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与诱导流动特性实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阳阳 贾敏 +2 位作者 王蔚龙 张耘玮 李应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5-53,共9页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扩大压气机稳定性对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了新型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诱导流动特性研究,实验研究不同放电电压和占空比对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布局...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扩大压气机稳定性对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了新型布局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诱导流动特性研究,实验研究不同放电电压和占空比对激励器诱导气流速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布局激励器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压气机扩稳实验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一个放电周期内有一次"强"放电和一次"弱"放电,新型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有两次"强"放电;放电频率为15k Hz时,新型布局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在较低电压下比传统布局激励器小,在较高电压下比传统布局激励器大,最大速度能达到4.7m/s,因此在高电压下能够更好地抑制压气机叶顶泄露流或泄露涡的流动;两种激励器产生的射流都为紊流,随电压增高诱导气流紊流度增大,且新型布局激励器在高电压下紊流度更大,能更好地促进压气机主流与附面层之间的掺混;固定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两种激励器的诱导气流速度均随着占空比增大而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粒子成像测速 介质阻挡放电 诱导气流速度 占空比 非定常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闭式等离子体放电实验及光谱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敏 徐浩军 +2 位作者 苏晨 梁华 魏小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4-1598,共5页
闭式等离子体可以克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开放环境中等离子体难以维持及能耗过大的问题。针对等离子体隐身应用,设计了一种封闭式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选用微秒脉冲电源,以氩气为工质气体,在低气压环境下进行了放电实验。采用发射光... 闭式等离子体可以克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开放环境中等离子体难以维持及能耗过大的问题。针对等离子体隐身应用,设计了一种封闭式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选用微秒脉冲电源,以氩气为工质气体,在低气压环境下进行了放电实验。采用发射光谱法,测量了密闭腔体内部厚度方向上的Ar谱线强度,并将碰撞-辐射模型用于分析等离子体参数的分布规律。当放电参数确定时,给定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可通过碰撞-辐射模型计算得到2p能级上的布居分布比值,将其与从光谱数据中得到的布居分布比值进行比较,当差异值最小时,即可确定相应的等离子体参数。通过对电子温度在1~5 eV 范围内的2p9和2p1能级布居分布比值进行计算,分析了碰撞-辐射模型计算可能存在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厚度方向上,封闭式腔体中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达到1011 cm^-3量级且呈一定的梯度分布,但变化幅度不大,其分布情况有利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氩气放电 碰撞-辐射模型 电子密度 等离子体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等离子体发生器设计及其放电等离子体参数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苏晨 徐浩军 +1 位作者 林敏 梁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8-1673,共6页
为满足飞行器典型部件隐身需求,针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在低空开放环境下不易产生和维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封闭式的等离子体发生器。使用μs脉冲电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在低气压下进行了放电实验。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电子... 为满足飞行器典型部件隐身需求,针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在低空开放环境下不易产生和维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封闭式的等离子体发生器。使用μs脉冲电源,以氩气为工作气体,在低气压下进行了放电实验。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在密闭腔体内部的分布规律。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变化采用Boltzmann曲线斜率法进行分析,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变化通过分析Ar 750.38nm谱线强度变化得到。实验发现:放电电压对于电子密度的影响较为强烈,而对于电子温度影响相对较小。无论从腔体X轴还是Y轴出发,都可以看出其电子温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电子密度逐渐增加。而且由于进气口和真空泵接口的位置分布产生的气压梯度原因,2个参数的变化在X轴向上都表现得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氩气放电 电子激发温度 电子密度 等离子体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5
4
作者 李和平 于达仁 +6 位作者 孙文廷 刘定新 李杰 韩先伟 李增耀 孙冰 吴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97-3727,共31页
本论文简要回顾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和分类,从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大气压与低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先进... 本论文简要回顾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和分类,从基础研究和应用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大气压与低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先进材料合成、主动流动控制以及辅助燃烧等典型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在上述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问题等。基于此,凝练了目前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源基础和应用研究所面临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这对今后该领域开展多学科深度融合的、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 生物医学 环境保护 流动控制 辅助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形等离子体激励器纳秒脉冲放电及红外辐射温度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光银 李应红 +3 位作者 方浩百 化为卓 韩孟虎 吴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77-2083,共7页
为优化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的布局形式,基于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快速放热诱导压缩波进行流动控制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平面和锯齿类型高压电极的激励器。在ns脉冲电压的驱动下,研究了其放电特性和激励器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特性,并比较... 为优化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的布局形式,基于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快速放热诱导压缩波进行流动控制的原理,设计了具有平面和锯齿类型高压电极的激励器。在ns脉冲电压的驱动下,研究了其放电特性和激励器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特性,并比较了3种激励器的放电能量、峰值功率、峰值电流、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结果表明:施加同样电压时,高压电极为锯齿形的激励器具有较高的放电电流、瞬时放电功率以及放电能量;3种激励器表面温度最高处均位于高、低压电极之间的介质表面处,且锯齿形激励器表面的局部最高红外辐射温度可达88℃,高于平面形激励器的72℃。从脉冲放电能量和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角度验证了锯齿形激励器在流动控制上具有潜在优势,可供提升流动控制效果和优化激励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锯齿 红外辐射 激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用于三角翼模型流动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于金革 牛中国 +2 位作者 梁华 孙楠 刘捷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5-309,共5页
在不同试验风速下,通过风洞天平测力试验,研究了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频率和激励电压对三角翼模型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激励频率和激励电压是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所研究的激励频率和激励电压范... 在不同试验风速下,通过风洞天平测力试验,研究了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频率和激励电压对三角翼模型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激励频率和激励电压是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所研究的激励频率和激励电压范围中,当激励频率f=200Hz、激励电压为13kV时,等离子体激励可有效抑制三角翼前缘涡分离,流动控制效果最佳。试验风速30m/s时,最大升力系数由1.32增大到1.45,增大9.8%,最大升阻比提高2.9%;试验风速45m/s时,最大升力系数由1.33增大到1.45,增大9.0%,最大升阻比提高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三角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用于飞翼布局模型增升减阻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于金革 牛中国 +2 位作者 梁华 管佳明 胡秋琦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3-827,共5页
在风速30m/s、40m/s条件下,通过风洞天平测力试验,研究了飞翼布局模型上布置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后,等离子体激励电压、激励电极数目和激励位置变化对飞翼布局模型增升减阻的效果影响。研究表明,与激励电压和激励电极数... 在风速30m/s、40m/s条件下,通过风洞天平测力试验,研究了飞翼布局模型上布置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后,等离子体激励电压、激励电极数目和激励位置变化对飞翼布局模型增升减阻的效果影响。研究表明,与激励电压和激励电极数目相比,激励位置对流动控制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相对于其他控制位置,等离子体激励抑制模型翼面前缘涡分离效果明显;等离子体激励启动后,通过向边界层内的流体注入能量,推迟了飞翼布局模型翼面大迎角时的流动分离,提高了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C_(Lmax)和失速迎角αs,降低了阻力系数C_D;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施加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后,最大升力系数C_(Lmax)由0.97增大到1.1,增大13.2%,失速迎角αs由17.4增大到21.4,推迟了4°,阻力系数C_D最大减小量达到24.6%,且随等离子体激励器能量的增加,激励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飞翼布局 增升减阻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7钛合金激光多次冲击强化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靖 李军 +3 位作者 何卫锋 李玉琴 聂祥樊 何光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89-2895,共7页
对TC17钛合金激光冲击强化前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作了对比研究,将TC17钛合金进行同一功率密度下不同次数的激光冲击,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残余应力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激光冲击前后TC17钛合金的... 对TC17钛合金激光冲击强化前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作了对比研究,将TC17钛合金进行同一功率密度下不同次数的激光冲击,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残余应力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激光冲击前后TC17钛合金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进行了观察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在不同次数激光冲击后,表面形成了剧烈塑性变形和高密度位错,晶粒细化明显,3次激光冲击后有纳米晶形成;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都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数值增大,且沿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与未冲击试样相比,5次冲击后试样表面显微硬度提高了20.7%,沿深度方向300μm范围内影响明显,表面残余应力达到-644.3MPa,残余压应力影响层深度增加至1.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激光冲击强化 纳米晶 残余应力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N_2-O_2混合气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建模仿真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益飞 贾敏 +2 位作者 崔巍 李应红 吴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16-1723,共8页
大气压N2-O2混合气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机理是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流动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耦合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考虑能量的等离子体漂移-扩散方程组,建立了大气压下N2-O2混合气ns脉冲放电的2维模型... 大气压N2-O2混合气ns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机理是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流动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耦合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考虑能量的等离子体漂移-扩散方程组,建立了大气压下N2-O2混合气ns脉冲放电的2维模型。考虑15种粒子、对应的电子碰撞反应以及35个化学反应过程,得到了SDBD的伏安特性、电荷分布和能量分布。综合分析电荷及电子能量分布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撞击是产生离子的主要方式,而低能电子的累积和离子在电场驱动下的定向运动是使放电呈现非平衡的重要原因。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获得的伏安特性数据、放电形态和光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比照分析,发现2者比较相符,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SDBD NS脉冲 N2-O2混合气 等离子体化学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残余应力洞”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其抑制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聂祥樊 臧顺来 +1 位作者 何卫锋 赵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07-2112,共6页
为研究激光冲击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洞"现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了圆形高斯光斑的激光冲击强化。阐述了激光冲击"残余应力洞"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讨论了不同激光冲击参数对"残余应力洞"的影... 为研究激光冲击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洞"现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了圆形高斯光斑的激光冲击强化。阐述了激光冲击"残余应力洞"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讨论了不同激光冲击参数对"残余应力洞"的影响规律。提出增大光斑搭接率和利用光学透镜二元光学衍射方法形成能量均匀方光斑等2种抑制方法,并对其抑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冲击波峰值压力、冲击波持续时间的增加会加剧"残余应力洞",而光斑大小和冲击波上升时间的增大则效果相反;二元光学衍射方法相比增大光斑搭接率,表面残余压应力数值虽发生一定程度地降低,但残余应力场分布具有更好的均匀性,且在实际构件强化处理中具有低搭接率的工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洞 圆形高斯光斑 光斑搭接率 二元光学衍射 均匀方光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击次数下激光冲击对TC11钛合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学德 聂祥樊 +2 位作者 罗思海 李启鹏 徐大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97-1001,共5页
利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TC11钛合金进行处理,通过电子透射显微镜、残余应力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分别分析了TC11钛合金激光冲击前后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微观组织在不同冲击次数下呈现出位错密度-位错胞... 利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TC11钛合金进行处理,通过电子透射显微镜、残余应力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分别分析了TC11钛合金激光冲击前后微观组织、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微观组织在不同冲击次数下呈现出位错密度-位错胞-纳米晶的细化过程,且纳米晶随着冲击次数增加而变得更加细小、均匀;材料表面产生了-540 MPa以上的残余压应力,且显微硬度也得到显著提高,幅度达到20%左右,不同次数下硬度影响深度由600μm增至12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激光冲击强化 纳米晶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失速特性仿真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国兴 李军 +2 位作者 周游天 王蔚龙 王耀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7,共7页
对某型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和NASA Rotor 37跨声速转子进行了全通道定常和非定常数值仿真研究,采用了喷管模型和节流阀模型作为出口边界条件来取代常规的边界条件设置方法,分别通过调节计算域出口面积和节流系数的方法改变转子工作状态... 对某型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和NASA Rotor 37跨声速转子进行了全通道定常和非定常数值仿真研究,采用了喷管模型和节流阀模型作为出口边界条件来取代常规的边界条件设置方法,分别通过调节计算域出口面积和节流系数的方法改变转子工作状态。计算结果显示:与出口边界采用固定背压值的方法相比,采用喷管模型和节流阀模型能够准确计算转子失速前后各个工况点的流动状态。采用节流阀模型时,通过调节节流系数能够准确地判定转子失速临界点,在继续节流的过程中能够计算出失速时转子通道内失速区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叶尖区域流动失稳即叶尖局部回流区的出现和扩展在这两型压气机转子的失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全通道非定常计算发现,在失速时转子叶尖部位首先出现两处回流区,且回流区范围随转数增加而扩大,最终形成相对明显的失速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转子 失速特性 全通道数值仿真 节流阀模型 失速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长间隙介质阻挡放电的光谱诊断
13
作者 苏晨 徐浩军 +3 位作者 林敏 张艳华 梁华 魏小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43-2046,共4页
设计了一种电极间隔为10cm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以氩气为工作气体,在低气压下产生等离子体。采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放电空腔内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变化通过使用Corona模型计算获得,等离... 设计了一种电极间隔为10cm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以氩气为工作气体,在低气压下产生等离子体。采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放电空腔内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变化通过使用Corona模型计算获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变化通过分析Ar原子750.4nm谱线强度变化得到。实验发现空腔内不同位置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是不同的。当测量位置从阴极向阳极移动时,电子温度先略上升而后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电子密度先缓慢而后迅速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发射光谱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升效应对介质阻挡放电诱导速度和涡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化为卓 梁华 +2 位作者 赵光银 李军 赵应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8-3045,共8页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同时存在力、热两种效应传递能量,为研究热效应对等离子体激励诱导流场的影响,通过求解带有体积力源项和热量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综合考虑动量效应和温升效应的介质阻挡放电物理模型,并对比分析了...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同时存在力、热两种效应传递能量,为研究热效应对等离子体激励诱导流场的影响,通过求解带有体积力源项和热量源项的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综合考虑动量效应和温升效应的介质阻挡放电物理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有、无温升效应时的速度场和涡量场。计算结果表明:同一时刻考虑温升效应时的诱导速度大于未考虑时的诱导速度,并且随激励时间的增长更为显著;在50 ms时考虑温升效应的诱导速度高出未考虑时诱导速度的9.5%;非定常激励下,温升效应对等离子体激励诱导涡量的大小产生显著影响,与无温升效应相比,等离子体激励作用期间的正涡涡量增大10%,负涡涡量增大5%,等离子体激励未作用期间温升效应加速了涡的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体积力 温升效应 诱导速度 诱导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4330钢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增 何卫锋 +2 位作者 王亚洲 舒送 李小银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02-105,共4页
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的4330钢试样表面,采用四点弯曲疲劳实验方法对其疲劳性能进行考核。采用显微硬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残余应力仪和电解抛光仪等对4330钢疲劳性能提升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强化试样,平均循环32.84万次... 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的4330钢试样表面,采用四点弯曲疲劳实验方法对其疲劳性能进行考核。采用显微硬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残余应力仪和电解抛光仪等对4330钢疲劳性能提升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强化试样,平均循环32.84万次发生疲劳断裂;而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循环100万次仍然完好,疲劳寿命至少是未强化试样的3.05倍,残余压应力深度可达1.5 mm以上,显微硬度提升了18.9%。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可将4330钢试样裂纹源的萌生推进至表面以下一定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4330钢 疲劳寿命 残余压应力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