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超薄隐身套的实验验证
1
作者 王甲富 屈绍波 +2 位作者 张介秋 徐卓 马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7,82,共5页
针对超材料透波隐身套厚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超薄隐身套,通过超材料套层将入射电磁波耦合为表面等离激元波并传输至障碍物后方,实现超薄透波隐身。设计了基于开口谐振环的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层,将其包覆在金属圆柱表面,... 针对超材料透波隐身套厚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超薄隐身套,通过超材料套层将入射电磁波耦合为表面等离激元波并传输至障碍物后方,实现超薄透波隐身。设计了基于开口谐振环的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层,将其包覆在金属圆柱表面,制作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超薄隐身套原理样件并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隐身套在其厚度仅为工作波长的1/30时具有良好的绕行透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超材料 隐身套 超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鹿畅 夏广庆 +2 位作者 张军军 孙斌 李益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共14页
首先分析了影响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然后按照仿真模型的维度对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和优缺点分析,并针对以流体方法为基础的各向异性界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零维模型、二... 首先分析了影响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然后按照仿真模型的维度对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和优缺点分析,并针对以流体方法为基础的各向异性界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零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下针对放电室所取得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最后对考夫曼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考夫曼离子推力器 放电性能 放电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对LY2铝合金残余应力、显微组织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学德 李启鹏 +2 位作者 王路成 杨磊 胡雅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83,96,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激光冲击强化(LSP)对LY2铝合金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分布、显微组织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LSP后LY2铝合金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和硬度显著提高,晶粒尺寸明显变小且更均匀,疲劳裂纹扩展更加缓慢,疲劳寿命显著提高。
关键词 LY2铝合金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 硬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Inconel 718合金孔隙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强 王学德 +3 位作者 谢瑞鹍 周鑫 张佩宇 李秋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78-385,共8页
目的研究选区激光熔化成形Inconel 718合金的孔隙缺陷,对缺陷进行科学分类并探究其形成机制,建立熔池溅射特征与缺陷形貌的对应关系,优化工艺参数,抑制缺陷产生。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别对Inconel ... 目的研究选区激光熔化成形Inconel 718合金的孔隙缺陷,对缺陷进行科学分类并探究其形成机制,建立熔池溅射特征与缺陷形貌的对应关系,优化工艺参数,抑制缺陷产生。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分别对Inconel 718粉末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观测,使用数字视频显微镜分析成形件内部缺陷,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金属液滴的动态飞溅过程,并定量分析溅射特征参数。结果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能量密度升高,总的溅射数量增大,孔隙数量增多;当扫描速度增大时,能量密度降低,总的溅射面积减小,孔隙尺寸变小。当缺陷的圆度Circ≥0.731或纵横比AR≤1.368时,缺陷形貌由不规则向规则演变。当能量密度E=95.24 J/mm^3时,相对致密度达到99.94%。经测量,所有样品的孔隙率和孔隙尺寸的平均值分别为2.249%和2.774μm^2。结论孔隙缺陷可分为不规则的匙孔缺陷和规则的气孔缺陷两类,存在发生演变的圆度/纵横比门槛值。熔池震荡引起溅射特征变化,对应产生不同形貌特征的缺陷。减小激光功率和增大扫描速度可降低能量密度,使熔池震荡程度减弱,从而抑制缺陷产生,提高成形件的相对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选区激光熔化 Inconel 718合金 孔隙缺陷 溅射行为 相对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当量比下喷管对旋转爆震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顺利 吴云 +3 位作者 金迪 郭善广 钟也磐 杨兴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5,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当量比下喷管构型对旋转爆震特性的影响,以煤油预燃裂解气为燃料,氧气体积分数为30%的富氧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无喷管、收敛喷管、扩张喷管和收敛扩张喷管等工况下旋转爆震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当量比为0.73~1.30时旋转爆... 为研究不同当量比下喷管构型对旋转爆震特性的影响,以煤油预燃裂解气为燃料,氧气体积分数为30%的富氧空气为氧化剂,开展了无喷管、收敛喷管、扩张喷管和收敛扩张喷管等工况下旋转爆震特性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当量比为0.73~1.30时旋转爆震可稳定工作。随着当量比和喷管构型的变化,爆震波出现了单波、不稳定的对撞双波和稳定的对撞双波等3种传播模态。喷管构型对模态转换和旋转爆震波速有重要影响,收敛和收敛扩张喷管会促使新波头的产生,导致爆震波主要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而扩张喷管工况下,爆震波主要以单波模态传播。收敛喷管和收敛扩张喷管会使得波速最大值偏离化学恰当比,收敛扩张喷管可以提升爆震波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 煤油预燃裂解 喷管 模态转换 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