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士伟 侯欣宾 王薪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02,共12页
微波能量传输设计与验证是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则是微波能量传输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反向波束控制研究都基于微波能量发射阵列具有理想型面的前提,没有考虑空间环境中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 微波能量传输设计与验证是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则是微波能量传输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反向波束控制研究都基于微波能量发射阵列具有理想型面的前提,没有考虑空间环境中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发生位置和姿态偏差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4个阶段任务,分析了结构模块姿位偏差对整流阵列处功率密度和波束指向误差带来的影响。在已经验证的软件化微波能量反向波束控制基础上,结合结构模块姿位偏差校正,提出了基于相位补偿的反向波束控制技术,并对校正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相位补偿的反向波束控制技术对微波能量发射阵列结构模块姿位偏差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校正能力。文章可以为微波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微波能量传输 反向波束控制 功率密度 指向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无源互调检测与定位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翔 崔万照 +2 位作者 李军 王新波 胡天存 《空间电子技术》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无源互调检测与定位技术现状,讨论了影响检测系统性能的主要关键因素。针对PIM信号的瞬态跳变特征,提出PIM信号实时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以上工作,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无源互调检测技术... 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无源互调检测与定位技术现状,讨论了影响检测系统性能的主要关键因素。针对PIM信号的瞬态跳变特征,提出PIM信号实时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以上工作,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无源互调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宽带大功率高灵敏度实时检测成为无源互调检测技术必然的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无源互调定位,分别总结讨论了封闭和开放结构的无源互调定位技术现状及主要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互调 PIM检测 PIM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在空间领域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丰 朱忠博 +4 位作者 崔万照 刘江凡 席晓丽 钟凯 姚建铨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3年第6期857-866,共10页
太赫兹频段介于红外光波与毫米波之间,是电磁波谱中的重要频段。太赫兹技术已在空间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空间太赫兹频段观测可以获得丰富的气象信息、大气信息和深空科学信息。基于太赫兹链路的高频段通信有望突破等离子体... 太赫兹频段介于红外光波与毫米波之间,是电磁波谱中的重要频段。太赫兹技术已在空间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空间太赫兹频段观测可以获得丰富的气象信息、大气信息和深空科学信息。基于太赫兹链路的高频段通信有望突破等离子体黑障的限制,实现无中断的测控通信;高速率小型化的太赫兹通信终端是实现卫星网络的理想选择。太赫兹雷达在航天器自身防御及空间弹道目标预警领域将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空间探测 黑障 空间网络 太赫兹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赫兹信息技术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丰 朱忠博 崔万照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太赫兹技术的飞速进步已经展现出对空间信息领域的积极影响。介绍了太赫兹波的特性及其现有的应用,展望了太赫兹技术在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前景,具体分析了太赫兹频段在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信息传输两个领域的技术优势。目前,空间科学观... 太赫兹技术的飞速进步已经展现出对空间信息领域的积极影响。介绍了太赫兹波的特性及其现有的应用,展望了太赫兹技术在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前景,具体分析了太赫兹频段在空间信息获取和空间信息传输两个领域的技术优势。目前,空间科学观测已扩展至太赫兹频段,太赫兹频段雷达可提供高分辨率的着陆场图像及优秀的探测预警性能,太赫兹频段链路可用于航天器集群间通信、航天器内部高速无线通信,并有望成为有效突破等离子体黑障的测控通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空间信息 太赫兹雷达 黑障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波导技术及其空间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翔 孙冬全 崔万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间隙波导(GW)是一种基于非接触电磁带隙(EBG)结构的新型人工电磁(EM)材料,其独特的非接触结构和宽带电磁屏蔽特性在构建新型电磁传输线及屏蔽结构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和灵活性,为微波毫米波部件、电路及天线等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间隙波导(GW)是一种基于非接触电磁带隙(EBG)结构的新型人工电磁(EM)材料,其独特的非接触结构和宽带电磁屏蔽特性在构建新型电磁传输线及屏蔽结构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和灵活性,为微波毫米波部件、电路及天线等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现途径,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间隙波导概念和原理,分析了其技术优势;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分类,全方位地归纳总结了间隙波导技术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最后,结合空间技术背景和发展需求,探讨了间隙波导在空间微波毫米波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间隙波导技术的非接触式无源互调干扰控制方法及堆叠集成毫米波电路系统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该文工作可为间隙波导技术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毫米波 间隙波导 空间技术 无源互调 堆叠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宇昌 李小军 周诠 《空间电子技术》 2009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章介绍了空间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动向,重点分析了遥感卫星、中继卫星、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动向。最后分析了空间激光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从未来技术发展和需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空间数据传输 卫星数据传输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微波光子铌酸锂调制器变频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栋 谭庆贵 蒋炜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章介绍了星载微波光子变频技术的技术类型、特点和应用背景。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微波光子变频方案,研究了基于串联铌酸锂调制器的变频器原理,提出了一种星载LN-MZ微波光子变频技术方案,并仿真验证该变频方案的性能,为新型星载微波光... 文章介绍了星载微波光子变频技术的技术类型、特点和应用背景。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微波光子变频方案,研究了基于串联铌酸锂调制器的变频器原理,提出了一种星载LN-MZ微波光子变频技术方案,并仿真验证该变频方案的性能,为新型星载微波光子变频方案设计及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变频器 铌酸锂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平流层飞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颖 董亚洲 +1 位作者 李小军 董士伟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针对目前临近空间平流层飞艇采用较多的储能电池方案的不足,提出以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平流层飞艇能源的补充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的概念内涵、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平流层飞艇的能源需求;最后着重讨论了一种微波能量... 针对目前临近空间平流层飞艇采用较多的储能电池方案的不足,提出以微波能量传输技术作为平流层飞艇能源的补充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微波能量传输技术的概念内涵、研究进展;然后分析了平流层飞艇的能源需求;最后着重讨论了一种微波能量传输供能的平流层飞艇设想方案,为平流层飞艇能源问题攻关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能量传输 平流层飞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性能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炜 谭庆贵 梁栋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2期6-11,共6页
研究了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性能参数,分析了性能参数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光功率下、不同直流偏置和不同射频频率下,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增益、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所有的仿真结果... 研究了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性能参数,分析了性能参数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光功率下、不同直流偏置和不同射频频率下,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增益、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所有的仿真结果为临近空间微波光子传输链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临近空间 微波光子 射频 传输 链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雷达技术空间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海 《空间电子技术》 2015年第1期7-10,16,共5页
文章介绍了太赫兹雷达的技术优势,分析了应用领域,重点探讨了太赫兹雷达空间应用概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太赫兹雷达发展目标。
关键词 太赫兹 太赫兹雷达 太赫兹成像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宽带跨频段微波光子射频通道实现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炜 王迪 +4 位作者 李小军 秦伟泽 龚静文 肖永川 谭庆贵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93-2601,共9页
目前基于微波技术的射频通道带宽与频率受限、多频率变频能力受限、通用性差,严重制约了高通量卫星的频谱覆盖范围和大带宽多路变频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对微波光子射频通道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并联型架构的宽带跨频... 目前基于微波技术的射频通道带宽与频率受限、多频率变频能力受限、通用性差,严重制约了高通量卫星的频谱覆盖范围和大带宽多路变频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对微波光子射频通道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并联型架构的宽带跨频段微波光子射频通道实现方法,开展了相应的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通道下变频输入频率可覆盖27 GHz~52 GHz,输出频率可覆盖17 GHz~24 GHz;上变频输入频率可覆盖25 GHz~27 GHz,输出频率可覆盖37 GHz~43 GHz,且该射频通道工作带宽优于2 GHz,带内平坦度优于3 d B,变频增益优于-10 d B,无杂散动态范围优于100 d B·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射频通道 卫星 无杂散动态范围 宽带 跨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分辨率雷达的微波光子大带宽脉冲压缩信号生成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武 谭庆贵 +3 位作者 蒋炜 梁栋 王迪 龚静文 《空间电子技术》 2020年第4期71-78,共8页
随着对高精度探测的不断追求,未来雷达系统正朝着大带宽的方向发展。目前的雷达系统,主要利用传统的微波技术生成雷达信号,受到电子瓶颈限制,单路带宽仅在2 GHz左右,难以满足高精度雷达探测的技术需求。微波光子信号生成技术具有大带宽... 随着对高精度探测的不断追求,未来雷达系统正朝着大带宽的方向发展。目前的雷达系统,主要利用传统的微波技术生成雷达信号,受到电子瓶颈限制,单路带宽仅在2 GHz左右,难以满足高精度雷达探测的技术需求。微波光子信号生成技术具有大带宽的技术优势,被认为是可突破电子瓶颈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可将微波光子信号生成技术引入雷达系统中,直接生成带宽高达41 GHz的雷达信号,从而大幅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分辨率。文章首先介绍了微波光子大带宽脉冲压缩信号生成技术的应用情况,然后分类介绍了微波光子大带宽脉冲压缩信号生成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实现方法及研究进展,最后对各类微波光子大带宽脉冲压缩信号生成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限制其实际应用的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雷达 宽带 脉冲压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丰 朱忠博 +4 位作者 李栋 尚社 崔万照 刘江凡 席晓丽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3年第5期693-701,共9页
太赫兹频段是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过渡的纽带,是电磁频谱中最近被开发的频段,在遥感领域受到了特别关注。介绍了太赫兹频段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天文观测、地球气象观测、目标参数测量、反隐身雷达及探测雷达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设想,探... 太赫兹频段是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过渡的纽带,是电磁频谱中最近被开发的频段,在遥感领域受到了特别关注。介绍了太赫兹频段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天文观测、地球气象观测、目标参数测量、反隐身雷达及探测雷达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设想,探讨了太赫兹雷达在弹道目标探测及空间来袭目标告警等场景下的应用。揭示了太赫兹技术在遥感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被动遥感 缩比雷达散射截面测量 反隐身雷达 预警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频段收发前端高隔离环形器设计与实现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美霞 段斌 +1 位作者 赵慧敏 张波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97,共5页
介绍了微位移测量系统微波收发信道微波前端高隔离环形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实现形式以及测试结果。微位移收发信道是同频、同时、同天线的工作体制,所以发射信号会通过环形器泄露到接收信道中,造成接收通道饱和,接收信道对有用信号的... 介绍了微位移测量系统微波收发信道微波前端高隔离环形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实现形式以及测试结果。微位移收发信道是同频、同时、同天线的工作体制,所以发射信号会通过环形器泄露到接收信道中,造成接收通道饱和,接收信道对有用信号的信噪比,影响最后的系统测量精度;或者使得整个系统的测量距离很小,无法实际工程应用。为了在接收信道中将发射信号通过环形器泄露到接收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抑制,采用的方法是在发射信道末端通过耦合器耦合一定信号能量,并使耦合信号进过可调衰减器和移相器对其幅度和相位进行调整,使耦合信号与泄露信号的幅度相等、相位相差180°,从而达到对环形器泄露信号的抑制抵消。该高隔离环形器指标要求工作频段是5750~5850MHz,发射端输出电平高于30dBm,接收端口对发射端口隔离度110dB(最大),稳态大于88dB,噪声系数小于3.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位移 对消 信噪比 隔离度 环形器 三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CC技术的C频段星载接收机混频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齐波 陈建荣 马美霞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应用于C频段星载接收机的双平衡混频器。该混频器将射频和本振巴伦等无源器件集成在多层LTCC基板内,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测试表...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简称LTCC)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应用于C频段星载接收机的双平衡混频器。该混频器将射频和本振巴伦等无源器件集成在多层LTCC基板内,实现了电路的小型化、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测试表明,当射频输入为5.925~6.425GHz、本振频率为2.225GHz、中频输出频率为3.7~4.2GHz时,混频器的变频损耗≤9.3dB,P1dB为5.7dBm,本振到射频和本振到中频的隔离度分别为39.44dB和35.58dB。混频器的尺寸为40×22×1.92m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低温共烧陶瓷 Marchand巴伦 混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高速小尺寸碎片目标二维分集融合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大伟 尚社 +4 位作者 李小军 罗熹 孙文锋 范晓彦 李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71-76,共6页
从碎片目标的回波散射特性入手,将频率分集技术融入到目标的高分辨成像算法中。频率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碎片目标的角闪烁效应,提高回波的平均信噪比,有利于对空间碎片目标的检测和成像;同时,空间高速小尺寸碎片目标高分辨二维图像... 从碎片目标的回波散射特性入手,将频率分集技术融入到目标的高分辨成像算法中。频率分集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碎片目标的角闪烁效应,提高回波的平均信噪比,有利于对空间碎片目标的检测和成像;同时,空间高速小尺寸碎片目标高分辨二维图像带宽需求过大、难以实现,采用低分辨信号实现高分辨成像,信号带宽远小于ISAR成像算法,同时考虑了目标高速运动引起的等效积累转角对成像的影响,通过对等效转动速度的估算,修正匹配滤波器,使之满足转台成像条件,完成目标高分辨二维成像。最后,利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对喇叭形空间碎片进行建模与成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在成像时间内有效地克服角闪烁起伏,获取目标高分辨率二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角闪烁 高分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整流天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文丽 董士伟 +1 位作者 董亚洲 王颖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整流天线是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和环境能量收集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对整流天线的应用场景作了概述,介绍了微波整流天线的主要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对整流天线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讨论了整流天线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波能量传输 整流天线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能量传输垂直验证系统设计及波束收集效率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亚洲 董士伟 +2 位作者 王颖 付文丽 李小军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1期11-14,67,共5页
文章给出了基于浮空气球的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工作模式、功能和效率的垂直验证系统,该系统还可用于验证临近空间浮空平台微波输能相关关键技术。系统中发射天线为近似高斯分布的平面微带天线阵列。利用理论传输公式和... 文章给出了基于浮空气球的全面验证空间太阳能电站微波能量传输工作模式、功能和效率的垂直验证系统,该系统还可用于验证临近空间浮空平台微波输能相关关键技术。系统中发射天线为近似高斯分布的平面微带天线阵列。利用理论传输公式和辐射场积分方法分别计算了波束收集效率,本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可达94%。与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相比,本系统的波束收集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能量传输 临近空间浮空平台 空间太阳能电站 波束收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晓海 《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 2007年第10期19-21,共3页
简单介绍了毫米波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背景,分析了毫米波的四个传播特性,并由此引出毫米波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安全保密好、传输质量高及全天候通信四大优点,阐述了毫米波地面通信及毫米波卫星通信的发展情况,以毫米波通信技术在电子对抗... 简单介绍了毫米波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背景,分析了毫米波的四个传播特性,并由此引出毫米波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安全保密好、传输质量高及全天候通信四大优点,阐述了毫米波地面通信及毫米波卫星通信的发展情况,以毫米波通信技术在电子对抗中的军事应用为例进行重点探讨,最后展望毫米波通信技术将会开创未来新型应用领域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毫米波传播 毫米波通信 电子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网络资源预留允许控制的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静玲 黎军 +2 位作者 张怡 崔涛 梁薇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6期44-48,共5页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动态变化、业务种类繁多及资源异质异构的特性,采用提前预留资源的策略,对时延抖动敏感、传输带宽要求较大和业务流持续时间较长等高QoS要求业务进行提前资源预留,并通过预留申请消息将传输业务特性传递给卫星,卫星通...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动态变化、业务种类繁多及资源异质异构的特性,采用提前预留资源的策略,对时延抖动敏感、传输带宽要求较大和业务流持续时间较长等高QoS要求业务进行提前资源预留,并通过预留申请消息将传输业务特性传递给卫星,卫星通过采用允许控制的方法,准确评估所需要的资源,合理分配网络可用资源。文中给出基于简化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场景的资源预留允许控制传输流程,考虑到空间信息网络资源受限,需充分考虑允许控制算法复杂度与增益的平衡,针对3种允许控制算法进行仿真,比较了3种允许控制算法性能。通过文中提出的方法可有效保证网络中高QoS要求业务的服务质量,提高空间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资源预留 允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