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军机飞行仿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安祥 刘长华 +2 位作者 陈宗基 李明 贾荣珍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9-262,共4页
“苏二七飞机飞行仿真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针对第三代军机、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研制成功的全任务仿真系统。以该系统为背景,本文论述现代军机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主要分系统及其技术。
关键词 军用飞机 飞行仿真系统 视景系统 火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的红外辐射建模与黑体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姚鹏 王学奇 +2 位作者 王海晏 冯超 禹航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4,共6页
针对在给定飞行状态下不能实时计算飞行器红外辐射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红外辐射理论、空气动力学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建立飞行器红外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模型,主要包括蒙皮辐射及其反射和排气系统辐射两大部分。该模型在已知飞行高度、速度... 针对在给定飞行状态下不能实时计算飞行器红外辐射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红外辐射理论、空气动力学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建立飞行器红外辐射强度的理论计算模型,主要包括蒙皮辐射及其反射和排气系统辐射两大部分。该模型在已知飞行高度、速度及加力情况下,对飞行器在不同观测角度和不同探测波段的红外辐射量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时计算出飞行器在给定飞行状态下的辐射量,并通过Visual C++控制黑体温度,使其产生与实际飞行情况等量的红外辐射,实现了实验室环境下飞行器不同飞行状态的黑体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红外辐射 蒙皮 排气系统 MATLAB仿真 黑体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探测低空/隐身目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浩 黄树彩 +1 位作者 谢永才 李亚军 《航空兵器》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针对低空/隐身目标的探测防御问题,分析了常规地基雷达探测低空/隐身目标的局限性,介绍了临近空间定义及临近空间飞行器,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低空/隐身目标的优势及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低空/隐身目标的... 针对低空/隐身目标的探测防御问题,分析了常规地基雷达探测低空/隐身目标的局限性,介绍了临近空间定义及临近空间飞行器,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低空/隐身目标的优势及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临近空间飞行器探测低空/隐身目标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临近空间飞行器 探测与防御 低空/隐身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洪书 赵保明 +1 位作者 张福 赵高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1-204,共4页
飞行错觉一直是造成严重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VC++和ACCESS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抗飞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与任何一台飞行模拟器相结合使用,通过网络将需要训练的数据传送给模拟器的飞控等系统软件,由软件驱动硬... 飞行错觉一直是造成严重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VC++和ACCESS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一套抗飞行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与任何一台飞行模拟器相结合使用,通过网络将需要训练的数据传送给模拟器的飞控等系统软件,由软件驱动硬件,从而使整个模拟器具有一个逼真的环境,飞行员利用模拟器飞行,能体会空中飞行时翻、滚、转等产生的复合错觉,进而找到抗飞行错觉的有效办法,提高飞行员的空间认知能力水平,保障飞行顺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错觉 模拟器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建设顶层构想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思彤 张占月 +1 位作者 刘达 许益乔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6,共7页
当前,在高超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美国强势领先,俄罗斯稳步推进。面向高超声速威胁、着眼未来高超防御作战需要,提出应从设计顶层合理架构、发展一体协同装备、探索联合对抗策略和开展体系评估研究等4个方面加速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顶... 当前,在高超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美国强势领先,俄罗斯稳步推进。面向高超声速威胁、着眼未来高超防御作战需要,提出应从设计顶层合理架构、发展一体协同装备、探索联合对抗策略和开展体系评估研究等4个方面加速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顶层建设步伐,探索提升高超防御作战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防御体系 顶层架构 对抗策略 评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用热红外伪装涂料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梅 崔占臣 +2 位作者 蔡红莉 柴志刚 杨柏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33-36,共4页
从金属颜料铝粉的含量、粒子形貌和尺寸、粘合剂的选用和改性等 4个方面对织物用热红外伪装涂料在 8~ 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铝粉质量百分数大于 2 0 %时 ,涂层的发射率不再下降 ;片状粒子和尺寸较大的粒子对... 从金属颜料铝粉的含量、粒子形貌和尺寸、粘合剂的选用和改性等 4个方面对织物用热红外伪装涂料在 8~ 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铝粉质量百分数大于 2 0 %时 ,涂层的发射率不再下降 ;片状粒子和尺寸较大的粒子对发射率降低的作用较强 ;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获得的改性粘合剂在 8~ 14μm波段具有较好的红外透明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剂 金属颜料 织物 热红外伪装涂料 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鲁棒性的光流算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泽旭 李金宗 李冬冬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51-1855,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帧间运动速度及速度变化都较大时的鲁棒性光流算法 .通过对时间梯度误差的分析 ,得到了新的梯度约束方程 ;另一方面将各向异性扩散方程引入方向平滑约束 ,以改善包括运动不连续处的流速计算精度 .以此建立的多栅格微... 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帧间运动速度及速度变化都较大时的鲁棒性光流算法 .通过对时间梯度误差的分析 ,得到了新的梯度约束方程 ;另一方面将各向异性扩散方程引入方向平滑约束 ,以改善包括运动不连续处的流速计算精度 .以此建立的多栅格微分光流算法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误差传播效应 ,而且对大的运动速度和速度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算法不但能产生密度 10 0 %的光流场 ,而且对较大的运动速度及速度变化具有很好的计算精度和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场 鲁棒性 各向异性扩散 误差传播 多栅格 流速 光流算法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升小波改进阈值的雷达信号去噪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曹晓英 张智军 向建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4期143-147,共5页
针对传统小波域阈值去噪的局限性和缺陷,提出了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改进阈值函数去噪新方法。通过提升小波变换提取含噪信号小波系数,并利用新阈值函数进行降噪处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能有效抑制噪声,信噪比和均方根... 针对传统小波域阈值去噪的局限性和缺陷,提出了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改进阈值函数去噪新方法。通过提升小波变换提取含噪信号小波系数,并利用新阈值函数进行降噪处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能有效抑制噪声,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性能均优于经典阈值函数和已有的两种改进阈值函数,在对雷达弱小目标的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小波变换 阈值函数 小波阈值去噪 雷达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不确定执行器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棕成 董新民 +1 位作者 薛建平 张立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针对一类带不确定执行器非线性的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包括死区、齿隙和"类齿隙"磁滞特征的非线性执行器模型。通过结合所建立的模型和Nussbaum增益技术,解决了当执行器非线性不确定时的控制问... 针对一类带不确定执行器非线性的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包括死区、齿隙和"类齿隙"磁滞特征的非线性执行器模型。通过结合所建立的模型和Nussbaum增益技术,解决了当执行器非线性不确定时的控制问题。所设计的方案不需知道非线性特征参数边界,并且当非线性特征为死区时,其坡度可以为时变的。引入了自适应补偿项消除建模误差和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执行器非线性 NUSSBAUM 函数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雷达的临近空间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睿 梁志兵 +1 位作者 王嘉铭 张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针对临近空间目标的低可探测性和多雷达采样周期与测量精度不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网格和多维Hough变换的多雷达检测前跟踪(TDB)算法。利用概率网格将雷达测量数据概率化,通过多维Hough变换在多维空间建立初步候选航迹,利用基于不... 针对临近空间目标的低可探测性和多雷达采样周期与测量精度不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网格和多维Hough变换的多雷达检测前跟踪(TDB)算法。利用概率网格将雷达测量数据概率化,通过多维Hough变换在多维空间建立初步候选航迹,利用基于不敏变换的空间融合方法得到目标数目及轨迹。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密集杂波下实现弱小目标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目标 多雷达 概率网格 不敏变换 多维Hough变换 检测前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人机自主防碰撞的认知博弈制导控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茹常剑 魏瑞轩 +1 位作者 郭庆 张立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5-1560,共6页
针对非隔离空域中的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认知博弈制导的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方法.首先,描述了非隔离空域中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控制问题.其次,建立了无人机与入侵机的运动学模型,并构建了无人机的认知安全域,将无人机碰撞规避问... 针对非隔离空域中的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认知博弈制导的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方法.首先,描述了非隔离空域中无人机自主防碰撞控制问题.其次,建立了无人机与入侵机的运动学模型,并构建了无人机的认知安全域,将无人机碰撞规避问题转化为涉及两方的博弈问题.然后,提出了制导策略集的求解方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防碰撞 认知安全域 微分博弈 制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不变子空间原理的共形阵列DOA与极化状态联合估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英 高梅 +1 位作者 张树银 霍文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37-1142,共6页
利用交叉电偶极子天线单元在锥面共形载体上构造极化敏感阵列,推导并建立了其快拍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锥面共形载体的单曲率特性构造满足旋转不变关系的成对子阵,根据旋转不变子空间思想提出一种信源方位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算法.... 利用交叉电偶极子天线单元在锥面共形载体上构造极化敏感阵列,推导并建立了其快拍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锥面共形载体的单曲率特性构造满足旋转不变关系的成对子阵,根据旋转不变子空间思想提出一种信源方位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算法.Monte-Carlo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锥面共形阵列应用中的多参数联合估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阵列天线 多极化特性 旋转不变子空间 极化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攻击图节点概率的网络安全度量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庆朋 王布宏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春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6-908,共3页
为了保护网络中关键信息资产,评估分析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图节点概率的网络安全度量方法。该方法改进了原子攻击节点自身概率的计算模型,引入累积可达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 为了保护网络中关键信息资产,评估分析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图节点概率的网络安全度量方法。该方法改进了原子攻击节点自身概率的计算模型,引入累积可达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估目标状态的安全级别和网络的整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攻击图 原子攻击 累积可达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限制波尔兹曼机的辐射源信号识别 被引量:32
14
作者 周东青 王玉冰 +2 位作者 王星 程相东 肖吉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1,共6页
针对电子侦察中使用常规参数难以有效识别复杂体制雷达信号的问题,提出利用深度限制波尔兹曼机对辐射源识别的模型。模型由多个限制波尔兹曼机组成,通过逐层自底向上无监督学习获得初始参数,并用后向传播算法对整个模型进行有监督的参... 针对电子侦察中使用常规参数难以有效识别复杂体制雷达信号的问题,提出利用深度限制波尔兹曼机对辐射源识别的模型。模型由多个限制波尔兹曼机组成,通过逐层自底向上无监督学习获得初始参数,并用后向传播算法对整个模型进行有监督的参数微调,利用Softmax进行分类识别。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对辐射源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源信号识别 深度学习 限制波尔兹曼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面腔内二维激波会聚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昊 陈鑫 +1 位作者 何立明 吴春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为了研究凹面腔内二维激波会聚的特性,设计、建立了二维激波会聚冷态实验系统,进行了二维激波会聚冷态实验,结果表明:当射流入口宽度增大时,相同射流入射压力下,喷入凹面腔内的射流强度增大,导致凹面腔内的激波会聚强度增强,从而压力脉... 为了研究凹面腔内二维激波会聚的特性,设计、建立了二维激波会聚冷态实验系统,进行了二维激波会聚冷态实验,结果表明:当射流入口宽度增大时,相同射流入射压力下,喷入凹面腔内的射流强度增大,导致凹面腔内的激波会聚强度增强,从而压力脉动幅值增大,频率也随之增大。数值模拟了二维冷态激波会聚过程,从模拟结果中的压力和频率上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 爆震波 激波会聚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攻击路径的网络安全增强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庆朋 王布宏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春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为实现目标网络的适度安全,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攻击路径的网络安全增强策略制定方法。该方法对攻击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在分析攻击图最优攻击路径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增强策略。为了获取最优攻击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最优攻击... 为实现目标网络的适度安全,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攻击路径的网络安全增强策略制定方法。该方法对攻击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在分析攻击图最优攻击路径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增强策略。为了获取最优攻击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最优攻击路径生成方法,并改进了信息素更新方式。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产生安全策略集,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更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图 蚁群优化算法 最优攻击路径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飞机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与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瑛 陈盖凯 张毅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航材保障是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和训练任务的完成。深入开展军用飞机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探索新的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与手段,对于配送中心的科学选址,提高航材保障工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军用飞机... 航材保障是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和训练任务的完成。深入开展军用飞机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探索新的航材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与手段,对于配送中心的科学选址,提高航材保障工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军用飞机航材保障特点,综合考虑任务成功率、经济性和战时道路损毁等因素,提出了军用飞机航材保障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建立了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验证所建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材 配送中心 选址 保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人工势场在主从编队引导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贤智 庞春雨 +1 位作者 孙亮 周焘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6,共6页
引入战斗机人工势场的概念,建立针对主从编队引导控制的模型。在分析势、势场力的基础上,构建战斗机编队的队形势以及队形力函数。建立编队控制模型,编队队形的结构与队形参考点有关,参考点的数量和位置由队形和队形控制方式决定,主从... 引入战斗机人工势场的概念,建立针对主从编队引导控制的模型。在分析势、势场力的基础上,构建战斗机编队的队形势以及队形力函数。建立编队控制模型,编队队形的结构与队形参考点有关,参考点的数量和位置由队形和队形控制方式决定,主从编队控制以长机为队形参考点。建立了基于队形力的主从编队控制模型,并应用于实际领航者之中。仿真表明飞行误差收敛速度快,僚机能够稳定跟踪领航者的飞行轨迹,并保持较小的跟踪误差(20~40m)。在密集编队控制中,仍需改进控制器和优化参数;在稀疏队形和分散队形中,完全可以满足控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人工势场 编队控制 主从编队控制 队形势 队形力 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像中舰船目标的快速精细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红 刘思彤 +1 位作者 孙文邦 杨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解决大多数舰船检测算法的精度不高、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显著性特征引导的舰船目标快速精细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局部与全局整合的视觉显著模型定位目标区域,并通过区域提取得到候选目标切片;然后利用改进的均值聚类方法将目... 为解决大多数舰船检测算法的精度不高、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显著性特征引导的舰船目标快速精细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局部与全局整合的视觉显著模型定位目标区域,并通过区域提取得到候选目标切片;然后利用改进的均值聚类方法将目标切片分割为超像素集合;最后通过融合显著图和超像素分割结果,筛选属于目标的超像素来实现精细分割,得到舰船目标的候选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定位舰船目标,且能精确刻画目标轮廓,更有利于后续舰船识别等后续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目标检测 视觉显著性定位 超像素分割 精细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策略的多无人机最优协同航路规划 被引量:5
20
作者 苑帅 李飞 +1 位作者 王龙 张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
基于分层策略将多无人机协同航路规划分为航路规划层、协同控制层和航迹控制层进行研究。航路规划层采用基于K均值和遗传算法的航路规划方法,为每架无人机提供多条备选航路;针对传统协同控制算法在求解协同变量出现无解的情况,设计了新... 基于分层策略将多无人机协同航路规划分为航路规划层、协同控制层和航迹控制层进行研究。航路规划层采用基于K均值和遗传算法的航路规划方法,为每架无人机提供多条备选航路;针对传统协同控制算法在求解协同变量出现无解的情况,设计了新的协同变量求解步骤;航迹控制层基于无人机六自由度模型和协同变量建立了终端时间固定的最优航迹控制模型,并采用勒让德伪谱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利用CFSQP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实现了对无人机航迹控制变量和姿态的规划。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无人机协同航路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且计算量较小,效率较高,得到的无人机控制指令平滑,易于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策略 多无人机 协同航路规划 最优航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