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股静脉置管致股浅动脉贯通伤1例
1
作者 张冰清 韩永峰 +1 位作者 王静 刘丽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0,共2页
患者女,63岁,血肌酐升高2个月,经床旁血液透析治疗后接受局麻下右侧股静脉置管术;11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查体:呼吸困难,双下肢明显水肿,右侧腹股沟区渗血明显,伴疼痛、肿胀;左下腹长约6cm陈旧瘢痕。... 患者女,63岁,血肌酐升高2个月,经床旁血液透析治疗后接受局麻下右侧股静脉置管术;11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查体:呼吸困难,双下肢明显水肿,右侧腹股沟区渗血明显,伴疼痛、肿胀;左下腹长约6cm陈旧瘢痕。实验室检查:尿素35.98 mmol/L、肌酐697μmol/L、尿酸516μmol/L。床旁超声:右侧股总静脉(common femoral vein,CFV)-髂外静脉置管术后表现,置管穿过右侧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近心段前、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 穿刺术 导管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弓文清 胥盼 +3 位作者 杨旭 郭富斌 董洪娜 郑敏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累及肾动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死亡率,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1 220例AD患者的临床、CT血管成像及超声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累及肾动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死亡率,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1 220例AD患者的临床、CT血管成像及超声资料,根据夹层是否累及肾动脉分为肾动脉累及组608例和未累及组6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肾功能(肌酐和尿素氮)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 AD累及肾动脉的发生率为49.8%(608/1 220),左肾动脉多发(50.2%,305/608)。AD累及肾动脉组患者发病年龄轻[(48.99±10.38)岁比(50.51±10.69)岁;t=2.510,P=0.014],男性居多(80.3%比72.5%;χ^(2)=10.064,P=0.002),升主动脉明显增宽[(43.9±10.8)mm比(41.2±8.5)mm;t=4.229,P<0.01],伴肾灌注差(23.5%比2.9%;χ^(2)=112.752,P<0.05)、术前(29.6%比24.2%;χ^(2)=4.562,P<0.05)、术后肾功能减低者(30.4%比22.9%;χ^(2)=8.900,P<0.05)较多,死亡率升高(16.3%比11.8%;χ^(2)=5.166,P=0.023),肾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组(25.3%比12.5%;χ^(2)=4.256,P=0.039)。Stanford A型(HR=2.445,P<0.01)、肾灌注差(HR=2.186,P<0.01)及术后肾功能减低(HR=1.512,P=0.008)是影响AD患者围术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D患者累及肾动脉发生率高,左肾多见,多伴发肾灌注差及肾功能减低。Stanford A型、肾灌注差及术后肾功能减低是A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诊治AD时应及时评估分支血管受累程度,高度重视肾动脉受累情况,肾灌注差及术后肾功能减低者应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肾动脉受累 超声检查 CT血管成像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成人颈内静脉特征及其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
3
作者 韩永峰 王飞飞 +2 位作者 拓胜军 刘丽文 罗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0-683,共4页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颈内静脉(IJV)特征及其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571名健康成年体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双侧IJV周长,计算周长之和及周长之差;评估IJV类型,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观察IJV周...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颈内静脉(IJV)特征及其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571名健康成年体检者,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双侧IJV周长,计算周长之和及周长之差;评估IJV类型,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观察IJV周长与个体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身高、体质量及体表面积(BSA)存在明显性别差异(P均<0.05),双侧IJV周长及之和则均无明显性别差异(P均>0.05)。IJV在39.23%(224/571)个体呈右侧优势型,43.26%(247/571)呈均衡型,17.51%(100/571)呈左侧优势型。右侧IJV周长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407,P<0.001),与体质量指数(BMI)呈弱正相关(r=0.179,P<0.001);左侧IJV周长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2,P<0.001),与体质量、BMI及BSA呈弱正相关(r=0.215、0.231、0.194,P均<0.001);双侧IJV周长之和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453,P<0.001),与体质量、BMI及BSA呈弱正相关(r=0.214、0.261、0.179,P均<0.001)。双侧IJV周长之和与年龄及BMI均相关(P均<0.001)。结论 健康成人颈内静脉多呈右侧优势型或均衡型,双侧颈内静脉周长之和与年龄及BMI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周长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