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军后勤作战实验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宗龙强 罗兴永 温继海 《兵工自动化》 2016年第6期76-79,93,共5页
为提高空军后勤作战实验模型构建的质量和效益,构建一种空军后勤作战实验5层结构模型体系。在深入分析空军后勤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军后勤作战实验模型体系的构建要求,运用UML建立了飞行保障指挥控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5层结构... 为提高空军后勤作战实验模型构建的质量和效益,构建一种空军后勤作战实验5层结构模型体系。在深入分析空军后勤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军后勤作战实验模型体系的构建要求,运用UML建立了飞行保障指挥控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5层结构模型体系基本厘清了空军后勤作战实验模型构建需求,为模型构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军后勤 作战实验 飞行保障指挥控制模型 U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抗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建强 张健健 +1 位作者 徐新 王玉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MC)与其它同类添加剂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ADMC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基础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ADMC添...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改进型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ADMC)与其它同类添加剂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ADMC添加剂与胺类抗氧剂对,对-二辛基二苯胺(DODPA)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基础油中的热氧化安定性。结果表明:ADMC添加剂在矿物基础油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油溶性、摩擦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虽然ADMC添加剂的抗氧化性明显差于DODPA抗氧剂,但ADMC与DODPA添加剂复配后,可明显提高润滑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延长氧化诱导时间,二者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 对-二辛基二苯胺 抗氧剂 协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的航材消耗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梁 崔崇立 +2 位作者 贲徐伟 辛昱 曹亮 《兵工自动化》 2016年第8期50-54,共5页
为了确定航材消耗预测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提高航材消耗规律分析及其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与广义线性回归的航材消耗预测模型。对航材消耗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变量,对影响因素数据... 为了确定航材消耗预测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提高航材消耗规律分析及其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与广义线性回归的航材消耗预测模型。对航材消耗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变量,对影响因素数据进行降维,得到最佳的影响因子集合;然后通过广义线性回归构建航材消耗方程,并验证其拟合优度,最后进行消耗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降低了影响因子相关性,减小了回归分析难度,提升了回归分析的精度,提升了航材消耗预测模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材消耗 主成分分析 广义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添加剂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极压协同性能及表面摩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辛永亮 胡建强 +2 位作者 杨士钊 郭力 张健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103,共7页
目的通过优化不同添加剂复配比例以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性能。方法采用三阶单纯形-重心设计法,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 DTC)、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硫化异丁烯(SE)3种添加剂按不同比例形成10种配方,利用梯姆肯摩擦试验机评价不... 目的通过优化不同添加剂复配比例以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性能。方法采用三阶单纯形-重心设计法,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 DTC)、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硫化异丁烯(SE)3种添加剂按不同比例形成10种配方,利用梯姆肯摩擦试验机评价不同添加剂配方在三种基础润滑脂中的极压性能和适应性,从而筛选具有极压协同效应的配方,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表面反应膜的元素化学状态和深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配方1—7均能不同程度地改进3种基础润滑脂的极压性能,尤其在环烷基基础油的锂基润滑脂(N-Li)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配方5(Sb DTC与SE等比例复配)在基础润滑脂的极压性能最好,梯姆肯OK值达到315 N,XPS测得其反应膜厚度为20~30 nm,反应膜中的Sb、S含量较高;配方6(ZDDP与SE等比例复配)在基础润滑脂中的极压性能较差,OK值在135 N以下,表现出对抗作用。配方8—10中改变3组分复配比例后,不同配方的极压性能差异比较大,其中Sb DTC浓度比例越高,对改进润滑脂极压性能的效果越明显。结论 3种添加剂的复配比例对其极压性能的影响较大,其中Sb DTC与SE和ZDDP等比例复配后,具有良好的极压协同性能。添加剂的极压性能与摩擦表面形成的润滑膜厚度和活性元素的含量相关,尤其是表面Sb、S元素含量高低对极压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润滑脂 极压性能 协同 摩擦反应膜 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对基础油中纳米二硫化钼颗粒分散与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辛永亮 胡建强 +2 位作者 杨士钊 郭力 张健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共7页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纳米摩擦试验机分别考察了6种分散剂对基础油中纳米二硫化钼(MoS_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和油品的减摩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分散剂与MoS_2纳米颗粒的接枝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TS)和...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纳米摩擦试验机分别考察了6种分散剂对基础油中纳米二硫化钼(MoS_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和油品的减摩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分散剂与MoS_2纳米颗粒的接枝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TS)和山梨醇油酸酯(SPAN 80)分散剂因含有极性较强的官能团,与MoS_2接枝后能够形成牢固的化学键,不仅表现出突出的分散稳定效果,而且能大幅降低纳米MoS_2基础油的摩擦系数,而其他4种分散剂中的官能团极性较弱,与MoS_2纳米颗粒的化学键合作用较弱,容易在摩擦外力作用下破坏,导致油品的摩擦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硫化钼 分散剂 基础油 分散稳定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金属Fe对烃类航空润滑油理化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阮少军 费逸伟 +1 位作者 马军 卞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7,共5页
利用高温氧化模拟装置,研究烃类航空润滑油在添加和不添加金属Fe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油样的外观、黏度以及酸值的变化,并使用GC/MS分析对油样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反应后,相比未添加Fe的油样,添加Fe的油样颜色更深、黏... 利用高温氧化模拟装置,研究烃类航空润滑油在添加和不添加金属Fe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油样的外观、黏度以及酸值的变化,并使用GC/MS分析对油样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反应后,相比未添加Fe的油样,添加Fe的油样颜色更深、黏度更小、酸值更高,说明添加金属Fe大大加快了油品的变质。GC/MS分析表明:油品高温氧化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大量小分子烷烃、烯烃类物质,还生成了少量醇、酮、酸、酯等化合物,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形成,造成了油样颜色、黏度以及酸值的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Fe 高温 理化性能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基础油热氧化衰变性能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显才 费逸伟 +3 位作者 吴楠 杨宏伟 姚婷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共5页
借助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对比分析添加金属Cu前后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利用GC/MS检测不同温度下油样的微观组成,并根据物质结构分析PAO理化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 借助高温氧化模拟加速装置,模拟金属存在下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对比分析添加金属Cu前后油样的外观、黏度和酸值变化,利用GC/MS检测不同温度下油样的微观组成,并根据物质结构分析PAO理化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金属Cu加速了PAO的高温裂解,产生了某些生色化合物,加速了油品的氧化变质,使油品黏度降低,并生成了酸性物质使油品酸值增加;GC/MS分析结果表明,金属Cu的存在会加速PAO的氧化和裂解,产生碳数更少的烃分子,也促进含双键的不饱和烃、含氧化合物等物质的生成,在宏观上使油样运动黏度降低、酸值增大和颜色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热氧化衰变 GC/MS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G1法的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灰色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颉正阳 安红 陈思杨 《兵工自动化》 2017年第11期80-83,87,共5页
针对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不清楚的问题,基于熵-G1法对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进行航空适运性评估。首先,根据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影响因素构建出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针对评估指标的不确定性,基于灰色关联决策理论,... 针对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不清楚的问题,基于熵-G1法对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进行航空适运性评估。首先,根据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影响因素构建出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针对评估指标的不确定性,基于灰色关联决策理论,建立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的灰色评估模型,为使权重更加合理,采用熵权法和G1法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解决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航空适运性问题,为部队开展枪弹类军用危险品包装的航空适运性评估提供了模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G1法 枪弹类军用危险品 包装 航空适运性 灰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