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2EE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
作者 涂建东 陈崇成 +1 位作者 黄洪宇 张群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0-712,716,共4页
在分析空间数据挖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集成空间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空间信息表达等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J2EE的空间数据挖掘原型。重点介绍该原型系统的功能框架与体系结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模块、挖掘结果的可视化表达... 在分析空间数据挖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集成空间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空间信息表达等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J2EE的空间数据挖掘原型。重点介绍该原型系统的功能框架与体系结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模块、挖掘结果的可视化表达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办法。最后给出系统以某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集为例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结果界面。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较好地满足可靠性、扩展性、可用性等业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关联规则 J2EE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空间数据挖掘在人口学领域应用的实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提出人口压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压力作出评价,并根据压力指标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在其基础之上,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我国人口压力从西部向东部... 提出人口压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压力作出评价,并根据压力指标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在其基础之上,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我国人口压力从西部向东部总体减小,人口压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模式。围绕京津、江浙闽、山东等区域与周围省市的人口压力形成低—低关联模式,围绕陕甘青、川渝等省市与周围保持高—高关联模式。这种空间分布态势值得政府决策部门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压力 空间分布模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与目录服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桂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5-158,共4页
分布式、异构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是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SOA和XML Web Services技术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和目录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设区域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技术流程。研究的共享体系和目录服务体... 分布式、异构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是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SOA和XML Web Services技术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和目录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设区域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技术流程。研究的共享体系和目录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中信息组织、检索、定位、透明访问和集成应用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数据 信息共享 目录服务 网络服务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的数据可信共享平台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哲旭 陈汉林 +2 位作者 刘漳辉 陈星 莫毓昌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现今社会上数据的规模和种类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多样化,如何安全可信地共享异构数据资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大数据的可信互联,提出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的数据可信共享平台.首先,针对数据异源异构的问题,定义了数据架构的转换... 现今社会上数据的规模和种类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多样化,如何安全可信地共享异构数据资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大数据的可信互联,提出基于Hyperledger Fabric的数据可信共享平台.首先,针对数据异源异构的问题,定义了数据架构的转换规则;然后,以数据提供方和数据需求方之间的数据共享全过程为导向,提出了数据可信追溯机制,保证了数据共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文中设计了一种数据处理即服务的数据共享框架,在确保数据可信的前提下,支撑数据调用、数据训练和数据匹配操作.通过对执行效率和智能合约性能进行验证分析,证明了本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Hyperledger Fabric 数据共享 可信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数据协同编辑平台协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朝珍 王钦敏 +1 位作者 庄苗 方艺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7-781,共5页
为满足多用户对分布空间数据进行远程查询、远程获取、远程协同编辑修改和分析的需求,研究开发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协同编辑平台。该平台的协同机制重点解决分布用户同时编辑空间数据的冲突问题、用户数据操作的协同与群体感知问题、不同... 为满足多用户对分布空间数据进行远程查询、远程获取、远程协同编辑修改和分析的需求,研究开发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协同编辑平台。该平台的协同机制重点解决分布用户同时编辑空间数据的冲突问题、用户数据操作的协同与群体感知问题、不同平台之间数据/消息传输的异构性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协同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协同编辑平台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协同编辑平台的通信机制和并发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了传输层的通信接口和表示层的通信接口。开发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协同编辑平台系统原型,该系统可支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协同编辑 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6
作者 余智超 金时来 +2 位作者 李琳 彭菲菲 汪小钦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7-10,共4页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表征植被活力和冠层绿度的重要指标,对解析植被变化及其在水土流失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处南方红壤区的长汀县为例,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归一化植...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表征植被活力和冠层绿度的重要指标,对解析植被变化及其在水土流失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处南方红壤区的长汀县为例,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计算FVC,探讨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FV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由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反演的长汀县FVC总体上均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2022年9月长汀县FVC略高于4月和12月。由Sentinel-2影像反演的10 m分辨率的FVC数据能够更加精细、准确地刻画异质性地表景观的植被覆盖情况,有助于福建省零星水土流失图斑的提取。相较之下,受混合像元影响,由MODIS数据计算的250 m和500 m的FVC数据均值偏低,难以反映不同地类的植被覆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多源遥感数据 FVC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荣 杨文琴 宋志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 针对当前工业系统缺乏统一的产品数据共享服务,限制了用户获取可信的产品追溯信息的问题,基于区块链设计可信分布式工业数据治理方案,实现高效、安全的产品数据共享与治理.产品数据生成者将数据提交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在离链状态下对产品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为了在离链过程中使产品数据可用,系统通过2种类型的区块链交易(生成者交易和数据交易)支持离链/链上数据访问.提供混合访问控制机制用于加密产品数据,将秘密密钥仅提供给经过授权的数据用户.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数据的隐私性,提供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对产品数据生成的全流程进行溯源.系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secp256k1椭圆曲线上(提供128 bit安全性),密钥生成阶段的计算和通信开销不高于81.592 ms和2.83 kB,数据提交阶段不高于50.251 ms和3.59 kB,数据更新时间不超过251.596 ms,数据读取时间不高于311.104 ms.与同类方案的性能比较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可信治理 隐私保护 细粒度访问控制 全流程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0–2020年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集
8
作者 王祎帆 周小成 +4 位作者 熊皓丽 吴善群 谭芳林 郝优壮 田国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地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本研究在GEE云平台调用与处理Sentinel-1(S1)雷达数据和Sentinel-2(S2)多光谱数据,结合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地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于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的决策意义。本研究在GEE云平台调用与处理Sentinel-1(S1)雷达数据和Sentinel-2(S2)多光谱数据,结合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等98个特征,利用递归消除支持向量机算法(SVM_RFE)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共设计4种特征组合方案,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进行茶园提取,并分别对4种分类方案进行精度评价,获得了福建省2020年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GEE云平台获取福建省2000–2020年植被干扰信息,以2020年茶园提取结果掩膜剔除2000–2015年影像中非茶园区域,得到2000–2020年每隔5年的福建省10 m分辨率茶园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利用样本点对重点产茶县市进行人工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茶园提取精度在92%以上,利用干扰数据剔除法获得的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茶园提取精度均在80%以上。提取茶园精度较高,可为有关部门进行茶园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茶园 支持向量机 植被干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9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地貌视角下黄土高原植被GPP模拟及空间分异研究
10
作者 李文戈 陈楠 孙阵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9,共9页
[目的]揭示在地势起伏影响下植被GPP时空格局特征,进而深入分析地形地貌与植被GPP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植被碳通量模拟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宏观地形因子构建植被GPP模拟模型。通过谱模型提取... [目的]揭示在地势起伏影响下植被GPP时空格局特征,进而深入分析地形地貌与植被GPP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植被碳通量模拟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宏观地形因子构建植被GPP模拟模型。通过谱模型提取6个典型地貌样区的植被GPP空间谱,并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异质性。[结果]XGBoost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好,且引入宏观地形因子特征组模型的决定系数(R2)相较于经典特征组提升11.26%,与微观地形因子特征组相比提高了0.94%,同时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21.27%和2.27%。2003—2023年,黄土高原植被GPP整体上升了19.12%,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内6种典型样区的GPP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分异性,且普遍随着地形崎岖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趋势。[结论]地形因子在植被GPP的模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宏观地形因子比微观地形因子更能揭示地形起伏对GPP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机器学习 数字高程模型 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群数据挖掘综述 被引量:43
11
作者 黄洪宇 林甲祥 +1 位作者 陈崇成 樊明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3,共6页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算法的特性及优缺点,为使用者选择、学习、改进算法提供了依据。此外,针对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中离群检测的特殊性,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离群检测需... 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离群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各算法的特性及优缺点,为使用者选择、学习、改进算法提供了依据。此外,针对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中离群检测的特殊性,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维数据和空间数据离群检测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便于研究者提出新的有效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离群检测 异常 高维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及其农业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桂荣 涂平 +1 位作者 汪小钦 励惠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从省市县三级空间尺度和应用特征的区域信息服务出发,研究基于网络的多源多尺度农业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集成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Web服务技术,开展多源多尺度的农业空间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统一业务模型构造、信息交换与共享、元... 从省市县三级空间尺度和应用特征的区域信息服务出发,研究基于网络的多源多尺度农业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集成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与Web服务技术,开展多源多尺度的农业空间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统一业务模型构造、信息交换与共享、元数据目录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建成多尺度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群,开发实现了省级区域多源多尺度应用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多源多尺度的农业信息资源,促进了区域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空间信息 数据整合 网络服务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信息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楠 林宗坚 +1 位作者 汤国安 李成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7,共4页
运用信息论与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以1∶1万DEM为基准,探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信息特征和对地形描述精度特征。研究表明,利用1∶5万DEM所提取的地面坡向、平面曲率、降水累计量3种地形因子及其熵值变... 运用信息论与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的方法,以1∶1万DEM为基准,探讨在黄土丘陵沟壑区1∶5万DEM所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信息特征和对地形描述精度特征。研究表明,利用1∶5万DEM所提取的地面坡向、平面曲率、降水累计量3种地形因子及其熵值变化分别为1∶1万DEM的1.005,1.062和1.232倍,并且提出因子特征的纠正公式,同时提出这种差异的本质特征是微观每个栅格地形因子取值的不确定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不确定性 地形因子 比例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数据仓库的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明辉 杨殿生 +1 位作者 陈崇成 池天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06-1711,共6页
本文以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仓库及服务系统(MDSS)为例论述了一个贯穿数据层、信息层和服务层的多层次信息流平台,在数据层,设计了一个集成与应用众多监测平台的分布式数据仓库系统,在信息层,给出了信息共享的网络发布方案,在服务层... 本文以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仓库及服务系统(MDSS)为例论述了一个贯穿数据层、信息层和服务层的多层次信息流平台,在数据层,设计了一个集成与应用众多监测平台的分布式数据仓库系统,在信息层,给出了信息共享的网络发布方案,在服务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设计实现了数据级和分析级两个级别的信息服务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典型界面和一个地波雷达数据分析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 分布式数据仓库 信息共享 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传彬 陈崇成 +1 位作者 樊明辉 钟大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8,共6页
以福建省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为例,在分析监测数据来源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设计了一个海洋立体监测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共享服务系统采用的数据组织结构、总体框架、... 以福建省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数据为例,在分析监测数据来源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等技术设计了一个海洋立体监测数据的共享服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共享服务系统采用的数据组织结构、总体框架、业务功能模块以及空间数据发布与服务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典型应用例子的用户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监测数据 共享系统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迭代分割和空间优化规则的湿地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庆红 吴波 梁志锋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2期89-93,99,共6页
湿地资源含水量高,光谱特征混淆,一般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湿地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ALOS AVNIR-2数据进行湿地信息提取实验。首先,以分割和分类迭代的方法获得多尺度对象层;其次,提取对象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自定... 湿地资源含水量高,光谱特征混淆,一般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湿地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ALOS AVNIR-2数据进行湿地信息提取实验。首先,以分割和分类迭代的方法获得多尺度对象层;其次,提取对象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和自定义特征,采用SVM分类器进行影像分类;最后,通过地类的实际分布情况与初步分类结果的比较,分析SVM结果的错分情况,从而构建优化规则修正结果。两个地区湿地信息提取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4.45%和94.18%,对应kappa系数为0.91和0.92,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湿地类别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分割 空间优化规则 支持向量机(SVM) 湿地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框架下的室内空间网格数据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邬群勇 曾庆权 张爱国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
针对室内外数据模型兼容性低,室内模型缺乏统一空间参考框架的问题,提出1种全球离散格网框架下的室内空间网格模型:室内模型通过引入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GGS)作为坐标参考系统提供位置编码信息,并将DGGS作为模型的几何结构基础对室内空... 针对室内外数据模型兼容性低,室内模型缺乏统一空间参考框架的问题,提出1种全球离散格网框架下的室内空间网格模型:室内模型通过引入全球离散格网系统(DGGS)作为坐标参考系统提供位置编码信息,并将DGGS作为模型的几何结构基础对室内空间离散化;然后以离散空间网格作为基本组织单元,对模型的类型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格网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网格索引特性完成基于A*算法的室内路径规划。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在统一框架下空间规划计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考框架 全球离散格网 位置编码 室内模型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谨 周小成 +3 位作者 黄婷婷 乐通潮 王永荣 吴善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5,共14页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 【目的】森林生态质量是从生态角度反映森林质量的内涵,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生长状况以及自我调节功能进行综合测度,以期提高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方法】利用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大范围尺度下能表征森林生态质量的关键指标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状况。首先,基于2016年2 m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双层尺度集模型选定最佳分割尺度,多分类器集成算法集,自动选择最优分类算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并结合2020年Sentinel遥感数据及森林分类产品,更新2020年福建省海岸带森林类型精细分布图;其次,利用LandTrendr算法衍生的干扰开始时间特征推算现存森林年龄,通过GEDI冠层高度产品获取海岸带森林冠层高度分布图;在以上关键森林质量指标提取基础上,对遥感手段获取的8项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福建省海岸带县域森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结果】2020年福建海岸带40个县域约50%的县域森林生态质量处于优良水平,其中仙游县、闽侯县、南安市、霞浦县、柘荣县及厦门海沧区、思明区、集美区、同安区等森林生态质量为优;森林生态质量较差的县域有惠安县、秀屿区、石狮市、福安市、平潭实验区、诏安县。【结论】结合中、高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能够发挥遥感大范围监测优点,客观评价福建省海岸带40个县域的森林生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沿海县域森林生态质量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森林管理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类型 林龄 冠层高度 森林生态质量 福建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不同辅助信息的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宏帅 朱高龙 吴锡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其空间分布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为提高空间插值模型预测精度,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为例,采用结合坡度、海拔高度、土地利用辅助信息的空间插值技术,探究最适合该区域的空间插值模型。结...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其空间分布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为提高空间插值模型预测精度,以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为例,采用结合坡度、海拔高度、土地利用辅助信息的空间插值技术,探究最适合该区域的空间插值模型。结果表明:华安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3.5 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30.8%,属中等性变异,块金系数为55.1%,表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的影响作用相当。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克里金插值模型精度最高,结合海拔高度的空间插值次之,结合辅助信息的空间插值与普通克里金插值相比,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明显提升,均方根误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有机质 空间插值 辅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温敏感性指数的城市功能区升温效应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慧 徐伟铭 +2 位作者 邵尔辉 廖云婷 林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利用福州市三环内的POI数据和Place2vec模型识别城市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功能区的热场等级空间分异特征,借助增强回归树算法(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构建功能区增温敏感性指数,对不同功能区在地表升温过程中的敏感性差异... 利用福州市三环内的POI数据和Place2vec模型识别城市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功能区的热场等级空间分异特征,借助增强回归树算法(Boosting Regression Tree, BRT)构建功能区增温敏感性指数,对不同功能区在地表升温过程中的敏感性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进而对区域尺度上的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基于Place2vec模型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2)除绿地与广场区外的4类功能区均具有高温现象,其中产业区的热场强度最高;3)各类功能区整体增温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是:产业区、生活服务与住宅区、商业区、公共管理与服务区、绿地与广场区;不同升温阶段的功能区增温敏感性存在差异,在高温梯度下差异显著;地表覆被增温敏感性具有明显的功能区域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区 城市热环境 地表升温 增温敏感性 Place2vec模型 BRT算法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