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7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档案记忆工程建设探索
1
作者 张京波 张耀欣 +1 位作者 王翰林 王健伟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5,共2页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是我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研制任务,为实现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史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是我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研制任务,为实现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空间事业发展史,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亲历者,积累了大量一手材料,在完善航天档案资源体系、推动航天档案记忆工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工程 工程建设 事业发展史 探月工程 记忆工程 档案记忆 跨越发展 中国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标准化卫星平台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毅麟 《航天器工程》 2007年第1期10-17,共8页
首先阐述卫星标准化的三种形式——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8种公用平台的自重、平台尺寸、可支承的有效载荷重量、总功... 首先阐述卫星标准化的三种形式——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8种公用平台的自重、平台尺寸、可支承的有效载荷重量、总功率、有效载荷可用功率、姿态控制精度、测控能力、推进剂携带量、设计工作寿命、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平台 标准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组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航天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闫宇星 李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0,共4页
介绍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岗位实习、虚拟工程设计实践等一批具有航天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 介绍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实施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岗位实习、虚拟工程设计实践等一批具有航天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4
作者 王文莉 《航天器工程》 2006年第1期62-67,共6页
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索出发,分析和总结了目前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一些成果及问题,论述了技术与管理两方面配合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信息化 项目管理 航天飞行器集成化设计与制造系统(AVI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霍丽霞 张静静 +5 位作者 郭芳君 刘师洋 贺颖 曹珍 张凯锋 高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共7页
空间有效载荷的核心传动机构通常没有备份,一旦失效将造成有效载荷功能的丧失。这种单点失效模式使得流体润滑材料成为保证空间活动机构可靠运转的重要材料,因此提升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开发新的空间高效流体润滑材料,是... 空间有效载荷的核心传动机构通常没有备份,一旦失效将造成有效载荷功能的丧失。这种单点失效模式使得流体润滑材料成为保证空间活动机构可靠运转的重要材料,因此提升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开发新的空间高效流体润滑材料,是推进新一代空间载荷活动机构研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空间领域广泛应用的流体润滑材料的种类及结构特性,综述了各类型空间流体润滑材料性能的改进提升方法与应用现状等,对现有空间流体润滑材料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空间活动机构的研发与润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润滑材料 全氟聚醚 多烷基取代环戊烷 硅烃 离子液体 凝胶润滑剂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平台化软件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彤 程莉 +3 位作者 袁军 董晓刚 李晓锋 张庆君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结合星载通用平台化软件研制需求,以覆盖空间探测和遥感等领域功能最为复杂的中低轨道姿轨控通用平台化软件为对象,开展面向多领域任务的通用平台化软件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研究,针对现有航天软件测试脚本通用性差和不易移植的难题,提... 结合星载通用平台化软件研制需求,以覆盖空间探测和遥感等领域功能最为复杂的中低轨道姿轨控通用平台化软件为对象,开展面向多领域任务的通用平台化软件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研究,针对现有航天软件测试脚本通用性差和不易移植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参数配置的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设计方案,实现了星载平台化软件测试脚本的快速自动生成,经多领域不同航天器应用验证,表明提出的基于参数配置的测试脚本自动生成设计方案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软件化平台 确认测试 测试脚本 自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在轨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7
作者 石佳卉 王冀莲 +1 位作者 徐嘉 杜辉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88,共9页
随着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轨任务不断增多、国际合作逐步展开以及轨道环境日益复杂,空间站系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在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外载人空间系统在轨安全保障能力演化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随着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轨任务不断增多、国际合作逐步展开以及轨道环境日益复杂,空间站系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挑战,在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外载人空间系统在轨安全保障能力演化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空间站重大工程实际情况,开展空间站在轨安全需求分析,提出安全保障体系构成与协同运行方案;创新性提出法律制度、运行管理及装备技术等方面协同一致、高效可行的体系发展建议,为中国空间站系统在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安全 在轨安全保障 在轨运行法律制度 安全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压烧结技术在电介质复合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王旭 吴勇 +4 位作者 李江 程载琦 李重秀 刘贲 乔正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2,共10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介质复合材料在电子、储能、传感器等众多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电容器等能源储存以及传感技术方面,其介电性能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烧结技术在制备陶瓷材料时,通常需要高温处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介质复合材料在电子、储能、传感器等众多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电容器等能源储存以及传感技术方面,其介电性能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烧结技术在制备陶瓷材料时,通常需要高温处理,这样不仅能耗高,还可能导致材料的相变和晶粒过度生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冷压烧结技术应运而生。冷压烧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超低温烧结方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还能保持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以及其他优良特性,这使得此类型复合材料在多种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冷压烧结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其在低温下优化电介质复合材料时的介电性能机理,并且探讨了冷压烧结工艺如何改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击穿强度及热稳定性等重要性能。探讨了冷压烧结工艺在提升电介质复合材料介电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冷压烧结工艺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复合材料 冷压烧结工艺 介电性能 电容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长空间内重载调姿装配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毅 易旺民 +3 位作者 姚建涛 王兴达 余鹏 赵永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针对舱体类狭长空间内部待安装设备种类多、批量大、载荷重、空间余量微小、装配路径复杂、装配风险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重载调姿装配机器人。在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模型,并以最小包围球半径为约束条件,通过遗传算法将... 针对舱体类狭长空间内部待安装设备种类多、批量大、载荷重、空间余量微小、装配路径复杂、装配风险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重载调姿装配机器人。在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模型,并以最小包围球半径为约束条件,通过遗传算法将误差参数的辨识结果补偿到机器人控制系统。以机柜装配为例,针对空间约束条件规划工作路径,基于动力学约束能耗函数模型,以时间、冲击和能耗为优化目标,得到多目标最优轨迹。样机实验验证了误差参数辨识的有效性,减小了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且多目标最优轨迹的关节总冲击小、运动平稳,实现了机柜类设备高效、平稳、可靠的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机器人 运动学建模 多目标优化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机械臂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李大明 饶炜 +3 位作者 胡成威 王耀兵 唐自新 王友渔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我国空间站机械臂承担舱段转位、辅助对接、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等关键任务,具有大负载、高精度、高可靠等特点,涉及机、电、热、光、控等多学科技术交叉耦合,高度集成且研制难度巨大。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机械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 我国空间站机械臂承担舱段转位、辅助对接、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等关键任务,具有大负载、高精度、高可靠等特点,涉及机、电、热、光、控等多学科技术交叉耦合,高度集成且研制难度巨大。在分析、比较国内外机械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站七自由度冗余、分布式控制、位置可移动的机械臂技术方案,并阐述了高精度伺服控制、多约束路径规划等八类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空间站机械臂已具备了工程化实施条件,为我国空间站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空间站 机械臂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热光伏发电技术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邱家稳 田岱 +6 位作者 韩承志 张冉 苏生 马彬 汤亮亮 邵剑雄 朱安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6,共17页
空间同位素电源是通过热电转换技术将衰变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空间电源装置,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中太阳能电池无法使用的任务场景,其热电转换方式包括温差、热光伏等静态转换方式以及斯特林、布雷顿等动态转换方式。空间同位素电源普遍... 空间同位素电源是通过热电转换技术将衰变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空间电源装置,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中太阳能电池无法使用的任务场景,其热电转换方式包括温差、热光伏等静态转换方式以及斯特林、布雷顿等动态转换方式。空间同位素电源普遍使用钚238核源,其制备生产困难,价格高昂,在全球范围内产能受限,同时,长周期的深空探测任务对同位素电源寿命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热电转换效率高、易于实现长寿命的空间热光伏发电技术成为开展深空探测任务的优选技术路线。近年来,近场热光伏、基于光谱调控的热光伏技术是研究重点,结构热控、辐射器、滤光器、电池晶元等关键器件的理论研究与技术验证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热光伏空间同位素电源技术方案、关键器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从电源系统总体设计的角度对各器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技术的发展重点方向进行了研判,可为进一步推动热光伏同位素电源系统的工程化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同位素电源 热光伏 辐射器 滤光器 光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龙兵 范显峰 +2 位作者 姜兴渭 荆武兴 李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6,共6页
航天器故障诊断不仅可以提高航天器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且可以节约航天器安全寿命期成本。文中详细阐述了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系统方案。整个故障诊断体系由在轨诊断系统和地面诊断系统组成 ,在轨诊断系统具有部分自主诊断能力 ... 航天器故障诊断不仅可以提高航天器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且可以节约航天器安全寿命期成本。文中详细阐述了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系统方案。整个故障诊断体系由在轨诊断系统和地面诊断系统组成 ,在轨诊断系统具有部分自主诊断能力 ,地面诊断系统又分为系统级故障诊断和分系统级故障诊断。强调了基于模型推理技术 (特别是多信号建模技术 )在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系统中的重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实验室 故障诊断 航天器 天地一体化 状态分析 可靠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毫米波顺轨-交轨InISAR的空间运动目标三维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建凤 李道京 +1 位作者 王爱明 李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研究了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星载毫米波顺轨/交轨In-ISAR空间目标三维成像问题。由于传统的RD成像算法在目标尺寸较大和分辨率要求较高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故将波数域成像算法引入运动目标成像处理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继而将顺... 研究了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星载毫米波顺轨/交轨In-ISAR空间目标三维成像问题。由于传统的RD成像算法在目标尺寸较大和分辨率要求较高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故将波数域成像算法引入运动目标成像处理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继而将顺轨/交轨三天线ISAR图像分别进行干涉处理,获得了目标上各散射点的三维位置。作为二维成像、图像配准等重要环节的基础参数,对低信噪比下的目标检测和三维运动参数估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速度估计精度要求。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顺轨/交轨In-ISAR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In-ISAR 空间目标成像 三维成像 波数域成像算法 目标运动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LAS技术的空间真空环境下温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军伟 张书锋 +3 位作者 金光远 杨力 宋瑞海 王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可用于气体温度的高精度快速测量,但目前TDLAS技术研究一般集中在正压范围内,真空环境下该技术的应用研究较少。空间真空环境由于压力极低,传统的接触式温度测量技术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从...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可用于气体温度的高精度快速测量,但目前TDLAS技术研究一般集中在正压范围内,真空环境下该技术的应用研究较少。空间真空环境由于压力极低,传统的接触式温度测量技术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从热力学温度定义出发,提出并分析了TDLAS技术测量空间真空环境下痕量气体分子振-转温度的可能性和精度。同时以C2H2分子1535.393 nm和1535.432nm两条吸收谱线为例,分析了TDLAS技术测量气体分子振-转温度的方法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压力达到1.0×10-3Pa,如果在实验中选取吸收强度大的谱线对,同时增加有效吸收光程,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吸收信号,实现气体分子振-转温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温度 测量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吸收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聚合物基体表面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凯 慕慧峰 +2 位作者 李中华 满彦汝 高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7,共8页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中,强氧化性、大通量、高能量的原子氧(atomic oxygen,AO)会对航天器表面材料造成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聚合物材料,受AO侵蚀后易氧化降解,造成光学、电学和力学等性能退化,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并缩短其...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中,强氧化性、大通量、高能量的原子氧(atomic oxygen,AO)会对航天器表面材料造成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聚合物材料,受AO侵蚀后易氧化降解,造成光学、电学和力学等性能退化,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并缩短其使用寿命。从LEO环境中抗AO侵蚀材料研究的理论基础出发,评述了无机、有机及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聚合物基体表面涂层开裂与界面剥离失效机理研究的重要性。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有机或无机功能涂层,以及与原子氧反应时能产生具有保护性能的稳定氧化物或其他稳定表面结构的涂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应将聚合物基体和涂层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充分研究涂层与基体间的界面效应和失效机理。在抗AO新材料研究领域,以聚酰亚胺材料为例,简述了含磷、含硅、含锆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以及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应用还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工艺技术。希望该综述为发展新的先进防护涂层和新材料体系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低地球轨道 聚合物 涂层 防护技术 聚酰亚胺 P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RTPV高温多层隔热技术研究
16
作者 苏生 艾素芬 +4 位作者 邱家稳 宋馨 田岱 马彬 曹亚茹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68,共7页
RTPV作为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高效率核电源,其高温隔热技术是影响系统热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基于陶瓷点阵间隔层、钼箔反射屏的新型高温多层隔热组件,对比了烧结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大气等离子喷涂等陶瓷点阵制备工艺,优选... RTPV作为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高效率核电源,其高温隔热技术是影响系统热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基于陶瓷点阵间隔层、钼箔反射屏的新型高温多层隔热组件,对比了烧结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大气等离子喷涂等陶瓷点阵制备工艺,优选出大气等离子喷涂法,成功在钼箔表面制备了直径1.5 mm、厚度0.1 mm、间距15 mm的ZrO2颗粒点阵,并将其作为高温多层的1个单元。仿真结果显示,氧化锆陶瓷点阵高温多层隔热组件的瞬态与稳态隔热性能均优于传统高温多层隔热组件,且具有在小尺寸下边缘漏热小、不产生多余物、长期耐受1000℃高温的特点,可满足深空探测同位素热光伏电源的隔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点阵间隔层 钼箔反射屏 高温多层隔热 同位素热光伏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卫星信息网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乐浪 徐楠 +3 位作者 陈余军 陈晓 安卫钰 王依一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4-1181,共8页
为解决可重构卫星在轨组装过程中信息系统重构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重构卫星信息网络系统,基于SpaceWire总线构架,设计可重构信息网络系统的路由器及基于Dijkstra算法的计算机节点寻径算法。当信息网络系统拓扑构架变化后,计算机系统可根... 为解决可重构卫星在轨组装过程中信息系统重构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重构卫星信息网络系统,基于SpaceWire总线构架,设计可重构信息网络系统的路由器及基于Dijkstra算法的计算机节点寻径算法。当信息网络系统拓扑构架变化后,计算机系统可根据新构架下各路由器反馈的链路信息配置各路由器的逻辑地址,实时更新各路由器的路由表内容,解决不同功能模块之间互相感知、动态互联的问题。该系统能够满足可重构卫星在轨模块组装与重构时,功能模块之间对接、扩展以及信息网络实时动态构建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卫星 拓扑构架 信息网络系统 组装与重构 动态互联 自由扩展 动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复杂空间结构机-热集成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麻慧涛 李劲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3-419,共7页
基于I-DEAS框架的机热集成分析平台,针对卫星复杂抛物面天线主反射器,开展空间结构的外热流、温度场、热变形和热应力场等机热一体化集成分析研究。解决了CAD模型、热模型和结构力学模型等不同学科模型的转换及其模型数据的映射等关键技... 基于I-DEAS框架的机热集成分析平台,针对卫星复杂抛物面天线主反射器,开展空间结构的外热流、温度场、热变形和热应力场等机热一体化集成分析研究。解决了CAD模型、热模型和结构力学模型等不同学科模型的转换及其模型数据的映射等关键技术,并得到了软件实现;通过研究机、热等物理变量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影响,得出对空间结构机热集成设计与分析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热集成分析 抛物面天线 热变形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激光遥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铭军 张晓鹏 +1 位作者 周胜利 徐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通过与地面应用激光雷达的对比分析了空间激光遥感系统的工作特点。根据测距方程,对影响空间激光遥感系统回波功率的外部因素进行讨论。分析了回波探测系统的设计要素,对激光遥感系统探测概率与信噪比间关系进行讨论,并针对雪崩光电二极... 通过与地面应用激光雷达的对比分析了空间激光遥感系统的工作特点。根据测距方程,对影响空间激光遥感系统回波功率的外部因素进行讨论。分析了回波探测系统的设计要素,对激光遥感系统探测概率与信噪比间关系进行讨论,并针对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最佳工作点控制技术和雪崩高压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根据最佳线性滤波器匹配设计理论给出了接收通道带宽与增益的理论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遥感 探测概率 雪崩光电二极管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的卫星空间环境分析与防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呼延奇 侯卫国 +3 位作者 魏强 王敏 梁新刚 李大伟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因此需结合卫星空间辐射效应特点,开展空间环境防护分析与设计,并对变轨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亚太6E卫星遭受的电离总剂量、光电器件位移损伤相比常规GEO通信卫星均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辐射衰降问题尤为突出,据此亚太6E卫星开展了针对性空间环境防护设计;在亚太6E卫星实际飞行验证基础上,给出了后续电推进卫星采用不同变轨策略太阳电池辐射损伤的差异,结果显示:通过选择较高远地点的大椭圆轨道作为电推变轨启始轨道,以及通过优化变轨策略使卫星尽快远离内辐射带强度中心等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卫星太阳电池阵辐射衰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变轨 辐射带 分析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