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早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 被引量:20
1
作者 靳磊 李敏 +5 位作者 高坡 江海龙 张永生 陆孟妍 毕芳芳 王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早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较轻组72例和较重组63例。比... 目的探讨利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早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较轻组72例和较重组63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较重的相关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血小板平均容积和NLR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较重组血小板平均容积、中性粒细胞数和NLR明显高于较轻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较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和NLR是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小板平均容积预测急性脑梗死较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656(95%CI:0.563~0.749),最佳诊断截点为9.600 fl,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54.2%;NLR预测急性脑梗死较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13~0.789),最佳诊断截点为2.476,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51.4%。结论血小板平均容积和NLR对判断早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 中性白细胞 脑梗死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低氧环境对脊髓损伤大鼠呼吸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坡 江海龙 +1 位作者 靳磊 王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6-820,共5页
目的模拟航空转运中低压低氧环境,探究其对C5脊髓损伤大鼠呼吸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脊髓损伤组(n=8)与脊髓损伤+低压组(n=8),采用压迫法制备第5颈髓损伤大鼠模型。3组大鼠均进行颈... 目的模拟航空转运中低压低氧环境,探究其对C5脊髓损伤大鼠呼吸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脊髓损伤组(n=8)与脊髓损伤+低压组(n=8),采用压迫法制备第5颈髓损伤大鼠模型。3组大鼠均进行颈动脉插管,常规饲养24 h,将脊髓损伤+低压组大鼠置入模拟海拔2500 m低压环境中4 h。检测动脉血气指标、血细胞计数,并行脊髓损伤区组织和肺组织HE染色评估大鼠呼吸功能,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结果3组大鼠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葡萄糖、乳酸、碱剩余、缓冲碱等动脉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组大鼠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低于假手术组(2.05%±0.69%vs.2.88%±0.20%,P=0.034),脊髓损伤+低压组大鼠Ret%(2.37%±0.59%)与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组织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性改变,结构完整;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低压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组织结构完整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发生变化,但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3组大鼠肺组织在出血、渗出、水肿方面未见明显差异,肺泡结构完整。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低压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结论4 h的低压低氧环境未对C5脊髓损伤大鼠的呼吸及运动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脊髓损伤 空运医疗后送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折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超 李松林 +3 位作者 张治国 施龙宝 侯志贞 王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基偶顺序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折三个月后...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基偶顺序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折三个月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骨折三个月后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三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骨钙素(BG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