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其中仙游县、闽侯县、南安市、霞浦县、柘荣县及厦门海沧区、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等森林生态质量为优;森林生态质量较差的县域有惠安县、秀屿区、石狮市、福安市、平潭实验区、诏安县。【结论】结合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能够发挥遥感大范围监测优点,客观评价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沿海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森林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类型 林龄 冠层高度 森林生态质量 福建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绿视率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
6
作者 唐丽玉 黄子晴 苏宏霖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是健康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街道绿地影响着步行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步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绿视率为从人本视角量化绿化环境的描述因子。针对当前可步行性评价较少考虑步行环境这一问题,在... 城市绿地具有生态、景观和社会等多种服务功能,是健康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街道绿地影响着步行环境的质量,是衡量步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绿视率为从人本视角量化绿化环境的描述因子。针对当前可步行性评价较少考虑步行环境这一问题,在步行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路网、兴趣点、百度街景等大数据,以步行指数表征街道功能,以绿视率表征街道环境,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中心城区进行实例研究,对比综合评价方法与步行指数评价方法,探讨其与人口活动数量的关系,并探索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中心城区内的街道可步行性平均得分为58,街道可步行性较好,其中支路、住宅类街道的可步行性最高;整体上,综合评价方法与人口活动数量的正相关系数为0.313,较步行指数评价方法提高0.018;不同交通等级的街道绿化环境对可步行性有不同的影响,支路的绿视率水平与可步行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视率 可步行性 街景 街道绿地 步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木三维建模综述 被引量:41
7
作者 黄洪宇 陈崇成 +1 位作者 邹杰 林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对利用野外树木激光扫描获取的海量点云数据来提取树木几何与拓扑特征并以此来构建树木三维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在总结基于激光点云的树木建模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上,围绕单树点云数据的分割、树枝骨架的提取与优化、单木模型的表面... 对利用野外树木激光扫描获取的海量点云数据来提取树木几何与拓扑特征并以此来构建树木三维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在总结基于激光点云的树木建模基本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上,围绕单树点云数据的分割、树枝骨架的提取与优化、单木模型的表面重建等主要过程,对各种具体实现技术或方法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价,最后对生成的树木模型的精度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仪 激光雷达 点云 树木形态 三维树木建模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轨迹数据的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与识别 被引量:18
8
作者 邬群勇 胡振华 张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定k值完成轨迹点聚类,结合二次处理方法对类簇进行拆分和融合以划分道路交通状态;在特征级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交通状态速度值计算;以归一化后的速度值为属性数据,通过聚类将样本分为4类对应4种城市交通流状态层级.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状态精细划分,能有效地识别出道路局部位置的交通状态,进而可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状态精细划分 聚类分析 多源数据 交通状态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向信息量变化与DEM分辨率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汤国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30,共6页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所提取坡向信息量随 DEM分辨率变化而变化的函数规律。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选取了代表7种黄土地貌类型的252个样区。在每个样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建立了分辨率分别为5,15,25,…,75m... 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从数字高程模型(DEM)所提取坡向信息量随 DEM分辨率变化而变化的函数规律。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选取了代表7种黄土地貌类型的252个样区。在每个样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建立了分辨率分别为5,15,25,…,75m 的 DEM。以5m 分辨率 DEM 提取的坡向信息为假定真实值,以其它分辨率 DEM 提取的坡向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坡向信息量的损失与分辨率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基于单个栅格的坡向分类别正确率(a)指标和坡向信息量损失(q)指标。在每一类地貌类型区得到了上述两项误差指标与分辨率的函数关系,可以根据函数关系由已知误差求得所需要的分辨率。函数关系的建立可在保证预定坡向信息的精度前提下,选定 DEM 的适宜分辨率,减小数据量,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坡向 误差 分辨率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扩展置信规则库的交通运输业环境治理成本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菲菲 杨隆浩 +1 位作者 王应明 蓝以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7,82,共9页
针对交通运输业中环境治理成本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扩展置信规则库(EBRB)的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模型.基于DEA模型对环境治理投入产出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量化EBRB中每条规则的可靠度,建立考虑规则可靠性的EBRB模型,... 针对交通运输业中环境治理成本规划问题,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扩展置信规则库(EBRB)的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模型.基于DEA模型对环境治理投入产出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量化EBRB中每条规则的可靠度,建立考虑规则可靠性的EBRB模型,用于预测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治理成本.根据2004-2017年我国各省份交通运输业环境治理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准确性高于现有环境治理成本预测方法,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个模型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成本预测 扩展置信规则库 数据包络分析 规则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及信息系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东水 兰樟仁 +2 位作者 邱荣祖 李铮 张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在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建模型和生态学理论、方法指导下建立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设计了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相结合的方式,集成湿地模型与GIS.应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 isual 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 在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建模型和生态学理论、方法指导下建立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设计了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相结合的方式,集成湿地模型与GIS.应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 isual 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应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相结合的方式,在短时间和人力、财力缺乏条件下,较为理想地解决了湿地模型与GIS集成问题;而具有演变模型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也以数字和图形形式大大提高了闽江口湿地变化分析的直观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湿地 模型 集成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水平集方法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主要道路信息的算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学文 徐涵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95-1502,共8页
以IKONOS多光谱影像为例,提出了一种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主要道路的方法。首先,利用矢量图像梯度算法获取道路的边缘。然后,通过分析各类地物在IKONOS多光谱波段中的光谱特征,发现绿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差值影像,不仅能较为有效地... 以IKONOS多光谱影像为例,提出了一种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主要道路的方法。首先,利用矢量图像梯度算法获取道路的边缘。然后,通过分析各类地物在IKONOS多光谱波段中的光谱特征,发现绿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差值影像,不仅能较为有效地区分道路与植被、水体和裸土的信息,而且能减小道路建筑材质不同引起的道路光谱信息的异质性。再利用旋转不变Gabor小波方法获取影像的纹理特征,进一步区分道路与建筑物。在水平集理论框架下,用速度函数将道路的梯度、光谱、纹理特征结合起来,用快速行进算法提取道路。最后,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提取结果的优化。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实用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两个云覆盖情况不同的实验区,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能有效地从IKONOS影像中提取主要道路信息,且在薄云覆盖区域依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主要道路提取 水平集方法 IKONOS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加州中央山谷地下储水层存储结构变化反演
13
作者 张深沅 孙玉 +2 位作者 王宝行 张兴 林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共11页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黏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削弱含水层的储水能力,引发地表沉降。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监测地下水的储量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加州中央山谷农业种植区为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数据反演地下水的储量...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黏土颗粒的重新排列,削弱含水层的储水能力,引发地表沉降。为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监测地下水的储量变化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加州中央山谷农业种植区为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数据反演地下水的储量变化。通过结合升轨和降轨InSAR数据反演垂向和东西方向的形变,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从垂向形变信号中重构出与地下水相关的多孔形变信号,再根据该信号与地下水位信号之间的季节性振幅估计弹性骨架释水系数,从而反演地下水储量变化状态。结果显示,该地区在2017—2021年的总地下水储量损失超过1.26×10^(10)m^(3),其中95.7%是不可恢复的。本研究旨在通过InSAR数据快速评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下水储量变化,给地下水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地下水储量变化 垂向形变 独立成分分析 弹性骨架释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SO与K-Medoids相结合的带障碍空间聚类新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腾飞 张雪萍 刘亚威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2期74-77,80,共5页
分析了现有的带障碍约束空间聚类算法,针对基于PSO优化的带障碍约束的K-Medoids聚类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QPSO与K-Medoids算法结合的带障碍空间聚类新算法(QKSCO)。在带障碍约束的空间条件下,该算法依据蚁群格网障碍距离作为聚类依据,... 分析了现有的带障碍约束空间聚类算法,针对基于PSO优化的带障碍约束的K-Medoids聚类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QPSO与K-Medoids算法结合的带障碍空间聚类新算法(QKSCO)。在带障碍约束的空间条件下,该算法依据蚁群格网障碍距离作为聚类依据,引入了QPSO的快速全局收敛的特性,使之与K-Medoids算法的局部收敛特性相得益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PSO优化的带障碍约束的K-Medoids聚类算法更加稳定,聚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聚类 障碍约束 K—Medoids算法 Q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非线性尺度空间滤波和SIFT的遥感影像配准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文灶 毛政元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针对传统点特征匹配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和配准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尺度空间滤波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点特征配准算法.首先,通过非线性尺度空间滤波对基准影像和待配准影像分别进行预处理,保留其边缘信息并去除噪声.其次... 针对传统点特征匹配算法存在运算时间长和配准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尺度空间滤波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点特征配准算法.首先,通过非线性尺度空间滤波对基准影像和待配准影像分别进行预处理,保留其边缘信息并去除噪声.其次,采用SIFT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两幅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通过最近邻和次近邻的欧式距离比值法进行双向匹配,得到匹配特征点.最后,对待配准影像进行仿射变换.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运行时间比传统SIFT点特征配准算法降低63.2%,且配准精度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非线性尺度空间滤波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 配准 仿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水文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娟珠 涂平 《水利水文自动化》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福建省为例,探索了WebGIS支持下的水文信息查询系统的建设,并对系统建设中的WebGIS平台选择、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开发方案配置、系统数据组织,以及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介绍。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水文、防汛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以福建省为例,探索了WebGIS支持下的水文信息查询系统的建设,并对系统建设中的WebGIS平台选择、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开发方案配置、系统数据组织,以及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介绍。系统的建设提高了水文、防汛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科学性,推动了福建省水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拓宽了WebGIS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水文信息 查询系统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梦雄 朱勤东 《交通标准化》 2013年第9期38-41,共4页
针对目前交通行业地理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根据交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位,设计出平台的数据交换体系和总体架构,同时对平台的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进行阐述,可为建设共享的交通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及功能服务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交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共享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服务的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的福建省林业信息服务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娟珠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为了解决“数字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孤岛”和系统集成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福建省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为福建省“数字林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和交换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林业各部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领导... 为了解决“数字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信息孤岛”和系统集成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福建省林业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为福建省“数字林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和交换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林业各部门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信息、系统架构 数字林业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序数据的森林干扰监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钟莉 陈芸芝 汪小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8,共9页
【目的】针对我国森林干扰频繁、干扰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时间序列轨迹分析方法进行森林干扰监测,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15期Landsat时序数... 【目的】针对我国森林干扰频繁、干扰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时间序列轨迹分析方法进行森林干扰监测,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15期Landsat时序数据,采用时间序列轨迹分析(LandTrendr)方法,对时序轨迹进行适当分段和线性拟合以识别干扰变化,获取长汀县森林干扰信息。结合Google影像和全球30 m分辨率GDEM数字高程产品等辅助信息分析监测结果,并基于实地调查和像元2种方法进行精度评估和验证。【结果】2000—2016年长汀县森林干扰总面积192.49 km2,平均每年受扰动森林12.83 km2;2001年干扰量最小,不足1 km2;2004、2008和2009年森林受干扰较为严重,均在30 km2以上,约占当年森林面积的1.3%,共占干扰总面积的50%,其中2004年干扰面积高达32.85 km2;2003、2006、2007和2010—2011年干扰面积略大于10 km2,但均小于当年森林面积的0.6%,其余各年干扰面积远小于10 km2。森林干扰面积在个别年份波动较大,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森林干扰持续时间主要为1~3年,发生在1年的干扰面积比例最大,达82%;森林干扰主要集中在长汀县东部非森林区域附近,随海拔升高干扰呈明显下降趋势,超过60%的干扰发生在中低海拔地区。结合Google影像目视解译,长汀县森林干扰主要是由森林火灾和人工砍伐造成的急剧干扰事件,且主要发生在非森林区域附近的低海拔地区。【结论】基于目视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与研究得到的干扰监测结果一致,干扰斑块可被完整提出,且边界准确清晰,细小干扰也能逐一识别。基于像元尺度精度验证的总体精度达96.26%,Kappa系数为0.92,各年份用户精度均在80%以上,除个别年份外,生产者精度均在75%以上,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干扰 Landsat数据 时间序列 LandTren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和信息熵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飞 邱炳文 +1 位作者 钟鸣 高建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454-8456,共3页
将信息熵理论与粗糙集技术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领域,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量,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避免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通过福建省武平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实际应用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土... 将信息熵理论与粗糙集技术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领域,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量,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避免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通过福建省武平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实际应用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开拓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信息熵 土地适宜性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