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其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常鹏 张洪义 肖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80-88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治疗与单纯TACE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5 cm)患者6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联合微波...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治疗与单纯TACE治疗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5 cm)患者6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联合微波治疗组33例及单纯TACE组34例,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MRI)、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共随访3~36个月,比较近期疗效、AFP水平及远期生存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18/33(54.5%)和7/34(20.6%),有效率分别为32/33(97.0%)和22/34(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AF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如转氨酶升高,未发生出血、胃瘘、结肠瘘、胆道损伤、针道转移等重度并发症及相关死亡;联合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和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4.00±1.63)和(10.83±1.19)个月;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5.2%、4.5%,单纯TACE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4%、5.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与单纯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微波消融对于肿瘤局部控制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AFP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16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承利 张辉 +7 位作者 徐新保 王成 孔亚林 张洪义 张宏义 肖梅 何晓军 赵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施行1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常规腹腔镜术前准备,采用经脐三通道套管置入腹腔镜、可弯曲电钩及抓钳,胆囊底体部少血管区切开,取...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施行1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常规腹腔镜术前准备,采用经脐三通道套管置入腹腔镜、可弯曲电钩及抓钳,胆囊底体部少血管区切开,取净结石后间断8字缝合胆囊。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结石残留。手术时间60—160min,(85.4±28.4)min;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12h进流食,排气后正常进食,术后2~4d出院。1例术后有轻微胆漏,表现为右上腹肋缘下及右中腹轻微疼痛,止痛对症治疗2d后症状消失,1个月后复查无腹腔积液。无副损伤发生。16例随访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5月),无结石复发,无切口感染、脐疝、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有效,美容效果更佳,适用于对美容要求较高、有保胆意愿的患者,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经脐单孔腹腔镜 保胆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在肝癌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刚 张洪义 +7 位作者 冯志强 孔亚林 刘承利 何晓军 徐新保 张宏义 肖梅 张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16-518,521,共4页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在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及介入栓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在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及介入栓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白细胞(WBC)及甲胎蛋白(AFP)值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后,其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及AFP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BC明显高于对照组,AF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率,优化WBC及AFP值,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术后复发 介入栓塞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转移肿瘤2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晓军 刘洋 +2 位作者 张洪义 肖梅 张宏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0月~2009年8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胰腺转移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肺癌8例、结肠癌5例、胃癌4例、胆囊癌3例、食管癌2例、肝癌1例、胃恶性间质瘤1例、恶性纤维...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0月~2009年8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胰腺转移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肺癌8例、结肠癌5例、胃癌4例、胆囊癌3例、食管癌2例、肝癌1例、胃恶性间质瘤1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胰腺转移肿瘤距原发肿瘤时间间隔平均24个月(0~192个月)。14例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4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7例为临床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横结肠次全切除2例,胰腺体尾+脾脏切除2例,胆道内金属支架引流术1例;放疗+化疗10例,局部放疗4例,全身化疗2例;4例未治疗。24例随访,手术组中位生存27个月(10~76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11个月(2~20个月),未治疗组中位生存1.5个月(0.5~6个月)。结论: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继发性/转移性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承利 张洪义 +6 位作者 张辉 张宏义 肖国丰 徐新保 何晓军 肖梅 孔亚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12月施行的5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样病变6例。采用三通道套管行脐下缘弧形切口,...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12月施行的5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伴胆囊炎3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样病变6例。采用三通道套管行脐下缘弧形切口,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使用5 mm钛夹夹闭,不放置引流管。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最长1例140 min,为胆囊结石伴亚急性胆囊炎,第1例为120 min,其余54例手术时间35~90 min,(58.2±17.2)min。1例术中套管内端脱出腹膜外,致前胸及腹部皮下积气,术后3天积气消失。无出血、胆漏及副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4天出院。术后随访1~10.5月,中位数7.4月,无切口感染、脐疝、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美容效果明显,技术操作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腔镜手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泥沙样与非泥沙样结石保胆取石术后复发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智 张洪义 +2 位作者 徐新保 刘承利 李新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比较胆囊泥沙样结石与非泥沙样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后1-3年结石复发情况。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行保胆治疗的155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泥沙样结石组(n=29)和非泥沙样结石组(n=126)... 目的比较胆囊泥沙样结石与非泥沙样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后1-3年结石复发情况。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行保胆治疗的155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泥沙样结石组(n=29)和非泥沙样结石组(n=126)。观察术后1-3年结石复发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13±20.52)min vs(75.64±16.58)min,t=7.709,P〈0.001]。术后1-3年泥沙样结石组共有6例复发,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79%、20.69%、20.69%;非泥沙样结石组共有8例复发,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97%、6.35%、6.35%;其中2、3年复发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4.284,P值均为0.038)。结论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非泥沙样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也明显延长,因此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应避免行保胆取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腹腔镜检查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剥离术25例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晓军 肖梅 +4 位作者 孔亚林 张辉 李文兵 俆新保 张洪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剥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1月~2014年2月对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行区域性肝门血流阻断,使用电凝刀、超声刀等进行切除,创面采用喷洒止血凝胶。结果 2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剥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1月~2014年2月对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行区域性肝门血流阻断,使用电凝刀、超声刀等进行切除,创面采用喷洒止血凝胶。结果 2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125.2±72.8)min,肝门阻断时间(40.7±20.2)min。术前储备自体血200~400 ml,术中自体血回收50~700 ml,未输异体红细胞,仅3例巨大血管瘤输血浆400 ml。放置引流管8例,术后第1天引流量10~200 ml,第3天引流量〈50 ml拔出引流管。术后第2天均可下地活动,术后住院时间(5.5±2.4)d。[ALT、AST、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术后第1、3天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肝功能术后1周恢复至正常值范围之内。]25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复查仍有多发小血管瘤,余患者无复发。结论合理应用区域性肝门阻断技术,正确处理肝创面,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剥离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不同类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锐 黄坤 +2 位作者 陈伟伟 韩山山 刘承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北京空军总医院收治的185例MOJ患者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主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7月北京空军总医院收治的185例MOJ患者行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梗阻部位及类型;术前与术后3~5 d、6~10 d相关血液学指标,如TBil、DBil、ALT、AST、ALP、GGT等;支架植入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5例患者中低位梗阻102例,高位梗阻75例,胆管全程梗阻4例,吻合口梗阻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并置管引流,技术成功率为100%。185例患者共植入233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黄疸减退,食欲增加,肝功能恢复,其中显效146例,有效39例。低位梗阻患者手术疗效优于高位梗阻(χ2=10. 866,P=0. 001);高位Ⅰ型梗阻单、双支架引流效果以及手术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而高位Ⅱ、Ⅲ、Ⅳ型梗阻双支架引流效果优于单支架(χ2=6. 412,P=0. 011),双支架引流术后6~10 d TBil、DBil水平显著低于单支架引流(t值分别为2. 62、2. 06,P值均<0. 05)。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能够改善MOJ患者肝功能与食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低位梗阻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高位梗阻;同时对于高位Ⅱ、Ⅲ、Ⅳ型梗阻,建议行双支架引流。对于胆管全程梗阻及吻合口梗阻,支架植入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于胆道合并十二指肠梗阻者,可行胆道联合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胆道支架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A-SF和NRS 2002评估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锐 陈伟伟 +2 位作者 黄坤 韩山山 刘承利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营养风险评估表(NRS 2002)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营养评估中的有效性,并分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10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入院24 h内采用MNA-SF和NRS 2002分别进行评估,比较两种... 目的:比较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营养风险评估表(NRS 2002)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营养评估中的有效性,并分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10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入院24 h内采用MNA-SF和NRS 2002分别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并与传统营养指标比较,同时分析影响病人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根据MNA-SF,营养不良风险组44例(41%),营养不良组54例(50%);根据NRS 2002,营养不良风险组94例(87%),两种工具的评估结果差异不显著(P> 0.05),检验一致率达96.3%,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与传统营养指标相关性一致,MNA-SF评估营养不良及风险与患病时间、胆道感染、胆管炎有关,且有营养不良及风险的病人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营养不良及风险发生率非常高,可用MNA-SF和NRS 2002评估其营养状态,且患病时间、胆道感染、胆管炎是影响病人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评估表 微型营养评定简表 恶性梗阻性黄疸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志强 张洪义 +6 位作者 李宏奇 肖梅 夏廷毅 李平 朴龙松 刘洋 张宏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Bismuth分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行胆道置入金属支架引流联合γ刀治疗,先行B超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再行右侧肝内胆管置管引流(PTCD),...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Bismuth分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行胆道置入金属支架引流联合γ刀治疗,先行B超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再行右侧肝内胆管置管引流(PTCD),置入3枚胆道支架解除梗阻。黄疸消退后行体部γ刀治疗,观察患者胆红素、转氨酶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 5例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为289.38±101.43μmol/L,直接胆红素180.42±72.5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48.80±82.65U/L。术后1周、1个月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94.2±20.43、27.20±14.60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为62.37±30.41、20.58±9.3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109.27±45.52、59.80±35.18U/L。5例患者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0、13、14、17、24个月,其中3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15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是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例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支架 放射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_Z暴露下高胆固醇兔胆囊排空功能、胆囊收缩素及生长抑素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国丰 张洪义 +3 位作者 何晓军 赵刚 孔亚林 刘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GZ暴露下胆囊排空功能及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的变化,探讨其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纯种兔24只,随机分成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n=8)及高胆固醇饮食加+GZ暴露组,后者按暴露时间又分为+GZ暴露4周... 目的探讨+GZ暴露下胆囊排空功能及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的变化,探讨其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纯种兔24只,随机分成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n=8)及高胆固醇饮食加+GZ暴露组,后者按暴露时间又分为+GZ暴露4周组和+GZ暴露6周组(n=8)。于第4、6周实验结束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胆囊CCK和SS含量;计算胆囊体积及最大排空率;采用微电脑生理压力记录仪记录胆囊内压;计量胆囊容量;肉眼观察胆汁性状及有无结石形成,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情况。结果 +GZ暴露4周、6周组胆囊容积增大,表现为最大排空率(E%)降低,空腹体积(BV)和残存体积(RV)增大,胆囊压力增加(P<0.05);+GZ暴露4周、6周组胆囊CCK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GZ暴露时间增加,CCK含量逐渐降低(P<0.05);+GZ暴露4周、6周组胆囊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GZ暴露时间增加,SS含量逐渐升高(P<0.05)。+GZ暴露4周、6周后,胆汁混浊,黏稠,可见胆固醇结晶,但无肉眼可见结石。结论 +GZ暴露可引起高胆固醇饮食兔胆囊排空功能异常,也可使胆囊黏膜CCK含量降低、SS含量升高,导致胆汁淤滞,为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胆固醇 胆囊收缩素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持续性+Gz暴露对大鼠肝组织的损伤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文兵 孔亚林 +5 位作者 何晓军 赵刚 朱怀成 胡深 刘垒 张洪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正加速度(+Gz)对大鼠肝脏组织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2Gz、+6Gz、+10Gz组(n=6)。对照组固定于离心机转臂上,俯卧位,头向轴心,5min;+2Gz组、+6Gz组、+10Gz组固定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正加速度(+Gz)对大鼠肝脏组织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2Gz、+6Gz、+10Gz组(n=6)。对照组固定于离心机转臂上,俯卧位,头向轴心,5min;+2Gz组、+6Gz组、+10Gz组固定方法同对照组,+Gz增长率1G/s,峰值时间3min,间隔30min,重复5次。+Gz暴露结束后30min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c-jun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p-c-Jun、c-Jun、p-JNK及JNK蛋白的表达,并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2Gz组比较,+6Gz组、+10Gz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且+10Gz组明显高于+6Gz组(P<0.05)。与对照组及+2Gz组比较,+6Gz组、+10Gz组c-Jun mRNA及c-Jun、p-c-Jun、p-JN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10Gz组明显高于+6Gz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JNK蛋白表达无变化(P>0.05)。HE染色显示,+6Gz、+10Gz组肝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不清晰,空泡样改变,且+10Gz组较+6Gz组更为显著。结论重复持续性+Gz可导致肝脏细胞损伤,肝组织中c-Jun/p-c-Jun以及p-JNK表达增强,JNK/c-Jun信号通路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基因 JUN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志强 黄志强 焦华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建立适合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结扎大鼠胰胆管并行右颈静脉插管及空肠造瘘置管的方法制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模型,其中20只大鼠单纯给予静脉营养治疗进行存活期观察,其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 目的建立适合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结扎大鼠胰胆管并行右颈静脉插管及空肠造瘘置管的方法制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模型,其中20只大鼠单纯给予静脉营养治疗进行存活期观察,其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单纯静脉营养(PN)组,造模后即单纯给予肠外营养液支持;早期肠内营养(EEN)组,造模后24h以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24h后给予肠内营养液支持;中期肠内营养(MEN)组,造模后48h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48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晚期肠内营养(LEN)组,造模后72h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72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大鼠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模型,存活期为15.40±2.64d。PN、EEN、MEN、LEN组的病理评分分别为4.45±1.407、.93±1.64、6.17±1.06、4.70±1.03。PN组急性胰腺炎病理评分最低,与L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EN、M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MEN组病理评分显著高于PN与LEN组(P<0.05);EEN、MEN组大鼠急性胰腺炎病理改变最为明显,两组间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大鼠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营养支持策略对急性胰腺炎影响的研究奠定了较为可靠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营养支持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巨脾切除术——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洪义 张宏义 +5 位作者 刘晓鹏 何晓军 张希东 冯志强 赵刚 李劲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的方法。 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5月 ,2例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接受了手助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 结果  2例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 30 0、35 0ml,手术时间 2 3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的方法。 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5月 ,2例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接受了手助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 结果  2例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 30 0、35 0ml,手术时间 2 35、2 6 5min ,按期出院 ,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手助腹腔镜胃底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微创而效果良好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断流术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术中胆道造影的因素及防范 被引量:1
15
作者 管晶 邓京京 李捷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术中胆道造影 结石残留 影响 胆管结石 因素 临床治疗 胆道手术 防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600125对重复持续性高+Gz暴露大鼠肝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李文兵 张洪义 +5 位作者 孔亚林 马迪剑 史斌 常鹏 胡深 刘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JNK抑制剂SP600125对重复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作用下大鼠肝脏细胞JNK/c-jun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近交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z组、SP600125组,每组6只。+10Gz组、SP600125组大鼠进行+10Gz离心... 目的探讨JNK抑制剂SP600125对重复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作用下大鼠肝脏细胞JNK/c-jun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近交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z组、SP600125组,每组6只。+10Gz组、SP600125组大鼠进行+10Gz离心,峰值作用时间3min,加速度增长率1G/s,间隔30min一次,连续5次。SP600125组第1次在离心前30min腹腔注射SP600125。各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结束后30min处死,下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取肝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c-jun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JNK、JNK、p-c-jun和c-jun蛋白的表达,并行HE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Gz组、SP600125组大鼠血浆ALT、AST水平,肝组织c-jun m RNA及p-JNK、p-c-jun、c-jun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且+10Gz组明显高于SP600125组(P<0.05),而3组肝组织JNK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10Gz组部分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出现空泡样改变,明显水肿,部分肝窦闭合;SP600125组肝细胞索排列基本清晰,轻度水肿,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肝窦清晰。结论 SP600125可减轻重复持续性高+Gz暴露对大鼠肝脏细胞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jun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情况分析
17
作者 冯志强 张洪义 +6 位作者 肖梅 黄志强 黄晓强 刘荣 张宏义 徐新保 张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良性疾病肝切除术术中出血的控制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955例连续性肝良性病变切除手术病例,对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围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数最多的是肝血管瘤和... 目的探讨肝良性疾病肝切除术术中出血的控制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空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1986-2010年955例连续性肝良性病变切除手术病例,对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围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数最多的是肝血管瘤和肝内胆管结石,分别占所有良性疾病的44.3%(423例)和27.7%(265例)。对872例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评分,评估为A级者847例,占97.1%。术中失血≤200ml者596例(62.4%),200~400ml者122例(12.8%),400~1000ml者164例(17.2%),〉1000ml者73例(7.6%)。术中输异体血者359例(37.6%),自体血回输者81例(8.5%)。手术时间240.6±98.3min。术后住院天数14.0±8.2d。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7%,围术期死亡率0.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并发症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手术时间(P=0.003,OR=1.013)和血清白蛋白(ALB)值(P=0.035,OR=0.838),其中手术时间的延长为危险因素,ALB值的升高为保护因素。24年来肝良性疾病肝切除的手术时间、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良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段,重视围术期处理和手术技术创新,可有效控制肝良性病变切除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肿瘤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检测
18
作者 韩全利 张希东 +3 位作者 金晓维 贾敏 杨淑梅 尹春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IFN-α)基因序列,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新型重组IFN-α基因全长,将PCR扩增产物与pUC18进行双酶切后构建克隆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经蓝白斑筛选,提取质粒,以EcoRI和Ba...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IFN-α)基因序列,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新型重组IFN-α基因全长,将PCR扩增产物与pUC18进行双酶切后构建克隆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经蓝白斑筛选,提取质粒,以EcoRI和BamHI双酶切,插入表达载体pBV220,转化至大肠杆菌,42℃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超声破菌,抽提复性后以Sephacryl S-200HR分离获得目标蛋白。在转染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中,研究其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读码框经测序与预期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获得证实,与2.2.15细胞培养8d,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地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220-IFN-α,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融合表达,重组表达的新型重组IFN-α具有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α干扰素 原核表达 抗病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伟伟 黄坤 +1 位作者 刘锐 刘承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9-564,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效果及影响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高位MOJ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效果及影响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高位MOJ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影响生存期指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明确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期间56例患者死亡,36例患者存活,中位生存期(OS)为6个月,随访末期生存率39.1%,半年生存率44.6%。1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5.2%。术后3d及术后1周的TBil、DBil、ALT、AST复查结果显示,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6.264、106.161、86.332、166.857,P值均<0.05)。根据患者是否存活,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TBil最佳截断值为112.9μmol/L,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46.15%;ALT最佳截断值为210U/L,敏感度为92.68%,特异度为31.58%;Alb最佳截断值为35.7g/L,敏感度为68.29%,特异度为58.33%;RBC最佳截断值为3.56×1012/L,敏感度为60.98%,特异度为69.23%。Child-Pugh分级、TBil、ALT在预测患者OS时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Cox风险模型中得出Child-PughC级是影响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为5.898,95%可信区间:1.373~19.465,P=0.015)。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MOJ患者效果较好,但是术前患者的基础肝功能对患者生存期影响较大,建议动态观察肝功能,指导临床积极治疗,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引流术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
20
作者 刘垒 张洪义 +3 位作者 胡深 常鹏 史斌 李文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A、B、C组,后3组分别在+10Gz加速度下验离心作用0.5、24、48h。实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 目的探讨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A、B、C组,后3组分别在+10Gz加速度下验离心作用0.5、24、48h。实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取大鼠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离心作用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A组大鼠毛发蓬乱,不进食水,静卧不动;B组大鼠毛发散乱,稍进食水,活动量减少;C组大鼠毛发顺畅但少光泽,已正常进食水,四处活动。与对照组相比,B组ALT、AST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B、C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切片显示,肝组织内NF-κB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肝细胞内,亦可见于炎症细胞及Kupffer细胞内,可分为胞质型、核型、核浆型等三个类型,单独或混合存在。结论模拟航空正加速度(+10Gz)暴露下大鼠肝组织中NF-κ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加速度引起的肝脏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肝损伤 NF-ΚB 免疫组织化学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