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操作4472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卢才义 刘朝中 +6 位作者 郄晓红 王文清 魏璇 黄丛春 谈维洁 罗惠兰 毛树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诊疗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cGMP在大鼠心肌细胞bFGF基因表达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惠兰 何作云 +3 位作者 冯兵 杜淑萍 齐文峰 安永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18-820,I002,共3页
目的 :研究cAMP、cGMP在心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基因表达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加入 8-溴 -cAMP和硝普钠 ,升高细胞内cAMP、cGMP浓度 ,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内bFGF的表达 ,图象... 目的 :研究cAMP、cGMP在心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基因表达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加入 8-溴 -cAMP和硝普钠 ,升高细胞内cAMP、cGMP浓度 ,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内bFGF的表达 ,图象分析检测bF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在培养中加 8-溴 -cAMP的心肌细胞 ,2 4h时bFGF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8h、72h仍然较强表达 (P <0 0 5 )。而加硝普钠的心肌细胞 ,bF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以 48h最为显著 (P <0 0 1)。结论 :c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 CGMP 心肌细胞 基因表达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心脏闭合性钝击伤(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树森 周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2-334,共3页
报告4例因篮球击胸、甩水用力过猛、抬变压器和因车祸摔倒致单纯心内结构损伤的患者,其中2例瓣膜撕裂,1例瓣膜穿孔,1例腱索断裂。伤后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心慌、头晕或晕厥,但在病程进展中危害最大的是伤后3~6个月出现心衰,其中3例... 报告4例因篮球击胸、甩水用力过猛、抬变压器和因车祸摔倒致单纯心内结构损伤的患者,其中2例瓣膜撕裂,1例瓣膜穿孔,1例腱索断裂。伤后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心慌、头晕或晕厥,但在病程进展中危害最大的是伤后3~6个月出现心衰,其中3例均因心衰发展为难治型而施紧急手术,2例换瓣后康复,1例术后病理检查证明是Marfan综合征,术中死于室颤。笔者简述了心脏闭合伤的概况,分析了发病机理,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本组病例检诊治疗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 钝击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冠脉痉挛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律的影响
4
作者 刘朝中 黄从春 +1 位作者 王文清 江一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5-478,共4页
本文对21只犬行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CAS),观察左冠痉挛组、右冠痉挛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OG)的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颈动脉血流量(CAF)和心律的... 本文对21只犬行选择性冠脉内注射麦角新碱诱发冠脉痉挛(CAS),观察左冠痉挛组、右冠痉挛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OG)的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颈动脉血流量(CAF)和心律的变化。发现左冠脉痉挛组LVSP低于另二组(7.07±0.41vs10.10±0.48;10.01±0.28kPaP<0.01);MPAP高于另二组(2.03±0.43vs1.33±0.25;1.20±0.32kPa P<0.01);CO低于SOG(3.23±0.17vs3.76±0.14L/min P<0.01);CAF问SOG。右冠痉挛组LVSP和MPAP同SOG;CO和CAF低于SOG(3.14±0.13vs3.76±0.14L/min,P<0.01;57.4±16.1vs119.8±43.3ml/minP<0.0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于另二组(90%/40%;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痉挛 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横纹肌中胱硫醚-γ-裂解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张海涛 +3 位作者 刘朝中 谈诚 黄丛春 王俊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横纹肌中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SD大鼠心肌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心脏横纹肌中CSE的表达,棕褐色为阳性表达。结果心脏横纹肌组织中无CSE阳性表达,心脏血管组织中有CS... 目的探讨心脏横纹肌中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SD大鼠心肌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心脏横纹肌中CSE的表达,棕褐色为阳性表达。结果心脏横纹肌组织中无CSE阳性表达,心脏血管组织中有CSE阳性表达。结论心脏横纹肌不含有CSE。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硫化氢不在心脏横纹肌中代谢生成,主要由外源途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 心脏横纹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柴萌 张海涛 +5 位作者 罗惠兰 谈维洁 黄丛春 朴龙松 齐自荣 刘朝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梁立军 王建昌 +2 位作者 田建伟 李同华 李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索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治疗组12只(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观察血压变化... 目的探索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治疗组12只(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观察血压变化,检测血清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素受体A(ETRA)和内皮素受体B(ETRB)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压明显降低(P<0.05);血清NO和NOS含量均明显增高[(29.98±4.86)μmol/L vs(38.68±4.57)μmol/L,P<0.01;(15.53±1.19)U/ml vs(17.51±1.48)U/ml,P<0.01];心肌ETR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ETR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产生降压现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选择性的上调ETRB表达,提高NOS活性,进而增加NO合成,促进血管舒张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药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高血压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受体 内皮素A 受体 内皮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水通道蛋白1mRNA表达及对尿钠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闪 田建伟 +2 位作者 梁立军 李同华 柳百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水通道蛋白1(AQP-1)mRNA与NO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加重尿钠排泄中的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12只和普通饲料组12只,第8、12周末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对其NO、尿钠排泄等的...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水通道蛋白1(AQP-1)mRNA与NO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加重尿钠排泄中的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12只和普通饲料组12只,第8、12周末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对其NO、尿钠排泄等的影响,并计算肾质量指数。12周末RT-PCR检测肾脏AQP-1mRNA表达。结果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高脂高糖组第8、12周末血压、血浆NO、肾脏尿钠排泄量明显降低(P<0.05),12周末肾组织AQP-1mRNA表达明显降低[(0.54±0.07)vs(1.28±0.39),P<0.01],第12周末肾质量指数明显升高[(3.40±2.00)mg/g vs(2.30±1.00)mg/g,P<0.05]。结论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加重SHR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降低、肾脏AQP-1mRNA表达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水通道蛋白质1 RNA 信使 膳食脂肪类 膳食蔗糖 一氧化氮合酶 胰岛素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价及其成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云龙 张挽时 +4 位作者 朴龙松 刘朝中 毕永民 王东 徐家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63-865,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16层)螺旋CT(muhi 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MSCT对32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多种方式重建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 目的研究多层(16层)螺旋CT(muhi 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MSCT对32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多种方式重建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形态、术后再狭窄等。其中7例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三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MSCT显示所有32例患者41个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其中5个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7例患者9个支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8.9%;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7.5%(28/32例),心率<60/min、61~70/min和>71次/ min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占94.7%、88.9%和50.O%,三种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X^2=16.354,P<0.01)。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较可靠的冠状动脉支架无创性评价方法,对支架开通性显示较好,但对支架内情况显示受限,图像质量受心率等因素影响,质量控制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R814.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素表达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闪 田建伟 +1 位作者 梁立军 李同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皮素1表达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和普通饲料组,每组12只。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对体质量、血糖、血脂、胰岛素、内皮素1和肾功能等的影响,计算胰岛素抵抗... 目的探讨高脂高糖饮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皮素1表达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脂高糖组和普通饲料组,每组12只。观察高脂高糖饮食对体质量、血糖、血脂、胰岛素、内皮素1和肾功能等的影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变化。提取肾脏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内皮素1mRNA,HE染色观察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高脂高糖组大鼠干预后第12周体质量增加24%,TC、TG水平、胰岛素及HOMA-IR升高,内皮素1增高[(45.0±0.2)ng/L vs(25.0±0.1)ng/L];Ccr降低[(0.3±0.2)ml/min vs(0.6±0.1)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CR升高(P<0.05);肾脏内皮素1mRNA增高(197.9±22.2)vs(100.3±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加重SHR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升高、HOMA-IR增加及肾脏内皮素1mRNA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脂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肾疾病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飞行对血管内皮细胞内源性CO含量、血红素氧化酶-1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惠兰 喻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2-502,共1页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1 内源性一氧化碳 模拟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应用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丛春 刘朝中 +3 位作者 魏璇 谈唯洁 王俊华 罗惠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缝合器止血的合理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成功率。方法使用美国ABOTT公司生产的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对80例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血管穿刺部位进行缝合止血,观察股动脉不同穿刺部位、多次介入治疗的股动脉以及股动脉造影的投照角度选... 目的探讨缝合器止血的合理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成功率。方法使用美国ABOTT公司生产的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对80例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血管穿刺部位进行缝合止血,观察股动脉不同穿刺部位、多次介入治疗的股动脉以及股动脉造影的投照角度选择对缝合效果的影响。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缝合成功,成功率97.37%,2例失败,2例放弃缝合术。两种造影角度中,选择后前位法造影血管分支重叠64例(重叠率80%),右前斜30°投照角度血管重叠8例(重叠率10%)。腹股沟上位点穿刺法50例,成功缝合49例,1例失败;腹股沟下位点缝合法30例,成功缝合27例,1例失败,2例放弃缝合术。结论应用percloser缝合器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观察穿刺部位的血管解剖关系时,右前斜30°可作为常规投照角度,穿刺点可优先选择腹股沟韧带上穿刺位点,其次选择腹股沟韧带下穿刺位点,对多次进行过介入治疗的股动脉不宜在重复部位行缝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缝合 治疗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