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事航空飞行人员听力损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翟晓敏 张红蕾 +7 位作者 董佳佳 梁雅竹 于笑 薛蓉 张昊 濮彧 霍小秀 郭睿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军事航空飞行人员听力损失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210例航空军事飞行人员。采用纯音测听法测量听力阈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军事航空飞行人员听力损失风险的列线图,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210例航空军事飞行人员。采用纯音测听法测量听力阈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195例航空军事飞行人员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39例)和验证集(56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ASO)和二元logistic回归识别飞行员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构建一个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列线图来预测飞行人员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采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和校准曲线的方法对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验证。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95%CI:0.631~0.808),0.801(95%CI:0.676~0.926),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和0.801。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辨别度。结论基于年龄、飞行时间和飞机类型的列线图有助于临床医师预测军事航空飞行人员发生听力损失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军事飞行员 听力损失 风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行球囊扩张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方玲 刘泓毅 +2 位作者 苏晓磊 张红蕾 郭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随访评估分泌性中耳炎(OME)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BET)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院治疗的患OME伴ETD的患者,行BET。统一纳入与排除标准,术前与术后均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 目的随访评估分泌性中耳炎(OME)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BET)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院治疗的患OME伴ETD的患者,行BET。统一纳入与排除标准,术前与术后均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评估。共45例患耳,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1-63岁,右侧患耳28例,左侧患耳17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通过Graph-prism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比较ETDQ-7术前与术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ME伴ETD患者行BET术后ETDQ-7总分较术前明显下降,45例患耳术前ETDQ-7评分为25.45±6.95(x±s),术后下降至14.36±5.04(x±s),经两组数据非配对t检验,示术前与术后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OME伴ETD患者行BET治疗,术后中长期疗效评估主观症状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球囊扩张术 中长期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翟晓敏 许雯雯 +2 位作者 张红蕾 袁军 郭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患者的列线图,确定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9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组93例,验证组36例。通过套索算法(the least abso... 目的 研究突发性聋患者的列线图,确定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9例突发性聋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组93例,验证组36例。通过套索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患侧、发病时间、耳鸣、眩晕和听力图分型对预后的影响,结合临床经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于构建突发性聋预后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校准度和决策度来评估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眩晕和听力图分型是突发性聋的独立预后因素。训练组C-index为0.863(95%CI:0.760~0.931),验证组C-index为0.786(95%CI:0.627~0.944)。训练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预测模型观察值和预测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可预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为临床工作人员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及言语识别能力跟踪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红蕾 李大鹏 +1 位作者 李佳 郭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 探讨飞行年限对飞行人员高频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连续五年体检的338例在飞飞行员为研究对象,连续五年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和无线电用语的可懂度测试,分析受检飞... 目的 探讨飞行年限对飞行人员高频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连续五年体检的338例在飞飞行员为研究对象,连续五年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和无线电用语的可懂度测试,分析受检飞行员听力受损情况及高频听力损失者噪声下言语识别障碍和无线电用语识别障碍发生率,并观察飞行年限对高频听力损失及言语识别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338例对象中,40例(11.83%)存在高频听力损失,其中16例(40%,16/40)存在噪声下言语识别障碍,19例(47.50%,19/40)存在噪声下无线电用语识别障碍。同一飞行年限高频听力受损者的高频测试频率越高,高频听阈值越大(P均<0.05);同一测试频率高频听力受损者的飞行年限越长,高频听阈值越大(P均<0.05);高频听力受损者的飞行年限越长,其噪声下言语识别障碍发生率和无线电用语识别障碍发生率越高(P均<0.05)。结论 飞行员随飞行年限延长,高频听力损失和噪声下言语识别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且测试频率越高、飞行年限越长,高频听力损失越严重;随着飞行年限的延长,高频听力受损者的噪声下言语识别障碍和无线电用语识别障碍发生率会逐渐升高,可能影响飞行安全,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高频听力损失 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之涵 龚学晨 +2 位作者 邓洁 张红蕾 郭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且病程<30天的179例爆震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金纳多组)70例、B组(金纳多+地塞米松5 mg组)57例、C组(金纳多+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且病程<30天的179例爆震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金纳多组)70例、B组(金纳多+地塞米松5 mg组)57例、C组(金纳多+地塞米松10 mg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及相应治疗10天后均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测,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9.35%、67.11%、91.43%;在低频(250 Hz),B、C组的疗效优于A组(P<0.05);而在中高频(3000、4000、6000、8000 Hz),C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B两组(P<0.05),除250 Hz外,A、B两组各频率听阈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金纳多治疗爆震性聋有明显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性聋 地塞米松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聋患者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及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晓倩 濮彧 +1 位作者 徐玲鸽 郭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探讨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对其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就诊的70例60岁及以上老年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0~69岁(20例40耳)、70~79岁(28例56耳... 目的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探讨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对其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就诊的70例60岁及以上老年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0~69岁(20例40耳)、70~79岁(28例56耳)、≥80岁(22例44耳)三组,各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及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quick speech-in-noise test,M-Quick SIN),分别获得双耳0.5、1、2、4 kHz纯音平均听阈(pure-tone audiometry,PTA)、MMSE量表总得分及双耳信噪比损失(signal-to-noise ratio loss,SNR loss);分析年龄、平均听阈、MMSE量表得分对信噪比损失的影响。结果①60~69岁组SNR loss(5.25±5.42)dB明显小于70~79岁组(11.54±6.05)dB和≥80岁组(11.86±6.06)dB(P<0.01);70~79岁组和≥80岁组间SNR lo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NR loss随PTA提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MMSE量表得分对SNR loss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为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加重,其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 信噪比损失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听力减退治疗进展
7
作者 许雯雯 濮彧 +1 位作者 魏之涵 郭睿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0-454,共5页
老年性听力减退(presbycusis),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其听力学特征为双耳高频听力阈值下降及在嘈杂环境中的语言感知理解能力下降[1],与年龄相关的听觉敏感细胞和中枢处理能力下降。老年性听力减退是... 老年性听力减退(presbycusis),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其听力学特征为双耳高频听力阈值下降及在嘈杂环境中的语言感知理解能力下降[1],与年龄相关的听觉敏感细胞和中枢处理能力下降。老年性听力减退是继关节炎疾病、高血压病之外,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合理治疗对老年人及社会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减退 老年性疾病 合理治疗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语言感知 听力阈值 关节炎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