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诺莫图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星宇 张凯杰 +3 位作者 林剑龙 朱慧静 田建伟 苏菲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构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ACS并接受PCI的患者551例,根据1年内随... 目的构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ACS并接受PCI的患者551例,根据1年内随访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6例和非MACE组3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MACE组Gensini评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预后营养指数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吸烟(OR=2.222,95%CI:1.361~3.628,P=0.010)、高脂血症(OR=1.881,95%CI:1.145~3.089,P=0.013)、预后营养指数(OR=4.645,95%CI:2.788~7.739,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OR=5.177,95%CI:3.160~8.483,P=0.00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OR=5.396,95%CI:3.179~9.159,P=0.00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R=2.829,95%CI:1.356~5.901,P=0.006)、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R=3.451,95%CI:1.596~7.463,P=0.002)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诺莫图模型评估老年ACS患者PCI术后1年发生MACE的AUC为0.888。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诺莫图模型,可有效预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MACE发生情况,为确保通用性,该模型仍需外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列线图 预测 LOGISTIC模型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星宇 张凯杰 +2 位作者 隗蕊 苏菲菲 田建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6-848,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触发的危重病症,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重大长期残疾的主要元凶之一[1]。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的披露,2021年中国介入治疗的总登记数量相较于2020年实现了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触发的危重病症,被公认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重大长期残疾的主要元凶之一[1]。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的披露,2021年中国介入治疗的总登记数量相较于2020年实现了20.18%的显著增长。另外,从1987年至2020年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人次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风险预测模型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婧 曹钰琨 +3 位作者 李妍妍 薛恒怡 方舟 张海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常用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50例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非瓣膜房颤患者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高低确定初...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常用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50例超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非瓣膜房颤患者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高低确定初始口服利伐沙班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0 mg/d,78例)与中剂量组(15 mg/d,72例),治疗前后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随访1年内的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连续监测1年,2组患者各有5例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12个月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再发急性脑梗死或严重出血,出现轻微出血患者经调整用药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超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10 mg/d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龄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桩法”消融心房颤动左肺静脉前三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杰 孙艳梅 +3 位作者 方舟 黄亚 杨有婷 张玉霄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16-519,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与不采用“打桩法”概念与技术消融左肺静脉前三角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8年6月到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 目的比较采用与不采用“打桩法”概念与技术消融左肺静脉前三角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8年6月到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打桩组与传统组,每组患者28例。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阵发性房颤病史、左房前后径大小等基线资料并进行对比。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其中打桩组对左侧肺静脉前三角(即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嵴部前缘)采用“打桩法”的概念与技术进行消融治疗,传统组对左侧肺静脉前三角只是采用常规的贴靠与消融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打桩组左肺静脉隔离时间[(39.6±6.2)和(62.5±8.7)min]、两肺静脉隔离时间[(106.3±12.8)和(123.9±17.5)min]及手术总时间[(176.4±29.1)和(201.2±33.8)min]均更短,单圈隔离率[82.1%(23/28)和60.7%(12/28)]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包填塞发生率和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打桩法”消融技术稳定可靠,缩短了左侧肺静脉前三角的消融时间,提高了单圈消融隔离率,并进而提高总体手术工作效率,且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操作方法,解决了局部解剖带来的操作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操作技术 左房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