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产素促进小鼠麻醉后觉醒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1
作者 江文瑞 周禹涵 +5 位作者 贾鸿熠 李依峣 周芳 马福娟 刘玉杰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5-702,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在麻醉后翻正反射的消失(LORR)和恢复(RORR)情况,以及Y迷宫的探索情况,探究催产素(OXT)促进小鼠觉醒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验证蓝斑(LC)核团内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有催产素受体...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在麻醉后翻正反射的消失(LORR)和恢复(RORR)情况,以及Y迷宫的探索情况,探究催产素(OXT)促进小鼠觉醒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验证蓝斑(LC)核团内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有催产素受体(OXTR)的表达。采用腹腔注射麻醉与气体麻醉的麻醉方式,以及腹腔注射给药、鞘内注射给药、右侧LC单管置管给药的给药方式,分别给予OXT或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探究小鼠给药后在诱导麻醉期和麻醉恢复期所需的时间,并对麻醉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组别进行Y迷宫测试,探索RORR 6、9、18、24 h后Y迷宫新颖臂探索实验的探索情况,以及小鼠LC内TH的表达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C内,有大量的TH与OXTR阳性神经元呈双重标记。腹腔注射和鞘内注射分别给予OXT和生理盐水的麻醉后RORR时间没有差异,单管套管给予OXT和生理盐水,腹腔麻醉和气体麻醉的LORR和RORR的时间也没有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单管套管给予OXT的经气体麻醉的实验组小鼠麻醉恢复期所需时间减少(P<0.05)。该组小鼠麻醉恢复期结束9 h后Y迷宫新颖臂探索实验的探索活动增多(P<0.05),6、18、24 h的Y迷宫新颖臂探索实验的探索活动则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后9 h内LC中TH表达显著升高(P<0.05),9 h后则开始下降(P<0.01)。结论:OXT能够促进小鼠觉醒,且促进觉醒后9 h内的认知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催产素 麻醉 觉醒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编辑猪-猴心脏、肝脏、肾脏移植临床前研究初步报道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玄 王琳 +18 位作者 张洪涛 杨诏旭 岳树强 杨雁灵 董海龙 陈敏 路志红 程亮 刘金成 俞世强 张更 秦卫军 李纪鹏 魏红江 杨璐菡 周亮 龙恩武 陶开山 窦科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目前国际上基因改造程度最大的基因编辑猪在临床前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1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敲除联合3种主要异种抗原基因敲除以及抑制补体活化、调节凝血紊乱、抗炎抗吞噬的9种人源化基因转入猪(PERV-KO/3... 目的探讨目前国际上基因改造程度最大的基因编辑猪在临床前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1只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敲除联合3种主要异种抗原基因敲除以及抑制补体活化、调节凝血紊乱、抗炎抗吞噬的9种人源化基因转入猪(PERV-KO/3-KO/9-TG)作为供体,获取其心脏、肝脏和肾脏,分别移植给3只恒河猴受体,建立猪-猴异种器官移植临床前研究模型。观察血流重建后各移植物的功能状态并总结受体存活情况;监测移植物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各器官移植受体的血液学指标变化;观察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血流重建后各移植器官颜色红润、质地柔软、血流灌注状态良好。术后1 d,移植心脏、肝脏和肾脏均表现为动、静脉血流状态充盈,灌注情况良好。心脏、肝脏和肾脏移植受体的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7 d、26 d和1 d。心脏移植受体术后1 d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升高,至术后6 d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术后7 d各项指标均急剧升高。肝脏移植受体术后2 d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术后10 d转氨酶基本恢复正常,但总胆红素持续升高。术后12 d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出现升高,至术后15 d达到高峰。肾脏移植受体术后1 d出现轻微蛋白尿,后因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组织病理学显示心脏和肾脏移植物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移植肝脏表现为片状坏死,肝组织结构出现紊乱,并伴有炎症损伤、间质出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形成。结论PERV-KO/3-KO/9-TG猪在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缓解体液性排斥反应及凝血紊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能否作为临床异种器官移植潜在供体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猪 恒河猴 异种器官移植 心脏移植 肝脏移植 肾脏移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D4547促进自噬并促进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的死亡 被引量:4
3
作者 冯云 亢君君 +4 位作者 方宗平 李潇 刘亚萍 厉英超 和水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AZD4547对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Huh7R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 12μmol/L索拉非尼处理组、 5μmol/L AZD4547处理组、 12μmol/L索拉非尼联合5μmol/...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AZD4547对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Huh7R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株,分为对照组、 12μmol/L索拉非尼处理组、 5μmol/L AZD4547处理组、 12μmol/L索拉非尼联合5μmol/L AZD4547处理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 Toll样受体4(TLR4)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beclin 1、P62的蛋白水平。利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验证AZD4547联合索拉非尼诱导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癌细胞死亡的机制。结果 AZD4547联合索拉非尼显著降低Huh7R耐药肝癌细胞的存活率;AZD4547抑制FGFR活性,且该药物联合索拉非尼显著增加Huh7R细胞的LC3Ⅱ/Ⅰ、beclin 1蛋白水平、降低P62蛋白水平,并上调TLR4蛋白表达。3-MA抑制自噬可逆转AZD4547联合索拉非尼对Huh7R细胞的杀伤效应。结论 AZD4547抑制FGFR活性可显著增强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的自噬及免疫应答水平,促进耐药肝癌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D454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自噬 Toll样受体4(TLR4)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移植通过降低IL-17水平减轻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4
作者 冯云 亢君君 +5 位作者 方宗平 王佳佳 李潇 孙焕焕 罗妙莎 贾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索肠道菌群移植对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老年和青年C57BL/6小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比较两组小鼠脑缺血损伤程度及粪便菌群构成;分离提纯青年小鼠粪便菌群,通过灌肠法移植至老年小鼠,比较接受菌... 目的探索肠道菌群移植对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老年和青年C57BL/6小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比较两组小鼠脑缺血损伤程度及粪便菌群构成;分离提纯青年小鼠粪便菌群,通过灌肠法移植至老年小鼠,比较接受菌群移植的老年小鼠与对照组老年小鼠粪便菌群构成,研究青年小鼠肠道菌群移植是否能减轻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道组织、脑组织IL-17蛋白水平。给予接受青年小鼠粪菌移植的老年小鼠静脉注射重组IL-17A(rIL-17A),验证其是否可抑制粪菌移植的脑保护效应。结果老年小鼠粪便中拟杆菌门减少,厚壁菌门增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老年小鼠脑梗死体积较青年小鼠显著增大,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加剧。菌群移植后,老年小鼠粪菌构成中拟杆菌门增加,厚壁菌门减少;脑缺血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肠道、血清、脑组织IL-17水平显著降低,而给予rIL-17A后,菌群移植的脑保护效应被抑制。结论肠道菌群移植可减轻老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其菌群环境,并可通过降低肠道、血清、脑组织IL-17的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菌群移植 脑-肠轴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7(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血清学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曾宪飞 卢东雪 +1 位作者 张西京 李军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2,6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49例ARDS患者,同期50例非ARD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科时(T1)、诊断为ARDS时(T2)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临床基本资料。结果ARDS组5种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T2时间点高于T1(P<0.05);除vWF(P>0.05)外,ARDS死亡组(n=17)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存活组(n=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标志物(T1)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0.902)(KL-6),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869(95%CI:0.795,0.942)(KL-6+Ang-2);单一标志物(T2)预测死亡的最大AUC0.764(95%CI:0.627,0.901)(IL-8),联合预测最大AUC0.829(95%CI:0.715,0.943)(IL-8+KL-6)。结论5种血清标志物与重症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KL-6和Ang-2水平变化有助于诊断,血清IL-8与KL-6水平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标志物 血管生成素2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激活miR-124-3p/Notch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威 张欣 +5 位作者 苏鑫洪 孔垂广 杨永祥 叶玉勤 樊泽 贺晓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伤侧海马区微小RNA-124-3p(miR-124-3p)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24-3p对大鼠TBI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TBI组、 miR-124-3p激动剂(miR-124-3p agomir)组与miR-12...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伤侧海马区微小RNA-124-3p(miR-124-3p)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24-3p对大鼠TBI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TBI组、 miR-124-3p激动剂(miR-124-3p agomir)组与miR-124-3p抑制剂(miR-124-3p antagomir)组,后3组大鼠应用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法建立TBI模型。创伤后, miR-124-3p agomir组与miR-124-3p antagomir组通过由创伤对侧侧脑室分别注射miR-124-3p agomir或miR-124-3p antagomir各1 nmoL,假手术组和TBI组注入等量溶剂。造模后12 h、 1 d、 3 d、 7 d,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伤侧海马区组织miR-124-3p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Delta样分子1(DLL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4-3p与DLL1之间的靶向结合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 TBI组大鼠海马区miR-124-3p和DLL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与TBI组比较, miR-124-3p agomir组miR-124-3p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DLL1表达量明显减少, miR-124-3p antagomir组miR-124-3p表达量明显降低, DLL1表达量则明显升高。创伤后7 d, TBI大鼠海马组织BrdU^+NeuN^+细胞与BrdU^+nestin^+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 miR-124-3p agomir处理增加BrdU^+NeuN^+细胞与BrdU^+nestin^+细胞数量, miR-124-3p antagomir处理则减少BrdU^+NeuN^+细胞与BrdU^+nestin^+细胞数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DLL1为miR-124-3p的靶基因。结论创伤区miR-124-3p的高表达可靶向抑制DLL1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微小RNA-124-3p(miR-124-3p) 神经干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增加小鼠海马组织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并减轻脓毒症脑病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鑫怡 郑依婷 +2 位作者 顾婷婷 王佳佳 方宗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对M2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探索其减轻脓毒症脑病(SAE)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于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构建SAE模型,比较两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 目的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对M2型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探索其减轻脓毒症脑病(SAE)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于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构建SAE模型,比较两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α7nAchR的表达变化。给予腹腔注射α7nAchR的激动剂二甲氧基苯亚胺基假木贼碱(GTS-21),观察给予激动剂后海马组织中α7nAchR的表达变化,同时探索GTS-21是否能减轻SAE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精氨酸酶1(ARG1)、离子钙结合接头蛋白1(Iba-1)的表达确定SAE小鼠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GTS-21对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SAE小鼠的新物体识别及恐惧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小鼠海马组织中α7nAchR表达显著降低。GTS-21可改善SAE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增加脑组织中α7nAchR的表达。同时,脓毒症小鼠海马组织中M2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减少,而GTS-21可显著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结论SAE小鼠海马组织中α7nAchR表达降低,使抑制炎症反应的M2型小胶质细胞减少,GTS-21可显著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减轻SAE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脑病(SAE)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 M2型小胶质细胞 胆碱能抗炎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暴露对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毛宏晖 李慧明 +3 位作者 尚梦娟 胡俊锋 邢俊玲 张文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染毒对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染毒组、溶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苯并芘(2 mg/kg)、等体积植物油和等体积生理盐水10 d,在染毒结束... 目的:研究苯并[a]芘染毒对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染毒组、溶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苯并芘(2 mg/kg)、等体积植物油和等体积生理盐水10 d,在染毒结束后第2周和第4周各取6只分别进行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和开放旷场测试。结果: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结果显示,染毒后第2周和第4周,染毒组小鼠在训练阶段僵立时间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背景提示阶段染毒组小鼠僵立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在声音提示阶段染毒组小鼠僵立时间百分比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在整个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过程中,各组动物僵立时间百分比的变化趋势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5)。开放旷场测试结果显示,染毒后第2周和第4周,各组动物条件性恐惧记忆刺激前后对比,对照组在中心区域停留的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 <0. 05),而染毒组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苯并[a]芘暴露对小鼠的恐惧记忆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因此减少恐惧伴随情绪-焦虑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条件性恐惧记忆 焦虑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