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边与高斯滤波混合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志强 汪渤 +1 位作者 李立广 李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时,两种异质图像信息容易相互干扰,造成融合图像出现模糊、信息混乱和对比度降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与高斯滤波混合分解的融合方法。首先采用双边和高斯滤波器对输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混合信息分解...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时,两种异质图像信息容易相互干扰,造成融合图像出现模糊、信息混乱和对比度降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与高斯滤波混合分解的融合方法。首先采用双边和高斯滤波器对输入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混合信息分解,得到小尺度纹理细节、大尺度边缘和底层粗略尺度图像信息;其中的大尺度边缘信息包含红外图像的主要特征,依据该特征确定各分解子信息的融合权重,从而将重要的红外特征信息注入到可见光图像;最后通过对各融合子信息进行组合重构出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融合效果要优于传统基于多尺度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滤波 双边滤波 信息分解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相关概念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杜燕波 杨建军 +1 位作者 吕伟 牛天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86-1389,共4页
概念不明确、概念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先从认知论、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三个层面对面向对象概念建模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定义了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的一系列相关概念,... 概念不明确、概念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先从认知论、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三个层面对面向对象概念建模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定义了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的一系列相关概念,指出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多分辨率建模与仿真较完整的概念体系的形成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辨率 建模 仿真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M的雷达装备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建军 杨江平 张新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909-2912,F0003,共5页
针对传统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分析存在的信息利用不充分、缺乏模型支持及实施过程不够完整等不足,提出了雷达装备RCM分析的信息化改进思路。在分析了改进的RCM过程模型基础上,设计出雷达装备维修决策支持系统。以数... 针对传统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分析存在的信息利用不充分、缺乏模型支持及实施过程不够完整等不足,提出了雷达装备RCM分析的信息化改进思路。在分析了改进的RCM过程模型基础上,设计出雷达装备维修决策支持系统。以数据的充分利用和模型的合理支持为核心,描述了系统的逻辑全貌。基于分布式网络技术和面向服务软件技术构建了开放式、智能化的系统应用体系构架。原型系统开发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充分利用各类有用信息,在相关模型支持下,实现更规范、更快捷、更准确的装备维修分析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雷达装备 数据流图 维修决策支持系统 应用体系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三角形外接圆的星图识别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文涛 王宏力 +2 位作者 陆敬辉 詹巧林 高志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6,80,共4页
三角形外接圆半径能部分描述三角形的结构特征,在三角形两条边长及其外接圆半径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唯一的三角形,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外接圆的星图识别算法。构建了导航星数据库,以特征三角形为匹配模板,减少了导航星三角形的数... 三角形外接圆半径能部分描述三角形的结构特征,在三角形两条边长及其外接圆半径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唯一的三角形,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形外接圆的星图识别算法。构建了导航星数据库,以特征三角形为匹配模板,减少了导航星三角形的数量,从而减小导航星数据库容量。为了提高搜索效率,以特征半径为搜索量,并对其进行升序排列。通过对特征半径的匹配,缩小了角距匹配的范围,提高了角距匹配的速度,同时采用的多三角形的组合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率。为了保证星图识别的准确性,引入了验证识别环节。仿真结果表明:当存在2像元的位置噪声时,识别率大于97.42%,平均识别时间为38.41 ms,实时性与鲁棒性均优于传统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外接圆 星图识别 导航星数据库 特征三角形 特征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探测器用陶瓷/可伐合金钎焊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森 王冠 +2 位作者 樊竝君 卢加涛 魏威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2-1216,共5页
当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的工作温度为80K左右,其钎焊焊缝要求与常规钎焊焊缝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当前陶瓷/金属材料的钎焊方法进行了整理,使用AgCuTi钎料进行了钎焊工艺实验,实现了可伐合金/陶瓷(蓝宝石)材... 当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的工作温度为80K左右,其钎焊焊缝要求与常规钎焊焊缝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对当前陶瓷/金属材料的钎焊方法进行了整理,使用AgCuTi钎料进行了钎焊工艺实验,实现了可伐合金/陶瓷(蓝宝石)材料直接钎焊(无金属化)。实验后进行了焊缝气孔率检测、抗温度冲击实验(333~77K)。实验结果显示该种焊接方法满足制冷型焦平面探测器对可伐合金/陶瓷(蓝宝石)材料钎焊的要求,该工艺方法制备的焊接件可在超低温环境中长期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钎料 蓝宝石 陶瓷 钎焊 超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薄壁结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瑛 李志强 +3 位作者 韩秀全 邵杰 张新华 高志勇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7期93-95,99,共4页
设计了"E"形试验件模拟工程中常见的薄壁结构,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此类结构表面强化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试验数据表明,受强化表面呈现压缩应力状态,未被强化一侧表面则呈现拉伸应力状态,壁厚是影响拉伸应... 设计了"E"形试验件模拟工程中常见的薄壁结构,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此类结构表面强化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试验数据表明,受强化表面呈现压缩应力状态,未被强化一侧表面则呈现拉伸应力状态,壁厚是影响拉伸应力大小的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对提高钛合金薄壁结构设计水平、优化表面强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薄壁空心结构 喷丸 内表面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C涂层对SiC_f/Ti6Al4V界面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廖金华 赵冰 +2 位作者 侯红亮 姜波 高志勇 《航空制造技术》 2011年第16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SiC纤维增强Ti6Al4V复合材料的拉伸试件断口与界面观察,研究了SiC纤维C涂层对基体与纤维元素扩散、界面反应层厚度与成分、拉伸断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纤维无C涂层的SiCf/Ti6Al4V相比较,有纤维C涂层的SiCf/Ti6Al4V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对SiC纤维增强Ti6Al4V复合材料的拉伸试件断口与界面观察,研究了SiC纤维C涂层对基体与纤维元素扩散、界面反应层厚度与成分、拉伸断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纤维无C涂层的SiCf/Ti6Al4V相比较,有纤维C涂层的SiCf/Ti6Al4V界面结合强度较弱、反应层厚度较厚,涂层能有效防止纤维性能在复合过程中下降,提高了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反应层 拉伸断口 纤维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探测器杜瓦结构的快启动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红 孟令伟 +1 位作者 杜云章 付志凯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0-1083,共4页
某型号红外探测器组件在工程应用中需要极短的制冷启动时间,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启动时间与制冷器的制冷性能和杜瓦冷头的热学性能相关。本文在不改变J-T制冷器状态的条件下,通过对杜瓦结构的冷屏、框架、冷台等零件的热负载设计优... 某型号红外探测器组件在工程应用中需要极短的制冷启动时间,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启动时间与制冷器的制冷性能和杜瓦冷头的热学性能相关。本文在不改变J-T制冷器状态的条件下,通过对杜瓦结构的冷屏、框架、冷台等零件的热负载设计优化仿真优化设计,减小冷头热质量,提高导热效率,有效减少了组件的制冷启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热负载 冷屏 框架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基型导弹图像传输信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志红 陈宏伟 樊昊 《航空兵器》 2006年第6期13-17,共5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空基型导弹图像传输系统无线窄带信道的基本模型。该模型由直视分量、地面镜面反射分量和散射分量三项构成,根据飞行区域不同的地形特征,在该模型中镜面反射分量能量是直视分量...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空基型导弹图像传输系统无线窄带信道的基本模型。该模型由直视分量、地面镜面反射分量和散射分量三项构成,根据飞行区域不同的地形特征,在该模型中镜面反射分量能量是直视分量能量的5%~56%,而散射分量能量约为直视分量能量的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基型导弹 图像传输 无线信道模型 多径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燃气涡轮发电机组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
10
作者 杨新宇 陈西宏 +1 位作者 王剑波 程培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6-68,共3页
针对某型燃气涡轮发电机组维修后无法迅速现场测试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控机的测试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PC I总线的检测技术、智能仪表及虚拟仪器技术,可实时检测机组的电压、电流、功率等一系列电参数及机组工作时关... 针对某型燃气涡轮发电机组维修后无法迅速现场测试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控机的测试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PC I总线的检测技术、智能仪表及虚拟仪器技术,可实时检测机组的电压、电流、功率等一系列电参数及机组工作时关键部位的温度等,并可对异常参数给予报警提示,其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直观性强的特点,提高了系统测试的效率,有效节约了维修成本。对提高发电机组工作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电机组 监控 工控机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LA作战仿真成员设计参考模型
11
作者 杜燕波 吕伟 杨建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54-1757,共4页
对当前HLA仿真机制功用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分析,由此提出构架作战仿真成员设计参考模型的构想。对作战仿真成员的概念模型进行抽象分析,将作战仿真成员中的实体要素分为指挥实体、执行实体、战场环境要素实体三大类。应用MAS理论,构建... 对当前HLA仿真机制功用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分析,由此提出构架作战仿真成员设计参考模型的构想。对作战仿真成员的概念模型进行抽象分析,将作战仿真成员中的实体要素分为指挥实体、执行实体、战场环境要素实体三大类。应用MAS理论,构建了作战仿真成员的通用框架;并基于动力驱动机制设计了指挥实体Agent和执行实体Agent的通用模型框架。从建模方法和开发模式两方面对作战仿真成员的开发过程给出指导性建议。该参考模型可以为重构或开发新的作战仿真成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联邦成员 MAS AGENT 作战 参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板材折弯临界板厚的分析与计算
12
作者 廖金华 赵冰 +1 位作者 张荣霞 高志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7-108,118,共3页
通过对钛合金TC4板材在750℃折弯的应力计算与有限元分析,预测了板材在利用工装折弯时不出现裂纹的情况下其临界板材厚度,并通过工艺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均表明,在利用圆角为R2.25的凸模对TC4板材在750℃折弯时,材料外层不出现裂纹的临... 通过对钛合金TC4板材在750℃折弯的应力计算与有限元分析,预测了板材在利用工装折弯时不出现裂纹的情况下其临界板材厚度,并通过工艺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均表明,在利用圆角为R2.25的凸模对TC4板材在750℃折弯时,材料外层不出现裂纹的临界厚度为1.3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板材折弯 临界板厚 表面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搅拌摩擦焊的TC4钛合金超塑成形性能研究
13
作者 付明杰 李晓华 +2 位作者 韩秀全 高志勇 李继忠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7期79-81,85,共4页
搅拌摩擦焊转速对锥形件的超塑成形性能影响不明显,但焊接接头经SPF后的微观组织长大显著,这可能与搅拌头对原始板材的破碎而导致的晶粒畸变能和亚晶有关。
关键词 FSW SPF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相关码在并行扩频通信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兰 龚志红 王兵 《航空兵器》 2008年第4期23-25,55,共4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零相关码用于并行4路4相扩频通信系统的特性。结果表明在理想线性信道时,由于零相关码消除了各支路之间相互干扰,系统的误码特性与QPSK的理想误码特性十分接近。在非线性信道时,在放大器1 dB压缩点处,BER=10E-... 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了零相关码用于并行4路4相扩频通信系统的特性。结果表明在理想线性信道时,由于零相关码消除了各支路之间相互干扰,系统的误码特性与QPSK的理想误码特性十分接近。在非线性信道时,在放大器1 dB压缩点处,BER=10E-3对应的Eb/N0从6.8 dB恶化到8.05 dB;采用扩频码交错手段可以改善系统性能,交错后相同误码率对应的Eb/N0从6.8 dB只恶化到7.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相关码 并行扩频 复数扩频 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靶场测量应用的高速无线数传接收设备研制
15
作者 龚志红 樊昊 《航空兵器》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针对靶场测量应用的实际要求,综合应用USB2.0计算机外设接口技术、可编程ASIC设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PC机的高速无线数据实时接收、存储设计方案,并利用USB2.0接口芯片ISP1581、CPLD芯片EP1K30TI144、DSP芯片TMS320F206... 针对靶场测量应用的实际要求,综合应用USB2.0计算机外设接口技术、可编程ASIC设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PC机的高速无线数据实时接收、存储设计方案,并利用USB2.0接口芯片ISP1581、CPLD芯片EP1K30TI144、DSP芯片TMS320F206等器件,物理实现该方案,研制成功工程实用的地面接收设备。该设备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接口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实际测试表明,完全满足靶场测量应用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场测量 无线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遥测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波碲镉汞探测器RV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智超 付伟 党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对硼离子注入制备的N on P平面结长波碲镉汞探测器的RV曲线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偏压下暗电流机制,提取得到探测器的电学参数及理想因子,表明为提升器件性能,需要对探测器的陷阱辅助隧穿电流及产生复合电流进行抑制。通过对长波碲镉汞探测... 对硼离子注入制备的N on P平面结长波碲镉汞探测器的RV曲线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偏压下暗电流机制,提取得到探测器的电学参数及理想因子,表明为提升器件性能,需要对探测器的陷阱辅助隧穿电流及产生复合电流进行抑制。通过对长波碲镉汞探测器RV曲线的拟合分析,表明RV拟合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估器件性能和工艺状态,并指导工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RV 暗电流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副瓣对消关键技术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晓莉 张新生 +1 位作者 刘建辉 王恩堂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2,53,共5页
副瓣对消技术是雷达抗有源压制式噪声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干扰环境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文中通过介绍副瓣对消的工作原理,从辅助天线设计、对消样本选取、主辅通道一致性三个方面分析副瓣对消的关键技术,结合抗干扰试验... 副瓣对消技术是雷达抗有源压制式噪声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干扰环境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文中通过介绍副瓣对消的工作原理,从辅助天线设计、对消样本选取、主辅通道一致性三个方面分析副瓣对消的关键技术,结合抗干扰试验的常见问题,给出时序对齐、全量程噪声分段采样等解决方法,并分析现有副瓣对消性能指标的局限性,提出新的副瓣对消性能指标,并对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副瓣对消 抗干扰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51215μm 杜瓦真空失效的极限真空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冠 孟令伟 +2 位作者 张冬亮 房方 杨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2-1446,共5页
真空微型杜瓦内部需要高真空度来降低杜瓦与外界的热交换,保持探测器芯片低温工作温度稳定。不同杜瓦失效的真空度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对640×51215μm及320×256这两种杜瓦组件进行不同真空度下的静态热负载测试,确定以上两... 真空微型杜瓦内部需要高真空度来降低杜瓦与外界的热交换,保持探测器芯片低温工作温度稳定。不同杜瓦失效的真空度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对640×51215μm及320×256这两种杜瓦组件进行不同真空度下的静态热负载测试,确定以上两种杜瓦结构的真空失效时的极限真空度。通过对比分析杜瓦组件的真空失效机理及实验数据,提出改进该结构杜瓦真空寿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失效 杜瓦 静态热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抗干扰能力指标及试验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增辉 刘笑 +1 位作者 石海天 张新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共5页
为了全面评估预警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介绍了相对完整可行的预警雷达抗干扰能力试验评估体系。首先,构建了预警雷达抗干扰能力指标体系,新定义了一系列定量战术、技术指标;然后,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等效模拟试验方法,包括试验阵地部署... 为了全面评估预警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介绍了相对完整可行的预警雷达抗干扰能力试验评估体系。首先,构建了预警雷达抗干扰能力指标体系,新定义了一系列定量战术、技术指标;然后,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等效模拟试验方法,包括试验阵地部署、试验参数调节标校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最后,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雷达 抗干扰 试验评估 指标体系 等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车的装甲防护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广顺 吕伟 +1 位作者 杨召甫 崔国峰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5-47,共3页
针对当前武器和军用技术装备在战场前沿和非交战地域面临威胁的特点,探讨军用汽车的装甲防护问题。在总结军车及人员装甲防护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用于提高装甲防护效能的新技术、新材料。通过对比,指出我国军车防护领域面临的关键... 针对当前武器和军用技术装备在战场前沿和非交战地域面临威胁的特点,探讨军用汽车的装甲防护问题。在总结军车及人员装甲防护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用于提高装甲防护效能的新技术、新材料。通过对比,指出我国军车防护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车 装甲防护 装甲材料 个人装甲防护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