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北美放射学会(RSNA)考察实录大型影像学设备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祁吉 戴建平 徐家兴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关键词 CT设备 影像学设备 北美放射学会 考察实录 200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褚建国 孙晓丽 +4 位作者 吕春燕 徐晓明 黄鹤 杨淑惠 周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1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6例,难治性腹水2例,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B级4例、C级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左支再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方向植入PTFE覆膜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腔静脉之间。结果19例经肝段下腔静脉PT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3cmH2O,平均随访216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控制。1年内初步开通率94.8%,明显高于传统TIPS。结论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是安全可行的,1年内支架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传统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门腔静脉分流 肝脏介入 经皮经肝 门腔静脉分流术 经皮经肝穿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难治性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女性盆腔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乔敏霞 时惠平 +4 位作者 秦丹 周旭嘉 董世博 杨帆 梁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1-954,共4页
目的采用3.0T MRI诊断盆腔病变,确定双指数模型对盆腔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0例盆腔占位患者(良性30例,恶性20例)行MR750-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值取0、50、300、600、800、1200 s/mm2,在AW 451工作站,利用Functool-MADC软件... 目的采用3.0T MRI诊断盆腔病变,确定双指数模型对盆腔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0例盆腔占位患者(良性30例,恶性20例)行MR750-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值取0、50、300、600、800、1200 s/mm2,在AW 451工作站,利用Functool-MADC软件进行处理,分别记录并比较良、恶性病变Slow ADC值、Fast ADC值、Standard ADC值、Fraction of fast ADC值,并将Standard ADC图与轴位T2脂肪抑制图像融合。结果良性病变Slow ADC值[(1.83±0.86)×10-3 mm2/s]及Standard ADC值[(1.79±0.78)×10-3 mm2/s]均大于恶性病变[Slow ADC值:(1.05±0.31)×10-3 mm2/s;Standard ADC值:(1.13±0.39)×10-3 mm2/s](t=3.90、3.51,P<0.01),且Slow ADC值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最大。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Slow ADC值均显著小于Fast ADC值[良性:Slow ADC值为(1.83±0.86)×10-3 mm2/s,Fast ADC值为(16.95±8.63)×10-3 mm2/s;恶性:SlowADC值为(1.05±0.31)×10-3 mm2/s,Fast ADC值为(15.12±9.90)×10-3 mm2/s](t=-10.40、-6.29,P<0.01)。结论双指数衰减模型能很好地鉴别诊断良、恶性盆腔肿瘤,对临床术前诊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双指数衰减模型 诊断 鉴别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器官CT灌注成像评价胰腺癌微循环的价值 被引量:23
4
作者 马晓璇 时惠平 +3 位作者 郭薇 乔敏霞 方红 王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应用低剂量全器官动态容积CT对胰腺组织进行灌注成像,并分析不同疾病的灌注差异,为全器官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采用640层容积CT对28例拟诊为胰腺疾病的患者行胰腺CT灌注成像。在团注对比剂时同步采集数据,应用... 目的应用低剂量全器官动态容积CT对胰腺组织进行灌注成像,并分析不同疾病的灌注差异,为全器官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采用640层容积CT对28例拟诊为胰腺疾病的患者行胰腺CT灌注成像。在团注对比剂时同步采集数据,应用灌注软件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空间对位配准及灌注分析,采用最大斜率法获取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血流灌注图、组织动脉血流量等。结果 28例患者中,胰腺癌10例;急性胰腺炎6例,其中1例伴胰头坏死灶形成;慢性胰腺炎3例,其中1例伴假囊肿形成;正常胰腺9例。正常胰腺组织动脉血流量为(117.04±12.05)ml(/min100ml),胰腺炎症组织为(118.67±37.18)ml(/min100ml),胰腺癌组织为(67.16±18.94)ml/(min100ml),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9,P<0.001);胰腺癌组与正常胰腺组及胰腺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0,P<0.05),且血流灌注图中可以明确显示该差异;正常胰腺组与胰腺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91,P>0.05)。扫描全过程X线总剂量为21.5~23.9mSv。结论低剂量胰腺全器官CT灌注扫描可以定量分析胰腺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评价胰腺癌诊疗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左支门体分流中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苗同国 褚建国 +1 位作者 黄鹤 刘玉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4/318)、5.74%(12/209)(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6/209)(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左支 支架位置 门静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_2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影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诚 柳霞 +2 位作者 黄鹤 邓京京 管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 :建立VX2 瘤株兔多部位肿瘤模型、探讨其用于影像学研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 1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用于建立肌肉、骨骼和颅脑VX2 肿瘤模型 ,用于X线照相、CT、MRI和3 1PMRS等多种影像研究。结果 :脊柱旁和后肢肌肉及长骨接种... 目的 :建立VX2 瘤株兔多部位肿瘤模型、探讨其用于影像学研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 1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别用于建立肌肉、骨骼和颅脑VX2 肿瘤模型 ,用于X线照相、CT、MRI和3 1PMRS等多种影像研究。结果 :脊柱旁和后肢肌肉及长骨接种成功率高 ,其余部位接种成功率较差。接种成功部位各种影像检查图像质量良好。结论 :兔VX2 肿瘤模型易于建立 ,适合于肿瘤实验影像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株 动物模型 医学影像学 肿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 被引量:14
7
作者 秦丹 王萍 +3 位作者 时惠平 胡琪璐 周旭嘉 杨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580,共5页
目的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 目的应用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疗效。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DWI扫描,b值为0,600,800,1000s/mm2,于AW 4.5工作站利用Functool ADC软件进行处理,记录胰腺癌肿块区、肿块邻近区、肿块远离区ADC值;放疗1个月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比较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各b值条件下各测量区域ADC值,计算放疗前后胰腺癌肿块区ADC值变化率(rADC)、筛选评价放疗疗效的最佳b值。结果 b值分别取600、800、1000s/mm2时,放疗前肿块区与邻近区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0.22、0.38,P均>0.05),肿块区与肿块远离区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98、3.50,P均<0.01);肿块区、肿块邻近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区:t=7.94、5.95、6.51,P均<0.01;肿块邻近区:t=2.96、6.46、8.83,P均<0.01),肿块远离区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1.99、2.02,P均>0.05)。b值为600,800,1000s/mm2时的rADC分别为(32.42±1.97)%、(28.44±2.44)%、(30.27±2.03)%。评价放疗疗效最佳b值为600s/mm2。结论 3.0T MR多b值DWI序列评价胰腺癌放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胰腺肿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宇海 石进 +3 位作者 张英谦 陈大伟 张卫清 时惠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脑血管反应性(CVR)降低的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CVR的变化。方法纳入症状性单侧MCA M1段重度狭窄伴CVR下降的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1~73(66.6±3.6)岁。在吸入5%CO_2及95%O2的混合气体前... 目的观察脑血管反应性(CVR)降低的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CVR的变化。方法纳入症状性单侧MCA M1段重度狭窄伴CVR下降的患者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61~73(66.6±3.6)岁。在吸入5%CO_2及95%O2的混合气体前后,用CT灌注(CTP)测定患者局部脑血流量,评价其CVR,患者均予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再次相同方法测定CVR,并与术前CVR比较。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了血管内治疗与随访,置入支架前狭窄率70%~95%,置入支架后残余狭窄<20%,6个月复查残余狭窄<50%。置入支架前CVR值为-14%^-29%,置入支架后CVR值-2%~24%,其中2例CVR仍未改善,8例患者CVR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可以改善单侧MCA M1段严重狭窄患者的C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移植物闭塞 血管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支架的结构与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褚建国 孙晓丽 +4 位作者 邹一军 黄鹤 周华 吕春燕 杨淑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差异,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预应...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差异,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其中静脉曲张出血36例,难治性腹水1例及肝肺综合征1例;肝功能Child Pugh B级27例、C级11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右支,再经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植入预应力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结果38例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与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4 cmH_2O,平均随访493 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初步开通率达98.9%。结论采用预应力支架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安全可行,其血流动力学结果提示预应力支架形态及与相关血管壁间“吻合”严密,符合正常肝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布,既起到门静脉部分性降压作用,又保障了门静脉右支血流的肝内灌注,对术后预防分流道再狭窄及降低肝内分流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门腔静脉分流 经皮经肝 预应力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中抗癌药的释放、活性及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诚 徐晓明 齐朝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确定化疗药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的释放及活性,评价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材料和方法:采用洗提法和MTT法测量药物的释放及活性。60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 目的:确定化疗药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的释放及活性,评价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材料和方法:采用洗提法和MTT法测量药物的释放及活性。60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1×106,7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组为治疗组,每一组各以上述一种抗癌药骨水泥0.5ml瘤块内注入;另1组为对照组,仅注入单纯骨水泥0.5ml。记录每组10只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余5只作病理检查。结果:三种药物均可从骨水泥中释放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效应;3组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在1~10天内逐日缩小或不增大;而对照组中肿瘤体积持续增大。病理检查见治疗组水泥块周边肿瘤组织片状坏死。结论:骨水泥携带常用抗癌药具有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介入 丝裂霉素 长春新碱 尿嘧啶 骨水泥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_2肿瘤对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反应的^(31)P MRS监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诚 张贵祥 +1 位作者 郭庆林 赵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 :用31PMRS监测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 肿瘤的治疗反应。材料和方法 :对 5个皮下VX2 实体瘤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 ;对另外 5个肿瘤仅作单纯骨水泥注入以作对照。二组肿瘤均作治疗前后31PMRS检查。结果 :表阿霉素骨水泥治... 目的 :用31PMRS监测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 肿瘤的治疗反应。材料和方法 :对 5个皮下VX2 实体瘤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 ;对另外 5个肿瘤仅作单纯骨水泥注入以作对照。二组肿瘤均作治疗前后31PMRS检查。结果 :表阿霉素骨水泥治疗早期出现PDE和Pi峰值升高以及PME和ATP信号峰减低的改变 ,提示良好的治疗反应。结论 :表阿霉素可从骨水泥中释放并具有抗肿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表阿霉素骨水泥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14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屈国林 郭宝忱 +4 位作者 徐晓明 张志虎 陈学忠 杨淑惠 吕春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563-3565,共3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在14例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取患者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首先送入6F或5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即采用微导管行...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在14例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取患者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首先送入6F或5F型号的Cobra导管做支气管动脉造影,即采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分支逐支造影并使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聚乙烯醇微球(PVA)颗粒栓塞剂栓塞。结果:14例病人均插管成功,术后咯血停止,但因病变多发,部分需行二次栓塞,本组有2例因血供复杂,第一次栓塞后2个月再发少量出血,行二次栓塞成功。经5~10年随诊,没有咯血再发。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逐支病变插管,采用明胶海棉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PVA的介入方法,对治疗多发支气管扩张咯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及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挽时 鲁晓燕 温兆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79-381,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无创性检查 影像学特点 脑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_2肿瘤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诚 张贵祥 +3 位作者 郭庆林 赵海涛 尤志军 葛雅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 :用MRI方法研究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 肿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2 0只VX2 肿瘤荷瘤兔随机平均分两组。一组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 ,一组仅以单纯骨水泥注入作为对照。动物处理后作MRI及病理检查。结果 :表阿霉素骨水泥... 目的 :用MRI方法研究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 肿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2 0只VX2 肿瘤荷瘤兔随机平均分两组。一组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 ,一组仅以单纯骨水泥注入作为对照。动物处理后作MRI及病理检查。结果 :表阿霉素骨水泥治疗后早期 ,肿瘤T2信号减低 ,瘤周水肿基本消失 ,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病理检查显示表阿霉素骨水泥周围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结论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椎体转移瘤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表阿霉素骨水泥 介入治疗 MRI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介入治疗:金属内支架技术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立 时惠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介入治疗:金属内支架技术临床研究现状杨立①时惠平②综述高育①审校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狭窄或闭塞的胆道内置入膨胀后具有一定支撑力并保持一定内径的金属支架,疏通胆道系统,缓解临床症状... 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介入治疗:金属内支架技术临床研究现状杨立①时惠平②综述高育①审校近几年来,国外学者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在狭窄或闭塞的胆道内置入膨胀后具有一定支撑力并保持一定内径的金属支架,疏通胆道系统,缓解临床症状,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内支架技术 胆道梗阻性病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丹卉 时惠平 孙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58,共2页
患者女,28岁,因"剖宫产后CT检查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入院。主诉轻度上腹部饱胀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肽酶98.0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1.00U/L,CA-125 41.60U/mL,AFP 75.40ng/mL;HBV抗体阴性。超声:肝脏... 患者女,28岁,因"剖宫产后CT检查发现肝右叶巨大占位性病变"入院。主诉轻度上腹部饱胀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肽酶98.0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1.00U/L,CA-125 41.60U/mL,AFP 75.40ng/mL;HBV抗体阴性。超声:肝脏体积增大,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可见约17.8cm×19.9cm实性占位性病变,内部回声不均,液性暗区散在分布。CT:平扫见肝脏体积增大,肝右叶内见巨大低密度肿块,约19.7cm×13.1cm,边界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成年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术中胆道造影的因素及防范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晶 邓京京 李捷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术中胆道造影 结石残留 影响 胆管结石 因素 临床治疗 胆道手术 防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析患者桡动脉-头静脉人工造瘘通道阻塞的溶栓再通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屈国林 陈肇一 +4 位作者 伦利德 徐家兴 邓京京 吕春燕 杨淑惠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9期650-65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瘘道 (桡动脉与头静脉侧端吻合 )阻塞后用SP微导管的同轴导管技术微创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5例内瘘闭塞的肾透析患者 ,行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溶栓治疗。其中 4例右侧、1例左侧桡动脉 头静脉人工造瘘堵...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瘘道 (桡动脉与头静脉侧端吻合 )阻塞后用SP微导管的同轴导管技术微创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5例内瘘闭塞的肾透析患者 ,行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溶栓治疗。其中 4例右侧、1例左侧桡动脉 头静脉人工造瘘堵塞 ,经皮右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插管 ,送入headhunt经左或右锁骨下动脉至人工造瘘的桡动脉阻塞端 ,再送入SP微导管进行血栓溶栓术及导丝穿刺血栓松解术。全过程 2~ 4h ,实际溶栓时间 5 0min~ 2h。结果 :4例患者再通术成功 ,1例因狭窄而未通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SP微导管的同轴导管技术行肾透析患者的桡动脉 肘正中静脉人工内瘘阻塞的溶栓及血栓松解术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头静脉 人工造瘘通道阻塞 溶栓再通术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分次栓塞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国林 陈学忠 +6 位作者 徐晓明 唐晖 强民 张志虎 腾树春 吕春燕 周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次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治疗前观察其子宫肌瘤血供特点、瘤体大小;其中10例栓塞材料用自制真丝线段颗粒(7号手术缝线),8例用聚乙... 目的:探讨分次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治疗前观察其子宫肌瘤血供特点、瘤体大小;其中10例栓塞材料用自制真丝线段颗粒(7号手术缝线),8例用聚乙烯醇微粒(PVA,300~500!m)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造影证实子宫动脉栓塞的变化情况并随访。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丰富,主要由子宫动脉供血,左侧为主的7例(约占39%),右侧为主的10例(约占56%),双侧接近相同供血的1例(约占5%)。随访18例患者,随诊5年超声检查结果,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子宫体积缩小33.7%~51.6%,肌瘤体积缩小48.3%~75.8%(P<0.01),5年内未发现术后再发肌瘤。结论:采用两次子宫动脉栓塞,使用普通导管、真丝线段栓塞经济有效;使用微导管采用远端聚乙烯微球近端加明胶海绵颗粒确切安全,疼痛等症状明显较一次栓塞轻,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平滑肌瘤病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心肌打孔术中左心室造影定位方法学探讨
20
作者 朴龙松 黄丛春 +2 位作者 卢才义 吕春燕 黄卓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探索经皮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PMR)中左心室造影定位方法。方法应用不同的记录模式对12例行PMR治疗的病患者进行左心造影打孔区定位检查。结果12例冠心病患者PMR治疗均获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①左心室造... 目的探索经皮激光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PMR)中左心室造影定位方法。方法应用不同的记录模式对12例行PMR治疗的病患者进行左心造影打孔区定位检查。结果12例冠心病患者PMR治疗均获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①左心室造影中6例应用CSP模式记录,6例应用DCI+MAP模式记录,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左心室双期图像。②PMR术中利用左心室腔轮廓和骨性结构标志进行定位时,DCI+MAP模式优于CSP模式。③每次造影以造影剂总量35ml、速度12~17ml/s、压力750PSI为宜。造影剂,最好选用非离子型。④选择高压注射器的R波触发造影,可减少造影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造影的成功率。⑤投照角度固定应用双斜位,右前斜位30度,左前斜位60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血管重建 冠心病 心肌打孔 心室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