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3D FIESTA序列对三叉神经、面神经颅内段的显示 被引量:20
1
作者 贾飞鸽 孙希杰 +3 位作者 许乙凯 余田 孟卓 张雅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在采用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tly-state acquisition,FIESTA)序列图像上,主要有两种对比信号,脂肪和水为高信号,其他组织均为低信号,神经显示为低信号,在颅内有脑脊液的高信号衬托下。
关键词 三叉神经 面伸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希杰 全显跃 +1 位作者 许乙凯 盛娜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动态量化分析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值(FA)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DCavg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FA呈先递减后递增趋势;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的多项分析中,瘤内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DTI的量化指标能够动态观测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部分生长特性;为DTI对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3.0T Delta-Flow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应用: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冬梅 宋云龙 +3 位作者 王萍 毕永民 李海宁 孙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评估3.0T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 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NCE-MRA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 目的评估3.0T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查方法。资料与方法 30例拟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NCE-MRA检查后接受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并以CE-MRA为标准,评估NCE-MRA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度,分析两者诊断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成功完成NCE-MRA和CE-MRA检查,NCE-MRA具有诊断价值的动脉节段有532个。小腿段NCE-MRA图像静脉污染较CE-MRA少(Z=4.92,P<0.01),腹盆部、大腿段NCE-MRA图像静脉污染较CE-MRA多(Z=4.58、3.56,P<0.01)。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97.69%、97.74%、93.92%、99.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4,P<0.05)。结论在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方面,NCE-MRA具有与CE-MRA相近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肾功能不全或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MRA检查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诊断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时惠平 高元桂 +4 位作者 高育 梁燕 郭行高 蔡幼铨 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形态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进行MRI检查,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心室壁运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开闭功能,测量左室功能。结果:左室壁限局性变薄6例,其中3... 目的:探讨MRI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形态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进行MRI检查,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心室壁运动、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开闭功能,测量左室功能。结果:左室壁限局性变薄6例,其中3例在变薄的左室壁邻近部位见血流信号异常增高,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减弱,1例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例见二尖瓣有轻度返流。增强扫描(2例)显示梗塞心肌与正常心肌的增强有明显差异。结论:MRI能为临床提供心肌的局部和整体功能、梗塞心肌的信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预饱和法在颅外段颈动脉磁共振血流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鲁晓燕 张挽时 +1 位作者 方红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10-910,共1页
关键词 颅外段 颈动脉 颈动脉狭窄 移动预饱和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相位纠正技术与节段法相位技术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樊红霞 尹刚 +2 位作者 杨新令 陆敏杰 赵世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 目的 :对比运动矫正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SFP MOCO)与快速扰相梯度回波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PSIR segmented)在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56例同时采用PSIR segmented(PSIR segmented组)和PSIR SSFP MOCO(PSIR SSFP MOCO组)两种扫描方式行磁共振心肌延迟增强扫描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4级),并配对对比分析两组中正常心肌、异常强化心肌及左心室腔内图像的信噪比和相对信噪比。结果 :PSIR segmented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4分、3分、2分和1分组依次占28.6%、41.1%、28.6%和1.8%。PSIR SSFP MOCO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分的比例为96.4%,显著高于PSIR segmented组(P<0.001),3分占3.6%,1分或2分均为0%。PSIR SSFP MOCO组图像正常心肌信噪比(4.70±3.47 vs 3.64±3.2,P=0.074)、异常心肌信噪比(52.58±36.58 vs 27.65±18.47,P<0.001)及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40.52±33.97 vs 23.14±11.46,P<0.001)均高于PSIR segmented组。PSIR SSFP MOCO组图像异常强化心肌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47.46±33.97 vs 23.75±16.68,P<0.001)、异常强化心肌与左心室血池的相对信噪比(8.53±17.77 vs 4.54±10.10,P=0.181)及左心室血池与正常心肌的相对信噪比(35.82±25.72 vs 19.49±9.44,P<0.001)也均显著高于PSIR segmented组。结论 :与PSIR segmented序列相比,采用PSIR SSFP MOCO序列能够获得更高比例的高质量心肌增强延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心肌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相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炎性 周围型肺癌 结节 结核球 病灶 诊断价值 曲线 峰值 动态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LFF及ReHo法观察低氧暴露后飞行员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洁 张挽时 +4 位作者 钱龙 徐先荣 刘明熙 孟利民 王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和局域一致性(ReHo)方法在低氧暴露后飞行员静息态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男性健康飞行员先后接受常压常氧、氧浓度为14.5%的常压低氧暴露,采用f ALFF及ReHo方...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和局域一致性(ReHo)方法在低氧暴露后飞行员静息态脑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男性健康飞行员先后接受常压常氧、氧浓度为14.5%的常压低氧暴露,采用f ALFF及ReHo方法对受试者低氧暴露前后rs-f MRI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低氧暴露之后f ALFF及ReHo值发生变化的脑区。结果低氧暴露后,30名飞行员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4.0±10.6次/min、92.4%±3.9%,较暴露前(分别为71.4±10.9次/min、96.3%±1.3%)有所下降(P<0.05)。静息态下,30名飞行员低氧暴露后f ALFF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双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f ALFF值增高的脑区为左侧楔前叶,Re Ho值降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上回(P<0.05),未发现Re Ho值增加的脑区。结论低氧暴露对静息态下某些脑区功能活动有明显影响,可能与认知功能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静息态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分数低频振幅 局域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肿瘤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3 位作者 熊明辉 陈军 喻敏 徐家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CT、MRI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区分良、恶性肿瘤)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准确性分别为94.02%、91.... 目的探讨和比较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CT、MRI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区分良、恶性肿瘤)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准确性分别为94.02%、91.85%、89.13%和98.15%、95.15%、90.74%。CT像素矩阵图上,25例(75.76%)肾上腺腺瘤内有轻度负CT值区域,非腺瘤无此征象。13例腺瘤在MRI反相位(OP)图像上的信号强度(SI)都有明显下降,SI指数平均(52.65±18.01)%;非腺瘤的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CT、MRI能诊断大部分肾上腺肿瘤,两者的诊断价值相似,MRI对较大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弥龙 宋云龙 +7 位作者 王东 毕永民 李相生 郝永 刘侠 贾梓 祝红线 方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双源CT诊断APE24例,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和DEPI,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双室...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双源CT诊断APE24例,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和DEPI,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APE组(n=9)和非严重APE组(n=15),比较两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严重APE组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中位数分别为32.5%(15.0%62.5%)、45.0%(27.5%75.0%)和1.16(1.041.45),而非严重APE组分别为12.5%(0%37.5%)、12.5%(2.5%42.5%)和1.03(0.851.41),严重APE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严重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灌注缺损指数与RV/LV及栓塞指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35,P〈0.05;r=0.790,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评价APE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灌注成像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预防及处理MRI检查中“幽闭恐怖症” 被引量:9
11
作者 尉颖 郭英 +1 位作者 张挽时 熊明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7-487,共1页
非药物预防及处理MRI检查中“幽闭恐怖症”尉颖①郭英张挽时熊明辉磁共振成像检查已成为各种疑难、复杂疾病的先进医学检查方法,其高质量的图像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重要保证。而获得高质量图像需要被检查患者与医生、技术员必要的配... 非药物预防及处理MRI检查中“幽闭恐怖症”尉颖①郭英张挽时熊明辉磁共振成像检查已成为各种疑难、复杂疾病的先进医学检查方法,其高质量的图像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重要保证。而获得高质量图像需要被检查患者与医生、技术员必要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成像 幽闭恐怖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熊明辉 张挽时 +3 位作者 王东 宋云龙 鲁晓燕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HiSpeedAdvantageCT/i)扫描 ,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 3 .1版本工作站 ,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C... 目的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5 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HiSpeedAdvantageCT/i)扫描 ,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 3 .1版本工作站 ,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CTVB图像 ,并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其中 4例与病理标本对照。结果 :CTVB能 10 0 %地观察到段以上支气管和 80 %以上亚段支气管。 2 7例中心型肺癌发现支气管狭窄 2 3例 ,闭塞 4例 ,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 4例 ,气管狭窄 2例 ,右中间段支气管憩室 1例。结论 :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腔的方法 ,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仿真内窥镜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与根性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伟 刘益善 +2 位作者 毕永民 王飞 范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9-1040,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er disc protrus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由于腰椎间盘在解剖、生理上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腰突症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上的认识争论很多,本研究对直腿抬高试验(st...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er disc protrus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由于腰椎间盘在解剖、生理上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腰突症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上的认识争论很多,本研究对直腿抬高试验(straight-leg raise test,SLR)与突出程度、间盘退变程度、临床分型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性征 直腿抬高试验 DISC 发病机制 临床分型 腰腿痛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 被引量:14
14
作者 秦丹 王萍 +3 位作者 时惠平 胡琪璐 周旭嘉 杨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580,共5页
目的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 目的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0.05)。b值为600,800,1000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最佳b值为600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胰腺肿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脉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刚 刘朝中 +7 位作者 宋云龙 黄丛春 田建伟 朴龙松 李玉茜 庞博 白玲强 曹俊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对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SCA)进行对比研究,评价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4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35例,女12例,年龄63.3±10.4岁,心率76.2±14.8/min)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行DSCT冠... 目的对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SCA)进行对比研究,评价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4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35例,女12例,年龄63.3±10.4岁,心率76.2±14.8/min)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行DSCT冠脉成像检查,在其后2周内行SCA检查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参考标准。将DSCT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图像重建,结果分别由两名医师进行双盲评估。结果DSCT图像可评价节段达到94.98%(625/658),图像优良率95.52%(597/625)。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8.3%、94.4%、97.5%,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到95%,对角支、左回旋支分支及右冠状动脉远端的诊断敏感性有所下降,分别为86.0%、71.4%、76.9%。结论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DSCT诊断冠脉狭窄安全可靠,可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筛查、冠状动脉手术/支架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 IDEAL序列对腰骶神经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莉华 宋云龙 +3 位作者 王东 李相生 李海宁 王冬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及后处理重建,观察图像中L1~S1各水平腰骶神经显示情况,包括腰骶神经走形、节前神经长度、神经根鞘长度及神经节大小。结果 1 L1~S1各水平节前神经、脊神经节以及L3~S1各水平节后神经显示率达100%,并且形态结构清晰;L1及L2水平节后神经形态结构能够清晰显示达Ⅰ级的显示率分别为12%和42%,达Ⅱ级显示欠清晰者分别为16%和32%,达Ⅲ级结构辨认不清者分别为72%和26%。各水平节前神经、神经节长径、神经节橫径及神经根鞘长度从L1~S1逐渐增大(P〈0.05、P〈0.001)。正常腰骶神经根走形于腰神经通道内,表现为边缘光滑,高信号脑脊液衬托下的条形等信号。结论 IDEAL序列腰骶神经成像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腰骶神经根的形态走形和细微结构特点,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后的变化,能够为临床准确评估腰腿痛患者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与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标准和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磁共振成像 IDEAL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不同延迟技术的血管成像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红 宋云龙 +7 位作者 张挽时 毕永民 纪旭东 祝红线 杨桦 樊红霞 王萍 田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 目的:探讨团注(Bolus)技术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最佳延迟时间设定中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随机选取患者326例分三组进行比较,第一组87例采取经验值设定延迟时间;第二组109例运用智能跟踪技术启动扫描;第三组130例采取TestBolus技术,根据测得目标血管的时间-密度曲线设定延迟时间。结果:第一组图像质量优22例、良38例、差27例;第二组图像质量优62例、良44例、差3例;第三组图像质量优120例、良8例、差2例;TestBolus技术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经验值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智能组,腹主A组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用Test团注测试扫描技术设定延迟时间能得到优质的CTA原始图像,有利于多层螺旋CT取得更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术 团注技术 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成像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徐家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69,共2页
扩散加权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新的MR成像技术。现结合国外文献对DWI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基本原理扩散是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因热搅动所致的随意运动,即布朗运... 扩散加权成像(di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一种新的MR成像技术。现结合国外文献对DWI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基本原理扩散是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因热搅动所致的随意运动,即布朗运动。这种运动是任意和无规律的。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扩散加权成像 原理 临床应用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 被引量:6
19
作者 熊明辉 王东 +1 位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30例疑为支扩的患者分别进行 10mm层厚和薄层 (1~ 3mm)螺旋CT扫描 ,其中 10例共 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30例疑为支扩的患者分别进行 10mm层厚和薄层 (1~ 3mm)螺旋CT扫描 ,其中 10例共 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 :两位观察者在 10mm层厚分别发现支扩肺段 90个和 94个 ,薄层CT分别发现支扩肺段 10 8和110个。与支气管造影比较 ,螺旋CT 10mm层厚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6 4 6 %、10 0 %、90 1% ;薄层螺旋CT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93 8%、10 0 %和 98 3%。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比支气管造影有更大的优越性 ,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CT 支气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双源CT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的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侠 宋云龙 +4 位作者 弥龙 郝永 李相生 毕永民 王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6-1238,共3页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心率组最佳收缩期及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心率与D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心率为52~120次/min,平均(80.49±14.99)次/min,心率与最佳舒张期图像质量间呈负相关;心率>80次/min时,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部分节段图像质量开始出现差异。结论:心率≤80次/min者,采取最佳舒张期图像重建,心率>80次/min时,结合双期图像进行重建,或者采用收缩期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优良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双源CT 收缩期 舒张期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